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创新模式策略,从人才培养模式到融合培养模式,再到学制模式,对这几种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校企合作的实践创新模式不断将企业和高校更深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校企双方的合作观念不断深化。
关键词:校企合作;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模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校和企业对“校企合作”模式认识浅薄
学校不能够正确地认识校企合作模式,只是简单地将学生放到社会上实习的这种模式称为校企合作模式。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缺乏有效的运行模式
通过“关系和信誉”可以很多校企合作关系可以建立和维系,在这种处于浅层的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中,学校在这种模式中不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只能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条件来协助完成培养任务。
(三)使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受益的双赢”政策和保障体系尚未形成
首先,作为专门激励或补偿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的政策还没有出台,这样就没有对企业起到高强度的保护,使得企业没有很高的积极性与学校合作。另外,学校没有充分的自主办学权[1]。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创新模式策略
(一)人才培养模式
1.传统的讲座和实习基地模式
传统的讲座模式是由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为学生定期举行讲座,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以及一些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实习基地培养是由学校将学生安排到一些旅游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养。
2.课程教学见习
刚入学之后,可由专业老师联系作为实习基地的旅游企业,在课内或课余时间安排学生进入实习企业参观学习,并在实习的时候由企业的专业人员或是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大四学生进行陪同讲解。并且在参观完后,安排学生与陪同学习参观的人员进行交流,对学生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使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以及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有更清晰的认识。
3.假期实习打工和顶岗实习
在寒暑假期间,学校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使得返校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更强的目的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同时,低廉的劳动力进入企业,新鲜的血液流进了企业。顶岗实习是在最后一个学年,学生进入旅游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在此期间学校安排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此期间,企业也会通过观察学生工作表现,择优吸纳,从而提高在校学生的就业率[2]。
4.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模式是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岗位需求为依托,根据企业对旅游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结构,并且将企业文化和人才要求因素结合到教学当中去,使得实习,就业,和企业挂钩,从而实现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按照订单式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合作。
5.校内模拟实训模式
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的亮点在于它将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理念等引入到学校中,使得学生能够在与企业相似的培训环境就能够进行实践锻炼,从中学习旅游企业所需的各种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并且能够提前适应企业环境,一旦进入企业就很快能够融入[3]。
(二)融合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一门专业,在校授课教师要求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调查,高校教师大部分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比较缺乏,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只能学到理论知识,缺乏实践锻炼,而旅游企业员工是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相互交换培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这个模式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与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学习实践,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企业员工可以进入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习,提高企业员工的理论水平。通过校企合作这种模式,在使得旅游企业具备理论知识扎实的员工的同时,学校也可以拥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4]。
(三)学制模式(一个学期为一个阶段)
“1+3+1+2+1”培养模式通过将短期见习,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校的就业率。在“1+3+1+2+1”的培养模式中,学校将学生的实习分为5个阶段,第一个学期在旅有企业工作,以确定自己的目标:第二个学期到第四个学期学生在学校内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第五个学期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时间锻炼,第六个学期到第七个学期返回学校进行在学习,补充自己理论与知识的不足,第八学期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训交互进行,这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企业,而且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应该多与企业之间进行交流,对学生加强管理,使得这种模式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5]。
三、小结
本文研究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创新模式是希望能够在理论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必要性,以及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创新模式策略进行补充;在实践方面,希望可以解决旅游行业的人才危机和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实力,并且有利于旅游管理院校的学生和老师。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冯红梅,1993年生,女,山西财经大学2016(旅游管理)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休闲与旅游经济。
参考文献
[1]郭卫琳,来丽芳.高职教育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2,18(2):31-33.
[2]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4):23-25.
[3]趙彦普.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4(1):98-100.
[4]丁彦,周清明等.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8,(25):96-98.
[5]王淑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服务地方旅游产业[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1):62-63.
关键词:校企合作;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模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校和企业对“校企合作”模式认识浅薄
学校不能够正确地认识校企合作模式,只是简单地将学生放到社会上实习的这种模式称为校企合作模式。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缺乏有效的运行模式
通过“关系和信誉”可以很多校企合作关系可以建立和维系,在这种处于浅层的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中,学校在这种模式中不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只能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条件来协助完成培养任务。
(三)使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受益的双赢”政策和保障体系尚未形成
首先,作为专门激励或补偿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的政策还没有出台,这样就没有对企业起到高强度的保护,使得企业没有很高的积极性与学校合作。另外,学校没有充分的自主办学权[1]。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创新模式策略
(一)人才培养模式
1.传统的讲座和实习基地模式
传统的讲座模式是由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为学生定期举行讲座,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以及一些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实习基地培养是由学校将学生安排到一些旅游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养。
2.课程教学见习
刚入学之后,可由专业老师联系作为实习基地的旅游企业,在课内或课余时间安排学生进入实习企业参观学习,并在实习的时候由企业的专业人员或是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大四学生进行陪同讲解。并且在参观完后,安排学生与陪同学习参观的人员进行交流,对学生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使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以及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有更清晰的认识。
3.假期实习打工和顶岗实习
在寒暑假期间,学校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使得返校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更强的目的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同时,低廉的劳动力进入企业,新鲜的血液流进了企业。顶岗实习是在最后一个学年,学生进入旅游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在此期间学校安排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此期间,企业也会通过观察学生工作表现,择优吸纳,从而提高在校学生的就业率[2]。
4.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模式是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岗位需求为依托,根据企业对旅游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结构,并且将企业文化和人才要求因素结合到教学当中去,使得实习,就业,和企业挂钩,从而实现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按照订单式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合作。
5.校内模拟实训模式
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的亮点在于它将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理念等引入到学校中,使得学生能够在与企业相似的培训环境就能够进行实践锻炼,从中学习旅游企业所需的各种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并且能够提前适应企业环境,一旦进入企业就很快能够融入[3]。
(二)融合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一门专业,在校授课教师要求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调查,高校教师大部分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比较缺乏,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只能学到理论知识,缺乏实践锻炼,而旅游企业员工是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相互交换培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这个模式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与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学习实践,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企业员工可以进入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习,提高企业员工的理论水平。通过校企合作这种模式,在使得旅游企业具备理论知识扎实的员工的同时,学校也可以拥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4]。
(三)学制模式(一个学期为一个阶段)
“1+3+1+2+1”培养模式通过将短期见习,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校的就业率。在“1+3+1+2+1”的培养模式中,学校将学生的实习分为5个阶段,第一个学期在旅有企业工作,以确定自己的目标:第二个学期到第四个学期学生在学校内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第五个学期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时间锻炼,第六个学期到第七个学期返回学校进行在学习,补充自己理论与知识的不足,第八学期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训交互进行,这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企业,而且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应该多与企业之间进行交流,对学生加强管理,使得这种模式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5]。
三、小结
本文研究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创新模式是希望能够在理论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必要性,以及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创新模式策略进行补充;在实践方面,希望可以解决旅游行业的人才危机和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实力,并且有利于旅游管理院校的学生和老师。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冯红梅,1993年生,女,山西财经大学2016(旅游管理)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休闲与旅游经济。
参考文献
[1]郭卫琳,来丽芳.高职教育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2,18(2):31-33.
[2]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4):23-25.
[3]趙彦普.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4(1):98-100.
[4]丁彦,周清明等.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8,(25):96-98.
[5]王淑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服务地方旅游产业[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