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舌头动起来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pymh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受中考和高考的功利性影响,语文教学几乎全部以书面训练为内容,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几乎无一席之地。再加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肌体的迅速变化,他们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也逐渐提高。他们的内心世界也逐渐丰富、复杂起来,同时也显示出一种“闭锁性”。他们不愿轻易敞开自己的胸怀、表露自己的感情,他们竭力在一切场合表现得“成熟”、“老练”。他们对来自客观的任何一种刺激都很敏感,他们怕说错了被别人取笑便轻易不开口。这样的学生当然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努力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让学生的舌头动起来?笔者以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随时运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之大。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课本上的人物对学生说这样一段话:翻开史册,你会看到:唐雎不辱使命,墨翟止楚攻宋,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诸葛亮舌战群儒。触摸现代,你会发现:周恩来巧讽美国记者、邓小平智答撒切尔夫人,等等,这些人以其卓越的口语交际才能立下了丰功伟绩,对当时国家的存亡或尊严、人民的安危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师;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即使在谈到《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时,我也不忘为她的“巧舌如簧”辩解几句。这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提高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欲望。
  (二)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口语交际。如在教学以“借物”为话题的口语交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方式:“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个游戏,好吗?”学生的心情一下放松了,以一种期待的心情等待下文。接着,我让一位学生提着我准备好的一篮苹果,其余的学生分组去借苹果。每组可借两个苹果。要求借苹果时态度要文明,语言要委婉。否则,每次只能借到一个苹果。学生果然兴趣盎然,摆脱了羞涩拘谨之风,争先恐后地想去试一试自己的“语言魅力”。因此,在平时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的氛围,在生活中汲取口语交际的素材。要热情鼓励、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要向学生讲明,发言允许讲错,允许补充,允许质疑,允许争论,允许保留。教师要以一家之言参与讨论,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学生说错了的,教师要热情帮助、耐心指导,不要简单地否定,特别要批评来自学生中的讥讽与嘲笑。平时训练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要操之过急。长此以往,学生定然会不以口语交际为苦,反以之为乐了。
  (三)注重典型示范,启发学生走向口语交际的情境。面对一个比较抽象的话题,比如“学会赞美”,学生可能无从说起。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功能,引导学生走向情境。仍以“学会赞美”为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赞美的益处,唤醒学生思维的“引爆点”: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赞美是一种肯定。赞美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赞美可以把人世间不协调的声音变成美妙的音乐,赞美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也许一次小小的赞美就能改变人的一生。其实,在你赞美别人的同时,自身的境界也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去真诚地赞美别人。相信,学生听了这样一段声情并茂的话,肯定希望去赞美别人。这时,教师再率先垂范,去赞美身边的一个同学。同时让他们相互寻找闪光点,至此,学生已迫不及待地要把赞美的话说出来了。
  (四)利用课外活动,延伸兴趣。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例如:举办文娱晚会、故事会、知识竞赛、演讲等课外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说话的场所,同学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另外,自编小品,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每学期我都组织学生自编自导几个小品。当同学们看到自己同学的表演之后,极大地调动了他们说话的欲望,积极参与,使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动中学。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会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
  (五)及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之后要给予及时适当的评价,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甘甜。无论是生生之间的评价还是教师给予的评价都要以宽容、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取得的成绩,从而树立学生说话的自信心。评价的语言要多鼓励少批评,如需指出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的不足应委婉而明确地告诉他的缺点,可采用“如果能怎么样就更怎么样”的句式让学生既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又能受到鼓励从而树立说话的信心。
  当然,以上所说的观点只是本人在教学中得出的一些浅见。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现很多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方法。只要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努力让学生的舌头动起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提高。
其他文献
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提到学生作文,就算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也有“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尴尬。无米之炊难为,老师们都能引导学生通过各个途径积累素材,可要做一个“巧妇”,将积累的材料合理地布局谋篇却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这种写作技巧绝不能仅仅依赖作文指导课来完成。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贯穿语文学习始终的一个环节。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阅读实得法,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语文教材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期刊
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求得学生才能、智慧和人格的共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作文教学在这一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要想让作文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使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使之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关键是要把握学生作文成功的内在因素,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得到落实,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培养。    一、紧扣三“点”,激发兴趣    影响学生写作成败
期刊
当今的作文指导,由于受到应试作文的影响,大多数老师在指导时,追求爆米花的膨化,指导中“天马行空”地大讲写作技法的现象,不注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由表达,指导缺乏“有效性”,作文教学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非指导性作文教学”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它提倡作文指导要“瘦身”,指导环节要由显入隐。  “非指导性”一词缘于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该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一是注意学生
期刊
怎样较快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探讨的一个课题。循循善诱,训练有素则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对此项原则的理解和实践可能会各有千秋,因学生基础而产生的效果也许会有所差异,但我们只要诱导得体,训练有素,学生则会增强悟性,较快提高。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坚持了一些做法,试谈如下。    一、定向定位,篇有目标    写作指导的每一堂课,都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味在指导中追
期刊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有很多风云人物,留下了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足印,供后人寻访凭吊。这些历史遗迹,最能发人思古之幽情,给人以泉涌般的灵感;诗人们也乐于借此别善意、寓褒贬,寄托自己的情怀。杜牧的《赤壁》就是这样一首咏史抒怀的名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在湖北蒲圻县长江南岸,是三国周瑜大败曹操的战场。赤壁一战,东吴大将周瑜采取黄盖
期刊
北魏郦道元所写《水经注》,虽是一部地学巨著,更是一部散文佳作。书中写景文字,历来广为传诵。其中关于三峡的描写便是它的精华所在,每次捧读《三峡》,总似是在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是品一杯千古佳酿,令人赏心悦目,心清气爽。原文摘录如下: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期刊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后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全文虽然只有四百多字,读来却让人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余香满口。难怪自问世以来,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据《滁州志》记载,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监官,可以免税。”那么《醉翁亭记》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的原因是什么呢?恐怕应归功于它高超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风格
期刊
自感是喜欢幽静之人,也就喜欢去幽静之地,品幽静之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便是我钟爱文章之一。钟爱其清晰空灵的语言,钟爱其曲径通幽的构思,钟爱其闲适幽静的境界,更钟爱其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但不宣扬的心境。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文本解读体验与感悟到“幽境”背后的这份“忧情”呢?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一、了解作者生平,追溯情之源    柳宗元出生在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母亲卢氏聪明贤淑
期刊
我县是一个瑶族自治县,地处桂东北方向,四围是山,土地贫瘠,农业生产落后,交通简陋,信息闭塞,文化底蕴欠缺。因此,本区域的学生家庭条件差、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差,缺乏自信,性格孤僻、情感脆弱、适应能力不强,这就造成了本区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相当差。而近年来,语文高考趋向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基础知识、文学鉴赏、语言运用、写作水平无一不全。而区域的特点使我们的瑶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受到极大的影响,在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作为素质教育核心问题之一的考试评价制度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考试评价历来被广大教师当作教与学的指挥棒,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能否成功,新课程能否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关键取决于考试评价制度是否符合并服务于新课标新理念。语文考试评价怎样才能符合新课标新理念呢?我认为关键是看考试评价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