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尝试对31年来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18种外语研究期刊上刊登的关于英汉对比分析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的文章,从研究数量、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五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指出其中的不足,提出了对于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英汉对比;大学英语写作;句法负迁移
作者简介:王京京(1986-),女,辽宁鞍山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李鲁平(1962-),女,山东临沭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心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北京 100083)
语言学的对比分析有两个源头,即美国和欧洲。[1]美国的对比分析理论发展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拉杜(Lado,1957)发表的《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是现代对比语言学诞生的第一本专著。之后一段时期,对比分析研究进入鼎盛阶段。[2]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由于认知主义的兴起,特别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出现,使对比分析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受到质疑。20世纪80年代由于人们逐渐认识到认知主义的不足,加之詹姆斯(James,1980)《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一书的出版,学者们再次重视起对比分析的研究。[3]
国内的英汉对比研究主要以美国的理论为基础,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根据刘重德的观点,1898年至1949年为第一时期,我国学者将国外的对比分析理论创造性地引到国内,创建和发展了国内的英汉对比研究。1949年至1977年,英汉对比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7年吕叔湘发表了《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标志着第三个时期的开始。1977年至今,英汉对比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4]特别是1990年后,英汉对比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具有代表性包括连淑能(1993)、潘文国(1997)、许余龙(2002)和刘宓庆(2006)等的专著。
根据奥德林(Odlin)的理论,语言间的负迁移现象包括生成不足(underproduction)、生成过度(overproduction)和错误理解(misinterpretation)。迁移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5]本文只讨论句法层面的负迁移现象。根据国内的现状,写作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文章讨论的重点是英汉语言对比分析在大学英语写作句法层面上的应用。
一、现状分析
笔者从中国知网上检索了1978年至2009年期间18种具有影响力的外语类期刊,发现从英汉对比角度来研究大学英语写作句法层面负迁移的文章共计12篇,除一篇发表于1994年,其他都发表于1998年至2009年之间,平均每年1篇。
从研究数量上来看,汉英句法差异在近10年的大学英语写作错误分析中得到了重视,但仍存在重视不足的现象。
从理论基础上来看,英汉对比分析在1990年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这一现象首先反映在实际运用的滞后性。1980年至1998年间只有杨玉晨和闻兆荣(1994)的1篇文章将对比分析运用到了写作句法中,其他尝试均分布在1998年之后。[6]其次反映在理论成果应用的失衡性。只有苏留华(2000)和李汉强(2003)用到了连淑能(1993)的理论成果。[7-9]其他学者的理论成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运用。笔者认为,这反映出研究写作的学者们对于英汉句法对比分析的相关理论了解和运用不充分的现状。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这些研究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包括初春玲(2006)、董春枝(2009)、任妍和侯铮(2009)、王苹和刘文捷(2001)、朱中都(1999)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写作中词汇、句法、语法和篇章等多个层面的负迁移,得出学生写作句法负迁移现象主要包括主谓不一致,缺少连接词,流水句,主题突出,多动词,多主动句,多第一人称主语句和句子直译。[10-14]
第二类研究只针对写作句法层面。杨玉晨和闻兆荣(1994)的研究发现句首状语过多,逗号连结句,复合句状语从句前置这些迁移现象。[6]刘向红(2008)的研究发现了学生写作中的流水句,汉语的兼语结构,because独立成句及汉语的主题—述题结构句。[15]
第三类研究更加具体,只针对句法层面的某一负迁移现象,如蔡金亭(1998)对于主题句的研究,陈春华(2004)对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前置现象的研究。[16-18]
从研究结果上来看,这三类研究得出了句法负迁移现象。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学者均是把写作当作结果而非过程来研究的,且每一类研究仍有其不足之处。第一类研究涉及了多个层面,因此对每个层面的错误分析难免会出现大而不全的现象。由于不同学者采用的分类方法和理论基础不同,所以对同一现象的解释也不唯一。第二类研究只涉及句法层面,但如果语料大些,代表性强些,句法负迁移现象才能充分体现,结果才更有说服力。第三类研究细化了某个句法负迁移现象,值得借鉴。可以说,针对主题突出而时间从句前置之外的其他迁移现象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从研究方法来看,语料来源既包括同水平,又包括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例如语料库的使用。研究既分析了同一水平学习者共有的句法迁移现象,又比较了某一迁移现象在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中的发展变化。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共时的,且个别研究没有明显的实证研究迹象,还是以简单的引用和描述为主。这类结果适用性较差。
二、未来研究的方向与思考
国内的学者们如王力先生(1985)等很早就强调要将英汉对比分析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1]但是,目前研究在方法上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且实证研究以短期的抽样调查或测试为主。笔者认为,以科学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的实验研究会更有说服力。
杜金榜(2001)归纳了关于英语写作实质的理论模型,其中包括控制写作或指导性写作,并提出了对写作教学的思考,即可以对写作创作过程进行形式多样的干预。[19]奥德林提到了语言对比分析的四个效度问题,其中包括什么类型的学生从对比教学中受益最大,什么时期是进行对比教学的最佳时期。[5]根据唐承贤(2003)的观点,影响语言迁移的非语言因素包括学习者个性特征等。[20]
笔者认为,实验教学可以利用汉英对比研究的相关理论,针对学生写作中比较突出的句法负迁移现象来设计;可以针对不同年级水平的大学生来设计,利用实际的数据来说明哪个阶段是进行对比教学的最佳时期;还可以对实验组内部进步显著和不显著的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待此类教学方法的态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等。当然,这需要更多有经验的学者的长期探索。但是,笔者相信,这些实验结果将具有更大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三、结语
笔者尝试从研究数量、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这五个角度出发,对国内31年里18种具有影响力外语期刊上关于英汉对比分析在大学英语写作句法中的应用文章做了全面的分析,指出了其中的不足,特别是研究方法上的失衡现象,并提出了对于写作实验研究的思考。笔者希望更多有经验的学者能够将英汉句法对比分析理论成果运用到大学英语写作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8-19.
[2]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6.
[3]James,C.Contrastive Analysis[M].Qingdao:Qingdao Publishing House,1980:16.
[4]张维友.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1):133-137.
[5]Odlin,T.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36,152,162.
[6]杨玉晨,闻兆荣.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的句子类型及分析[J].现代外语,1994,(1):39-42.
[7]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44-52.
[8]李汉强.英汉对比分析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4):155-157.
[9]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0]初春玲.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中的母语迁徙现象之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71-77.
[11]董春枝.英语写作错误与母语负迁移[J].语文学刊,2009,(7):107-108.
[12]任妍,侯铮.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教学启示[J].语文学刊,2009,(4):162-163.
[13]王苹,刘文捷.中西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外语界,2001,(5):66-72.
[14]朱中都.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2):28-30.
[15]刘向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个案研究[J].外语学刊,2008,(2):140-142.
[16]蔡金亭.汉语主题突出特征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17-21.
[17]蔡金亭.母语迁移与主题突出结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1(6):15-19.
[18]陈春华.英汉时间状语从句位置分布差异及其对英语学生写作的影响——基于CLEC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1):75-78.
[19]杜金榜.从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看写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22(2):44.
[20]唐承贤.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5):40.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英汉对比;大学英语写作;句法负迁移
作者简介:王京京(1986-),女,辽宁鞍山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李鲁平(1962-),女,山东临沭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心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北京 100083)
语言学的对比分析有两个源头,即美国和欧洲。[1]美国的对比分析理论发展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拉杜(Lado,1957)发表的《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是现代对比语言学诞生的第一本专著。之后一段时期,对比分析研究进入鼎盛阶段。[2]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由于认知主义的兴起,特别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出现,使对比分析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受到质疑。20世纪80年代由于人们逐渐认识到认知主义的不足,加之詹姆斯(James,1980)《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一书的出版,学者们再次重视起对比分析的研究。[3]
国内的英汉对比研究主要以美国的理论为基础,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根据刘重德的观点,1898年至1949年为第一时期,我国学者将国外的对比分析理论创造性地引到国内,创建和发展了国内的英汉对比研究。1949年至1977年,英汉对比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7年吕叔湘发表了《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标志着第三个时期的开始。1977年至今,英汉对比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4]特别是1990年后,英汉对比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具有代表性包括连淑能(1993)、潘文国(1997)、许余龙(2002)和刘宓庆(2006)等的专著。
根据奥德林(Odlin)的理论,语言间的负迁移现象包括生成不足(underproduction)、生成过度(overproduction)和错误理解(misinterpretation)。迁移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5]本文只讨论句法层面的负迁移现象。根据国内的现状,写作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文章讨论的重点是英汉语言对比分析在大学英语写作句法层面上的应用。
一、现状分析
笔者从中国知网上检索了1978年至2009年期间18种具有影响力的外语类期刊,发现从英汉对比角度来研究大学英语写作句法层面负迁移的文章共计12篇,除一篇发表于1994年,其他都发表于1998年至2009年之间,平均每年1篇。
从研究数量上来看,汉英句法差异在近10年的大学英语写作错误分析中得到了重视,但仍存在重视不足的现象。
从理论基础上来看,英汉对比分析在1990年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这一现象首先反映在实际运用的滞后性。1980年至1998年间只有杨玉晨和闻兆荣(1994)的1篇文章将对比分析运用到了写作句法中,其他尝试均分布在1998年之后。[6]其次反映在理论成果应用的失衡性。只有苏留华(2000)和李汉强(2003)用到了连淑能(1993)的理论成果。[7-9]其他学者的理论成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运用。笔者认为,这反映出研究写作的学者们对于英汉句法对比分析的相关理论了解和运用不充分的现状。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这些研究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包括初春玲(2006)、董春枝(2009)、任妍和侯铮(2009)、王苹和刘文捷(2001)、朱中都(1999)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写作中词汇、句法、语法和篇章等多个层面的负迁移,得出学生写作句法负迁移现象主要包括主谓不一致,缺少连接词,流水句,主题突出,多动词,多主动句,多第一人称主语句和句子直译。[10-14]
第二类研究只针对写作句法层面。杨玉晨和闻兆荣(1994)的研究发现句首状语过多,逗号连结句,复合句状语从句前置这些迁移现象。[6]刘向红(2008)的研究发现了学生写作中的流水句,汉语的兼语结构,because独立成句及汉语的主题—述题结构句。[15]
第三类研究更加具体,只针对句法层面的某一负迁移现象,如蔡金亭(1998)对于主题句的研究,陈春华(2004)对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前置现象的研究。[16-18]
从研究结果上来看,这三类研究得出了句法负迁移现象。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学者均是把写作当作结果而非过程来研究的,且每一类研究仍有其不足之处。第一类研究涉及了多个层面,因此对每个层面的错误分析难免会出现大而不全的现象。由于不同学者采用的分类方法和理论基础不同,所以对同一现象的解释也不唯一。第二类研究只涉及句法层面,但如果语料大些,代表性强些,句法负迁移现象才能充分体现,结果才更有说服力。第三类研究细化了某个句法负迁移现象,值得借鉴。可以说,针对主题突出而时间从句前置之外的其他迁移现象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从研究方法来看,语料来源既包括同水平,又包括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例如语料库的使用。研究既分析了同一水平学习者共有的句法迁移现象,又比较了某一迁移现象在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中的发展变化。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共时的,且个别研究没有明显的实证研究迹象,还是以简单的引用和描述为主。这类结果适用性较差。
二、未来研究的方向与思考
国内的学者们如王力先生(1985)等很早就强调要将英汉对比分析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1]但是,目前研究在方法上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且实证研究以短期的抽样调查或测试为主。笔者认为,以科学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的实验研究会更有说服力。
杜金榜(2001)归纳了关于英语写作实质的理论模型,其中包括控制写作或指导性写作,并提出了对写作教学的思考,即可以对写作创作过程进行形式多样的干预。[19]奥德林提到了语言对比分析的四个效度问题,其中包括什么类型的学生从对比教学中受益最大,什么时期是进行对比教学的最佳时期。[5]根据唐承贤(2003)的观点,影响语言迁移的非语言因素包括学习者个性特征等。[20]
笔者认为,实验教学可以利用汉英对比研究的相关理论,针对学生写作中比较突出的句法负迁移现象来设计;可以针对不同年级水平的大学生来设计,利用实际的数据来说明哪个阶段是进行对比教学的最佳时期;还可以对实验组内部进步显著和不显著的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待此类教学方法的态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等。当然,这需要更多有经验的学者的长期探索。但是,笔者相信,这些实验结果将具有更大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三、结语
笔者尝试从研究数量、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这五个角度出发,对国内31年里18种具有影响力外语期刊上关于英汉对比分析在大学英语写作句法中的应用文章做了全面的分析,指出了其中的不足,特别是研究方法上的失衡现象,并提出了对于写作实验研究的思考。笔者希望更多有经验的学者能够将英汉句法对比分析理论成果运用到大学英语写作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8-19.
[2]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6.
[3]James,C.Contrastive Analysis[M].Qingdao:Qingdao Publishing House,1980:16.
[4]张维友.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1):133-137.
[5]Odlin,T.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36,152,162.
[6]杨玉晨,闻兆荣.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的句子类型及分析[J].现代外语,1994,(1):39-42.
[7]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44-52.
[8]李汉强.英汉对比分析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4):155-157.
[9]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0]初春玲.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中的母语迁徙现象之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71-77.
[11]董春枝.英语写作错误与母语负迁移[J].语文学刊,2009,(7):107-108.
[12]任妍,侯铮.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教学启示[J].语文学刊,2009,(4):162-163.
[13]王苹,刘文捷.中西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外语界,2001,(5):66-72.
[14]朱中都.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2):28-30.
[15]刘向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个案研究[J].外语学刊,2008,(2):140-142.
[16]蔡金亭.汉语主题突出特征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17-21.
[17]蔡金亭.母语迁移与主题突出结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1(6):15-19.
[18]陈春华.英汉时间状语从句位置分布差异及其对英语学生写作的影响——基于CLEC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1):75-78.
[19]杜金榜.从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看写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22(2):44.
[20]唐承贤.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5):40.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