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思维的桥梁,也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古语有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可见语言的重要。数学是集高度的概括性、严密性、逻辑性和应用性于一身的科学,数学语言是表达、交流数学知识及其应用的载体,数学课堂上人们常常运用数学语言讲述、假设、解释、证明、归纳某些数学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能在课堂上自信而简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情景,用数学的角度思考生活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想说又不敢说,敢说的又不会说,特别是高年级,有些根本不愿意开口表达自己,学生数学语言的使用和表述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阻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障碍是什么呢?其一,部分老师受传统教育影响,为了应试,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需会做,不必会说,长期以往,使学生缺少语言表达的机会,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其二,中国大班额的限制,学生人数多,时间有限,学生展示的机会相对就会少。其三,教师本身不注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数学语言的匮乏,表达不准确、不规范,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令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急切需要转变,在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良好的教学氛围犹如一盏导航灯,引导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探求数学王宫里的奥秘。精心创设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多想。“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趣的问题情境更能引领着学生去思考。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这个内容,课的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游乐项目的四幅图(激流探险——平移,跳楼机——平移,太空飞行——旋转,旋转木马——旋转)学生一看就有兴趣,从这些感性、直观的实例中,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用动作演示物体运动的轨迹,然后通过对这些游乐项目的比较、分类,更能表达出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从而抽象出数学概念,突破知识构建过程的困难。
同时,调查反映,学生会因为喜欢这位老师,从而喜欢这门学科,也因此在这门学科比较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潜在能力更能充分挖掘。
二、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表达的基本素养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内在联系。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前提是有好的数学基础知识。肚里没货,怎可口吐莲花?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每個数学符号、概念、公式、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对错分明。所以我们数学课也提倡数学阅读,在阅读中感悟、理解、内化,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基础。同时在课堂上要积累数学的基础知识,积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数学知识越浓厚,学生展示的信心会越大,表达会更完整,数学的思维更清晰。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表达的基本素养,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灵活运用“同桌交流、小组探究、讨论质疑、学生小结”等训练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清数学信息、表述数量关系、讲解解题思路、陈述猜想验证、总结方法规律,要求表达时声音响亮、站姿大方、语言清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
三、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1.数学思维有两翼,一个是表达,一个就是操作。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在动手实践中,直观的、形象的实物,能很快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例如,在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教师让学生用小棒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制作这样的一个框架,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但对孩子来说,并不简单。学生要思考:需要几根小棒?需要几块橡皮泥?每块橡皮泥上得插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根的长短如何?12根小棒有几根长度相等的?可以分为几类?如果12根小棒长度都相等,拼成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有8根小棒长度相等,拼成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经历了制作的过程,研究的过程,再加上汇报的过程,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深度的学习过程。通过小组交流、汇报,锻炼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梳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进而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师做好数学语言的示范,数学教师对符号、概念、公式、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误解,为学生做好示范。不要把“长方体”说成“长方形”,把“m?”写成“m”,把“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说成“缩小10倍”,把“除以”说成“除”等等。当学生的用词不当我们要及时提出,明辨对错,加以纠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
3.数学语言要求准确、简洁、概括、完整,所以教师要求学生说话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正确使用数学术语。例如在讲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思考过程,先要确定商是几位数,然后估算商是多少,接着进行试商,验算。知识有了比较条理化的思维,语言才能有条理和层次。
四、建立学生的成功欲望,唤起学生的创造火花
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无穷的促进力量,从而激发起浓浓的表达欲望!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发出追求成功的欲望和力量。教师抱着欣赏的态度,鼓励学生的点滴新想法与创造火花,要学会夸奖学生,善于捕捉他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例如:“你只要用心做,这些事根本难不倒你!”、“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我们共同研究一下!”、“说错了没关系,我会帮助你!”、“你的想法与众不同,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我相信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认可的手势、一句真情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无比的快乐,学生的自信就是在这一次次成功中建立的,他会因为自己的成功而骄傲,同时也会为你留下更美好的印象而不懈努力!还有对于表现不理想的,我们要批评无痕、润物无声,“无痕”的批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理解和平等,深深体会老师的拳拳之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敢猜想、敢挑战、敢创造、敢表达。
五、追寻真理的质疑辩论,产生思想的智慧交锋
把说的机会给予学生,学生有更大的舞台去说,有更多的空间去说。智慧的火花在寂静中酝酿,寂静之后是数学思维的绽放。“老师,请再给我一点时间,我快想出来了!”这是学生们对我们的呼唤,正如美国教育专家波利亚所说,教师讲的不重要,学生说的比这重要一千倍!让学生在课堂上大显身手的时候,课堂才是学生真正的舞台,但正是教师这种“无为”才能造就“有为”的学生。学生把他们所理解的数学知识、方法内化后进行表述或演示,在质疑、议论、争辩中暴露认识矛盾。通过他们的语言,教师可以有效地检查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针对他们反馈情况进一步深化,追踪,能变“含糊不清”为“水落石出”,能变“格靴搔痒”为“入木三分”,能变“山穷水尽疑无路”为“柳暗花明又一村”。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它必需经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实践训练、反思提高才能一步一步养成,其丰富的内涵要渗透到每一节的课上,要渗透到每节课的每一个细节上。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古语有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可见语言的重要。数学是集高度的概括性、严密性、逻辑性和应用性于一身的科学,数学语言是表达、交流数学知识及其应用的载体,数学课堂上人们常常运用数学语言讲述、假设、解释、证明、归纳某些数学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能在课堂上自信而简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情景,用数学的角度思考生活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想说又不敢说,敢说的又不会说,特别是高年级,有些根本不愿意开口表达自己,学生数学语言的使用和表述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阻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障碍是什么呢?其一,部分老师受传统教育影响,为了应试,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需会做,不必会说,长期以往,使学生缺少语言表达的机会,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其二,中国大班额的限制,学生人数多,时间有限,学生展示的机会相对就会少。其三,教师本身不注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数学语言的匮乏,表达不准确、不规范,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令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急切需要转变,在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良好的教学氛围犹如一盏导航灯,引导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探求数学王宫里的奥秘。精心创设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多想。“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趣的问题情境更能引领着学生去思考。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这个内容,课的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游乐项目的四幅图(激流探险——平移,跳楼机——平移,太空飞行——旋转,旋转木马——旋转)学生一看就有兴趣,从这些感性、直观的实例中,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用动作演示物体运动的轨迹,然后通过对这些游乐项目的比较、分类,更能表达出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从而抽象出数学概念,突破知识构建过程的困难。
同时,调查反映,学生会因为喜欢这位老师,从而喜欢这门学科,也因此在这门学科比较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潜在能力更能充分挖掘。
二、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表达的基本素养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内在联系。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前提是有好的数学基础知识。肚里没货,怎可口吐莲花?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每個数学符号、概念、公式、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对错分明。所以我们数学课也提倡数学阅读,在阅读中感悟、理解、内化,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基础。同时在课堂上要积累数学的基础知识,积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数学知识越浓厚,学生展示的信心会越大,表达会更完整,数学的思维更清晰。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表达的基本素养,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灵活运用“同桌交流、小组探究、讨论质疑、学生小结”等训练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清数学信息、表述数量关系、讲解解题思路、陈述猜想验证、总结方法规律,要求表达时声音响亮、站姿大方、语言清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
三、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1.数学思维有两翼,一个是表达,一个就是操作。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在动手实践中,直观的、形象的实物,能很快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例如,在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教师让学生用小棒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制作这样的一个框架,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但对孩子来说,并不简单。学生要思考:需要几根小棒?需要几块橡皮泥?每块橡皮泥上得插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根的长短如何?12根小棒有几根长度相等的?可以分为几类?如果12根小棒长度都相等,拼成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有8根小棒长度相等,拼成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经历了制作的过程,研究的过程,再加上汇报的过程,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深度的学习过程。通过小组交流、汇报,锻炼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梳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进而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师做好数学语言的示范,数学教师对符号、概念、公式、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误解,为学生做好示范。不要把“长方体”说成“长方形”,把“m?”写成“m”,把“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说成“缩小10倍”,把“除以”说成“除”等等。当学生的用词不当我们要及时提出,明辨对错,加以纠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
3.数学语言要求准确、简洁、概括、完整,所以教师要求学生说话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正确使用数学术语。例如在讲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思考过程,先要确定商是几位数,然后估算商是多少,接着进行试商,验算。知识有了比较条理化的思维,语言才能有条理和层次。
四、建立学生的成功欲望,唤起学生的创造火花
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无穷的促进力量,从而激发起浓浓的表达欲望!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发出追求成功的欲望和力量。教师抱着欣赏的态度,鼓励学生的点滴新想法与创造火花,要学会夸奖学生,善于捕捉他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例如:“你只要用心做,这些事根本难不倒你!”、“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我们共同研究一下!”、“说错了没关系,我会帮助你!”、“你的想法与众不同,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我相信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认可的手势、一句真情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无比的快乐,学生的自信就是在这一次次成功中建立的,他会因为自己的成功而骄傲,同时也会为你留下更美好的印象而不懈努力!还有对于表现不理想的,我们要批评无痕、润物无声,“无痕”的批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理解和平等,深深体会老师的拳拳之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敢猜想、敢挑战、敢创造、敢表达。
五、追寻真理的质疑辩论,产生思想的智慧交锋
把说的机会给予学生,学生有更大的舞台去说,有更多的空间去说。智慧的火花在寂静中酝酿,寂静之后是数学思维的绽放。“老师,请再给我一点时间,我快想出来了!”这是学生们对我们的呼唤,正如美国教育专家波利亚所说,教师讲的不重要,学生说的比这重要一千倍!让学生在课堂上大显身手的时候,课堂才是学生真正的舞台,但正是教师这种“无为”才能造就“有为”的学生。学生把他们所理解的数学知识、方法内化后进行表述或演示,在质疑、议论、争辩中暴露认识矛盾。通过他们的语言,教师可以有效地检查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针对他们反馈情况进一步深化,追踪,能变“含糊不清”为“水落石出”,能变“格靴搔痒”为“入木三分”,能变“山穷水尽疑无路”为“柳暗花明又一村”。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它必需经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实践训练、反思提高才能一步一步养成,其丰富的内涵要渗透到每一节的课上,要渗透到每节课的每一个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