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德是立教之本。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前提,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严谨治学是师德的基础,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关键,创新进取是师德的保障,良师益友是师德的标准。作为高校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到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养成
高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神圣殿堂,是先进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是国家建设发展的人才高地,是祖国接班人才的培养基地。教师担负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直接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高校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到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师德是立教之本。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9月8日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我国教师职业道德作了精辟深刻的概括和表述,希望广大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前提
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爱岗敬业体现了从事教育事业光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是一种对从事事业的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的不懈的追求,是一种为理想而拼搏奋斗的不竭动力。
1.爱岗
教师的工作平凡中蕴涵着伟大,辛苦中伴随着快乐。教育工作者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才会全身心地融入其中。作为高校教师,既然选择了大学教育事业,就应该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珍惜和尊重自己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呕心沥血,刻苦钻研,潜心施教,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受到教育教学对他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会体会到教育教学给他生活带来的绚丽与多彩,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幸福。
2.敬业
热爱教育事业就要献身教育事业。对于一个高校教师来说,敬业就是满怀对国家教育事业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
事业心来源于责任感。作为教师,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丰厚的收入,有的只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手拿五尺教鞭默默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教师职业注定要安于平淡,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不辞辛苦,不怕劳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与中小学教师相比,高校教师要经受更多的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因此,要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就必须识大体,顾大局,不为金钱、权力、地位、名誉及其他利益所动,抵制各种外界的诱惑,工作中高标准,生活中低要求。这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体现。
二、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希望,但同时也是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自己不单单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开阔学生视野,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品质,提高学生能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为经师,又为人师,尽一个教师最大的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1.教书
教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作为教师,要教好书,了解学生学习规律和兴趣爱好是搞好教学质量的前提,备好课、讲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严格要求学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主动寻求职业发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对待课堂教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现代社会普遍需要的是素质综合型人才'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综合型的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和神圣职责。
2.育人
育人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能力的塑造者,也是学生素质的培育者、学生做人的引导者、学生處事的示范者、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要始终明确: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在教书中育人,把为人处世的道理告诉学生,帮助他们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以激情燃烧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道德提升道德,以素质增强素质,以责任心滋养责任心。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不能只教书不育人,也不能只育人不教书,教书和育人应该相得益彰。教书是育人的基本途径,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
三、严谨治学是师德的基础
教师的工作艰辛而快乐,教师的职业平时而伟大,教师的责任光荣而艰巨。严谨治学是师德的基础,也是师德的起码要求。一个工作不认真、治学不严谨的教师是称不上师德高尚的。严谨治学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家长的负责,是对教育的负责,是对人民的负责,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负责。
现在高校越来越倾向于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人才要能接近社会的需求,符合市场的需要,这就对高校教师提高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教师不单要有精湛的理论功底,也要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做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升华理论,做一个既理论功底深厚,又专业技能娴熟的高校教师。
教学和科研始终都是高校教师的两大重要工作任务,这要求高校教师应特别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将科研创新活动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更好地为科研提供素材,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高校教师要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不畏艰难、敢于创新、勇攀高峰。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尽心尽力,精益求精,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才能无愧于教师的光荣称号,才能不辜负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严谨治学不仅体现在教师认真负责、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和聚精会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上。严谨治学要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束缚,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地刻苦钻研,孜孜以求,奋发图强。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虽然需要付出很多的艰辛和痛苦,但也能收获无数的喜悦和欢愉。高校教师在严谨治学的过程中, 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幸福,进而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加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这又会反过来促使教师更加珍惜他的职业,更加认真对待他的工作,更加细心关爱呵护他的学生。
四、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护别人的孩子是神”。爱生如子是对高尚师德的集中写照,是师德高尚的基本要求,也是师德永存的不朽灵魂。
爱是老师最美的语言。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要教育好学生,就离不开对学生真挚的爱。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体会到被爱之乐,他才会学着去爱别人。一个对学生态度冷漠、不够关爱的老师称不上师德高尚。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关心、关注和关爱每位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学习,关爱他们的情感,无论学生性别的男与女,无论学生相貌的美与丑,无论学习成绩的好与坏,无论学生能力的强与弱,无论性格取向的内与外,无论家长地位的高与低,无论家庭状况的贫与富。既要爱“金凤凰”,也要爱“丑小鸭”。关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其次,要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一个没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是很难有那种对于学生发自肺腑的真诚关爱的高尚情怀,也很难有那种对于废寝忘食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再次,要和学生平等相处,不凌驾于他们之上。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最后,在关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在关爱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在严格要求学生的过程中关爱学生,做到严爱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爱得得体,严得有理,爱得有方,严得有度。
与高中生不同,很大部分大学生都是远离家乡,告别亲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相聚在陌生的大学校园。陌生的环境,需要他们独自去适应,去融入;陌生的人群,需要他们独自去接近,去沟通;陌生的事情,需要他們独自去面对,去解决。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往往让他们感到紧张和惶恐,没有亲人和朋友在身边,他们往往会感到孤单和寂寞;社会生活的瞬息万变,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他们往往会感到迷茫和困惑。这些都让他们精神紧张,疲惫不堪,无所适从。正是基于大学生们这些现实情况,需要教师去关爱他们,去理解他们,去帮助他们,消解他们的孤独,解除他们的困惑,让他们在远离家园的异地他乡感受到亲情的关爱和友情的温暖,感受到如家的温暖。
五、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关键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也是师德的主要体现。学高方能为师,身正才可为范。拿起五尺教鞭,教书育人;走上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善良热情,诚实正直,勤于学习,乐于助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
大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对真善美与假丑恶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时时为人师表,处处以身作则,事事率先垂范,用美好的心灵去熏陶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给学生树立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教师自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化身,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行动的榜样,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漫漫人生征程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既包括道德素质,也包括职业素质,用广博的学识去教导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用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用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用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用过硬的素质去征服学生。
教师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教师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无隗于人师的地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六、与时俱进是师德的保障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爆炸,信息膨胀,观念更替,从封闭到开放,从一元价值观到多元价值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高校教学内容和观念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革,以期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这就需要高校的教师们不断学习,提高学识,转变观念,增长才干,同时要在遵守大学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改革,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变化无时不在冲刷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深刻地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化,以往那种不思进取、不懂创新、墨守成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传统教学模式早已无法跟上现代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求知速度,无法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样,注重教学内容适时更新就成为高校教师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师应当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对于教师而言,应该紧跟时代,主动地发展自己。要善于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要乐于求教,不断地充实自己;要勇于探索,不断地超越自己;要勤于反思,不断地完善自己。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拓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自己担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恰如第斯多惠所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很难想像道德败坏和素质低劣的教师能培养出优秀人才: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作为高校教师,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把爱心献给学生,把责任心献给工作,把上进心留给自己,真正做一名学生的好朋友、家长的好参谋、学校的好员工、社会的好老师,从而获得学生的满意、家长的放心、学校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
(责任编辑:张中)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养成
高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神圣殿堂,是先进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是国家建设发展的人才高地,是祖国接班人才的培养基地。教师担负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直接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高校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到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师德是立教之本。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9月8日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我国教师职业道德作了精辟深刻的概括和表述,希望广大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前提
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爱岗敬业体现了从事教育事业光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是一种对从事事业的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的不懈的追求,是一种为理想而拼搏奋斗的不竭动力。
1.爱岗
教师的工作平凡中蕴涵着伟大,辛苦中伴随着快乐。教育工作者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才会全身心地融入其中。作为高校教师,既然选择了大学教育事业,就应该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珍惜和尊重自己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呕心沥血,刻苦钻研,潜心施教,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受到教育教学对他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会体会到教育教学给他生活带来的绚丽与多彩,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幸福。
2.敬业
热爱教育事业就要献身教育事业。对于一个高校教师来说,敬业就是满怀对国家教育事业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
事业心来源于责任感。作为教师,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丰厚的收入,有的只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手拿五尺教鞭默默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教师职业注定要安于平淡,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不辞辛苦,不怕劳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与中小学教师相比,高校教师要经受更多的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因此,要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就必须识大体,顾大局,不为金钱、权力、地位、名誉及其他利益所动,抵制各种外界的诱惑,工作中高标准,生活中低要求。这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体现。
二、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希望,但同时也是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自己不单单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开阔学生视野,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品质,提高学生能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为经师,又为人师,尽一个教师最大的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1.教书
教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作为教师,要教好书,了解学生学习规律和兴趣爱好是搞好教学质量的前提,备好课、讲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严格要求学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主动寻求职业发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对待课堂教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现代社会普遍需要的是素质综合型人才'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综合型的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和神圣职责。
2.育人
育人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能力的塑造者,也是学生素质的培育者、学生做人的引导者、学生處事的示范者、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要始终明确: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在教书中育人,把为人处世的道理告诉学生,帮助他们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以激情燃烧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道德提升道德,以素质增强素质,以责任心滋养责任心。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不能只教书不育人,也不能只育人不教书,教书和育人应该相得益彰。教书是育人的基本途径,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
三、严谨治学是师德的基础
教师的工作艰辛而快乐,教师的职业平时而伟大,教师的责任光荣而艰巨。严谨治学是师德的基础,也是师德的起码要求。一个工作不认真、治学不严谨的教师是称不上师德高尚的。严谨治学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家长的负责,是对教育的负责,是对人民的负责,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负责。
现在高校越来越倾向于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人才要能接近社会的需求,符合市场的需要,这就对高校教师提高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教师不单要有精湛的理论功底,也要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做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升华理论,做一个既理论功底深厚,又专业技能娴熟的高校教师。
教学和科研始终都是高校教师的两大重要工作任务,这要求高校教师应特别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将科研创新活动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更好地为科研提供素材,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高校教师要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不畏艰难、敢于创新、勇攀高峰。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尽心尽力,精益求精,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才能无愧于教师的光荣称号,才能不辜负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严谨治学不仅体现在教师认真负责、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和聚精会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上。严谨治学要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束缚,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地刻苦钻研,孜孜以求,奋发图强。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虽然需要付出很多的艰辛和痛苦,但也能收获无数的喜悦和欢愉。高校教师在严谨治学的过程中, 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幸福,进而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加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这又会反过来促使教师更加珍惜他的职业,更加认真对待他的工作,更加细心关爱呵护他的学生。
四、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护别人的孩子是神”。爱生如子是对高尚师德的集中写照,是师德高尚的基本要求,也是师德永存的不朽灵魂。
爱是老师最美的语言。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要教育好学生,就离不开对学生真挚的爱。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体会到被爱之乐,他才会学着去爱别人。一个对学生态度冷漠、不够关爱的老师称不上师德高尚。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关心、关注和关爱每位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学习,关爱他们的情感,无论学生性别的男与女,无论学生相貌的美与丑,无论学习成绩的好与坏,无论学生能力的强与弱,无论性格取向的内与外,无论家长地位的高与低,无论家庭状况的贫与富。既要爱“金凤凰”,也要爱“丑小鸭”。关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其次,要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一个没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是很难有那种对于学生发自肺腑的真诚关爱的高尚情怀,也很难有那种对于废寝忘食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再次,要和学生平等相处,不凌驾于他们之上。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最后,在关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在关爱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在严格要求学生的过程中关爱学生,做到严爱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爱得得体,严得有理,爱得有方,严得有度。
与高中生不同,很大部分大学生都是远离家乡,告别亲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相聚在陌生的大学校园。陌生的环境,需要他们独自去适应,去融入;陌生的人群,需要他们独自去接近,去沟通;陌生的事情,需要他們独自去面对,去解决。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往往让他们感到紧张和惶恐,没有亲人和朋友在身边,他们往往会感到孤单和寂寞;社会生活的瞬息万变,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他们往往会感到迷茫和困惑。这些都让他们精神紧张,疲惫不堪,无所适从。正是基于大学生们这些现实情况,需要教师去关爱他们,去理解他们,去帮助他们,消解他们的孤独,解除他们的困惑,让他们在远离家园的异地他乡感受到亲情的关爱和友情的温暖,感受到如家的温暖。
五、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关键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也是师德的主要体现。学高方能为师,身正才可为范。拿起五尺教鞭,教书育人;走上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善良热情,诚实正直,勤于学习,乐于助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
大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对真善美与假丑恶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时时为人师表,处处以身作则,事事率先垂范,用美好的心灵去熏陶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给学生树立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教师自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化身,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行动的榜样,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漫漫人生征程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既包括道德素质,也包括职业素质,用广博的学识去教导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用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用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用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用过硬的素质去征服学生。
教师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教师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无隗于人师的地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六、与时俱进是师德的保障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爆炸,信息膨胀,观念更替,从封闭到开放,从一元价值观到多元价值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高校教学内容和观念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革,以期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这就需要高校的教师们不断学习,提高学识,转变观念,增长才干,同时要在遵守大学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改革,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变化无时不在冲刷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深刻地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化,以往那种不思进取、不懂创新、墨守成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传统教学模式早已无法跟上现代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求知速度,无法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样,注重教学内容适时更新就成为高校教师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师应当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对于教师而言,应该紧跟时代,主动地发展自己。要善于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要乐于求教,不断地充实自己;要勇于探索,不断地超越自己;要勤于反思,不断地完善自己。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拓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自己担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恰如第斯多惠所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很难想像道德败坏和素质低劣的教师能培养出优秀人才: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作为高校教师,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把爱心献给学生,把责任心献给工作,把上进心留给自己,真正做一名学生的好朋友、家长的好参谋、学校的好员工、社会的好老师,从而获得学生的满意、家长的放心、学校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
(责任编辑: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