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衡量国学经典诵读成败的首要标准是有效地作用于语文教学实际。从服务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国学教育,通过二者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一体化操作,可以实现二者的有效贯通和衔接,提高国学经典诵读的效率,为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新的视角和增长点。
关键词:经典诵读 初中语文 有机结合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中结合国学经典诵读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散文、诗歌、韵文等方面,其本身就是对国学经典的吸收。在两者进行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点面结合的原则,遵循从阅读教学到作文教学、从韵文到散文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诗歌,大都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而它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音韵和美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这些诗歌的课堂阅读,并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这些诗歌的阅读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汉语语感和音韵感得到良好的培养;同时,通过阅读大量的诗歌,对于学生阅读潜力和阅读经验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教师在教学《论语》这一章节时,可以适当加入四书五经和《史记》等经典的文章片段,让学生进行朗诵,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个人修养变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写作时,这些文章经典是非常好的模本和典范,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还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思想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经典文章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实现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集”类经典、“经、子、史”类的经典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互相结合
实现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集”类经典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互相结合,要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和明清小说为主。“经”主要指的是《四书》、《五经》,“子”主要指的是《老子》、《庄子》,“史”主要指的是《史记》。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散体文,从写作方面属于经典文章,是古代写作教学的经典范例,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还蕴含丰富的写作方法。初中作文除了记叙文形式之外,还具有议论文的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吸收丰富的养分。例如学生阅读《论语十则》,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言简意赅的风格;阅读《世说新语》,学生能够体会其中运用得简约传神的写作技巧。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国学经典诵读的环境
在教育方面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孟子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创设国学经典诵读的良好环境,搭建结合的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传统文化因素,将国学经典用有声语言进行广泛传播。例如,定期在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诗文的朗诵比赛,或通过学校的广播选择合适时段对国学经典进行播放,通过这样的形式来为学生创设学习国学经典的良好环境,塑造书香校园。同时,还可以通过培养家长的观念和传统文化知识,使家长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学经典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选择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国学经典读物,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古代优秀文化的校园氛围中激发起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对诗文的诵读,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诵读环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古代的诗歌和文章都具有很强的韵味,非常适合学生诵读。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把握抑扬顿挫的诵读节奏。例如,教师在教学《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时,可以先播放这首诗的朗诵背景音乐,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学习中;然后教师可以示范朗诵一遍,再要求学生集体朗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诵方法,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
四、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
1.抄录法。所谓抄录法,指的是运用手抄的方式,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地对作品进行抄写。这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中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具有“零距离”接触作品的特点,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诗文中的细微意蕴进行体会,而且还具有静心清神的作用,使学生快速融入到古典诗文阅读环境中。另外,还可以实现抄录法与语文课堂习字教学相结合,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意境法。意境法比较适用于山水田园类的诗歌,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居易的《忆江南》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形式多样,但学生人格品行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让国学的种子在每个学生心里开出“文明之花”,将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马琳萍 王秋雯 侯凤翔 现阶段小学国学教育问题举隅及对策分析——以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13,(23)。
[2]王宝岩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法初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
关键词:经典诵读 初中语文 有机结合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中结合国学经典诵读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散文、诗歌、韵文等方面,其本身就是对国学经典的吸收。在两者进行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点面结合的原则,遵循从阅读教学到作文教学、从韵文到散文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诗歌,大都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而它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音韵和美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这些诗歌的课堂阅读,并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这些诗歌的阅读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汉语语感和音韵感得到良好的培养;同时,通过阅读大量的诗歌,对于学生阅读潜力和阅读经验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例如,教师在教学《论语》这一章节时,可以适当加入四书五经和《史记》等经典的文章片段,让学生进行朗诵,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个人修养变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写作时,这些文章经典是非常好的模本和典范,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还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思想情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经典文章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实现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集”类经典、“经、子、史”类的经典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互相结合
实现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的“集”类经典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互相结合,要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和明清小说为主。“经”主要指的是《四书》、《五经》,“子”主要指的是《老子》、《庄子》,“史”主要指的是《史记》。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散体文,从写作方面属于经典文章,是古代写作教学的经典范例,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还蕴含丰富的写作方法。初中作文除了记叙文形式之外,还具有议论文的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吸收丰富的养分。例如学生阅读《论语十则》,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言简意赅的风格;阅读《世说新语》,学生能够体会其中运用得简约传神的写作技巧。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国学经典诵读的环境
在教育方面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孟子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创设国学经典诵读的良好环境,搭建结合的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传统文化因素,将国学经典用有声语言进行广泛传播。例如,定期在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诗文的朗诵比赛,或通过学校的广播选择合适时段对国学经典进行播放,通过这样的形式来为学生创设学习国学经典的良好环境,塑造书香校园。同时,还可以通过培养家长的观念和传统文化知识,使家长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学经典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选择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国学经典读物,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古代优秀文化的校园氛围中激发起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对诗文的诵读,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诵读环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古代的诗歌和文章都具有很强的韵味,非常适合学生诵读。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把握抑扬顿挫的诵读节奏。例如,教师在教学《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时,可以先播放这首诗的朗诵背景音乐,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学习中;然后教师可以示范朗诵一遍,再要求学生集体朗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诵方法,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
四、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
1.抄录法。所谓抄录法,指的是运用手抄的方式,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地对作品进行抄写。这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中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具有“零距离”接触作品的特点,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诗文中的细微意蕴进行体会,而且还具有静心清神的作用,使学生快速融入到古典诗文阅读环境中。另外,还可以实现抄录法与语文课堂习字教学相结合,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意境法。意境法比较适用于山水田园类的诗歌,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居易的《忆江南》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形式多样,但学生人格品行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让国学的种子在每个学生心里开出“文明之花”,将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马琳萍 王秋雯 侯凤翔 现阶段小学国学教育问题举隅及对策分析——以河北省小学国学教育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13,(23)。
[2]王宝岩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法初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