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是文章表现形式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如果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没有坚实、强壮的骨骼,血肉固无所依附,灵魂亦无所寄托。没有完整、匀称的骨骼,或有头无尾,缺胳膊少腿,畸形变态,那也绝不是完整的篇章。所以,对于结构应给予高度重视,对于结构之美应进行执著追求。
一、完整连贯,转接轻妙
不管什么样的文章,都要求有一贯到底的思路,一脉贯通的逻辑。文章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片段与片段之间,前言与后语之间,都要紧密连接。过渡的巧妙运用使文章衔接自然。在层次和段落之间可以用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过渡。在层次和层次之间,用段搭桥衔接,表示过渡。如《藤野先生》里的巧妙过渡。文章述说了“东京”留学生界的乌烟瘴气景象之后,作者写道:“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于是文章自然而然地由“东京”写到了“仙台”,一点也“不见段落裁缝之迹”,真可谓“转接轻妙”。除了过渡段、过渡句使用外,还可以在意思转折不大或不必着力显示的地方使用过渡词语,如“虽然”、“但是”、“既然”、“那么”等过渡词进行过渡,使文章流畅贯通,紧密相连,真正做到文章完整连贯,通篇一体。
二、严密紧凑,浑然一体
在谋篇布局时,要精心安排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要使之衔接紧凑,前后勾连,节节顾及,防止疏漏脱节,顾此失彼,文章内容关照呼应,使文章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开头与结尾相呼应,做到“首尾周密”,突出作品的主题。照应大体上可分为题文照应、首尾照应、前后照应三种类型。例如《匆匆》(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十六课)一文,文章紧紧地围绕着题目“匆匆”,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文章五个自然段,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第二段写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第三段,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写出了自己对匆匆而逝的人生反躬自问。读来,时光飞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中心突出,感染力强。注意了照应,能使文章意脉相连,文气贯通,构成浑然一体。在运用照应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防止乱设埋伏而出现繁琐冗长、节外生枝、累赘多余的情况。要使这些情况不会出现,就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的实际需要确定。另外,照应不等于重复,在表达上,要注意语言词面的变化,应该通过一次次照应,使内容一层层深入。
三、疏密相间,错落有序
文章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布局要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合理安排好层次段落是谋篇布局的关键。层次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人们认识和表达问题的思维过程在文章中的反映,体现着作者思维发展的步骤。层次结构形式常见的有: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对比式、交叉式、综合式等。例如《拿来主义》运用了三层递进式的结构。文章前五段论述“拿来”的必要性,六至九段论述怎样“拿来”,第十段论述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逐层推进,逐步深入,从而达到了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不仅层次很重要,开头和结尾对于文章结构来说也很重要。开头和结尾要和全篇的布局联系起来,应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和全文各部分的和谐。结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可以归拢全文,卒章显意;可以照应开头,呼应全篇;可以展望未来,寄深写远;可以饱含深情,充满哲理;可以戛然而止,发人深思;可以委婉含蓄,余味无穷。如《桂林山水》一文的结尾:“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的结尾含蓄、委婉、让人去体会诗句的意思,照应开头,突出桂林山水真是“甲天下”。总之,要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才能使文章错综其势,舒缓自如,给人一种抑扬顿挫,节奏铿锵之感。
四、波澜起伏,曲折变化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变幻无穷;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千姿百态,林林总总。因此,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其形式无疑也应当多姿多彩,变幻万千。一篇好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有它的特点,有它的个性。如果在写作时采取墨守陈规,亦步亦趋的态度,是缺乏“活力”,没有“生气”没有“出息”的表现。正所谓“文成法立,未尝有定格也”。结构波澜起伏,曲折变化,文章才能顿挫生姿。正如运用插叙的《驿路梨花》、运用倒叙的《祝福》、使用铺叙的《孔雀东南飞》、运用补叙的《小橘灯》,这些文章结构形态各呈异彩,把主题思想表现得更加深刻,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审美要求。但是,谋篇布局虽讲究曲折变化,但也必须合乎法度,既要出人意外,又要在情理之中,要使开合、起落、曲直、伸缩等恰到好处。否则,曲折太多,过分离奇,便会造成篇章杂乱晦涩,破坏形式上的和谐与美感。
文章的结构实质上是处理“局部”和“整体”关系的艺术。结构无论怎样变化都要有一定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周密性,都要为文章的主题服务,脱离了主题,再好的结构也只能是没有“血肉”和“灵魂”的空架。在保证文章主题不偏离的情况下,追求结构的完美,真正做到文章主题与结构相和谐,达到双赢的结果。
一、完整连贯,转接轻妙
不管什么样的文章,都要求有一贯到底的思路,一脉贯通的逻辑。文章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片段与片段之间,前言与后语之间,都要紧密连接。过渡的巧妙运用使文章衔接自然。在层次和段落之间可以用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过渡。在层次和层次之间,用段搭桥衔接,表示过渡。如《藤野先生》里的巧妙过渡。文章述说了“东京”留学生界的乌烟瘴气景象之后,作者写道:“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于是文章自然而然地由“东京”写到了“仙台”,一点也“不见段落裁缝之迹”,真可谓“转接轻妙”。除了过渡段、过渡句使用外,还可以在意思转折不大或不必着力显示的地方使用过渡词语,如“虽然”、“但是”、“既然”、“那么”等过渡词进行过渡,使文章流畅贯通,紧密相连,真正做到文章完整连贯,通篇一体。
二、严密紧凑,浑然一体
在谋篇布局时,要精心安排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要使之衔接紧凑,前后勾连,节节顾及,防止疏漏脱节,顾此失彼,文章内容关照呼应,使文章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开头与结尾相呼应,做到“首尾周密”,突出作品的主题。照应大体上可分为题文照应、首尾照应、前后照应三种类型。例如《匆匆》(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十六课)一文,文章紧紧地围绕着题目“匆匆”,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文章五个自然段,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第二段写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第三段,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写出了自己对匆匆而逝的人生反躬自问。读来,时光飞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中心突出,感染力强。注意了照应,能使文章意脉相连,文气贯通,构成浑然一体。在运用照应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防止乱设埋伏而出现繁琐冗长、节外生枝、累赘多余的情况。要使这些情况不会出现,就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的实际需要确定。另外,照应不等于重复,在表达上,要注意语言词面的变化,应该通过一次次照应,使内容一层层深入。
三、疏密相间,错落有序
文章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布局要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合理安排好层次段落是谋篇布局的关键。层次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人们认识和表达问题的思维过程在文章中的反映,体现着作者思维发展的步骤。层次结构形式常见的有: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对比式、交叉式、综合式等。例如《拿来主义》运用了三层递进式的结构。文章前五段论述“拿来”的必要性,六至九段论述怎样“拿来”,第十段论述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逐层推进,逐步深入,从而达到了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不仅层次很重要,开头和结尾对于文章结构来说也很重要。开头和结尾要和全篇的布局联系起来,应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和全文各部分的和谐。结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可以归拢全文,卒章显意;可以照应开头,呼应全篇;可以展望未来,寄深写远;可以饱含深情,充满哲理;可以戛然而止,发人深思;可以委婉含蓄,余味无穷。如《桂林山水》一文的结尾:“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的结尾含蓄、委婉、让人去体会诗句的意思,照应开头,突出桂林山水真是“甲天下”。总之,要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才能使文章错综其势,舒缓自如,给人一种抑扬顿挫,节奏铿锵之感。
四、波澜起伏,曲折变化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变幻无穷;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千姿百态,林林总总。因此,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其形式无疑也应当多姿多彩,变幻万千。一篇好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有它的特点,有它的个性。如果在写作时采取墨守陈规,亦步亦趋的态度,是缺乏“活力”,没有“生气”没有“出息”的表现。正所谓“文成法立,未尝有定格也”。结构波澜起伏,曲折变化,文章才能顿挫生姿。正如运用插叙的《驿路梨花》、运用倒叙的《祝福》、使用铺叙的《孔雀东南飞》、运用补叙的《小橘灯》,这些文章结构形态各呈异彩,把主题思想表现得更加深刻,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审美要求。但是,谋篇布局虽讲究曲折变化,但也必须合乎法度,既要出人意外,又要在情理之中,要使开合、起落、曲直、伸缩等恰到好处。否则,曲折太多,过分离奇,便会造成篇章杂乱晦涩,破坏形式上的和谐与美感。
文章的结构实质上是处理“局部”和“整体”关系的艺术。结构无论怎样变化都要有一定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周密性,都要为文章的主题服务,脱离了主题,再好的结构也只能是没有“血肉”和“灵魂”的空架。在保证文章主题不偏离的情况下,追求结构的完美,真正做到文章主题与结构相和谐,达到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