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倾听的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形象和意境,体会音乐的内涵。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音乐欣赏中,以幼儿倾听音乐为基础,结合乐曲的调性、调式、旋律、节奏、音色等各种要素,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引导幼儿体验音乐的情感世界,感受音乐形象,理解音乐内涵,采用歌唱、演奏、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来表现幼儿的内心世界。鼓励幼儿“参与”到音乐中,以此培养幼儿对音乐兴趣,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发展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参与意识与创造的潜能。
一、教学内容合理制定
1.教学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幼儿生活经验是幼儿音乐教学的源泉,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中班幼儿的思维形象性特点最为突出,其心理特点决定了对音乐的体会只能停留在表面化,如果完全脱离幼儿的生活体验,要想唤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的投入是非常难的。所以,在教学的选材上,我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
只有从幼儿熟悉和清晰的生活经验入手,以幼儿在生活中熟悉和喜欢的人物作为艺术教育的内容,将音乐与他们生活紧密结合,才能走进幼儿真实的生活,能发挥幼儿参与音乐的主动性,才能为音乐欣赏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质,真正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
2.将体验贯穿于欣赏的始终
(1)多感官通道的欣赏
虽然,音乐欣赏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但对中班幼儿来说,具体形象的内容更合适。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音乐的特点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通道的协同活动,在幼儿原有经验和音乐作品之间搭设学习的支架,增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2)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创设符合中班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活动的最初就快速地进入活动的情境。如:音乐欣赏活动《听听谁来了》中,我将场景设定在森林里,制作了关于森林的场景和图片,一开始孩子们就已经被森林的场景深深地吸引了,我又以形象化的语言让他们听听哪些小动物来了,更是让喜欢小动物的孩子们高兴地手舞足蹈。在游戏的环节中,孩子们由于学了各种各样小动物的动作,在游戏中特别乐意去做各种各样的动作,而不是像以前看到一个孩子做了一个动作,大家都跟著模仿。由此可见,环境的影响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起着巨大的作用。
(3)教学具的使用
我们在欣赏活动中要用形象化的主要语言、图片和有关教具等辅助手段,唤起听音乐的兴趣。在欣赏时,我们就可提供图片、道具等,加强孩子们的了解,并且教给孩子一些模仿动作,以此作为孩子们表演动作的准备。接着在欣赏时利用设置的情境,把注意力吸引到听音乐中来。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用语言来引导、提示孩子们,这样他们就可以把感受、体验及联想到的情节与内容表达出来。
二、师幼的有效互动
1.教师去体验,实现情感交流
音乐欣赏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能够感之幼儿所感,想之幼儿所想,移情于孩子身上,体会孩子的情感,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以体验为方式的音乐欣赏教学下,师幼之间努力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参与到体验活动中,扮演音乐情节各种各样的角色。在师幼共同体验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给儿童做出学习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正确榜样,让幼儿园在教师的态度中受到感染,还可以在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个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需要,将幼儿的感受体验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还有一定的向师性,对于教师的语言、动作、甚至是小小的一个眼神他们都愿意去模仿。在音乐欣赏中,我常常用自己情境化的语言去带动孩子进入音乐的殿堂,也用自己夸张的动作让一些害羞的孩子们愿意尝试去表现自己。
2.生生互动中的“大带小”
这里所说的“大带小”,并不是所谓的大年龄的儿童与小年龄的儿童,而是活动中愿意表达自己的孩子去带动比较害羞的孩子。其实,音乐里充满着孩子们的想象,孩子们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想法,这些都是他们对这段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他们愿意说出,或是用肢体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在《听听谁来了》中,孩子们在听到音乐时,已经手舞足蹈了。可是还有一部分孩子不敢表达自己,他们很想也很愿意表现,可是他们有一点胆怯,怎么办呢?没关系,还有别的孩子们愿意先来猜猜玩玩。“不仅有好听的音乐,音乐里还有我喜欢的小动物,我还可以学学小动物的各种各样的动作。”对孩子来说,不正是他们开心地地方吗?勇敢的孩子们先来猜猜,再请胆怯的孩子们来一起学学,不是仅仅地只学老师的动作,而是有许多伙伴陪我做。这样的形式孩子们反而更喜欢,更愿意来参加。在最后的游戏环节中,我请孩子各自做小动物各种各样的动作,看谁做得更像,更好玩,看谁想出的动作最新奇,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游戏中,孩子们做着“千奇百怪”的动作,有玩的、有吃东西的、有睡觉的、有走路的……
教师的语言、动作、眼神都会对教师教学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形式化的说教、横向化的比较,克服外显的量化标准的评价,宜采用发展性的评价方式,用赞许的眼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幼儿的欣赏、体验、发展、创造的过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幼儿心中的管理者,而应该是幼儿享受音乐的朋友、伙伴,让幼儿在宽松的音乐氛围中,怀着愉悦的心情,与音乐进行交流。给孩子的自由地发展机会,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给孩子鼓励,只有在轻松的气氛下,每个孩子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充满自信的创造,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音乐欣赏中,以幼儿倾听音乐为基础,结合乐曲的调性、调式、旋律、节奏、音色等各种要素,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引导幼儿体验音乐的情感世界,感受音乐形象,理解音乐内涵,采用歌唱、演奏、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来表现幼儿的内心世界。鼓励幼儿“参与”到音乐中,以此培养幼儿对音乐兴趣,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发展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参与意识与创造的潜能。
一、教学内容合理制定
1.教学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幼儿生活经验是幼儿音乐教学的源泉,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中班幼儿的思维形象性特点最为突出,其心理特点决定了对音乐的体会只能停留在表面化,如果完全脱离幼儿的生活体验,要想唤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的投入是非常难的。所以,在教学的选材上,我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
只有从幼儿熟悉和清晰的生活经验入手,以幼儿在生活中熟悉和喜欢的人物作为艺术教育的内容,将音乐与他们生活紧密结合,才能走进幼儿真实的生活,能发挥幼儿参与音乐的主动性,才能为音乐欣赏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质,真正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
2.将体验贯穿于欣赏的始终
(1)多感官通道的欣赏
虽然,音乐欣赏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但对中班幼儿来说,具体形象的内容更合适。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音乐的特点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通道的协同活动,在幼儿原有经验和音乐作品之间搭设学习的支架,增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2)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创设符合中班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活动的最初就快速地进入活动的情境。如:音乐欣赏活动《听听谁来了》中,我将场景设定在森林里,制作了关于森林的场景和图片,一开始孩子们就已经被森林的场景深深地吸引了,我又以形象化的语言让他们听听哪些小动物来了,更是让喜欢小动物的孩子们高兴地手舞足蹈。在游戏的环节中,孩子们由于学了各种各样小动物的动作,在游戏中特别乐意去做各种各样的动作,而不是像以前看到一个孩子做了一个动作,大家都跟著模仿。由此可见,环境的影响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起着巨大的作用。
(3)教学具的使用
我们在欣赏活动中要用形象化的主要语言、图片和有关教具等辅助手段,唤起听音乐的兴趣。在欣赏时,我们就可提供图片、道具等,加强孩子们的了解,并且教给孩子一些模仿动作,以此作为孩子们表演动作的准备。接着在欣赏时利用设置的情境,把注意力吸引到听音乐中来。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用语言来引导、提示孩子们,这样他们就可以把感受、体验及联想到的情节与内容表达出来。
二、师幼的有效互动
1.教师去体验,实现情感交流
音乐欣赏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能够感之幼儿所感,想之幼儿所想,移情于孩子身上,体会孩子的情感,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以体验为方式的音乐欣赏教学下,师幼之间努力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参与到体验活动中,扮演音乐情节各种各样的角色。在师幼共同体验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给儿童做出学习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正确榜样,让幼儿园在教师的态度中受到感染,还可以在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个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需要,将幼儿的感受体验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还有一定的向师性,对于教师的语言、动作、甚至是小小的一个眼神他们都愿意去模仿。在音乐欣赏中,我常常用自己情境化的语言去带动孩子进入音乐的殿堂,也用自己夸张的动作让一些害羞的孩子们愿意尝试去表现自己。
2.生生互动中的“大带小”
这里所说的“大带小”,并不是所谓的大年龄的儿童与小年龄的儿童,而是活动中愿意表达自己的孩子去带动比较害羞的孩子。其实,音乐里充满着孩子们的想象,孩子们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想法,这些都是他们对这段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他们愿意说出,或是用肢体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在《听听谁来了》中,孩子们在听到音乐时,已经手舞足蹈了。可是还有一部分孩子不敢表达自己,他们很想也很愿意表现,可是他们有一点胆怯,怎么办呢?没关系,还有别的孩子们愿意先来猜猜玩玩。“不仅有好听的音乐,音乐里还有我喜欢的小动物,我还可以学学小动物的各种各样的动作。”对孩子来说,不正是他们开心地地方吗?勇敢的孩子们先来猜猜,再请胆怯的孩子们来一起学学,不是仅仅地只学老师的动作,而是有许多伙伴陪我做。这样的形式孩子们反而更喜欢,更愿意来参加。在最后的游戏环节中,我请孩子各自做小动物各种各样的动作,看谁做得更像,更好玩,看谁想出的动作最新奇,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游戏中,孩子们做着“千奇百怪”的动作,有玩的、有吃东西的、有睡觉的、有走路的……
教师的语言、动作、眼神都会对教师教学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形式化的说教、横向化的比较,克服外显的量化标准的评价,宜采用发展性的评价方式,用赞许的眼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幼儿的欣赏、体验、发展、创造的过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幼儿心中的管理者,而应该是幼儿享受音乐的朋友、伙伴,让幼儿在宽松的音乐氛围中,怀着愉悦的心情,与音乐进行交流。给孩子的自由地发展机会,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给孩子鼓励,只有在轻松的气氛下,每个孩子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充满自信的创造,获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