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仅靠外部强化训练很难奏效,必须依靠大量且长期的语文阅读实践。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养成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让学生有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不仅能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阅读兴趣往往会影响阅读效果,使学生产生持续的阅读兴趣,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内因。因为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阅读是个沉重的负担,减轻了他们的疲劳感;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读书。北京大学原校长陈佳洱认为:“如果一个人不阅读,就会缺乏智慧和判断力;如果一个民族不阅读,它的文化必定会丧失创造力和批判性,自主创新将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让学生有“读”书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把朗读贯穿于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除了朗读之外,阅读方法还有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笔者经常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以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并结合精读和略读的教学,要求学生精读重点文章和段落,训练学生精读和略读的能力。如在教学《喂——出来》时,笔者叙述了当今社会环境污染的危害及人们的麻木不仁之后,要求学生收集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并鼓励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和摘录,更清晰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树立环保意识。
三、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在阅读课上,很多教师不停地讲述课文背景材料、介绍作者、详尽地分析课文,抛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然后诱导学生一步步得出教师预设的答案,课堂将完全被教师占据,学生根本没有自主阅读和思考分析的时间。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不能一味地用自身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而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还阅读于学生。在深入阅读时,教师还要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使阅读成为学生个人化的行为。学生只有主动、自由地进行个性化阅读,才能在这种氛围和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这些都是教师无法代替,也代替不了的。
四、扩大阅读面,注重积累
语文学习很难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我们从那些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不难发现,他们都具有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如果学生的眼界只局限于课本,哪怕他们把课文啃得一字不剩,背得滚瓜烂熟,语文成绩也未必能提高。相反,有些其他科目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他们的语文成绩却不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已掌握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大量课外的阅读时间。这在无形中开阔了他们的眼界,积累了知识。那些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注重课堂上所谓的“精练”,却忽略了课外阅读,只知读死书,不善读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平时就很重视阅读教学常规的建立,他为每一届学生都制定了语文教学常规,如规定每个学期开学前,每位学生必须通读语文课本,完成固定作业。魏老师始终如一地坚持执行,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与写是两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就是其语文能力的标志,两者不可偏废,必须相互结合。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阅读与写作的经验之谈。的确,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记,随时记下作品里精美的片言只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就能不断拓展阅读面,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清溪中心学校)
一、让学生有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不仅能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阅读兴趣往往会影响阅读效果,使学生产生持续的阅读兴趣,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内因。因为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阅读是个沉重的负担,减轻了他们的疲劳感;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读书。北京大学原校长陈佳洱认为:“如果一个人不阅读,就会缺乏智慧和判断力;如果一个民族不阅读,它的文化必定会丧失创造力和批判性,自主创新将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让学生有“读”书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把朗读贯穿于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除了朗读之外,阅读方法还有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笔者经常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以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并结合精读和略读的教学,要求学生精读重点文章和段落,训练学生精读和略读的能力。如在教学《喂——出来》时,笔者叙述了当今社会环境污染的危害及人们的麻木不仁之后,要求学生收集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并鼓励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和摘录,更清晰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树立环保意识。
三、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在阅读课上,很多教师不停地讲述课文背景材料、介绍作者、详尽地分析课文,抛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然后诱导学生一步步得出教师预设的答案,课堂将完全被教师占据,学生根本没有自主阅读和思考分析的时间。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不能一味地用自身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而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还阅读于学生。在深入阅读时,教师还要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使阅读成为学生个人化的行为。学生只有主动、自由地进行个性化阅读,才能在这种氛围和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这些都是教师无法代替,也代替不了的。
四、扩大阅读面,注重积累
语文学习很难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我们从那些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不难发现,他们都具有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如果学生的眼界只局限于课本,哪怕他们把课文啃得一字不剩,背得滚瓜烂熟,语文成绩也未必能提高。相反,有些其他科目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他们的语文成绩却不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已掌握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大量课外的阅读时间。这在无形中开阔了他们的眼界,积累了知识。那些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注重课堂上所谓的“精练”,却忽略了课外阅读,只知读死书,不善读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平时就很重视阅读教学常规的建立,他为每一届学生都制定了语文教学常规,如规定每个学期开学前,每位学生必须通读语文课本,完成固定作业。魏老师始终如一地坚持执行,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与写是两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就是其语文能力的标志,两者不可偏废,必须相互结合。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阅读与写作的经验之谈。的确,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记,随时记下作品里精美的片言只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就能不断拓展阅读面,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清溪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