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进音乐艺术的殿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教学,尤其是小学音乐的教学,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热爱音乐,让音乐课成为学生的乐事。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音乐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培养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轻松、活泼的节奏作为纽带,能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音乐的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如在上欣赏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一课时,我先出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画中描绘了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在林子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动物,有小鸟、小猴、杜鹃和小鹿,还有骄傲的兔子和勤恳谦虚的乌龟。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们马上就被图画的内容所吸引。接着,我马上把话题一转,说:“这些情景啊,同学们是通过看了这幅画才知道的。其实除了用图画能画出树林里发生的故事外,我们还能用音乐来讲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音乐童乌龟话《龟兔赛跑》吧!”这样一来,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音乐怎么讲故事?怎么能听懂它呢?此时学生有了要听的欲望,这样不仅把学生很快吸引到课堂中,而且,为上好每节课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学效果较好。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单一的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要大得多。”感受音乐如果只靠耳朵是远远不够的。乐曲中的音乐形象、音乐语言对儿童来说有一段较大的感知认识距离。我在教学中依据乐曲本身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创设富有音乐美、情感化的境界,帮助学生投入音乐活动中,使他们在富有情感歌唱中,享受到美的怜悯,美的熏陶,更深入更真切地感受音乐。如:欣赏聂耳的《金蛇狂舞》,我播放电视录像端午节划龙舟的热烈场面:桨手们刚劲、有力地划动着船桨,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在江中飞驰,又好似一条条蛇在江中狂舞。此时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感受到到的场面,学生有的用手势做划船动作,有的做敲锣打鼓姿势,并且还伴着“加油、加油”呐喊声,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又如在上《摇篮曲》一课时,我抓住小学生依赖父母,尊敬父母的特点,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并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在歌曲教学中,我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序地领着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三、发挥个性,启发学生表现音乐
  歌曲教学是音乐课中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高年级有一部分学生处于变声期,他们往往想唱而又怕唱,那么怎样激发他们歌唱热情呢?首先,准备了相应的磁带音乐,因为正确、优美的范唱可以引人入胜,从而多听既可以感知,也可以找出声音的位置,开始我让学生只使用耳朵仔细体会歌曲情绪意境,视唱旋律时聆听音乐的伴奏,对速度、力度、节拍再有具体的体会,这是一个感知再体会、再理解的过程,在唱歌时使用几遍 “ 无声 ” 的唱,让学生感觉仿佛录音中的声音是自己发出来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其次,分析唱出这样的声音该是怎样的口形。在此基础上,当遇到声音较难的旋律时,学生的口形自然而然地找到声音的位置,最后逐渐亮出声音。让他们自己和录音比较,找出哪些可以处理更好,把更好的声音表达出来。而后,引导他们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轻唱,避免喊唱而造成嗓音过度疲劳,在学生学会歌曲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让有舞蹈专长的学生即兴表演,让有节奏感强的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伴奏,嗓音好的进行小组领唱,学生们载歌载舞,连最内向的学生也会律动起来,陶醉于优美的音乐中,切实感受到音乐的美。我也随之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爱国、爱生活等的思想教育。
  总之,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从实践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大胆参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让学生享受艺术的熏陶;启发学生表现音乐,展现学生的自我个性,努力培养他们具有个性化的一代新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愿音乐之花孕育学生心中,让学生走进音乐艺术的殿堂。
其他文献
一、班主任身教的示范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少。”我觉得教师带好班,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手段,但言教的效果要用教育者的身教来保证。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主任身教的示范作用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1)学生成长中的模仿者   学生每天与班主任的亲密接触中,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牢牢烙印在学生脑海中,无疑就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对班主
期刊
个性差异就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 “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并且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提高个人水平,从而在体育比赛中争得优异成绩。以下就我从事多年体育训练的经验,从几个方面来浅析因材施教在训练中的应用:  一、观察了解阶段  “知已知彼,百战百殆”这句千古不变的名言在任何时候都适用,只要对学生有
期刊
学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在课堂上解答问题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
期刊
一、抓经历,深探究。  对于孔子这个人物素材,许多同学时常使用,然而常常缺乏思考和挖掘,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令人看后味同嚼蜡。孔子,在大家心目中是万世师表,是我们的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所用方向不外乎“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循循善诱”等高大上的主题。作文课上我抛出关于孔子对颜渊的死的态度有什么看法让学生讨论孔子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可踊跃了,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让我认识到,你提供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
期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的美,不可说。  王勃,是一个天才。天才中的诗人,诗人中的天才。我脑海中的这种观念不知从何而来,但是牢不可破。对于王勃的认识,缘于小时候看过的一本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故事书,讲的是他写《滕王阁序》的过程,以及写完之后返程的途中,在海上遇到仙人,于是成仙去了。当时我就记得了他成仙这个情节。后来才知道,所谓的“成仙”,不过是在海难中丧生,但是直
期刊
作文教学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个性化发展为核心,才能实现教师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习作个性化,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  一、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  而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是很
期刊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能让学生们从中领略到读书的乐趣,让书籍引领他们健康成长,是我的最大愿望,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推荐读物,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阅读时往往不择
期刊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
期刊
作文要有材料,材料来自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的材料,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写出一篇好文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材料来源于生活,我们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人、事、是我们写作文时的直接材料;而读过的书籍、文章,见过的资料则是我们写作时的间接材料。学生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习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景可绘,有情可抒,就不会出现“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里烦了。”就可以化
期刊
近日,有幸观摩了第二届语文教师“文学课堂”高中组展评课,欣赏了一场精彩纷呈、意义深远的语文课堂教学盛宴。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语文教学过程上,教师正是用自己的才情学识,用看似不着痕迹其实颇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在自然地、悄然地摇动和召唤学生的灵魂。  首先,一个优秀的教师,自身要有丰厚的底蕴,能充分挖掘文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