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生态学是21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翻译,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角,是沟通翻译学和生态学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翻译生态学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34-02
一、引言
将生态学引入翻译研究方兴未艾,催生了生态翻译学和翻译生态学两门交叉学科。前者相关方面的文献综述已经很全面了,而翻译生态学由于提出时间稍晚,相关的研究较前者要少得多,但也涵盖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各个方面,却至今无人对这些研究做一个总结,这也是本篇的意义所在。
二、翻译生态学研究综述
(一)发展历程
“翻译生态学”一词最初是由Michael Cronin在其2003年的著作《翻译与全球化》中首次提出的。2007年,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祖利军副教授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态翻译》文章中专门引入并论述了“翻译生态”这一概念。2009年,许建忠教授出版《翻译生态学》,其较系统的探索弥补了翻译理论在这方面的空白。
《翻译生态学》出版之后,陆续有文章对《翻译生态学》或者翻译生态学理论进行述评。2011年,翻译生态学研究开始转向应用型,许建忠教授提出了翻译生态学在科技翻译中14个方面的应用(许建忠,2011)。此外,翻译生态学还广泛应用于小说译本分析、英语教学和旅游、广告、政府报告等多个方面,还有对“翻译生态学”和“生态翻译学”进行的对比研究,研究范围逐渐扩展开来。
(二)研究队伍
根据从中国期刊网收集到的相关文献统计结果表明,翻译生态学研究隊伍呈现下列特点:
1.许建忠教授仍是翻译生态学的领军和核心人物。她出版了专著,系统地阐释了翻译生态学,并且对其进行了发展。
2.一些高校讲师和助教逐渐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果笑非。她在2012年发表论文1篇,2015年发表3篇,都是有关翻译生态学研究与应用的,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的新秀。
3.一些高校学生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其中包括许建忠教授的学生王亚敏、张瑶、刘思妤、张竞文、于敬伟等,他们都运用导师的理论在应用方面做了研究和拓展。
(三)研究内容
翻译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理论本身的分析述评。例如:庞博在《沧桑》上发表的《<翻译生态学>述评》(2009)以及果笑非在《外语学刊》上发表的《论翻译生态学与生态翻译学:研究对象、方法和走向》(2015)等。这些分析和评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翻译生态学。
2.对译本的分析研究。任何理论最终都要运用到实践中去。从中国期刊网检索到的数据表明,运用翻译生态学进行文本分析的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对经典译本的分析,如《论语》(刘思妤,2012)、《诗经》(毕蕾,2013)等;第二类是对政府报告英译的分析,如黄家欢对十七大报告英译的分析等;还有对其他类型的文本进行分析,如广告语、影视字幕等。
3.对英语教学的创新。随着翻译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其理论原理逐渐被应用到了英语教学方面。比如:《基于翻译生态学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李双娟,2012)和《浅析翻译生态学及商务英语教学启示》(曹韵,2015)等等,都对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启发。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翻译生态学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纵深度有待加强,大多仍停留在对许建忠教授著作的评述和原理分析上,没有更多更深入和有发散性研究。应鼓励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入性和发散性。
2.应用研究不够深入,虽然涉及范围比较广,但大多是猎奇式研究,浅尝辄止。学者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淡泊明志,潜心研究,而不是单纯追求论文发表量以获得晋升和头衔。
3.研究队伍不够壮大,鲜少领军人物。应鼓励更多专家参与进来,发表独到见解,成为领军人物,带动更多年轻一辈的学者进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中来。并为学者提供更多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
三、结语
翻译生态学结合了翻译学和生态学两门学科,是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我们应当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翻译生态学的研究中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理论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果笑非.《翻译生态学研究》. 哈尔滨: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3):135-136.
[2]许建忠.《翻译生态学》. 北京: 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3]许建忠,姬志明.《翻译生态学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广州: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
[4]杨毅隆.《翻译生态学原理对当前若干翻译问题的启示》. 黑龙江:2013(10):129.
【关键词】翻译生态学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34-02
一、引言
将生态学引入翻译研究方兴未艾,催生了生态翻译学和翻译生态学两门交叉学科。前者相关方面的文献综述已经很全面了,而翻译生态学由于提出时间稍晚,相关的研究较前者要少得多,但也涵盖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各个方面,却至今无人对这些研究做一个总结,这也是本篇的意义所在。
二、翻译生态学研究综述
(一)发展历程
“翻译生态学”一词最初是由Michael Cronin在其2003年的著作《翻译与全球化》中首次提出的。2007年,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祖利军副教授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态翻译》文章中专门引入并论述了“翻译生态”这一概念。2009年,许建忠教授出版《翻译生态学》,其较系统的探索弥补了翻译理论在这方面的空白。
《翻译生态学》出版之后,陆续有文章对《翻译生态学》或者翻译生态学理论进行述评。2011年,翻译生态学研究开始转向应用型,许建忠教授提出了翻译生态学在科技翻译中14个方面的应用(许建忠,2011)。此外,翻译生态学还广泛应用于小说译本分析、英语教学和旅游、广告、政府报告等多个方面,还有对“翻译生态学”和“生态翻译学”进行的对比研究,研究范围逐渐扩展开来。
(二)研究队伍
根据从中国期刊网收集到的相关文献统计结果表明,翻译生态学研究隊伍呈现下列特点:
1.许建忠教授仍是翻译生态学的领军和核心人物。她出版了专著,系统地阐释了翻译生态学,并且对其进行了发展。
2.一些高校讲师和助教逐渐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果笑非。她在2012年发表论文1篇,2015年发表3篇,都是有关翻译生态学研究与应用的,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的新秀。
3.一些高校学生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其中包括许建忠教授的学生王亚敏、张瑶、刘思妤、张竞文、于敬伟等,他们都运用导师的理论在应用方面做了研究和拓展。
(三)研究内容
翻译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理论本身的分析述评。例如:庞博在《沧桑》上发表的《<翻译生态学>述评》(2009)以及果笑非在《外语学刊》上发表的《论翻译生态学与生态翻译学:研究对象、方法和走向》(2015)等。这些分析和评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翻译生态学。
2.对译本的分析研究。任何理论最终都要运用到实践中去。从中国期刊网检索到的数据表明,运用翻译生态学进行文本分析的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对经典译本的分析,如《论语》(刘思妤,2012)、《诗经》(毕蕾,2013)等;第二类是对政府报告英译的分析,如黄家欢对十七大报告英译的分析等;还有对其他类型的文本进行分析,如广告语、影视字幕等。
3.对英语教学的创新。随着翻译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其理论原理逐渐被应用到了英语教学方面。比如:《基于翻译生态学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李双娟,2012)和《浅析翻译生态学及商务英语教学启示》(曹韵,2015)等等,都对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启发。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翻译生态学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纵深度有待加强,大多仍停留在对许建忠教授著作的评述和原理分析上,没有更多更深入和有发散性研究。应鼓励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加强理论研究的深入性和发散性。
2.应用研究不够深入,虽然涉及范围比较广,但大多是猎奇式研究,浅尝辄止。学者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淡泊明志,潜心研究,而不是单纯追求论文发表量以获得晋升和头衔。
3.研究队伍不够壮大,鲜少领军人物。应鼓励更多专家参与进来,发表独到见解,成为领军人物,带动更多年轻一辈的学者进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中来。并为学者提供更多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
三、结语
翻译生态学结合了翻译学和生态学两门学科,是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我们应当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翻译生态学的研究中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理论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果笑非.《翻译生态学研究》. 哈尔滨: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3):135-136.
[2]许建忠.《翻译生态学》. 北京: 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3]许建忠,姬志明.《翻译生态学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广州: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
[4]杨毅隆.《翻译生态学原理对当前若干翻译问题的启示》. 黑龙江:2013(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