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可见,语文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活组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1 推荐有益的阅读内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做必要的引导。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为此,笔者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
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给有效的阅读方法
培根在《论求知》中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我们也可对课外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就是简略地读,涉猎性地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断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内容,则要采用精读的方法。精读,可以理解为积累性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更注重内容的内化和运用。精读时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促进对精读内容的理解、积累乃至运用。精读和略读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精读往往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如一本书值不值得一读,常常是先浏览一番,通过逐步了解、感知才会发现其中是否有值得精读的内容。比如当读到某段话对自己人生有很大启迪时,就可以细细品读,深入感悟;如果读到十分优美的语句,对自己习作有帮助,不妨把它摘录下来,背一背。这样,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
3 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
(1)小组阅读。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2)阅读比赛。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外阅读评比表”,一周进行一次小结,一学期进行总结,看谁读得多,看哪个小组读得多,并做到持之以恒。
(3)成果展示。可以借用活动课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讲故事、谈读后感、讲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形式汇报阅读的成果,以检验大家的阅读效果。这样,学生就可在阅读的质和量上求得发展。
4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说,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是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览、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活组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1 推荐有益的阅读内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做必要的引导。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为此,笔者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
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学生与人类最富于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给有效的阅读方法
培根在《论求知》中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我们也可对课外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就是简略地读,涉猎性地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断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内容,则要采用精读的方法。精读,可以理解为积累性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更注重内容的内化和运用。精读时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促进对精读内容的理解、积累乃至运用。精读和略读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精读往往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如一本书值不值得一读,常常是先浏览一番,通过逐步了解、感知才会发现其中是否有值得精读的内容。比如当读到某段话对自己人生有很大启迪时,就可以细细品读,深入感悟;如果读到十分优美的语句,对自己习作有帮助,不妨把它摘录下来,背一背。这样,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
3 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
(1)小组阅读。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2)阅读比赛。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外阅读评比表”,一周进行一次小结,一学期进行总结,看谁读得多,看哪个小组读得多,并做到持之以恒。
(3)成果展示。可以借用活动课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讲故事、谈读后感、讲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形式汇报阅读的成果,以检验大家的阅读效果。这样,学生就可在阅读的质和量上求得发展。
4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说,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是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览、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