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术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渗出性中耳炎患者22例,临床采用鼓膜穿刺术抽吸鼓室内的液体,总结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耳内闷胀感、耳鸣的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若评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正常,治疗前患者耳鸣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耳鸣的评估分为22.75-2.55,治疗后的耳鸣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耳内闷胀感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耳内闷胀感的评估分为22.75-2.55,治疗后的耳内闷胀感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耳内闷胀感、耳鸣的两项评估显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鼓膜穿刺术能有效改善渗出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值得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渗出性中耳炎;鼓膜穿刺术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85-02
渗出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儿童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据国外统计显示,约50%以上的婴儿患有本病,儿童的高发年龄为5岁。在我国,学龄前儿童约90%的儿童患过渗出性中耳炎,多数在6月~4岁之间[1]。选取2011年3月 - 11月,我院收治的渗出性中耳炎患者22例,临床采用鼓膜穿刺术抽吸鼓室内的液体,总结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渗出性中耳炎患者22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5-30岁,患者平均年龄13岁,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下列标准,听力下降、耳痛、耳内闭塞感,耳鸣。成人和儿童亦有差别,小儿大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幼儿可表现为言语发育延迟,学龄前儿童常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家长误认为其注意力不集中。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是成年人常见的主诉,有力捏鼻鼓气、按捺耳屏、打呵欠时耳闷症状可暂时得以缓解,有时伴耳鸣。一般听力下降不明显,患者诉自声过响,听力可随头位变动而变化,当中耳液体黏稠时,听力则不因头位的变动而改变。另外,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以后出现耳痛,疼痛可轻可重,有患儿因耳痛而夜间来急诊,慢性者无耳痛.
1.2方法 外耳道皮肤及鼓膜表面常规消毒,用地卡因棉片贴在鼓膜表面,约l0~I5分钟后即可取出。穿刺选择合适的窥耳器放入外耳道,穿刺针沿窥耳器底壁缓慢进入外耳道,刺入鼓膜紧张部前下或后下象限,一手固定针头,一手用注射器抽吸鼓室内的液体。抽吸完毕,缓慢拔出针头,退出外耳道[2]。后续处理:抽液后可通过穿刺针注入抗生素、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醋酸可的松等药物,进行局部治疗。抽出液体可按需要送常规检查、细菌培养或找嗜伊红细胞。穿刺后外耳道保持清洁,禁耳内进水一周,防止继发感染。
1.3统计分析 利用spss19.0软件包对临床采集数据进行处理,所有临床数据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均值与标准差方式),对比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2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耳内闷胀感、耳鸣的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若评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正常,治疗前患者耳鸣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耳鸣的评估分为22.75-2.55,治疗后的耳鸣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耳内闷胀感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耳内闷胀感的评估分为22.75-2.55,治疗后的耳内闷胀感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耳内闷胀感、耳鸣的两项评估显差异有统计意义。
3讨论
鼓膜穿刺术(tympanotomy)是利用穿刺针抽出中耳积液,减轻耳闷感,提高听力。在做鼓膜穿刺抽吸液体时抽液动作必须缓而轻。如遇抽液困难者,可轻轻转动针管,同时缓缓抽取。用力过大,会造成针眼撕裂,形成难愈合穿孔。抽液动作过猛过快,会造成中耳腔内形成一个短时间的、较大的负压,引起内耳淋巴液运动紊乱,病人发生眩晕、视物旋转、站立不稳等症状。
鼓膜的血液由上颌动脉的耳深动脉及鼓室前动脉和耳后动脉的分支所供给,主要分布于松弛部、锤骨柄及鼓膜的周边部。浅层静脉流向外颈静脉,鼓膜内侧静脉部分流向横窦及硬脑膜静脉,部分流向咽鼓管静脉。 .
鼓膜的外面后半部分由迷走神经分布,前半部来自三叉神经的耳额支。鼓膜的内侧面为舌咽神经的鼓室支支配,故耳及咽部有疼痛时常可相互影响。神经分布与血管分布相似,纤维集中分布于松弛部及锤骨柄区域,而紧张部的神经分布比较贫乏。故而在无局部或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在正常的鼓膜的后部分进行切开,不会引起过度的痛苦。穿刺部位多选择在鼓膜的前下象限,在光锥下缘距鼓环约2~3mm处进针。这个部位与鼓室内壁距离相对大一些,不会损伤圆窗和鼓室内壁黏膜等重要结构。这个部位靠近鼓室的最低点,抽吸积液比较充分[3]。
若穿刺点过高,鼓室内外壁距离较近,容易损伤圆窗等重要结构,引起术后眩晕。穿刺点不可过于靠近鼓膜紧张部中点,因为靠近中心处的鼓膜相对周边部松弛一些,加之锤骨柄的张力,进针时容易将穿刺点撕大,愈合困难,形成永久性穿孔,甚至因感染造成化脓性中耳炎 。
本文主要研究了22例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研究结果显示,22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耳内闷胀感、耳鸣的评估,治疗前患者耳鸣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耳鸣的评估分为22.75-2.55,治疗后的耳鸣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耳内闷胀感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耳内闷胀感的评估分为22.75-2.55,治疗后的耳内闷胀感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耳内闷胀感、耳鸣的两项评估显差异有统计意义。综上所述,临床针对渗出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术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燕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的探讨.中外健康文摘.2014,11: 42-42,43.
[2] 李侠,陈蔚然.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14,14: 87-87,89.
[3] 陆奇胜,刘中.63例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术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20: 93-94.
关键词:渗出性中耳炎;鼓膜穿刺术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85-02
渗出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儿童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据国外统计显示,约50%以上的婴儿患有本病,儿童的高发年龄为5岁。在我国,学龄前儿童约90%的儿童患过渗出性中耳炎,多数在6月~4岁之间[1]。选取2011年3月 - 11月,我院收治的渗出性中耳炎患者22例,临床采用鼓膜穿刺术抽吸鼓室内的液体,总结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渗出性中耳炎患者22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5-30岁,患者平均年龄13岁,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下列标准,听力下降、耳痛、耳内闭塞感,耳鸣。成人和儿童亦有差别,小儿大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幼儿可表现为言语发育延迟,学龄前儿童常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家长误认为其注意力不集中。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是成年人常见的主诉,有力捏鼻鼓气、按捺耳屏、打呵欠时耳闷症状可暂时得以缓解,有时伴耳鸣。一般听力下降不明显,患者诉自声过响,听力可随头位变动而变化,当中耳液体黏稠时,听力则不因头位的变动而改变。另外,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以后出现耳痛,疼痛可轻可重,有患儿因耳痛而夜间来急诊,慢性者无耳痛.
1.2方法 外耳道皮肤及鼓膜表面常规消毒,用地卡因棉片贴在鼓膜表面,约l0~I5分钟后即可取出。穿刺选择合适的窥耳器放入外耳道,穿刺针沿窥耳器底壁缓慢进入外耳道,刺入鼓膜紧张部前下或后下象限,一手固定针头,一手用注射器抽吸鼓室内的液体。抽吸完毕,缓慢拔出针头,退出外耳道[2]。后续处理:抽液后可通过穿刺针注入抗生素、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醋酸可的松等药物,进行局部治疗。抽出液体可按需要送常规检查、细菌培养或找嗜伊红细胞。穿刺后外耳道保持清洁,禁耳内进水一周,防止继发感染。
1.3统计分析 利用spss19.0软件包对临床采集数据进行处理,所有临床数据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均值与标准差方式),对比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2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耳内闷胀感、耳鸣的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若评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正常,治疗前患者耳鸣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耳鸣的评估分为22.75-2.55,治疗后的耳鸣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耳内闷胀感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耳内闷胀感的评估分为22.75-2.55,治疗后的耳内闷胀感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耳内闷胀感、耳鸣的两项评估显差异有统计意义。
3讨论
鼓膜穿刺术(tympanotomy)是利用穿刺针抽出中耳积液,减轻耳闷感,提高听力。在做鼓膜穿刺抽吸液体时抽液动作必须缓而轻。如遇抽液困难者,可轻轻转动针管,同时缓缓抽取。用力过大,会造成针眼撕裂,形成难愈合穿孔。抽液动作过猛过快,会造成中耳腔内形成一个短时间的、较大的负压,引起内耳淋巴液运动紊乱,病人发生眩晕、视物旋转、站立不稳等症状。
鼓膜的血液由上颌动脉的耳深动脉及鼓室前动脉和耳后动脉的分支所供给,主要分布于松弛部、锤骨柄及鼓膜的周边部。浅层静脉流向外颈静脉,鼓膜内侧静脉部分流向横窦及硬脑膜静脉,部分流向咽鼓管静脉。 .
鼓膜的外面后半部分由迷走神经分布,前半部来自三叉神经的耳额支。鼓膜的内侧面为舌咽神经的鼓室支支配,故耳及咽部有疼痛时常可相互影响。神经分布与血管分布相似,纤维集中分布于松弛部及锤骨柄区域,而紧张部的神经分布比较贫乏。故而在无局部或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在正常的鼓膜的后部分进行切开,不会引起过度的痛苦。穿刺部位多选择在鼓膜的前下象限,在光锥下缘距鼓环约2~3mm处进针。这个部位与鼓室内壁距离相对大一些,不会损伤圆窗和鼓室内壁黏膜等重要结构。这个部位靠近鼓室的最低点,抽吸积液比较充分[3]。
若穿刺点过高,鼓室内外壁距离较近,容易损伤圆窗等重要结构,引起术后眩晕。穿刺点不可过于靠近鼓膜紧张部中点,因为靠近中心处的鼓膜相对周边部松弛一些,加之锤骨柄的张力,进针时容易将穿刺点撕大,愈合困难,形成永久性穿孔,甚至因感染造成化脓性中耳炎 。
本文主要研究了22例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研究结果显示,22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耳内闷胀感、耳鸣的评估,治疗前患者耳鸣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耳鸣的评估分为22.75-2.55,治疗后的耳鸣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耳内闷胀感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耳内闷胀感的评估分为22.75-2.55,治疗后的耳内闷胀感的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耳内闷胀感、耳鸣的两项评估显差异有统计意义。综上所述,临床针对渗出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术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燕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的探讨.中外健康文摘.2014,11: 42-42,43.
[2] 李侠,陈蔚然.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14,14: 87-87,89.
[3] 陆奇胜,刘中.63例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术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20: 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