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传统下的“新女性写作”:以张爱玲与孙频叙事技巧比较为例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w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纯文学领域成长起来的“80后”山西女作家孙频是当下最为活跃的新锐女作家之一。在形式上,她善用意象和修辞,延续了张爱玲苍凉的语体风格,展示出强劲的新人之姿。通过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为张爱玲作品生命力的现代传承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对张爱玲经典性的语言传统进行再确认;另外,探索“新女性寫作”对于现代文学语体传统的继承,以焕发当下青年女性作家小说创作的活力,更好地诉说女性体验、表达女性故事。
  关键词:张爱玲 孙频 叙事技巧 语体传统 新女性写作
  在纯文学领域成长起来的“80后”山西女作家孙频是当下最为活跃的新锐女作家之一,在形式上,她善用意象和修辞,延续了张爱玲苍凉的语体风格,展示出强劲的新人之姿。本文将从叙事技巧的层面切入两人具体的文本,沿着语言的叙事纹理,探讨叙事技巧的使用对叙事风格的影响。
  一、色彩杂糅的永恒意象
  杨义认为:“意象的意义与语言的所指和能指的双重性有所联系,但更为复杂,因为它首先是语言和物象的结合,其次是物象对意义的包含。因此意象的意义指涉,具有比单纯的语言的意义指涉更多的浑融性和多层性。”[1]因此,意象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以《金锁记》为例,其中的月亮充满了冷寂、阴郁的色彩,使情节一步步朝着死亡和不祥的方向发展。
  《金锁记》隔着窗玻璃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 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2](狰狞变形的脸谱月,阴郁的变态氛围)
  《金锁记》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遍地的蓝影子,帐顶上也是蓝影子,她的一双脚也在那死寂的蓝影子里。[3](满月、蓝影下荒诞绝望的死亡氛围)
  孙频的笔下亦充满了带有鲜明个人特点的永恒意象:
  《月煞》月夜更深了,月亮更亮了,它散发着一种比白天更惨烈的光芒,在这种惨烈的明亮里却又四处飞翔着黑暗诡异的影子。[4]
  《天物墟》黄昏到来。巨大的夕阳即将沉没于群山之间,天空变成了鲜艳的血红色,山林、村庄、古窖,还有那座诡异的神庙,都在这血色里变得分外肃穆庄严。[5]
  《天体之诗》金色的木马背后是月球一般荒凉的工厂废墟,废墟的背后是一轮血红色的大夕阳。[6]
  通过比较张爱玲与孙频笔下的月亮、太阳和夕阳等永恒意象,可以发现其中都融入了独特的色彩,即二人笔下都有色彩杂糅的永恒意象的特点。在《金锁记》中,张爱玲描绘了“一搭黑,一搭白”的狰狞脸谱月,还有“漆黑的天上的白太阳”似的满月,遍地散发幽暗“蓝影”的月光。孙频在《月煞》中也有与之极为类似的月光描写,其笔下经常出现的“血红色”夕阳,成为她渲染肃杀氛围的标志。色彩与永恒意象的结合,推动着她们笔下人物和情节的发展,
  二、陌生化的修辞
  沃霍尔曾言,“男性写作与女性写作文本的差异毕竟不在于所谓的内容,而在于他们的讲述方式、话语的特征( 感伤的、反讽的或是科学的等) 。”[2] 张、孙二人作品中擅用修辞,其中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技巧的运用形成了两人华丽浓艳的语言风格。两人在作品中都展现了奇绝的想象力,阅读两人的作品,经常有一些令人眼前一亮且完全想象不到的句子,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二人都喜欢使用陌生化的修辞。
  《沉香屑·第一炉香》梁家那白房子黏黏地融化在白雾里,只看见绿玻璃窗里晃动着灯光,绿幽幽地,一方一方,像薄荷酒里的冰块。[7]
  《倾城之恋》她的声音灰暗而轻飘,像断断续续的灰尘吊子。[8]
  《色,戒》她又看了看表。一种失败的预感,像丝袜上一道裂痕,阴凉的在腿肚子上悄悄往上爬。[9]
  《去往澳大利亚的水手》一树一树的桃花在月光下看是一大片湖水一样的银色,连花香也是银脆的,看不到,指尖却可以触到花香里的那缕神经。[10]
  《天物墟》那块玉璧在灯光下散发着一种奇异的光芒,像是被什么东西唤醒了,我感觉到有一双眼睛正与我对视着,明净神秘,它居然长满了目光。[11]
  仔细品读两人的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两人笔下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着“以实物写虚物”的特点。在《第一炉香》中,梁家被张爱玲比作薄荷酒里的冰块,用一个更常见的实在的小物件象征更远处更虚幻的大物件;在《倾城之恋》中,把白流苏的声音(本体)比作灰尘吊子(喻体),来表现声音虚弱微小的感觉,以实在写虚存;在《色,戒》中,王佳芝失败的预感(本体)被比作丝袜上蔓延的裂痕(喻体),以此体现她执行特务工作时的紧张心情。在孙频的笔下,陌生化的修辞也随处可见,月光下桃花的芳香(虚化的本体)似乎有了银脆的神经(实在的喻体),借此渲染环境里的神秘和紧张的氛围;玉璧忽然“长”满了目光,这一赋生的背后暗示了充满悬念的本体自身。陌生化的修辞使得两人笔下经常现出奇异的效果,展示了作家为形式实验不断做出的努力。
  以比较眼光讨论张爱玲与孙频的小说中叙事形式,进一步推动张爱玲影响研究的发展,为张爱玲作品生命力的现代传承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与适宜的语言,对张爱玲经典性的语言传统进行再确认;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更多的青年作家在经典作家中寻找可吸取的养分,继承优秀的文学传统,寻找独立的书写道路,促使中国当代女性写作更好地诉说女性体验、表达女性故事,以焕发当下青年作家小说创作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04.
  [2]孙桂芝.罗宾·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研究[J].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4.56.
  注释
  张爱玲.金锁记[M].上海:上海出版社,1944:24—32.
  同上
  1.孙频.月煞[M].上海文学,2013(2):36.
  2.孙频.天物墟[J].十月,2021(3):9.
  3.孙频.天体之诗[M].鲛在水中央,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5.
  4.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M].传奇(增订本),上海:山河图书公司,1946:225.
  5.同上
  6.同6
  7.同5
  姬冰雪(1997—),女,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女性文学
  本论文获2020年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金资助:现代文学传统下的“新女性写作”——以张爱玲与孙频小说叙事比较为例(2020YJSS201)。
其他文献
摘要:法海寺壁画为明代壁画艺术水平的最高代表,其不论在研究佛教艺术方面还是从绘画本身的价值上,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其中位于大雄宝殿内的《帝释梵天图》现如今保存完好,从材料技法、画面形式语言、审美价值上来说都极具代表性。本文试图从帝释梵天图两幅壁画出发,初步分析其中二十诸天人物形象的代表意义,以期传递它所蕴含的时代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关键词:法海寺壁画;二十诸天;社会价值  一.助名教而
期刊
摘要:2006 年 5 月 20 日,由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剧团组织申报“二人台”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作为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其文本所呈现的内容在演员登台表演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某种变化。该文以二人台古装戏《三国题》为例,对照分析其文本内容与演唱内容的异同。(本文选取刘树宝和任三女两个现场演唱版本与文本进行对照分析)  关键词:二人台、口
期刊
弁言  千年以来,中国汉字的书写材料由刀刻龟骨,到后来以“笔”“纸”为工具来记录文字,汉字形态获得飞速的发展变化。与此同时,纸笔的改良和完善,使书法风格也在无意识的发生着变化,每个朝代皆有其独特的书法风尚。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有一段论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法”和“意”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风尚,宋代的文人如何会突破“唐尚法”的藩篱,从而做到“意随心使”呢?  一、唐
期刊
谁架起一道长虹,让丝绸走向苍穹。  ——题记  梦回,我轻吟在大漠孤烟深处,那声声如诉的驼铃静静敲击我激荡的心绪。轻铺宣纸,踏漫漫黄沙于丝绸之路,我雄雄绘制那锦绣中华。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文人墨客皆称奇。是富饶路,盘丝白瓷,锦绣玲珑;是历史路,胡风呼啸,黄沙漫天。便是丝绸之路,大汉兴邦之路,华夏睦邻之路。  千年过往,回眸,是张骞。他意气风发,手持汉节,探寻一方又一方的千里沃野
期刊
摘要:中世纪等级贵族时期(12-14世纪)的贵族儿童教育,7岁可看做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儿童能享受到童年的乐趣。但只要过了7岁,男童们就紧锣密鼓的离家接受成为一名合格骑士的教育,大多数女童也会在修道院或者上级贵族家庭中接受相应的教育。总体来看,虽然他们的童年似乎有12年或15年的光阴,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无忧无虑童年勉强只有七年,后面的时光都是围绕成人前的训练进行。即使男女不同的地位决定了他们接受
期刊
摘要:从四十年代走来的陈书良先生身上,最为可贵的是历经多半个世纪的沉浮与沧桑后,仍旧拥有知识分子的担当与家国情怀。陈书良先生总是身穿一深色外套,留着偏分的短发,看上去温文尔雅,他一贯带着点微笑,虽已年逾古稀,却不见半点疲态,一双明亮的眼睛折射出温暖而亲切的力量。  关键词:知识分子 文化传承 时代使命  一、“对于错误的纠正,每一个文化人都有责任”。  陈书良先生的身世十分坎坷,父亲陈暄是国军将领
期刊
摘要:《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是佤族女作家董秀英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艺术地再现了阿佤山解放前后马桑部落祖母孙三代女人的不同命运,凸显了特殊的社会转型期佤族妇女命运的重要转折,为了更好的解读出其中蕴含的女性声音,本文将从女性批评主义的视角,分析马桑部落三代女人的悲剧命运,即从性别的视角去重新解读和建构文本。  关键词:女性批评主义;女性;悲剧  引言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
期刊
摘要:肖邦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波兰民族正处于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民族矛盾日益严重。为争取民族解放,在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波兰人民用鲜血染红了祖国的土地,在此期间也诞生了无数值得人民歌颂与赞扬的民族英雄。动荡的时代,激发了爱国音乐家肖邦的满腔热情,从而诞生了许许多多富含着浓郁爱国主义情怀的钢琴作品。本文以肖邦著名钢琴作品《波兰舞曲》为例,浅析肖邦音乐创作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
期刊
摘要:1997年,四川省川剧院推出了它的戏剧作品——由魏明伦编剧、谢平安执导的川剧《变脸》登台献映,引发了戏剧届的“震动”。本文将以川剧《变脸》的文化涵盖为总的分析目标,力图从戏剧创作者的多维视角管见本剧的文化意义的深度与广度,从本剧思想内涵的指向性分析中管见此中“追问”。  关键词:川剧;《变脸》;魏明伦;文化涵盖;  20世纪末期,经济改制频繁,所有的指向性市场变化都朝着新世纪的美好愿景快步向
期刊
【摘要】敦煌写本,S.1477写卷《祭驴文》是敦煌文献中的俗赋精品,亦是敦煌祭文中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一篇,学界对此都有所论及。敦煌所藏的祭文,从祭祀对象上分,有祭神文、祭圣文、祭人文、祭畜文四类。本文所述的《祭驴文》即属祭畜文一类。这一类祭文填补了我国文学文体学研究的空白,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祭驴文》研究 综述  2009至2019的十年间,学术界对于《祭驴文》的研究并不多,尚未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