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活动中的“六个缺少”与修正方案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课,作为一种操作更方便、参与范围更宽泛、场地要求更随意的教研方式,得到了众多教研工作者的青睐。但很多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存在着“六个缺少”,需要予以修正。
  1.缺少“整合性”。很多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在“说教学目标”与“说教学重难点”时,将两个部分完全割裂开来。实际上,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是“源”和“流”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是教学目标的派生。
  【修正方案】在说教学目标的同时点明重难点,或在说完教学目标后让教学重难点的说明紧随其后。以四年级古诗词二首(《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一课为例。本文有这样两个教学目标:第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边读边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二,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我们可以在说完第一个目标后,接着交代——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在说完第二个目标后,紧接着交代——这也是本文的难点。如此显得非常的严密、精致。
  2.缺少“衔接性”。不少教师在说课开始,往往会以“今天,我的说课分几步,分别是其一、其二……”然后依次分开说明。在各个部分之间缺少穿针引线的“过渡句”。
  【修正方案】说课稿其实就是一篇作文,需要一定的过渡来承上启下。比如,在说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后,教师可以用“基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很自然地转入说教学目标这个环节。
  3.缺少“关联性”。每一位教师在说课或课堂教学时必须深刻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精准把握每一课与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写作特点方面的联系。这样的“关联”是许多教师所缺乏的。
  【修正方案】按照先说单元训练目标,后说本节课如何体现单元目标的顺序述说。以五年级《匆匆》一课为例。对此课的教材分析可以是:《匆匆》是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五篇课文都在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美好的时光,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我们需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而不能白白走一遭。本单元在写作技巧上要求学生能学会用恰当的修辞、词语来表达。《匆匆》一课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无奈。为了表达这样的情怀,作者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加之以叠词的妙用。
  4.缺少“贯通性”。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有一条主线将教学活动“串联”起来,只不过后面是前面的延伸而已。然而,一些教师正是缺少这样的“贯通”。
  【修正方案】以三年级《走月亮》一课为例。整个的教学流程可以紧紧抓住“读”这一学生活动为主线来安排。以“读”为线,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又能使训练扎实有效,说课内容也得以清晰地展示出来。
  5.缺少“使用性”。有的教师在“说板书”这个环节时,可以说是非常草率,连一半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板书以其美观、直观、相关而常常受到重视,但没有充分利用板书作用的教师却大有人在。
  【修正方案】说课时,我们可以说,结合板书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可以说,让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亦可说,让学生将板书上的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而说一段话。
  6.缺少“预见性”。高效课堂离不开师生的课前准备。因而,说“课前准备”也应是说课的应有之项。但诸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
  【修正方案】在说教法学法以及重难点之后,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交代师生的课前准备,如:搜集资料、学具制作等。
  只要我们記住“说课是用心去说,而不是用嘴去表白”,每位教师的说课就一定会成功。
  (作者单位:河北省南皮县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冉 然)
其他文献
读,不仅是学生必备的英语技能,更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获取和视野的开阔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阅读教学中有效的导入不仅能为学生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的第一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下转移到课内,同时也能激活学生相关的知识经验,为学生后续的阅读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笔者将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有效设计导入活动,让有效的导入为
期刊
小学生在和“分数”初“打交道”时,总是在“整体1”“平均分”或“一半怎么表示”等对话交流中“磕磕碰碰”。窃以为,如果我们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课堂局面,必将会发现关于“分数”的更多奥秘和魅力。以下是我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的开头设计:  1.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中,悟空找到了4个桃子,如何分给两个人呢?假如是2个桃子,如何分?如果只有1个桃子,那么
期刊
目前,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的现象十分普遍。往往是重视知识教育,轻视能力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单方灌输、照本宣科,教学过程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尤其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空泛、低质,缺乏策略。学生的学习以考试为主,死记硬背,理论脱离实际。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造成了学生学习能力不强,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了学习质
期刊
对话是课堂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沟通的主阵地。通过对话,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对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摸清学生的“底”,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对话,可以促使学生的发现展示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引起大家的关注,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话,并提升对话的质量。具体讲,对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  一、在对话中沟通,让学生的想法更
期刊
一套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离不开适当的作业布置。作业形式可以有很多种,而有效作业的设计,需从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出发,帮助学生有效巩固课堂所学新知,进而成为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设计趣味作业,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趣味性元素可以是作业形式的创新。由于小学英语教材注重对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所以课本原文的很多场景都取自于日常生活,所学词汇也与学生的日
期刊
所謂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的暂时性矛盾,通常表现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其实,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具有形形色色的原有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他们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矛盾时,这个矛盾如同拦在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会给学生一定的干扰。但是,这种失衡
期刊
小学生普遍感到写作时“无话可写”,作文题一出,有的照抄人家习作,有的勉强写出枯燥无味的语句。众人皆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注重从丰富小学生写作内容入手,指導学生习作。  一、贴近生活,写出真情  根据农村小学生实际以及本地风俗习惯,可指导学生写熟悉的现实生活。如:农历正月十五农村有“闹元宵”的习俗,预先布置任务,指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观察思考:“闹元宵”的情景、传说与蕴含的道理,再让学生和家
期刊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理解,其实是一知半解。在“真分数”已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的前提下,“假分数”如何鲜明地“独立”出来,成为分数家族中“个性鲜明”的一员?在单位“1”不够取的时候怎样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数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成为教学此课的一个重要的视点,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走进“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更多奥秘之中。  以下是笔者执教此课的部分教学设计:  1.唐
期刊
精彩的导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但完美的结束语也可以让课堂教学意犹未尽,引起学生的无尽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束语,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  一、角色体验,加深领悟  小学生都喜欢表演,而教师在设计结束语的时候也可以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来结束课堂教学。这样的结束语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角色体验的过程
期刊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正确认识红色文化的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发挥其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红色文化界定及表现形式  红色文化诞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不断发展壮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