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笔者始终奉行“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格言,大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使他们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预习主要包括自学生字和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体会文章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开学之初,笔者先告诉学生如何利用“单元导读” 和“预习提示”去了解学习要求,这就使学生对预习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为自学课文指明了方向。如在教学《鲸》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海洋里召开了一次鱼类运动会,小鲸鱼兴冲冲地去参加,谁知被守门的大鲨鱼拒之门外。小鲸鱼难过极了:为什么大鲨鱼不让自己参加鱼类运动会呢?”然后,笔者让学生以“海洋动物学家”的身份进行探究、讨论和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二、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
朗读就是要调动眼、耳、口、心,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会于心。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诵读并不只是口的运动,它还是感性交流。通过它保持言语、视觉与其他器官之间的联系,把书面文字和其他含义联系起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朗读中语调、节奏、语流的反复刺激,可以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便会自然流泻出来。事实也如此,经常朗读,词语、句式、情感就会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迅速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再加上不断的语言实践,就会逐步转化为语文技能。
三、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写日记就是培养观察习惯的一种好方法。从低年级开始,笔者每天都让学生选择生活中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物,用六要素法写出来。随着年级的增高,写日记的要求由每天写一两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写一篇作文。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记忆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句子、语法、注释等,这些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直观演示和学生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如在讲授《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弄清一些生疏的概念,增加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二是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人类“无节制地对地球进行开采”导致资源缺乏的种种情况,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探究精神,更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习惯
现今,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合作学习的能力较低。因此,加强合作学习应该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强合作意识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合作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学习问题的重要途径;二是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设计好每次教学活动的主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作用和地位;三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理清思路、调整思维。
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积累知识的习惯
收集资料和积累知识是运用知识的先决条件,其方法多种多样,如引导学生摘记好词佳句、背诵名文名段、多读课外读物、坚持写日记等。
参考文献:
[1]凌秀娟,候世倩,唐文婷.教出专心的孩子[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9.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横龙中心小学)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预习主要包括自学生字和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体会文章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开学之初,笔者先告诉学生如何利用“单元导读” 和“预习提示”去了解学习要求,这就使学生对预习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为自学课文指明了方向。如在教学《鲸》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海洋里召开了一次鱼类运动会,小鲸鱼兴冲冲地去参加,谁知被守门的大鲨鱼拒之门外。小鲸鱼难过极了:为什么大鲨鱼不让自己参加鱼类运动会呢?”然后,笔者让学生以“海洋动物学家”的身份进行探究、讨论和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二、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
朗读就是要调动眼、耳、口、心,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会于心。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诵读并不只是口的运动,它还是感性交流。通过它保持言语、视觉与其他器官之间的联系,把书面文字和其他含义联系起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朗读中语调、节奏、语流的反复刺激,可以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便会自然流泻出来。事实也如此,经常朗读,词语、句式、情感就会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迅速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再加上不断的语言实践,就会逐步转化为语文技能。
三、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写日记就是培养观察习惯的一种好方法。从低年级开始,笔者每天都让学生选择生活中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物,用六要素法写出来。随着年级的增高,写日记的要求由每天写一两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写一篇作文。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记忆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句子、语法、注释等,这些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直观演示和学生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如在讲授《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弄清一些生疏的概念,增加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二是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人类“无节制地对地球进行开采”导致资源缺乏的种种情况,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探究精神,更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习惯
现今,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合作学习的能力较低。因此,加强合作学习应该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强合作意识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合作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学习问题的重要途径;二是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设计好每次教学活动的主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作用和地位;三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理清思路、调整思维。
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积累知识的习惯
收集资料和积累知识是运用知识的先决条件,其方法多种多样,如引导学生摘记好词佳句、背诵名文名段、多读课外读物、坚持写日记等。
参考文献:
[1]凌秀娟,候世倩,唐文婷.教出专心的孩子[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9.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横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