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较之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实现有效教学,关注学生发展已然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只有实现了有效教学,才真正符合课程改革和生命成长的主旋律,才可以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求知、体验与实践的空间。本文就对如何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体育;有效性;目标;分层;评价
体育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锻炼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贯彻我国终身体育发展战略的基础。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广大一线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与学生发展以及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地优化调整,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将学生内在的主体价值与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获益。
一、基于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展开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支配作用。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教学的前提和指引,便极易导致课堂教学陷入无序状态,进而阻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在领会、吃透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特点与新课内容确立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理清上课的思路,使课堂教学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教学“支撑跳跃”之前,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确立了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运动参与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支撑跳跃练习,乐于展示自己的动作;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支撑跳跃的基础知识,明确支撑跳跃动作中助跑、起跳、成跪撑环节的方法和要求;3.身体健康目标:增强学生的上下肢以及腰腹肌力量,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4.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5.安全意识目标: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这样,通过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既理清了上课的思路,又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的均衡发展。
二、关注主体差异,落实以学定教
受多方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个性特点都不尽相同,传统的“无差别”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鉴于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主体差异,继而在充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对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分层,以充分落实以学定教,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和禀赋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和释放。
在短跑教学中,我先是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将其划分为快、中、慢三层,并据此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合理分层。例如,我将200米划成了100米距离,让学生在跑到100米处时往返跑到同一条起跑线冲刺,以帮助后进生克服畏难心理,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另外,我还将200米跑的距离在起跑点处划分为几条距离不等的起跑线,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起跑,同一终点冲刺,以使其能够同时到达终点。这样,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分层,不仅充分落实了以学定教,而且还挖掘了学生的运动潜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采取多元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体育学科向来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个性发展,严重阻碍了学生内在潜能和价值的发挥。鉴于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推动评价方式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找寻体育学习的正确方向,我往往会通过“以测代练”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打排球,有的学生喜欢打篮球,还有的学生喜欢打乒乓球,我便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几个小组,继而通过组织体育竞赛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其次,我还尤为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即在评定学生的学期表现时,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课堂表现、合作意识、学习态度等方面素质与能力的考核一并纳入评价体系。通过采取多元评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还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而言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新时期下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的最高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对“有效教学”执着追求的理念,继而在充分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体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不遗余力地探索和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与实现。
参考文献:
[1]佟有超.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4):27+43.
[2]张亚敏.谈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159.
关键词:小学体育;有效性;目标;分层;评价
体育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锻炼学生体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贯彻我国终身体育发展战略的基础。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广大一线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结构,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与学生发展以及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地优化调整,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将学生内在的主体价值与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获益。
一、基于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展开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支配作用。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教学的前提和指引,便极易导致课堂教学陷入无序状态,进而阻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在领会、吃透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特点与新课内容确立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理清上课的思路,使课堂教学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教学“支撑跳跃”之前,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确立了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运动参与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支撑跳跃练习,乐于展示自己的动作;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支撑跳跃的基础知识,明确支撑跳跃动作中助跑、起跳、成跪撑环节的方法和要求;3.身体健康目标:增强学生的上下肢以及腰腹肌力量,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4.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5.安全意识目标: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这样,通过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既理清了上课的思路,又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的均衡发展。
二、关注主体差异,落实以学定教
受多方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个性特点都不尽相同,传统的“无差别”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鉴于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主体差异,继而在充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对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分层,以充分落实以学定教,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和禀赋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和释放。
在短跑教学中,我先是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将其划分为快、中、慢三层,并据此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合理分层。例如,我将200米划成了100米距离,让学生在跑到100米处时往返跑到同一条起跑线冲刺,以帮助后进生克服畏难心理,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另外,我还将200米跑的距离在起跑点处划分为几条距离不等的起跑线,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起跑,同一终点冲刺,以使其能够同时到达终点。这样,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分层,不仅充分落实了以学定教,而且还挖掘了学生的运动潜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采取多元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体育学科向来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个性发展,严重阻碍了学生内在潜能和价值的发挥。鉴于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推动评价方式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找寻体育学习的正确方向,我往往会通过“以测代练”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打排球,有的学生喜欢打篮球,还有的学生喜欢打乒乓球,我便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几个小组,继而通过组织体育竞赛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其次,我还尤为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即在评定学生的学期表现时,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课堂表现、合作意识、学习态度等方面素质与能力的考核一并纳入评价体系。通过采取多元评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还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而言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映了新时期下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的最高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对“有效教学”执着追求的理念,继而在充分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体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不遗余力地探索和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与实现。
参考文献:
[1]佟有超.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4):27+43.
[2]张亚敏.谈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