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阅读进行到底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ju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考的最后冲刺时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在这最后的时间里能使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正是因为时间的紧迫,可能会使很多人只看重眼前的一个个知识点的训练,字音、成语、病句等一个个考点细化量化,反复分析、强化练习,让学生深陷试卷的海洋。因为这样比较“实惠”,可以在学生的分数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于是各个学校无论是高一高二如何重视阅读,到高三都要为考点复习让路。那么高三的阅读就真的可以被“牺牲”掉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读得好,才能学得好。”这句话对高三学生同样适用。因此高三的阅读不仅不能忽视,反而应该加强。
  
  一、阅读的原因
  
  1.从教育的根本目的来说,阅读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法国作家福楼拜说:“阅读是为了活着。”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使少数学生在学校里有一个好的成绩,而是为了有助于所有的学生的全面的终身的发展。这就是新课程强调的“生命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年代里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如果在学校年代里没有打下这个自我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在走出校门后不知阅读为何物,或者只局限于看那些侦探小说,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粗鲁的,他就会到那种毫无人性的地方去寻找刺激性的享受。”在这中学教育的最后阶段,我们同样应该坚持这一教育的思想。
  2.从调节考生的心理状态来说,适当的阅读,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稳定学生的应考情绪。这将近一百天的时间,是学生的脑力和体力消耗非常大的时期。每天学习内容非常多,精神高度紧张。在空闲时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或跟着余秋雨一起踏上《文化苦旅》,或者和周国平一起探讨人生的哲理,或者走入沈从文笔下山清水秀的《边城》,或者去感受一下汪曾祺从日常的物品中发现的朴素之美,甚至就是翻翻手边的《读者》、《经典美文》,都能让学生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同时也积累一些语文素材,一举两得。有机构调查发现,积极地阅读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比较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高考考的不仅是知识,更考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备考心态,阅读必不可少。
  3.从高考语文学科试卷特点来说,把握住阅读,就抓住了试卷的大头。虽然为了复习的方便,我们把考试的内容分成了若干点;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语文考察的还是字、词、句、篇,文章的阅读和写作是较高的能力层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试卷中的文学类、实用类、论说类等现代文阅读大概占试卷总分值的20%,再加上文言文和诗歌等古文阅读,大概占试卷总分值的40%以上,所以说阅读可以说是语文试卷的重头戏。虽然我们可以按照考点,一点一点地强化练习。但是到最后会发现:总结的方法、教授的技巧很多,但是基本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有位同学很直接地对老师说:“老师,你教的方法很好,但是文章我根本就读不懂,方法用不上啊!”而这个读懂的过程只能依靠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只有用心去阅读、去品味,才能真正领悟作品的含义,才能感受到作品给人带来的深刻的启迪和伟大的力量。只有通过一定的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学生的感悟能力才能慢慢提高。
  4.从提高写作水平的角度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就像人体摄取营养、储存能量那样,都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从读中吸取营养。现在学生的作文最主要的问题一是语言贫乏、二是思想浅薄。因为现在学生生活经历尚浅,所以使语言丰富、思想深化的最主要的方法还是阅读,以读促思,以读促写。所以蒲松龄说:“书痴者文必工。”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还是从学生的近期备考来看,阅读都必不可少。但是高三毕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所以无论是阅读的内容还是阅读的方法都应该有相应的调整。
  
  二、阅读的内容
  
  从内容上来看,高三的阅读内容应该兼顾文学性和实用性。所以除了学生课外的自主阅读之外,还应该有教师适当地加以选择和指导。阅读的范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名家经典;2.综合试卷阅读题;3.课文素材;4.时政热点素材;5.高考优秀作文;6.学生平时佳作。
  
  三、阅读的方法
  
  在高三后期这一特殊阶段,阅读的方法也应该做适当调整,需要我们统筹兼顾、分清主次,以达到最佳效果。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简单的尝试,还很不成熟,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1.课外泛读,摘抄剪贴积累。高三的学生很少有时间阅读一些大部头的著作,所以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一些经典的散文、小说选集来看。同时可以推荐学生购买一些趣味性和文学性都很强的杂志和报纸,比如《小小说选刊》、《读者》、《经典美文》、《扬子晚报》等。同时可以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这样可以扩大阅读面,为写作提供素材。
  2.阅读课精读,思考探讨解疑。每周印发几篇文章(主要是名家名篇),选择一节课作为阅读课,集中阅读。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探讨。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通过质疑探讨,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升他们理解文章的能力。
  3.晨间朗读,反复熟读成诵。学生可以从印发的、课本上的以及阅读题中出现的文章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大声朗读,坚持一篇朗读一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训练语感,积累词汇。
  4.作文课借鉴阅读,模仿内化提高。在作文课上多印发学生的优秀作文,以及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让学生通过自己文章和优秀文章的比较,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把别人作文的优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在这最后的阶段,我们更应该抓住这个根本,而不应该舍本逐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高考语文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其他文献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有很多风云人物,留下了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足印,供后人寻访凭吊。这些历史遗迹,最能发人思古之幽情,给人以泉涌般的灵感;诗人们也乐于借此别善意、寓褒贬,寄托自己的情怀。杜牧的《赤壁》就是这样一首咏史抒怀的名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在湖北蒲圻县长江南岸,是三国周瑜大败曹操的战场。赤壁一战,东吴大将周瑜采取黄盖
期刊
北魏郦道元所写《水经注》,虽是一部地学巨著,更是一部散文佳作。书中写景文字,历来广为传诵。其中关于三峡的描写便是它的精华所在,每次捧读《三峡》,总似是在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是品一杯千古佳酿,令人赏心悦目,心清气爽。原文摘录如下: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期刊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后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全文虽然只有四百多字,读来却让人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余香满口。难怪自问世以来,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据《滁州志》记载,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监官,可以免税。”那么《醉翁亭记》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的原因是什么呢?恐怕应归功于它高超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风格
期刊
自感是喜欢幽静之人,也就喜欢去幽静之地,品幽静之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便是我钟爱文章之一。钟爱其清晰空灵的语言,钟爱其曲径通幽的构思,钟爱其闲适幽静的境界,更钟爱其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但不宣扬的心境。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文本解读体验与感悟到“幽境”背后的这份“忧情”呢?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一、了解作者生平,追溯情之源    柳宗元出生在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母亲卢氏聪明贤淑
期刊
我县是一个瑶族自治县,地处桂东北方向,四围是山,土地贫瘠,农业生产落后,交通简陋,信息闭塞,文化底蕴欠缺。因此,本区域的学生家庭条件差、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差,缺乏自信,性格孤僻、情感脆弱、适应能力不强,这就造成了本区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相当差。而近年来,语文高考趋向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基础知识、文学鉴赏、语言运用、写作水平无一不全。而区域的特点使我们的瑶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受到极大的影响,在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作为素质教育核心问题之一的考试评价制度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考试评价历来被广大教师当作教与学的指挥棒,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能否成功,新课程能否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关键取决于考试评价制度是否符合并服务于新课标新理念。语文考试评价怎样才能符合新课标新理念呢?我认为关键是看考试评价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期刊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受中考和高考的功利性影响,语文教学几乎全部以书面训练为内容,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几乎无一席之地。再加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肌体的迅速变化,他们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也逐渐提高。他们的内心世界也逐渐丰富、复杂起来,
期刊
西汉初年,文坛上有两篇著名的论积粮对立国作用的文章。一是贾谊的《论积贮疏》,一是晁错的《论贵粟疏》。这两篇文章被鲁迅先生誉为“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有如下几点:    一、逻辑严密,层层深入    多年政治实践所培养出的远见卓识,使晁错立论为文时,具有缜密的思想,严密的逻辑。事理的说明,细致深入,犹如剥笋,层转层深,酣畅淋漓,极富说服力。文中第一节分析“畜积足”的意义
期刊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育者所接触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学生固然为每个人所青睐,而所谓后进生则为大多数教育者所歧视。如何使所有学生好学、乐学,这是每个教育者必须面对的。我在实践中借鉴周宏老师的赏识教育做法,实施微笑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微笑教学秉承赏识教育的主旨,即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学生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以重
期刊
小伙计与若瑟夫分别是中国文学巨匠鲁迅的《孔乙己》和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这两个人物,看似无足轻重,却不可或缺,意蕴极丰。两位文学家在对小人物的塑造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两个人物都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从小伙计的口中,我们知道了咸亨酒店的陈设布局,长衫主顾与短衣帮的高下之别和小伙计求职时的人情世故。在他眼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又是唯一穿长衫的人。由此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