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和科学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教育事业作为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无论是在投资力度方面还是重视程度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初中教学中,数形结合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数学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结题能力,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得到根本性改变,促使其形成较为科学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通过形状和数字的而结合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以及怎样运用数形结合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希望能给有关教师可供参考之处。
关键词:初中教学;数形结合;应用分析
1.引言
在数学构成中,数字和图形是最基本的两个组成元素,所谓数形结合,就是将较为抽象和复杂的数学关系与几何图形进行结合,做到以数解形以及以形助数,也就是将抽象和形象相结合,将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数形结合覆盖了60%以上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很多相关题型与答案间都是通过数形的关系来推导,进而得到其内在联系的。因此,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学要不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树立数形结合观念,并且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引导其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通过生动形象、直观深入的数图来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大门,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意识
在初中教学实际过程中,要对具体的内容进行深度剖析,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数学的相应思想方法,为学生数形结合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着重、有目的、有意识的介绍数形结合方法,在具体的问题当中切入相关知识点,并借助数学模型来加以解决,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向几何信息转变,使问题更加简单和清晰。同时学生在反复的图和数的练习中,也会逐渐领悟到二者结合的妙处。
举例来说,在讲授有理数过程中可以渗透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我们可以通过数轴来将有理数转化,让学生更加形象、更像生动的体会有理数的位置。利用数形结合来引导学生计算具体题目,例如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道水平轴,以0作为水平轴的中点,将有理数的位置标出,就可以进行方便的比较。在对有理数进行加减法运算时,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将两个数分别在数轴上进行标注,学生便可以方便的进行计算。在数学课堂中,要尽量在日常知识学习中渗入这种思想,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学习数学知识。
3.通过数形结合来巩固基础知识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多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但能使得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对此教师要制定合理的计划,通过数形结合有梯度的安排教学,逐步深入研究,使得学生知识基础更加牢固。在课前可以将复杂、抽象的内容用数形结合方法进行清晰明了的梳理,在课上以图像和数量的关系加以呈现。举例来说,在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图像的教学以及相似三角形与比例尺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要求学生专门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总结和归纳相应知识和结论。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时,在课前准备好课堂内容的设计安排,怎样将一元二次方程特点展现出来,怎样根据曲线的变化来引导学生进行推导。在课堂中,首先从基础知识进行切入,曲线的开口在a变化时怎样变化;当a确定后,对称轴随着b的变化而怎样变化。当学生对其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在进行深层次内容的学习,例如如何结合系数来画出较难求解的二元一次方程曲线草图,进而对其求解。此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从整体上对二元一次方程进行总结归纳,如可从a大于或小于0、b大于或小于0,以及根的判定等方面利用数形结合进行具体总结,在使得学生基础知识得以加强的基础上,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和能力,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开拓眼界和思维。
4.通过数形结合提高解题能力
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能够使得解题能力和解题效率大大提高。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解题的意识和习惯,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也能使学生过的解题方法更加丰富。由于初中数学中内容相对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题目涉及知识较为广泛,因此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同时要善于挖掘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在读题阶段就可以将所给信息以图形方式进行总结,挖掘数形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开拓学生的研究和思路了。
举例来说,在讲授全等三角形证明过程中,先为学生讲解基本的证明方法,当学生对其有了基本了解后再安排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例如在组合图形中求边长,需要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再进行换算,最终得到长度。这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总结题目信息,对已知信息进行数形方面的分解,双层推进,以此为基础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使其内在联系得以有效挖掘,最终得到所求結果。在这过程中可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引导。例如三角形的权等证明,既可以通过定理来加以证明,也可以通过相似三角形的边、角相等得到结果。在数学问题的解析过程中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一方面能够有效突破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的局限,同时大大提高解题效率和质量。
5.通过数形结合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培养灵活的数学思维,在日常中能够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更要注重运用这种思想来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到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在课堂上设定一些教学情境,问题作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进入数学意境,由浅入深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其次,要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充分结合题目所给数据或图形信息,引导学生快速定位相关知识,并找到数形联系,用于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规范性的整理以及解答相应问题,促使学生更好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举例来说,在讲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过程中,可以首先从日常情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作为切入,例如学习成绩统计、生日日期统计等,然后给出几组数据,大小错乱,让学生在数量关系体会数据变化。通常学生只会直观的体会到数据的变大或者是变小趋势,这时再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内容来规划数据的大小层次,进而画出分布直方图,以图形为参照来进行数据变化的描述,并且在所得直方图中求出相应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等等。最后再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告诉学生这些数据便是几次考试成绩的变化,上升到其学习状况,通过数据来展现学习动态,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入的体会到生活中分布直方图的应用。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和能力,培养数学意识,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数形结合一直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和解题方法之一,也是初中数学中一项重点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注重设定一些学生感兴趣以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情景,结合课本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的整理出学习方法,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形结合方法的同时,让学生更加注重生活中的数学,这样不但能提高数学趣味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湖.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6(3):63-65.
[2] 黄志宏.数形结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4):268.
[3] 周林.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教导刊(下 旬),2017(1):127-128.
[4] 李廷强.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254
关键词:初中教学;数形结合;应用分析
1.引言
在数学构成中,数字和图形是最基本的两个组成元素,所谓数形结合,就是将较为抽象和复杂的数学关系与几何图形进行结合,做到以数解形以及以形助数,也就是将抽象和形象相结合,将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数形结合覆盖了60%以上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很多相关题型与答案间都是通过数形的关系来推导,进而得到其内在联系的。因此,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学要不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树立数形结合观念,并且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引导其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通过生动形象、直观深入的数图来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大门,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意识
在初中教学实际过程中,要对具体的内容进行深度剖析,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数学的相应思想方法,为学生数形结合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着重、有目的、有意识的介绍数形结合方法,在具体的问题当中切入相关知识点,并借助数学模型来加以解决,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向几何信息转变,使问题更加简单和清晰。同时学生在反复的图和数的练习中,也会逐渐领悟到二者结合的妙处。
举例来说,在讲授有理数过程中可以渗透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我们可以通过数轴来将有理数转化,让学生更加形象、更像生动的体会有理数的位置。利用数形结合来引导学生计算具体题目,例如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道水平轴,以0作为水平轴的中点,将有理数的位置标出,就可以进行方便的比较。在对有理数进行加减法运算时,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将两个数分别在数轴上进行标注,学生便可以方便的进行计算。在数学课堂中,要尽量在日常知识学习中渗入这种思想,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学习数学知识。
3.通过数形结合来巩固基础知识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多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但能使得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对此教师要制定合理的计划,通过数形结合有梯度的安排教学,逐步深入研究,使得学生知识基础更加牢固。在课前可以将复杂、抽象的内容用数形结合方法进行清晰明了的梳理,在课上以图像和数量的关系加以呈现。举例来说,在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图像的教学以及相似三角形与比例尺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要求学生专门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总结和归纳相应知识和结论。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时,在课前准备好课堂内容的设计安排,怎样将一元二次方程特点展现出来,怎样根据曲线的变化来引导学生进行推导。在课堂中,首先从基础知识进行切入,曲线的开口在a变化时怎样变化;当a确定后,对称轴随着b的变化而怎样变化。当学生对其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在进行深层次内容的学习,例如如何结合系数来画出较难求解的二元一次方程曲线草图,进而对其求解。此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从整体上对二元一次方程进行总结归纳,如可从a大于或小于0、b大于或小于0,以及根的判定等方面利用数形结合进行具体总结,在使得学生基础知识得以加强的基础上,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和能力,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开拓眼界和思维。
4.通过数形结合提高解题能力
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能够使得解题能力和解题效率大大提高。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解题的意识和习惯,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也能使学生过的解题方法更加丰富。由于初中数学中内容相对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题目涉及知识较为广泛,因此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同时要善于挖掘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在读题阶段就可以将所给信息以图形方式进行总结,挖掘数形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开拓学生的研究和思路了。
举例来说,在讲授全等三角形证明过程中,先为学生讲解基本的证明方法,当学生对其有了基本了解后再安排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例如在组合图形中求边长,需要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再进行换算,最终得到长度。这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总结题目信息,对已知信息进行数形方面的分解,双层推进,以此为基础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使其内在联系得以有效挖掘,最终得到所求結果。在这过程中可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引导。例如三角形的权等证明,既可以通过定理来加以证明,也可以通过相似三角形的边、角相等得到结果。在数学问题的解析过程中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一方面能够有效突破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的局限,同时大大提高解题效率和质量。
5.通过数形结合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培养灵活的数学思维,在日常中能够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更要注重运用这种思想来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到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在课堂上设定一些教学情境,问题作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进入数学意境,由浅入深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其次,要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充分结合题目所给数据或图形信息,引导学生快速定位相关知识,并找到数形联系,用于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规范性的整理以及解答相应问题,促使学生更好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举例来说,在讲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过程中,可以首先从日常情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作为切入,例如学习成绩统计、生日日期统计等,然后给出几组数据,大小错乱,让学生在数量关系体会数据变化。通常学生只会直观的体会到数据的变大或者是变小趋势,这时再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内容来规划数据的大小层次,进而画出分布直方图,以图形为参照来进行数据变化的描述,并且在所得直方图中求出相应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等等。最后再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告诉学生这些数据便是几次考试成绩的变化,上升到其学习状况,通过数据来展现学习动态,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入的体会到生活中分布直方图的应用。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和能力,培养数学意识,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数形结合一直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和解题方法之一,也是初中数学中一项重点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注重设定一些学生感兴趣以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情景,结合课本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的整理出学习方法,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形结合方法的同时,让学生更加注重生活中的数学,这样不但能提高数学趣味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湖.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6(3):63-65.
[2] 黄志宏.数形结合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4):268.
[3] 周林.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教导刊(下 旬),2017(1):127-128.
[4] 李廷强.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