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几组不等式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yueshen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教师角色在转变,学生主体地位被尊重,新的理念、新的教法,使课堂教学百花齐放,生机盎然。然而,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也凸现于课堂教学之中,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
  
  一、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每节都要小组讨论,不管教学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不管学生个体有无这种需要,不管什么课都要分小组讨论,仿佛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标志。
  诚然,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然而,滥用这种学习方式,将会使新课改陷入单一的教学模式之中。其次,小组讨论仅仅是合作学习的一个方面,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有很多,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
  
  二、综合性学习≠包罗万象
  
  新课程理念提倡“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学习的范围,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崭新理论。于是我们看到一节课中既有历史,又有地理;既有物理、也有化学;一会是音乐,一会儿又是舞蹈……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暇接,课堂上包罗万象,让人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课。这种不注重学科特点的综合,是形而上的综合,是本末倒置的综合。学生什么知识都在探究,其实什么知识也没有学到。
  综合性学习,必须要建立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综合的目的是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掌握知识,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综合。
  
  三、多元解读≠脱离文本
  
  新课程要求我们对文本多元解读,目的是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与独特感受。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过去是肢解文体,到现在却是架空文本,脱离文本。在课堂上学生对文本进行着“盲人摸象”式的解读,漏洞百出,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解读。这种打着“多元”的幌子,实际是不尊重文本。
  我们知道,任何文本都是有一定的价值取向的,多元解读,只能从文本出发,既不能超越文本,也不能架空文本,更不能脱离文本。
  
  四、课堂评价≠好好先生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鼓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吝赞美之辞,对最简单的问题的回答都要进行赞扬,甚至对学生错误的答题也要找一点进行表扬。诚然,鼓励学生,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然而,中小学生正是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这种不加分析的鼓励与赞美,会使学生的判断能力失去参照物,会使学生没有正确的判断正误是非的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在评价学生时,教师绝对不能当好好先生,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在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从发展性的角度去评价,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引导性。
  
  五、新课程教学≠多媒体操作
  
  多媒体技术因其直观形象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尤其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成了新课程教学的代名词,仿佛没有运用多媒体就不能成为新课堂教学,在这种风气下,教师成了设备的“操作员”。教师的作用被弱化,使教学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只重技术,不重艺术。要知道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教是艺术,只有在教的艺术中,才能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必须要注意度,不能一节课全是多媒体。
  总之,新课程是理念,是精神,更是实践与探索。我们应该大胆创新,但也要积极反思,这样才能使这次课改取得成绩。
  
其他文献
有位校长跟我开玩笑说:“你退休了,我们就轻松了。”年轻的老师说:“认识你太迟了。”单位有人说:“我生怕没活干。”真的,再过两个月,我就退休了。我想说的话是:“教研员要当之无愧。”  服务、指导、研究是教研员的三大职能,说具体一点,教研员应是教师专业的引领者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者,是教师专业的发展的伙伴,其职责在于帮助年轻教师走向成熟,年长教师走向风格,骨干教师走向审美。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研员是教育行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全面铺开,全国自下而上正轰轰烈烈地开展,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以崭新的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许多教师都自觉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注重教学中自己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探索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形式。但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些透视。    一、听之任之,放之过度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工作以来,我一直在努力探索这一奥秘。特别是对后进生,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因为我明白,造成他们后进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转化他们的方法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一、用爱打开他们的心扉    1999年第一次踏上讲台,我就发现学生小A“与众不同”:目光里透着看穿一切的冷漠,自我介绍是“差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智
期刊
一、目前我国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特征    中国现有农村劳动力4.9亿,其中乡镇企业吸纳约1.3亿人,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约有1亿人。按照不同的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中国农村约有1.1亿个到近2亿个处于隐性失业或不充分就业状况的剩余劳动力。当前,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靠非农业收入,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收入的增长。2000年~2002年,农民收入的增量中47.8%来自于外出打工。  农村剩余
期刊
根据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思想,从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现就新课程综合评价浅议如下:    一、评价理念    1. 评价内容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及理念,要符合各地各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评价内容不宜过于复杂、繁琐,要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力求务实。  2. 评价要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创设情境,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互动的基础上平等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构建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每位教育者面前的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不光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敬业精神、敏锐的分析应变能力,还要把握新理念,掌握一定的交往与合作的技术。切实转换师生角色,这也是非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从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要求达到这样一个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关注科学、关注知识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我浅显的认为,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幸
期刊
最近,学校里接连发生了几起学生违纪事件,其中有一个学生因偷窃别人的随身听被抓获而在德育处停课做检讨,并通知其家长到学校配合教育。当家长蓬头垢面、衣裳褴褛地站在办公室门口时,我的心底不禁一阵酸楚。再看看他的孩子,一头长发,一身时装,颈脖子上还挂着个护身符,一身都市时尚青年的装束,真让人难以想象这两人会是一对父子。当家长知道孩子所犯的错误后显得非常气愤和激动,不禁走过去责问孩子。没想到这位学生竟对他的
期刊
如今,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处在积极实施之中。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最终把学生培养成能运用科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组织地激发和引导,经过自探、自悟、自得,从而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实现自我身心连续不断的积极变化,促使学生独立而稳健的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养成。但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应处理好以下几个
期刊
建国以来我国规模最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即将全面展开。本次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将有力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给我国农村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新课程改革,要认真领悟新课程思想,树立全新教育理念,敢于实践,勇于探索,走向新课改,推动新课改。笔者认为:在其教学活动中,应实现六大转变。    一、从注重知识的单向灌输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