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不同的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口器组和面罩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而口器组患者主要用空气压缩泵通过口器吸入沙丁胺醇,面罩组患者则主要通过面罩吸入沙丁胺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好坏。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哮喘症状均得到一定的缓解,肺部功能也得到一定的改善,用药30分钟后可明显看出口器组的呼气容积(即FEV)和最大呼气峰流速(即PEFR)均明显优于面罩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急性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使用面罩吸入,故口罩雾化吸入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口器雾化吸入、面罩雾化吸入、哮喘急性发作、沙丁胺醇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急性时如果不及时救治则可能导致肺部的通气功能丧失甚至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故本文主要致力于探讨治疗急性哮喘发作时沙丁胺醇药物使用哪种雾化吸入方式更有效,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口器组和面罩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而口器组患者主要用空气压缩泵通过口器吸入沙丁胺醇,面罩组患者则主要通过面罩吸入沙丁胺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好坏,口器组疗效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8例,随机分为口器组和面罩组,各34例,口器组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19例,年龄在19~65岁之间波动,平均年龄为44.5岁,病程1~7年,平均5.2年;面罩组中,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18例,年龄在18~63岁之间波动,平均年龄为42.4岁,病程1~8年,平均5.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明无统计学意义,故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即给予止咳化痰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面罩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通过面罩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来治疗急性哮喘发作,而口器组则通过口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两组患者沙丁胺醇的用量一致,均为2.5mg,加入2ml的生理盐水。观察用药前后肺部的改善情况。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呼气容积(即FEV)和最大呼气峰流速(即PEFR)、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气喘咳嗽等症状,FEV和PEFR等指标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气喘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FEV和PEFR等指标也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没有缓解,气喘咳嗽等症状也没有减轻。FEV和PEFR等指标不见改善,甚至恶化。
1.4数据统计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 < 0.05表明试验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哮喘症状均得到一定的缓解,肺部功能也得到一定的改善,用药30分钟后可明显看出口器组的呼气容积(即FEV)和最大呼气峰流速(即PEFR)均明显优于面罩组,且口器组显效患者为13例,有效为20例,无效患者为1例,总有效率为97%;而面罩组显效患者为11例,有效患者为18例,无效患者为5例,总有效率为85.3%(见表1).两组比较P<0.05,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面罩组
34
11
18
5
85.3
口器组
34
13
20
1
97
总计
68
24
38
6
91.15
3 讨论
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上多用雾化治疗,它通过将药物转化为气体,可使患者直接吸入而更容易进入支气管和肺部,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1]。而雾化吸入治疗又分为口器吸入和面罩吸入,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是用口器雾化吸入时,主要是通过口腔吸入药物进如支气管,而使用面罩雾化吸入时则是通过鼻腔使药物进入支气管[2],两者比较,口腔吸入的气流量明显比鼻腔所吸入的气流量大,故治疗效果应当比面罩吸入要强,且面罩吸入时药物还可能被脸吸收而降低了利用率。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后果较为严重,作为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的身体健康时,我们更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水平,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医疗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并积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心理压力,从而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育,刘志平.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486-487.
[2] 管丽萍,荆新奇.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7):1166-1167.
【关键词】口器雾化吸入、面罩雾化吸入、哮喘急性发作、沙丁胺醇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急性时如果不及时救治则可能导致肺部的通气功能丧失甚至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故本文主要致力于探讨治疗急性哮喘发作时沙丁胺醇药物使用哪种雾化吸入方式更有效,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口器组和面罩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而口器组患者主要用空气压缩泵通过口器吸入沙丁胺醇,面罩组患者则主要通过面罩吸入沙丁胺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好坏,口器组疗效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8例,随机分为口器组和面罩组,各34例,口器组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19例,年龄在19~65岁之间波动,平均年龄为44.5岁,病程1~7年,平均5.2年;面罩组中,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18例,年龄在18~63岁之间波动,平均年龄为42.4岁,病程1~8年,平均5.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明无统计学意义,故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即给予止咳化痰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面罩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通过面罩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来治疗急性哮喘发作,而口器组则通过口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两组患者沙丁胺醇的用量一致,均为2.5mg,加入2ml的生理盐水。观察用药前后肺部的改善情况。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呼气容积(即FEV)和最大呼气峰流速(即PEFR)、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气喘咳嗽等症状,FEV和PEFR等指标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气喘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FEV和PEFR等指标也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没有缓解,气喘咳嗽等症状也没有减轻。FEV和PEFR等指标不见改善,甚至恶化。
1.4数据统计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 < 0.05表明试验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哮喘症状均得到一定的缓解,肺部功能也得到一定的改善,用药30分钟后可明显看出口器组的呼气容积(即FEV)和最大呼气峰流速(即PEFR)均明显优于面罩组,且口器组显效患者为13例,有效为20例,无效患者为1例,总有效率为97%;而面罩组显效患者为11例,有效患者为18例,无效患者为5例,总有效率为85.3%(见表1).两组比较P<0.05,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面罩组
34
11
18
5
85.3
口器组
34
13
20
1
97
总计
68
24
38
6
91.15
3 讨论
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上多用雾化治疗,它通过将药物转化为气体,可使患者直接吸入而更容易进入支气管和肺部,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1]。而雾化吸入治疗又分为口器吸入和面罩吸入,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是用口器雾化吸入时,主要是通过口腔吸入药物进如支气管,而使用面罩雾化吸入时则是通过鼻腔使药物进入支气管[2],两者比较,口腔吸入的气流量明显比鼻腔所吸入的气流量大,故治疗效果应当比面罩吸入要强,且面罩吸入时药物还可能被脸吸收而降低了利用率。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后果较为严重,作为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的身体健康时,我们更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水平,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医疗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并积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心理压力,从而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育,刘志平.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486-487.
[2] 管丽萍,荆新奇.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7):1166-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