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改变了过去只重历史、政治思想教育的局面,转而重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人文素养,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层次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课程三维目标,成为摆在广大一线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就笔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反思,提出了一些看法,请前辈、同行指正。
一、历史课程三维目标制订要科学、合理、具体,可操作、可评价,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首先,三维目标的制定,应做到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制定,以《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同时还应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强调通过教与学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其次,三维目标在制定的过程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估性,在制定三维目标中具体说明要求学生识记哪些历史知识、达到哪些能力目标、培养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哪些途径达到。例如,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在三维目标中就应具体说明实现此目标的途径。如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了解那个时期的文字记载等,实现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目标表述上则应使用可测量学生行为结果的行为动词、情感性目标动词,这样有利于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使三维目标具有可评价性。
二、历史课程教学应拓宽视野,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主线,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新课改下的教材采取模块、专题形式编写,而每个模块、专题又是各成体系的。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对各模块、专题内容进行完整准确的把握,并且加以优化,使其主题化、集约化(抓重点,大胆取舍)、结构化、层次化,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现在学生因为课业负担和兴趣原因,普遍对国家大事知之甚少,学生按时收看新闻和翻阅报纸的也非常少,学生的思想总是被限制在学习和自己生活的小范围上,思维能力发展受到限制。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关注时事,将最新发生的对学生思考和学习有意义的事件安排在课堂教学中。
随着考古学家和历史工作者对古代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的不断深入研究,今天对许多历史事件已经有了新的解释。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将史学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选入教学内容中并及时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对历史事件有一个重新的思考和认识,辩证看待历史事件。
三、历史课程教学应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往往就是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靠着一张嘴和一支粉笔来维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早已过时。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过于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情分析,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新教材,我们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历史上的事件不可能再重演,我们如何让学生能在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呢?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
四、历史课程教学应更新教学评价机制,优化作业设计,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教学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和效果。新课改提出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法过于单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样就不能全面系统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当前形势下,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因此,我们应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方法上,既要注重量的评价,又要注重质的评价。要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评价,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提高,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使新课改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历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福建省教育考试院,2014。
[4]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岳麓书社,2012。
一、历史课程三维目标制订要科学、合理、具体,可操作、可评价,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首先,三维目标的制定,应做到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制定,以《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同时还应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强调通过教与学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其次,三维目标在制定的过程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估性,在制定三维目标中具体说明要求学生识记哪些历史知识、达到哪些能力目标、培养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哪些途径达到。例如,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在三维目标中就应具体说明实现此目标的途径。如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了解那个时期的文字记载等,实现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目标表述上则应使用可测量学生行为结果的行为动词、情感性目标动词,这样有利于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使三维目标具有可评价性。
二、历史课程教学应拓宽视野,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主线,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新课改下的教材采取模块、专题形式编写,而每个模块、专题又是各成体系的。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对各模块、专题内容进行完整准确的把握,并且加以优化,使其主题化、集约化(抓重点,大胆取舍)、结构化、层次化,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现在学生因为课业负担和兴趣原因,普遍对国家大事知之甚少,学生按时收看新闻和翻阅报纸的也非常少,学生的思想总是被限制在学习和自己生活的小范围上,思维能力发展受到限制。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关注时事,将最新发生的对学生思考和学习有意义的事件安排在课堂教学中。
随着考古学家和历史工作者对古代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的不断深入研究,今天对许多历史事件已经有了新的解释。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将史学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选入教学内容中并及时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对历史事件有一个重新的思考和认识,辩证看待历史事件。
三、历史课程教学应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往往就是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靠着一张嘴和一支粉笔来维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早已过时。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过于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情分析,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新教材,我们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历史上的事件不可能再重演,我们如何让学生能在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学习历史、感受历史呢?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
四、历史课程教学应更新教学评价机制,优化作业设计,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教学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和效果。新课改提出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法过于单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样就不能全面系统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当前形势下,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因此,我们应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方法上,既要注重量的评价,又要注重质的评价。要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评价,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提高,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使新课改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历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福建省教育考试院,2014。
[4]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岳麓书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