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要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要有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教师的爱生之心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运用分层施教、因材施教、善于激励的教学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生活气息浓厚的课堂,是优化中学语文教学环境的有效实践。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优化
莎士比亚说:“多少事情因为逢到有利的环境,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博得一声恰当的赞赏。”社会心理学认为:“态度是因环境的刺激而临时发生的。”课堂教学于学科教育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培养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要创设一种全新的、体现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环境。要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可以从以下五方面作探索。
一 教师将爱心带进课堂,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前提
《爱的教育》里一位中年人是这样惦念他四十多年前的老师的:“我永远忘不了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他对工作兢兢业业,极端热忱,每天都像第一次上课那样认真负责,至今我还记得他当时注视着我的情形和对我说的那些话。”
这,就是我们听到的绕梁不绝的课堂上的爱的交响乐。
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我们教师进入课堂,走上讲坛,应该怀着喜爱学生的心态。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他们每天的行为表现,总有让人愉快的、有让人不安的、有让人懊恼的。教师要以发展的、全局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把学生看作雨后之花,雨后之笋、雨后之苗,虽总有不如人意之处,但他们的明天一定是优秀的,这样教师心中就会拥有了爱的情愫。教师爱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优化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送东阳马生序》里写到:“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一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与旧时代一同远去。在课堂上教师板起面孔,立在教坛上,说:“这堂课大家跟我学习……”这种师生关系也已经不适宜了。
一个亲切的笑容、一句温和的问候、一抹关切的眼神,在课堂上都能消弭师生的隔阂,拉近彼此的距离。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有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善于驾驭课堂的能力。能诚心耐心聆听学生的诉说,不轻易指责批评学生,常常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多关爱那些后进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改变一教一学的程式,而要体现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商量的互动关系。这种做法,不仅能满足今日青少年学生强调个性的心理需要,也使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
三 将激励的方式带进语文课堂,分层施教,因材施教,构建和谐的又有进取精神的语文教学环境
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期待着我们教师的关注和教育的。由于他们存在个体差异,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依据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根据班上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在一堂课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学生们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快乐。
我在教学小说《故乡》时,对中年闰土和中年的“我”相见一部分,分难度设计了三个问题:①中年闰土和“我”相见时,他的外貌、神态、语言分别是怎样表现的?②中年闰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外貌、神态、语言的表现?③“厚障壁”是怎样产生的?其中有闰土的原因?有“我”的原因?此外,同学们还能分析到什么原因?三个问题的难度不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实际上,学生们都分别能较好地完成了题目。
课堂上,教师又要对学生完成题目的过程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对学生完成题目的结果及时给予清晰的评价和适宜的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孩子在他喜爱的事情中,首先体验到的是在学习中品尝到取得成绩的快乐。”这样做,我们的每一名学生都会看到掌握知识的希望。产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从而增强了每一名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努力向上的进取精神。让学生们心情舒畅地、无拘无束地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上参与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能够创设这样的教学环境,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必有一个新的飞跃。
四 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进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激发潜力、追求梦想的理想环境
语文教学不能是教师一味宣讲和演示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或现成的前人的观点态度。讲授的那些内容是别人的,不是学生个人所有的。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依凭学生的个体差异自主地理解、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变“书本的知识”为“我的知识”。这也是学生能主动学习语文的动力所在。
只凭个人的努力,要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显然是不足够的。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辩论会等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地发挥团体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在这种学习方式的主导下,学生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长处短处,更清晰地看到同学的长处短处,彼此之间取长补短,可以进步得更快。学,生们在合作、探究的活动中,知识将被学生一层一层发现,真。理、真相将会更快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这种过程,又往往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能力、智慧将会得到充分的张扬。莎士比亚说:“智慧是命运的一部分,一个人所遭遇的外界环境是会影响他的头脑的。”
五 将生活带进课堂,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自觉者
语文来自于生活,而语文又必须回到生活中,服务生活,才能产生持久的生命力。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是“教材语文”,也不应是“应试语文”,而应该是为生活而学习语文。将生活带进课堂,将为语文教学找到源头活水。其中的乐趣、实用和成功感,会让我们的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自觉者。
将生活带进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积累生活。生活就在身边,我们就在生活中。但不会观察,生活就是很乏味的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不懂得记录、不懂得积累,生活就是一片空白。学生能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心灵来思考生活,用手记录生活,将会深刻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情、家庭生活的爱、社会生活的新、大自然的美。这些生活积累都会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矿藏”。魏书生老师就非常主张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他写道:“我愿领着学生去找(春天),是愿看到学生那在冰雪中发现嫩草的惊奇的表情,愿看学生从顽强的小草身上汲取了力量,在寒冷中跑得满头冒着热气的欢喜神情,更愿意看富有生活真实、充满活力的一篇篇以《春天的踪迹》为题的文章。”
将生活带进课堂,就要把知识融入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语文来自生活,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必须依靠语文。我们让学生把知识融入生活,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了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八年级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这是一个让学生把知识融入生活的好机会。我要求学生:你的家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有影响的人物?你用人物卡片记录下来。你的家乡有哪些风光名胜、风土人情?你用生动的文字描述出来。你的家乡有哪些古迹亟待保护的?你用倡议书向社区居民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呼吁。六月的家乡荔枝这一名优特产正陆续上市,你用精当的广告语向远道而来的客人推介推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空间里邀游、采撷,用自己的知识去记录自己的生活精彩,解释自己的生活现象,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正如我们要复兴民族,要振兴国家,就一定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要有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样,要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要让语文教育能够为造就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有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如何优化语文教学环境,是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让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促进语文教学收获累累的硕果。
参考文献
1 (意)埃德阿米琪斯著,王中卿译,爱的教育
2 (意)埃德阿米琪斯著,王中卿译,爱的教育
3 (捷克)夸美纽斯著,任钟印选编,任宝祥等译,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
4 (英)罗素著,戴玉庆译,罗素自选文集
5 (瑞典)林格伦著,李之义译,林格伦作品选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优化
莎士比亚说:“多少事情因为逢到有利的环境,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博得一声恰当的赞赏。”社会心理学认为:“态度是因环境的刺激而临时发生的。”课堂教学于学科教育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培养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要创设一种全新的、体现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环境。要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可以从以下五方面作探索。
一 教师将爱心带进课堂,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前提
《爱的教育》里一位中年人是这样惦念他四十多年前的老师的:“我永远忘不了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他对工作兢兢业业,极端热忱,每天都像第一次上课那样认真负责,至今我还记得他当时注视着我的情形和对我说的那些话。”
这,就是我们听到的绕梁不绝的课堂上的爱的交响乐。
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我们教师进入课堂,走上讲坛,应该怀着喜爱学生的心态。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他们每天的行为表现,总有让人愉快的、有让人不安的、有让人懊恼的。教师要以发展的、全局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把学生看作雨后之花,雨后之笋、雨后之苗,虽总有不如人意之处,但他们的明天一定是优秀的,这样教师心中就会拥有了爱的情愫。教师爱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优化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送东阳马生序》里写到:“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一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与旧时代一同远去。在课堂上教师板起面孔,立在教坛上,说:“这堂课大家跟我学习……”这种师生关系也已经不适宜了。
一个亲切的笑容、一句温和的问候、一抹关切的眼神,在课堂上都能消弭师生的隔阂,拉近彼此的距离。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有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善于驾驭课堂的能力。能诚心耐心聆听学生的诉说,不轻易指责批评学生,常常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多关爱那些后进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改变一教一学的程式,而要体现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商量的互动关系。这种做法,不仅能满足今日青少年学生强调个性的心理需要,也使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
三 将激励的方式带进语文课堂,分层施教,因材施教,构建和谐的又有进取精神的语文教学环境
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期待着我们教师的关注和教育的。由于他们存在个体差异,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依据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分层施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根据班上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在一堂课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学生们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快乐。
我在教学小说《故乡》时,对中年闰土和中年的“我”相见一部分,分难度设计了三个问题:①中年闰土和“我”相见时,他的外貌、神态、语言分别是怎样表现的?②中年闰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外貌、神态、语言的表现?③“厚障壁”是怎样产生的?其中有闰土的原因?有“我”的原因?此外,同学们还能分析到什么原因?三个问题的难度不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问学生。实际上,学生们都分别能较好地完成了题目。
课堂上,教师又要对学生完成题目的过程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对学生完成题目的结果及时给予清晰的评价和适宜的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要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孩子在他喜爱的事情中,首先体验到的是在学习中品尝到取得成绩的快乐。”这样做,我们的每一名学生都会看到掌握知识的希望。产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从而增强了每一名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努力向上的进取精神。让学生们心情舒畅地、无拘无束地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上参与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能够创设这样的教学环境,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必有一个新的飞跃。
四 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进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激发潜力、追求梦想的理想环境
语文教学不能是教师一味宣讲和演示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或现成的前人的观点态度。讲授的那些内容是别人的,不是学生个人所有的。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依凭学生的个体差异自主地理解、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变“书本的知识”为“我的知识”。这也是学生能主动学习语文的动力所在。
只凭个人的努力,要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显然是不足够的。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辩论会等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地发挥团体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在这种学习方式的主导下,学生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长处短处,更清晰地看到同学的长处短处,彼此之间取长补短,可以进步得更快。学,生们在合作、探究的活动中,知识将被学生一层一层发现,真。理、真相将会更快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这种过程,又往往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能力、智慧将会得到充分的张扬。莎士比亚说:“智慧是命运的一部分,一个人所遭遇的外界环境是会影响他的头脑的。”
五 将生活带进课堂,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自觉者
语文来自于生活,而语文又必须回到生活中,服务生活,才能产生持久的生命力。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是“教材语文”,也不应是“应试语文”,而应该是为生活而学习语文。将生活带进课堂,将为语文教学找到源头活水。其中的乐趣、实用和成功感,会让我们的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自觉者。
将生活带进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积累生活。生活就在身边,我们就在生活中。但不会观察,生活就是很乏味的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不懂得记录、不懂得积累,生活就是一片空白。学生能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心灵来思考生活,用手记录生活,将会深刻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情、家庭生活的爱、社会生活的新、大自然的美。这些生活积累都会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矿藏”。魏书生老师就非常主张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他写道:“我愿领着学生去找(春天),是愿看到学生那在冰雪中发现嫩草的惊奇的表情,愿看学生从顽强的小草身上汲取了力量,在寒冷中跑得满头冒着热气的欢喜神情,更愿意看富有生活真实、充满活力的一篇篇以《春天的踪迹》为题的文章。”
将生活带进课堂,就要把知识融入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语文来自生活,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必须依靠语文。我们让学生把知识融入生活,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了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八年级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这是一个让学生把知识融入生活的好机会。我要求学生:你的家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有影响的人物?你用人物卡片记录下来。你的家乡有哪些风光名胜、风土人情?你用生动的文字描述出来。你的家乡有哪些古迹亟待保护的?你用倡议书向社区居民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呼吁。六月的家乡荔枝这一名优特产正陆续上市,你用精当的广告语向远道而来的客人推介推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空间里邀游、采撷,用自己的知识去记录自己的生活精彩,解释自己的生活现象,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正如我们要复兴民族,要振兴国家,就一定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要有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样,要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要让语文教育能够为造就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有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如何优化语文教学环境,是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让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促进语文教学收获累累的硕果。
参考文献
1 (意)埃德阿米琪斯著,王中卿译,爱的教育
2 (意)埃德阿米琪斯著,王中卿译,爱的教育
3 (捷克)夸美纽斯著,任钟印选编,任宝祥等译,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
4 (英)罗素著,戴玉庆译,罗素自选文集
5 (瑞典)林格伦著,李之义译,林格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