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教师角色在转变,学生主体地位被尊重,新的理念、新的教法,使课堂教学百花齐放,生机盎然。然而,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也凸现于课堂教学之中,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
一、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每节都要小组讨论,不管教学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不管学生个体有无这种需要,不管什么课都要分小组讨论,仿佛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标志。
诚然,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然而,滥用这种学习方式,将会使新课改陷入单一的教学模式之中。其次,小组讨论仅仅是合作学习的一个方面,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有很多,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
二、综合性学习≠包罗万象
新课程理念提倡“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学习的范围,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崭新理论。于是我们看到一节课中既有历史,又有地理;既有物理、也有化学;一会是音乐,一会儿又是舞蹈……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暇接,课堂上包罗万象,让人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课。这种不注重学科特点的综合,是形而上的综合,是本末倒置的综合。学生什么知识都在探究,其实什么知识也没有学到。
综合性学习,必须要建立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综合的目的是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掌握知识,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综合。
三、多元解读≠脱离文本
新课程要求我们对文本多元解读,目的是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与独特感受。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过去是肢解文体,到现在却是架空文本,脱离文本。在课堂上学生对文本进行着“盲人摸象”式的解读,漏洞百出,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解读。这种打着“多元”的幌子,实际是不尊重文本。
我们知道,任何文本都是有一定的价值取向的,多元解读,只能从文本出发,既不能超越文本,也不能架空文本,更不能脱离文本。
四、课堂评价≠好好先生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鼓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吝赞美之辞,对最简单的问题的回答都要进行赞扬,甚至对学生错误的答题也要找一点进行表扬。诚然,鼓励学生,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然而,中小学生正是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这种不加分析的鼓励与赞美,会使学生的判断能力失去参照物,会使学生没有正确的判断正误是非的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在评价学生时,教师绝对不能当好好先生,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在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从发展性的角度去评价,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引导性。
五、新课程教学≠多媒体操作
多媒体技术因其直观形象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尤其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成了新课程教学的代名词,仿佛没有运用多媒体就不能成为新课堂教学,在这种风气下,教师成了设备的“操作员”。教师的作用被弱化,使教学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只重技术,不重艺术。要知道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教是艺术,只有在教的艺术中,才能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必须要注意度,不能一节课全是多媒体。
总之,新课程是理念,是精神,更是实践与探索。我们应该大胆创新,但也要积极反思,这样才能使这次课改取得成绩。
一、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每节都要小组讨论,不管教学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不管学生个体有无这种需要,不管什么课都要分小组讨论,仿佛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标志。
诚然,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然而,滥用这种学习方式,将会使新课改陷入单一的教学模式之中。其次,小组讨论仅仅是合作学习的一个方面,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有很多,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
二、综合性学习≠包罗万象
新课程理念提倡“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学习的范围,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崭新理论。于是我们看到一节课中既有历史,又有地理;既有物理、也有化学;一会是音乐,一会儿又是舞蹈……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暇接,课堂上包罗万象,让人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课。这种不注重学科特点的综合,是形而上的综合,是本末倒置的综合。学生什么知识都在探究,其实什么知识也没有学到。
综合性学习,必须要建立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综合的目的是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掌握知识,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综合。
三、多元解读≠脱离文本
新课程要求我们对文本多元解读,目的是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与独特感受。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过去是肢解文体,到现在却是架空文本,脱离文本。在课堂上学生对文本进行着“盲人摸象”式的解读,漏洞百出,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解读。这种打着“多元”的幌子,实际是不尊重文本。
我们知道,任何文本都是有一定的价值取向的,多元解读,只能从文本出发,既不能超越文本,也不能架空文本,更不能脱离文本。
四、课堂评价≠好好先生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鼓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吝赞美之辞,对最简单的问题的回答都要进行赞扬,甚至对学生错误的答题也要找一点进行表扬。诚然,鼓励学生,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然而,中小学生正是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这种不加分析的鼓励与赞美,会使学生的判断能力失去参照物,会使学生没有正确的判断正误是非的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在评价学生时,教师绝对不能当好好先生,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在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从发展性的角度去评价,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引导性。
五、新课程教学≠多媒体操作
多媒体技术因其直观形象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尤其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成了新课程教学的代名词,仿佛没有运用多媒体就不能成为新课堂教学,在这种风气下,教师成了设备的“操作员”。教师的作用被弱化,使教学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只重技术,不重艺术。要知道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教是艺术,只有在教的艺术中,才能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必须要注意度,不能一节课全是多媒体。
总之,新课程是理念,是精神,更是实践与探索。我们应该大胆创新,但也要积极反思,这样才能使这次课改取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