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中小学德育方法中显性与隐性教育整合的思考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d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方法中两种基本的教育方法,二者各具特色,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不能片面的强调显性教育或隐性教育,应该将二者整合起来,有机的融为一体,优势互补,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本文从课堂生活、社会实践和网络生活三个方面,提出了二者整合的对策,有助于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显性教育;隐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35-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期的需要,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小学的德育方法有多种多样,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其两种基本的教育方法。一直以来,显性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方式,在中小学德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隐性教育作为显性教育相得益彰的一种教育方法,也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进行各方面的比较分析,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有助于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整合,更有助于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中小学德育方法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一)显性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显性教育一直作为中小学德育的主体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但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当20世纪90年代初“隐性教育”提出之后,才对应的有了显性教育的定义。当前学术界比较有权威和被认同的是王瑞荪所下的定义:“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这里,笔者将显性教育定义为:德育主体领导和组织实施的,按照特定的计划和方案,通过正面的、直接的方式,在公开的场所,对教育对象进行系统的教育过程。
  显性教育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教育目的明确化。显性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教育过程。教育主体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通过传统的说教方式,传达给教育客体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使得教育客体接受所需要的道德规范和思想理念等。第二,教育手段规范化。显性教育是通过公开的手段,有领导、有组织的系统的教育过程。在显性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有固定的场所,有明确的教育计划,有固定的教育客体,还有固定的时间来实施教育活动。第三,教育效果显著化。显性教育一直作为中小学德育方法的主要方法,通过显性教育方式,教育客体可以快速了解相关信息,明确教育意图,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教育效果。
  (二)隐性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当前学术界对隐性教育研究的很多,众说纷纭,比较权威和被认同的还是王瑞荪所下的定义:“所谓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建设成就、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②在这里,笔者将隐性教育定义为:教育主体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隐性资源和环境,运用非常规和隐蔽的方式,使得教育对象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进而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
  隐性教育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教育内容的隐蔽性。隐性教育是间接的、渗透式的教育方法,它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教育者往往将教育的内容渗透、蕴含于教育载体之中,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的接受其熏陶教育。第二,教育方式的开放性。隐性教育方式的开放性是指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各种教学载体和活动方式,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摆脱了教育主体对教育因素的控制。第三,教育效果的非预测性。隐性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没有量化指标,教育主体无法控制其效果。相比显性教育单向的灌输,受教育者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隐性教育的教育效果更具有效性。
  二、中小学德育方法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一)是社会转型期多样性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国际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和思想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且随着与国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国外的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涌入我国,从而使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6年8月,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一轮改革也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推行,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生德育的重视态度。我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往往把德育工作的任务仅仅归结为“传道”,即向人们灌输政治思想和社会道德规范,忽视培养人们的能力和个性,只重视德育工作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忽视其塑造和激励作用,过分依赖显性教育,缺乏与隐性教育的互动整合,结果导致了德育功能的弱化。
  (二)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需要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两个基本的教育形式,隐性教育作为一种与显性教育相得益彰的现代教育方式,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认同。长期以来,学生受国外腐朽价值观的影响,导致道德冷漠、社会责任感不强和诚信意识缺失等问题,并且对中小学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等课程反感和排斥,使得我国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大大的弱化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虽各具特色,功能互异,但我们在德育实践中不能将二者人为地割裂开来,我们既要否定过去只重视显性教育而忽视隐性教育的做法,也不完全认同目前某些学者片面强调隐性教育的说法,而是要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的整合起来,使其互为补充,互为转化,互为渗透,从而更好地拓展德育空间,开辟德育渠道,收到德育效果。
  三、中小学德育方法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整合的对策
  (一)课堂生活中,夯实整合的基础
  在课堂生活中,要注重显性课程中的隐性渗透,在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显性教育的知识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将教育主体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思路向教育客体传达。在教学过程中,教育主体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载体和资源,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一起关注国家的时事新闻,宣传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帮助学生认识主流文化。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影视作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教育意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可以增设一些人文社科的课程,与专业课课程优势互补。人文社会科学有两大特性:一是人文社会科学面对的是有意义关系的事物,它既要研究事物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又要研究事物的特殊性,它不但无法排除而且要研究事物的偶然性、研究意义和价值;二是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双重属性和双重功能,双重属性系指科学性和价值性,双重功能系指科学认识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中国古代的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辉煌,名家辈出,诞生了一大批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等等。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巧妙的与专业课的传授结合起来,这对学生是非常有益的。西方的学校特别重视人文社科课程的“渗透”作用,他们开设诸多的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宗教等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的选择课程,在接受了大量的人文社科知识的同时,也能从众多的观点中进行辨别和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逐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选择的自觉性。   (二)社会实践中,拓宽整合的途径
  在中小学德育方法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整合的另一有效方式,就是教育主客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反思所学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开放式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了解社会。中小学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到公司、中小学、农村等地方进行调研,获知各方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各领域内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每次调研结束,可总结各地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反思所学理论的局限性,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并增强对我国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的信心。组织学生进行挂职锻炼,提高独立工作能力。中小学学生由于长期在学校生活,没有工作和社会经验,“眼高手低”的情况普遍存在。中小学学生可以通过在学校职能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勤工助学或挂职锻炼,根据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身的独立工作能力。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宣传和志愿活动,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中小学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面向学校、面向社会组织社会宣传和志愿活动。社会宣传可以包括国家的政策方针、关注弱势群体、相关专业技能、普法宣传等;志愿活动可以包括公益服务、支教支边和社区共建活动等。通过社会宣传和志愿活动,在为同学和其他公民提供了相关信息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外,中小学学生还培养了自身的表达能力,增强了自身的认知能力,提高了社会的公德水平,更有效的促使了中小学德育方法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实践中的整合。
  (三)网络生活中,丰富整合的载体
  随着科技和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位匿名世界经济学家说:“不管你现在做什么或有什么想法,你必须要迎接互联网,然后适应互联网,除此之外你别无选择”。网络的普及,为中小学德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可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进行整合。网络扩展了显性教育的空间,以前的显性教育只是在公开的场合、面对面的进行,有了网络这一载体,人们可以不管距离进行即时的交流与学习。网络为显性教育增加了更多的教学手段,教育主客体可以通过相关网站、学校论坛、QQ群、电子邮箱等进行互动交流,教育主体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活动,兼具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功能。同时,网络为隐性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互动平台。在课堂和社会实践中的一些隐性教育方式,许多学生不愿参加,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而言,网络无疑是他们与老师交流的一个有效手段。网络对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学生利用网络的这种虚拟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表个人见解,利用网络帮助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网络充分发掘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功能,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总之,坚持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中小学德育是提高中小学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一项根本工作,是中小学育人的生命线工程。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也成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方法中的两个基本方法,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二者整合的研究,应该立足于中小学德育的实际,充分借鉴最新的学术理论成果和发达国家先进的德育模式,提出更有效的对策,从而更好的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服务,探索出适合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作者简介】张雪梅:长春市第四十九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任职教育学员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在讨论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学员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在部件修理课程中行星转向器装配工艺实践中训练赏创新能力的情况,提出了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任职教育学员;创新能力;部件修理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32-1.5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
期刊
【摘要】高考是中学输送人才、高校选拔人才、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学生素质、中学教育质量、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方式。虽然在理论上高考评价不能完全代替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高考结果作为评价基础教育质量主要的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因此,改革高考评价制度,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对于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均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多元评价;考试性质
期刊
【摘要】实施学业辅导是解决大学生学习问题、实现学业发展的可行性办法。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学业辅导工作中的诸多问题,结合目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从大学生自身、学生工作者和高校教学管理等不同视角出发,构建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四种大学生学业辅导模式:自我教育模式、思想引导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和多元评估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业辅导;学习动机;学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英语也是如此,它是一门基础课,既要为其他专业课服务,也要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能否掌握英语以及英语水平的高低,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成功择业的一个关键和重要的因素。本文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测评方式几方面进行分析,为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效率,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英语;英语教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给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要求,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我校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学生成长的脉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宗旨,以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为重点,以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系列活动为主体,通过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在提高水平上投精力,在形成特色上求突破。切实加强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教育制度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然而,实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对于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随着统招统分就业制度向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转变,为大学生就业带来机遇的同时,给为他们造成了压力。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科学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但可以有效的配置大学生资源,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行,保障社会经济和谐发
期刊
【摘要】做人应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还是圆滑世故,明泽保身?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新兵和老兵在自己的角度阐释了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关键词】纪律;原则;我这是为你好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42-1.5  剧中人物:新兵 老兵  时间:当代  (新兵在部队大院门口站岗)  新:(跑掉的唱)当兵才知道过去的模样太放松,当兵才
期刊
【摘要】作为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小说《白鹿原》一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今重读白鹿原,依然感到震撼,但同时也有些不成熟的想法不吐不快。  【关键词】白鹿原;重读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44-1.5  关于白嘉轩。对于这个小说中核心人物的描写,先请看《白鹿原》开篇的第一句: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
期刊
【摘要】电视剧语言已经成为了吸引观众眼球的制胜法宝。而在这些诙谐幽默的电视剧语言中,又渗透着许多语言学道理,以往的影视评论以及应用语言学的文章里,对电视剧语言的会话分析较少。本篇文章将从语言学的角度,通过语言要素、语言运用两个方面对《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台词语言艺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语言要素;辞格运用;语言功能;文化特点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
期刊
【摘要】听力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和学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听力;主观;客观;对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37-2  21世纪的到来意味着国际间文化与经济交流将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未来信息社会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英语不仅是各所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