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强调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立概念框架,分析了教师和学生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各自的职责,通过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这五个方面,探索支架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 支架式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写作
一、引言
传统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写作作为知识运用来讲授, 重点教学生的是写作技巧与方法 , 例如作文结构、句子含义、语法的准确性, 句式的选用, 范文分析等写作方法,而忽视写作在认知、思维、心理、兴趣等方面的发展与探索。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通过情景创设、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潜能和创新精神,使学习者升华所学知识,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所以,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指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有益的尝试。
二、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最初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于 20 世纪 60 代提出,后来其他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如维果茨基(Vygosky)等分别从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才形成了现在较为完整的建构主义。基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支架式教学是符合建构主义观的一种教学模式。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 DGXⅢ) 的有关文件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Scaffold本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Slavin,1994)。 简言之,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支架式教学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3.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再让学生独立探索分析,提升。
4.协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较全面、正确地理解当前所学知识,完成意义建构。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起关键作用。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及教师对学生群体和个人的评价。
三、支架式教学的应用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运用支架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的模式 , 通过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等步骤, 可使学生在写作中逐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所接收到的写作要求进行加工,分析,能动的对知识进行构建,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帮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了解写作、学习写作和解决写作问题。以2015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第二套写作(题为Learning is a Lifelong Process学习是终身的过程)为例展开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如何应用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
1.搭脚手架,激活学生已有知识。首先,教师提供与学习有关的资料,常用名言谚语,如“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其次,教师设置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如向学生提供更多和学习有关的词汇,术语,表达,并提出略高于现有写作能力的写作任务,确保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完成该任务。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开放式讨论的形式进行。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是否每天都在学习,每天学习有何收获,如果不学习,有何损失。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知识框架搭建起来之后,逐步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2.进入情境,创设真实的语境。教师把学生引入到一定的生活情境-自己的学习是怎样的,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能够更好的激发对此话题的兴趣,思考时自己处于这样情境中,会更加活跃的参与讨论,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这时教师可以提出“学习是学生时期的任务还是一生的任务”,使学生自己主动导向学习是终身的过程。
3.独立探索,设置自主探究型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明确写作任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独立探索阶段,进行初稿的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思考此篇作文的整体结构,并动手写出提纲。提纲完成后,教师帮助学生继续攀升“概念框架”,而后减少提示,最终做到不提示,让学生自主探究。此过程教师会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给自己在这个阶段交个满意的答卷。
4.协作学习,升华知识。教师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先通过小组内部协商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分享精彩的作文结构,写作框架,和优美的表达,还可以共同解决小组成员在写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共同改正错误。之后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推选出本组好的作文,与其他组一同分享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欣赏他人,相互取长补短。被推选出的水平好的学生会很有成就感,效果很好,水平一般的学生也可以积极进行对推选出优秀作品的优点陈述,参与度也很好,效果较好。如果需要,这时再拿出范文来学习一下。整个过程都在刺激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交给教师协作处理。协作学习可以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协作学习,达到知识的升华。
5.效果评价,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最后一定要进行效果评价,教师要给出中肯的建议,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和风格,如写作态度、写作策略等,以便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能结合个体差异给出有针对性的评判。评判时,既要看到学生经过修改、复查和润色后的成文更要看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努力。而且评价要以肯定和表扬为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信心,进一步持续写作的热情,提高写作动机,从而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就得以形成与提高。而且在评价时,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所付出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做到这一步之后,教师就可撤去“脚手架”, 让学生自主学习。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上,支架式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将主要知识点为主线,将新旧语言知识激活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支架,帮助其融入真实情境,自主探究,在激发了自己兴趣和动力的基础上,通过协作学习及教师的效果评价,达到知识的提升,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参考文献:
[1]张顺梅. 大学英语写作课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究[J]. 湖北廣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1) .
[2]孔胜男. “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09(28).
[3]霍雨光,李恩庆,郭巍.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8).
[4]鲍勤.支架式教学模式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云南电大学报2007 (3).
[5]马菡,邝计嘉.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的实践[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9).
[6](瑞士)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Von Glasersfeld,E.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eaching[A]. 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C].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 Publisher,1995.
[8]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作者简介:陈祖君( 1982—)女, 硕士研究生,讲师,西安培华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大学英语教师。
关键词:建构主义 支架式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写作
一、引言
传统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写作作为知识运用来讲授, 重点教学生的是写作技巧与方法 , 例如作文结构、句子含义、语法的准确性, 句式的选用, 范文分析等写作方法,而忽视写作在认知、思维、心理、兴趣等方面的发展与探索。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通过情景创设、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潜能和创新精神,使学习者升华所学知识,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所以,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指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有益的尝试。
二、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最初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于 20 世纪 60 代提出,后来其他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如维果茨基(Vygosky)等分别从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才形成了现在较为完整的建构主义。基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支架式教学是符合建构主义观的一种教学模式。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 DGXⅢ) 的有关文件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Scaffold本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Slavin,1994)。 简言之,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支架式教学一般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3.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再让学生独立探索分析,提升。
4.协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较全面、正确地理解当前所学知识,完成意义建构。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起关键作用。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及教师对学生群体和个人的评价。
三、支架式教学的应用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运用支架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的模式 , 通过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等步骤, 可使学生在写作中逐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所接收到的写作要求进行加工,分析,能动的对知识进行构建,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帮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了解写作、学习写作和解决写作问题。以2015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第二套写作(题为Learning is a Lifelong Process学习是终身的过程)为例展开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如何应用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
1.搭脚手架,激活学生已有知识。首先,教师提供与学习有关的资料,常用名言谚语,如“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其次,教师设置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如向学生提供更多和学习有关的词汇,术语,表达,并提出略高于现有写作能力的写作任务,确保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完成该任务。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开放式讨论的形式进行。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是否每天都在学习,每天学习有何收获,如果不学习,有何损失。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知识框架搭建起来之后,逐步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2.进入情境,创设真实的语境。教师把学生引入到一定的生活情境-自己的学习是怎样的,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能够更好的激发对此话题的兴趣,思考时自己处于这样情境中,会更加活跃的参与讨论,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这时教师可以提出“学习是学生时期的任务还是一生的任务”,使学生自己主动导向学习是终身的过程。
3.独立探索,设置自主探究型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明确写作任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独立探索阶段,进行初稿的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思考此篇作文的整体结构,并动手写出提纲。提纲完成后,教师帮助学生继续攀升“概念框架”,而后减少提示,最终做到不提示,让学生自主探究。此过程教师会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给自己在这个阶段交个满意的答卷。
4.协作学习,升华知识。教师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先通过小组内部协商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分享精彩的作文结构,写作框架,和优美的表达,还可以共同解决小组成员在写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共同改正错误。之后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推选出本组好的作文,与其他组一同分享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欣赏他人,相互取长补短。被推选出的水平好的学生会很有成就感,效果很好,水平一般的学生也可以积极进行对推选出优秀作品的优点陈述,参与度也很好,效果较好。如果需要,这时再拿出范文来学习一下。整个过程都在刺激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交给教师协作处理。协作学习可以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协作学习,达到知识的升华。
5.效果评价,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最后一定要进行效果评价,教师要给出中肯的建议,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和风格,如写作态度、写作策略等,以便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能结合个体差异给出有针对性的评判。评判时,既要看到学生经过修改、复查和润色后的成文更要看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努力。而且评价要以肯定和表扬为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信心,进一步持续写作的热情,提高写作动机,从而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就得以形成与提高。而且在评价时,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所付出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做到这一步之后,教师就可撤去“脚手架”, 让学生自主学习。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上,支架式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将主要知识点为主线,将新旧语言知识激活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支架,帮助其融入真实情境,自主探究,在激发了自己兴趣和动力的基础上,通过协作学习及教师的效果评价,达到知识的提升,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参考文献:
[1]张顺梅. 大学英语写作课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究[J]. 湖北廣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1) .
[2]孔胜男. “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09(28).
[3]霍雨光,李恩庆,郭巍.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8).
[4]鲍勤.支架式教学模式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云南电大学报2007 (3).
[5]马菡,邝计嘉.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的实践[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9).
[6](瑞士)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Von Glasersfeld,E.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eaching[A]. 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C].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 Publisher,1995.
[8]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作者简介:陈祖君( 1982—)女, 硕士研究生,讲师,西安培华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大学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