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升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做好作业设计,让学生通过作业巩固对道德与法治的掌握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前言:
一直以来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对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特别重视,以至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受到了一定忽视,而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的认识程度也不高,没有对道德与法治作业进行有效设计,导致作业的作用法得到充分发挥。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的方式,仅供参考。
一、贴紧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都建立在教材内容基础上,重视的是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因此在设计道德与法治作业时也要以这个目标为基础。首先教师要对知识和技能目标进行明确,然后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设计,让学生对相应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完成作业后能够得到有效强化。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下册中《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对公民拥有的权利进行了解,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合理使用这些权利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次,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调整作业难度,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能够得到良好提升。比如在捡到钱包之后,应第一时间交给警察还是寻找失主,教师可以将类似的内容设置成讨论型作业,让学生针对交给警察或者寻找失主这一过程进行讨论。当学生完成作业以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所给出的答案开展讨论,并且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加以正向引导,这样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够更好地解决[1]。最后,设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关的作业,让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作业提升生活意识,并且令价值观得到正向引导。这种作业的形式,可以不必写在纸面上,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望孤寡老人,让学生通过和孤寡老人的交流来培养自身情感,随后将这些情感内化,以促进个人情感的良好发展。
二、结合时事政治
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和热点话题的链接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并且可以打破教材的局限,让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另外时事政治还可以涉及国内和国际的重大事件,可以让学生在应用时事政治完成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过程中令个人思维能力得到良好锻炼,并且也会让学生懂得利用,更正确的方式去看待相关问题。另外无论是国内国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是一些热点话题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也喜欢关注的,这样对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可以量枯燥的道德与法治作业重新焕发活力。比如在讲解《复杂多变的关系》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当前国际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然后将这些重大事件和学生的课后作业结合在一起。当前在国际上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就是新冠状病毒疫情和美国动乱,可以让学生分析美国在应对疫情和动乱过程中的做法,以及部分美国领导人不遗余力地要将疫情和动乱起因推到我国身上,并企图让我国对疫情负责,同时让学生结合從2019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和我国之间出现的一系列贸易争端,然后利用这些事件来分析美国和我国的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提出个人见解,允许学生出现不一样的看法,但是当学生的看法表达完毕以后一定要进行正向引导。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对时事产生了更多了解,而且也可以结合时事来认清国际关系,而学生对《复杂多变的关系》的掌握也将更加深入。
三、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前提设计作业
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对所有学生的共同提升更加关注,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作业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并提升各项能力。因此,在设计作业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首先依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作业设计,初中生正处于关键的成长阶段,此时的心理状态也比较敏感,因此在设计作业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一点,以《爱在家人间》为例,如果某些学生因为特殊情况而长时间接触不到父母或者某些学生是单亲家庭,那么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设计作业过程中尽量少用父母类似的词语,比如可以将父母替换成家中你最尊敬的人、最爱的人等[2]。其次教师也要参考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上的差异,然后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同时也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然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以及兴趣进行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后真正得到提升。另外,在作业中也可以设置一些附加题,比如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的学生,当其在完成能力范围之内的作业后可为其提供难度更高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对这些题目进行选择,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并提升各项能力,教师都要做好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本文对此作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广大教师更有效地开展专业设计,从而令作业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黄春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20(8):65-68.
[2] 任志亮.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作业设计策略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19,32(4):77-79.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前言:
一直以来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对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特别重视,以至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受到了一定忽视,而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的认识程度也不高,没有对道德与法治作业进行有效设计,导致作业的作用法得到充分发挥。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的方式,仅供参考。
一、贴紧教学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都建立在教材内容基础上,重视的是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因此在设计道德与法治作业时也要以这个目标为基础。首先教师要对知识和技能目标进行明确,然后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设计,让学生对相应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完成作业后能够得到有效强化。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下册中《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对公民拥有的权利进行了解,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合理使用这些权利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次,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调整作业难度,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能够得到良好提升。比如在捡到钱包之后,应第一时间交给警察还是寻找失主,教师可以将类似的内容设置成讨论型作业,让学生针对交给警察或者寻找失主这一过程进行讨论。当学生完成作业以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所给出的答案开展讨论,并且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加以正向引导,这样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够更好地解决[1]。最后,设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关的作业,让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作业提升生活意识,并且令价值观得到正向引导。这种作业的形式,可以不必写在纸面上,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望孤寡老人,让学生通过和孤寡老人的交流来培养自身情感,随后将这些情感内化,以促进个人情感的良好发展。
二、结合时事政治
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和热点话题的链接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并且可以打破教材的局限,让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另外时事政治还可以涉及国内和国际的重大事件,可以让学生在应用时事政治完成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过程中令个人思维能力得到良好锻炼,并且也会让学生懂得利用,更正确的方式去看待相关问题。另外无论是国内国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是一些热点话题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也喜欢关注的,这样对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可以量枯燥的道德与法治作业重新焕发活力。比如在讲解《复杂多变的关系》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当前国际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然后将这些重大事件和学生的课后作业结合在一起。当前在国际上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就是新冠状病毒疫情和美国动乱,可以让学生分析美国在应对疫情和动乱过程中的做法,以及部分美国领导人不遗余力地要将疫情和动乱起因推到我国身上,并企图让我国对疫情负责,同时让学生结合從2019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和我国之间出现的一系列贸易争端,然后利用这些事件来分析美国和我国的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提出个人见解,允许学生出现不一样的看法,但是当学生的看法表达完毕以后一定要进行正向引导。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对时事产生了更多了解,而且也可以结合时事来认清国际关系,而学生对《复杂多变的关系》的掌握也将更加深入。
三、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前提设计作业
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对所有学生的共同提升更加关注,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作业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并提升各项能力。因此,在设计作业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首先依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作业设计,初中生正处于关键的成长阶段,此时的心理状态也比较敏感,因此在设计作业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一点,以《爱在家人间》为例,如果某些学生因为特殊情况而长时间接触不到父母或者某些学生是单亲家庭,那么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设计作业过程中尽量少用父母类似的词语,比如可以将父母替换成家中你最尊敬的人、最爱的人等[2]。其次教师也要参考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上的差异,然后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同时也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然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以及兴趣进行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后真正得到提升。另外,在作业中也可以设置一些附加题,比如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的学生,当其在完成能力范围之内的作业后可为其提供难度更高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对这些题目进行选择,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并提升各项能力,教师都要做好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本文对此作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广大教师更有效地开展专业设计,从而令作业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黄春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20(8):65-68.
[2] 任志亮.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作业设计策略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19,32(4):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