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探究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应积极倡导师生间互动交流和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努力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互动合作的交流平台。
  
  一、改革课堂教学,倡导小组合作
  
  1、改革课堂座位模式
  目前最为普遍的课堂座位排列使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范围比较小,不利于更多同学的交流。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均衡的小组,让学生分别围坐在一起,教师以学生活动小组为单位,有计划地向小组提出一定的集体活动任务,指导各小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积极合作,以达到促进学生介入合作交流、自觉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中。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现象。因此必须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创建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体的创新教学方法。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以“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新知——布置作业”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容易陷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强调知识性教学,忽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这样既便于学生间交流讨论,又便于师生间交流互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交流合作
  
  现代教学研究理论指出: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引起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问题。让学生交流什么,合作什么,怎样合作,这就要求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交流合作的欲望,为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交流合作奠定基础。
  首先,创设的问题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想交流合作。其次,问题应置于一定的情景中,便于学生交流。有的老师课堂术语过于规范,又不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学生难以理解。设计问题时常离不开“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头,使学生望而却步。而有的教师对问题使用不同的提法,并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轻松如谈话,自然能创设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三、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互动
  
  不能引起师生间互动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师生间缺乏信任,学生的积极性受挫;二是强调教学的权威性,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三是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学的创造性。
  要想改变这些现状,就必须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以一种权威者的身份自居。准确地说师生是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共同合作的处于平等地位的双方,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体现师生互动,就要允许学生产生各种合理的疑问,允许学生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对与正确答案不一致的,通过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找出错误的原因。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包括与教师不同的想法。老师对自己的错误也不应该掩饰,要在交流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威信的建立,不是靠卡靠压,而是建立在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上的,教师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出发,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强化集体观念,培养合作精神
  
  现代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有的学生得失心理较强,生怕自己想到的好的方法被其他同学学去,更怕班内别的同学超过自己,于是在师生交谈中不愿讲真话,甚至敷衍了事,有时明明知道的,偏装出不知道的样子来。希望永远超过其他同学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绝不能把自己置身于集体之外。老师要教育学生不能做井底之蛙,因为每一个人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很多的,不只局限于班级里的几十位同学。应该发挥集体的力量,战胜更多更大的挑战才是我们的追求。教育学生不能孤芳自赏,总以为自己什么都对,什么都懂,担心自己的一套被别的同学学去,这样只能在同学们面前更加孤立。教育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竞争,别人超过了自己,说明自己有需要向他人学习的地方。如果认为自己在班集体里置于上游位置了,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不思进取,那是很危险的,把自己当作是集体中的一员,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其他同学取得进步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教师要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全国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教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设计这样一道题:“先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你知道老师想问一个什么问题?”学生为了显示自己揣测老师的心理比其他同学要准确,认真阅读课文,然后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结果。老师赞许地说有点接近了,但还不是我要说的,学生便又猜测。学生就是这样不断提出问题,相互间协同解决了问题。魏老师说:“我要问的问题是读了这篇课文,酸甜苦辣你是哪味?”学生便又根据自己的体验回答了自己的看法。这节课老师问得很少,但却解决了不少问题,这些学生向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也问得很少,但却解决了不少问题,这些学生向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也正是学生的困惑,教师只是巧妙地把交流合作的机会提供给学生。
  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鼓励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成绩较差,自卑感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加强疏导,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勇敢地参与交流合作。总之,要教育学生主动地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供给老师和其他同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积极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共同进步。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构建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群体。
  (作者联通:442213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水田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用多种方法去启发,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充满朝气。  【关键词】英语教学 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好”与“乐”准确地概括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集情景、游戏、歌曲多样形式为一体的英语新教材,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何把这种兴
期刊
现实中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往往是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探究,重课本知识轻课外联系,缺乏灵活性,缺少创新和活力,而现实生活中的班级管理却是重实际问题的处理,很难上升到理论高度。打破封闭式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模式,将政治教材与班级管理接轨,把班级管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材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材内容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扮演的角色,发展自我,使学生主体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使思想政治教材形成一个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所设计的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学生获得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使语文教学能够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掌握并能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才能为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平时教学中,笔者不断总结教学方法,重视方法的传授。卡迪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7-9年级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培养默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但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忽视了朗读,以讲代读,一篇文质兼美、情真意浓的课文在学生口中读得平淡如水,索然无味。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而学生兴趣不浓,昏昏欲睡效果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期刊
育人德为首,立世品当先。作为一名教育者始终要把培养未来公民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能塑造学生的灵魂,对学生的性格、爱好、品质等有很高的感召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还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教育者首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哪怕是微小的细节,比如:要
期刊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
期刊
师生关系的平等,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平等。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平等原则是真正赢得学生信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学生信任的程度与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是成正比的,信任程度愈高,教育教学效果就愈好。事实上,古今中外许多成功的教育家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都自觉地遵循了平等的原则。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要求学生在原则问题上主张“当仁不让于师”,反对学生对教师“唯命是从”,体现
期刊
课堂生命力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源泉。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呈现沉闷的、乏味的知识授受状态。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观念都是指向学生发展的,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这充分体现新课程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还学于生”,使得课堂回归学生本体。所以,要想焕发课堂生命力,还得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着手。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我在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新教科书安排的实验大体有以下几种呈现形式:课堂实验,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活动、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不同的实验形式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所起到的教学作用也是不同的。下面笔者谈一谈不成熟的看法:    一、课堂实验    课堂实验以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为主,个别有一定危险或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实验则由教师演示。这类实验通过显示现象、验证或探索性质
期刊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他们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便成了年代、数字、概念和规律的堆砌,传道者头头是道,受业者却索然无味。这一现象的产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忽视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历史形象思维的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