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风景名胜区被开发,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愈发严峻,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在旅游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税法身处环境法和税法不同法系价值的浸润和博弈旋涡,环境保护税兼具税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将给我国当前旅游现状带了极大的改变,同时对旅游景区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保护税法;旅游资源;旅游景区;影响
一、《环境保护税法》的背景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走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经济大规模、飞速发展的同时牺牲了生态环境。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针对污染排放行为实行的是征收排污費,但是排污费仅仅只是一种“费”,而非税收收入,其在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上有着明显的缺陷:排污费的收入支出不规范,存在“养人收费,收费养人”的不合理现象;排污费征收力度不足,企业与征收部门协商缴费的现象屡屡发生[1]。
二、《环境保护税法》的意义
环境保护税法是党的十八大以后首个立法的税种,环保税法的出台,体现了税收法定的原则,对我国税法法制化建设起着表率作用。环境保护税作为特定目的税,肩负着特定的历史使命和政策目标。当前,开征环境税并非为满足一般财政目的,多是专款用于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政策导向明显。环境保护税法身处环境法和税法不同法系价值的浸润和博弈旋涡,环境保护税兼具税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其将有利于节资减排,促进生态环境友好发展;有利于经济转型,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2]。
三、旅游景区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旅游的人次增加,带动了景区及景区周边的经济繁荣,增加了景区的收入,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旅游景区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问题。
(一)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旅游行业的兴起,游客的增多,景区的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峻,主要体现在景区内的白色垃圾、水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近年来,虽然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升,但是国民素质却依然有待于提高。由于游客对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在景区内随手扔垃圾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大量游人将随身携带的零食包装袋、一次性餐具等用完之后随手扔向景区的树林内或清洁工难以清扫的地方,如此难以降解的白色垃圾对景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3]。
(二)景观破坏严重
景区内景观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景区内建设性的破坏,有的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开设旅馆、饭店等导致了景区内原有景观的破坏,也降低了旅游品味和意义。二是景区内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破坏,如近期有“驴友”在密云古北口蟠龙长城一敌楼内烧火做饭,明火将城墙墙体熏黑的行为。
(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当前国内绝大多数景区修筑了贯通景区的硬质道路,道路的修建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同时也加剧了土壤的板结化和水土的流失。部分不文明游客践踏草地、攀枝折花、为了拍照随意攀爬等行径加速了一些名木古树的死亡,使得景区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4]。
四、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对旅游景区的影响
环境保护税法的审议通过并将付诸实施,使得我国第一次有了针对污染排放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课征的独立环境保护税种,有利于增强税收对排放污染及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旅游景区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环境保护税法对其影响深远。
(一)合理开发旅游景区
前些年,由于普遍缺乏对旅游景区的保护意识,部分旅游景区错位开发和过度开发,给景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旅游景区的保护与开发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二者辩证统一,通过科学保护,合理开发,打造精品景区,可以使景区资源永续利用。根据旅游景区生态保护和环境容量的要求,合理确定开发利用的限度,严格控制旅游景区发展的容量,杜绝急功近利和破坏性开发,防止过度开发的“自杀”行为,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旅游景区管理
当前我国旅游景区内现有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区域协调、多头管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等问题普遍存在,影响了我国旅游景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管理方应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处理景区内的固体垃圾,将垃圾做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三化”处理,合理降低旅游景区的缴费标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旅游景区的各项收入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费必须专门用于景区内财产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损失的补偿,及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
(三)加强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监管
旅游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宾馆、饭店、厕所等设施,加强对景区基础设施的监管应从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直到交付运营全过程全方位监管。景区设施在规划建设之初,应把设施建设与生态景观建设融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部署、合理安排,不可一味偏重设施的大而全而忽视景区内景观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四)引进人才,提高执法水平。
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都应当缴纳环境保护税,所缴纳税额以应税污染物排放量为计税依据,污染物排放量的计量和合规性的判断需要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具备专业知识。
五、结语
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是将污染物排入生态环境的外部损害内部化的重要法律措施,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可以督促相关单位场所从事环保经营活动,而旅游景区作为从事经营活动的场所,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减少应税污染物的排放,推进绿色生态旅游,保护旅游景区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徐茹,1979年生,女,讲师,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关婉洁.论风景名胜区开发中环境保护法制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3,(33):250-251.
[2]汤叶宁.新《环境保护税法》对排污企业的影响探析[J].经济与法,106-107.
关键词:环境保护税法;旅游资源;旅游景区;影响
一、《环境保护税法》的背景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走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经济大规模、飞速发展的同时牺牲了生态环境。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针对污染排放行为实行的是征收排污費,但是排污费仅仅只是一种“费”,而非税收收入,其在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上有着明显的缺陷:排污费的收入支出不规范,存在“养人收费,收费养人”的不合理现象;排污费征收力度不足,企业与征收部门协商缴费的现象屡屡发生[1]。
二、《环境保护税法》的意义
环境保护税法是党的十八大以后首个立法的税种,环保税法的出台,体现了税收法定的原则,对我国税法法制化建设起着表率作用。环境保护税作为特定目的税,肩负着特定的历史使命和政策目标。当前,开征环境税并非为满足一般财政目的,多是专款用于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政策导向明显。环境保护税法身处环境法和税法不同法系价值的浸润和博弈旋涡,环境保护税兼具税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其将有利于节资减排,促进生态环境友好发展;有利于经济转型,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2]。
三、旅游景区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旅游的人次增加,带动了景区及景区周边的经济繁荣,增加了景区的收入,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旅游景区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问题。
(一)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旅游行业的兴起,游客的增多,景区的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峻,主要体现在景区内的白色垃圾、水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近年来,虽然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升,但是国民素质却依然有待于提高。由于游客对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在景区内随手扔垃圾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大量游人将随身携带的零食包装袋、一次性餐具等用完之后随手扔向景区的树林内或清洁工难以清扫的地方,如此难以降解的白色垃圾对景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3]。
(二)景观破坏严重
景区内景观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景区内建设性的破坏,有的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开设旅馆、饭店等导致了景区内原有景观的破坏,也降低了旅游品味和意义。二是景区内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破坏,如近期有“驴友”在密云古北口蟠龙长城一敌楼内烧火做饭,明火将城墙墙体熏黑的行为。
(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当前国内绝大多数景区修筑了贯通景区的硬质道路,道路的修建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同时也加剧了土壤的板结化和水土的流失。部分不文明游客践踏草地、攀枝折花、为了拍照随意攀爬等行径加速了一些名木古树的死亡,使得景区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4]。
四、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对旅游景区的影响
环境保护税法的审议通过并将付诸实施,使得我国第一次有了针对污染排放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课征的独立环境保护税种,有利于增强税收对排放污染及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旅游景区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环境保护税法对其影响深远。
(一)合理开发旅游景区
前些年,由于普遍缺乏对旅游景区的保护意识,部分旅游景区错位开发和过度开发,给景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旅游景区的保护与开发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二者辩证统一,通过科学保护,合理开发,打造精品景区,可以使景区资源永续利用。根据旅游景区生态保护和环境容量的要求,合理确定开发利用的限度,严格控制旅游景区发展的容量,杜绝急功近利和破坏性开发,防止过度开发的“自杀”行为,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旅游景区管理
当前我国旅游景区内现有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区域协调、多头管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等问题普遍存在,影响了我国旅游景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管理方应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处理景区内的固体垃圾,将垃圾做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三化”处理,合理降低旅游景区的缴费标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旅游景区的各项收入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费必须专门用于景区内财产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损失的补偿,及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
(三)加强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监管
旅游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宾馆、饭店、厕所等设施,加强对景区基础设施的监管应从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直到交付运营全过程全方位监管。景区设施在规划建设之初,应把设施建设与生态景观建设融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部署、合理安排,不可一味偏重设施的大而全而忽视景区内景观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四)引进人才,提高执法水平。
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都应当缴纳环境保护税,所缴纳税额以应税污染物排放量为计税依据,污染物排放量的计量和合规性的判断需要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具备专业知识。
五、结语
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是将污染物排入生态环境的外部损害内部化的重要法律措施,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可以督促相关单位场所从事环保经营活动,而旅游景区作为从事经营活动的场所,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减少应税污染物的排放,推进绿色生态旅游,保护旅游景区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徐茹,1979年生,女,讲师,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研室,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关婉洁.论风景名胜区开发中环境保护法制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3,(33):250-251.
[2]汤叶宁.新《环境保护税法》对排污企业的影响探析[J].经济与法,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