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有铁骨,嶙嶙建大厦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_ka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是文章表现形式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如果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没有坚实、强壮的骨骼,血肉固无所依附,灵魂亦无所寄托。没有完整、匀称的骨骼,或有头无尾,缺胳膊少腿,畸形变态,那也绝不是完整的篇章。所以,对于结构应给予高度重视,对于结构之美应进行执著追求。
  
  一、完整连贯,转接轻妙
  
  不管什么样的文章,都要求有一贯到底的思路,一脉贯通的逻辑。文章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片段与片段之间,前言与后语之间,都要紧密连接。过渡的巧妙运用使文章衔接自然。在层次和段落之间可以用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过渡。在层次和层次之间,用段搭桥衔接,表示过渡。如《藤野先生》里的巧妙过渡。文章述说了“东京”留学生界的乌烟瘴气景象之后,作者写道:“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于是文章自然而然地由“东京”写到了“仙台”,一点也“不见段落裁缝之迹”,真可谓“转接轻妙”。除了过渡段、过渡句使用外,还可以在意思转折不大或不必着力显示的地方使用过渡词语,如“虽然”、“但是”、“既然”、“那么”等过渡词进行过渡,使文章流畅贯通,紧密相连,真正做到文章完整连贯,通篇一体。
  
  二、严密紧凑,浑然一体
  
  在谋篇布局时,要精心安排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要使之衔接紧凑,前后勾连,节节顾及,防止疏漏脱节,顾此失彼,文章内容关照呼应,使文章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开头与结尾相呼应,做到“首尾周密”,突出作品的主题。照应大体上可分为题文照应、首尾照应、前后照应三种类型。例如《匆匆》(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十六课)一文,文章紧紧地围绕着题目“匆匆”,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文章五个自然段,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第二段写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第三段,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写出了自己对匆匆而逝的人生反躬自问。读来,时光飞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中心突出,感染力强。注意了照应,能使文章意脉相连,文气贯通,构成浑然一体。在运用照应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防止乱设埋伏而出现繁琐冗长、节外生枝、累赘多余的情况。要使这些情况不会出现,就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的实际需要确定。另外,照应不等于重复,在表达上,要注意语言词面的变化,应该通过一次次照应,使内容一层层深入。
  
  三、疏密相间,错落有序
  
  文章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布局要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合理安排好层次段落是谋篇布局的关键。层次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人们认识和表达问题的思维过程在文章中的反映,体现着作者思维发展的步骤。层次结构形式常见的有: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对比式、交叉式、综合式等。例如《拿来主义》运用了三层递进式的结构。文章前五段论述“拿来”的必要性,六至九段论述怎样“拿来”,第十段论述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逐层推进,逐步深入,从而达到了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不仅层次很重要,开头和结尾对于文章结构来说也很重要。开头和结尾要和全篇的布局联系起来,应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和全文各部分的和谐。结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可以归拢全文,卒章显意;可以照应开头,呼应全篇;可以展望未来,寄深写远;可以饱含深情,充满哲理;可以戛然而止,发人深思;可以委婉含蓄,余味无穷。如《桂林山水》一文的结尾:“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的结尾含蓄、委婉、让人去体会诗句的意思,照应开头,突出桂林山水真是“甲天下”。总之,要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才能使文章错综其势,舒缓自如,给人一种抑扬顿挫,节奏铿锵之感。
  
  四、波澜起伏,曲折变化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变幻无穷;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千姿百态,林林总总。因此,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其形式无疑也应当多姿多彩,变幻万千。一篇好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有它的特点,有它的个性。如果在写作时采取墨守陈规,亦步亦趋的态度,是缺乏“活力”,没有“生气”没有“出息”的表现。正所谓“文成法立,未尝有定格也”。结构波澜起伏,曲折变化,文章才能顿挫生姿。正如运用插叙的《驿路梨花》、运用倒叙的《祝福》、使用铺叙的《孔雀东南飞》、运用补叙的《小橘灯》,这些文章结构形态各呈异彩,把主题思想表现得更加深刻,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审美要求。但是,谋篇布局虽讲究曲折变化,但也必须合乎法度,既要出人意外,又要在情理之中,要使开合、起落、曲直、伸缩等恰到好处。否则,曲折太多,过分离奇,便会造成篇章杂乱晦涩,破坏形式上的和谐与美感。
  文章的结构实质上是处理“局部”和“整体”关系的艺术。结构无论怎样变化都要有一定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周密性,都要为文章的主题服务,脱离了主题,再好的结构也只能是没有“血肉”和“灵魂”的空架。在保证文章主题不偏离的情况下,追求结构的完美,真正做到文章主题与结构相和谐,达到双赢的结果。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受中考和高考的功利性影响,语文教学几乎全部以书面训练为内容,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几乎无一席之地。再加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肌体的迅速变化,他们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也逐渐提高。他们的内心世界也逐渐丰富、复杂起来,
期刊
西汉初年,文坛上有两篇著名的论积粮对立国作用的文章。一是贾谊的《论积贮疏》,一是晁错的《论贵粟疏》。这两篇文章被鲁迅先生誉为“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有如下几点:    一、逻辑严密,层层深入    多年政治实践所培养出的远见卓识,使晁错立论为文时,具有缜密的思想,严密的逻辑。事理的说明,细致深入,犹如剥笋,层转层深,酣畅淋漓,极富说服力。文中第一节分析“畜积足”的意义
期刊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育者所接触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学生固然为每个人所青睐,而所谓后进生则为大多数教育者所歧视。如何使所有学生好学、乐学,这是每个教育者必须面对的。我在实践中借鉴周宏老师的赏识教育做法,实施微笑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微笑教学秉承赏识教育的主旨,即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学生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以重
期刊
小伙计与若瑟夫分别是中国文学巨匠鲁迅的《孔乙己》和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这两个人物,看似无足轻重,却不可或缺,意蕴极丰。两位文学家在对小人物的塑造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两个人物都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从小伙计的口中,我们知道了咸亨酒店的陈设布局,长衫主顾与短衣帮的高下之别和小伙计求职时的人情世故。在他眼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又是唯一穿长衫的人。由此交
期刊
在高考的最后冲刺时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在这最后的时间里能使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正是因为时间的紧迫,可能会使很多人只看重眼前的一个个知识点的训练,字音、成语、病句等一个个考点细化量化,反复分析、强化练习,让学生深陷试卷的海洋。因为这样比较“实惠”,可以在学生的分数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于是各个学校无论是高一高二如何重视阅读,到高三都要为考点复习让路。那么高三的阅读就真的可以被“牺牲
期刊
新课程不仅为教师留下更大的创造空间,还赋予课堂以活力和张力。如何在新课改中让课堂焕发活力,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谈粗陋的策略。    一、树立大语文观,实施同类教学    根据课改的要求:课堂上倡导树立大语文教材观,主张将教材,教参等基础性资源与教师的教育智慧、学生的课堂活动等生成性资源以及课堂与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等素材性资源有机整合,实施课堂教材的生成,使课堂真正变得鲜活
期刊
《纪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针对1926年段祺瑞执政府屠杀爱国人士的“三·一八”惨案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  “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当天,由当局控制的《国务院通电》称请愿学生、群众是“暴徒”,第二天的《临时执政令》进一步指控极少数著名共产党人、国民党人(如徐谦、李大钊、易培基等)“啸聚群众”,“散布传单,率领暴徒数百,袭国务院,泼灌火油,抛掷炸弹,手持木棍,袭击军警。各军警因正当防卫,以致互有死伤。
期刊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依据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家杜威在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和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中的观点,问题教学法可以作这样的界定: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
期刊
要写好记叙文,就必须刻画好人物。只有人物活起来了,文章才能神采飞扬,情韵动人。如何让人物活起来呢?    一、细节处显精神    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有着同样的作用。”正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就是主人公
期刊
语文学科的作文板块因其在高考卷面上占有的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都是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老师们花气力最多的地方。可是每年高考后,很多考生的作文成绩似乎并不理想,作文教学的功效因而也常常招致社会非议。故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  高中生虽然涉世未深,但他们都处在一个追梦的季节,意气风发的年龄阶段,眼光敏锐、思维活跃,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再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