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应积极倡导师生间互动交流和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努力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互动合作的交流平台。
一、改革课堂教学,倡导小组合作
1、改革课堂座位模式
目前最为普遍的课堂座位排列使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范围比较小,不利于更多同学的交流。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均衡的小组,让学生分别围坐在一起,教师以学生活动小组为单位,有计划地向小组提出一定的集体活动任务,指导各小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积极合作,以达到促进学生介入合作交流、自觉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中。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现象。因此必须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创建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体的创新教学方法。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以“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新知——布置作业”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容易陷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强调知识性教学,忽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这样既便于学生间交流讨论,又便于师生间交流互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交流合作
现代教学研究理论指出: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引起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问题。让学生交流什么,合作什么,怎样合作,这就要求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交流合作的欲望,为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交流合作奠定基础。
首先,创设的问题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想交流合作。其次,问题应置于一定的情景中,便于学生交流。有的老师课堂术语过于规范,又不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学生难以理解。设计问题时常离不开“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头,使学生望而却步。而有的教师对问题使用不同的提法,并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轻松如谈话,自然能创设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三、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互动
不能引起师生间互动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师生间缺乏信任,学生的积极性受挫;二是强调教学的权威性,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三是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学的创造性。
要想改变这些现状,就必须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以一种权威者的身份自居。准确地说师生是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共同合作的处于平等地位的双方,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体现师生互动,就要允许学生产生各种合理的疑问,允许学生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对与正确答案不一致的,通过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找出错误的原因。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包括与教师不同的想法。老师对自己的错误也不应该掩饰,要在交流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威信的建立,不是靠卡靠压,而是建立在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上的,教师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出发,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强化集体观念,培养合作精神
现代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有的学生得失心理较强,生怕自己想到的好的方法被其他同学学去,更怕班内别的同学超过自己,于是在师生交谈中不愿讲真话,甚至敷衍了事,有时明明知道的,偏装出不知道的样子来。希望永远超过其他同学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绝不能把自己置身于集体之外。老师要教育学生不能做井底之蛙,因为每一个人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很多的,不只局限于班级里的几十位同学。应该发挥集体的力量,战胜更多更大的挑战才是我们的追求。教育学生不能孤芳自赏,总以为自己什么都对,什么都懂,担心自己的一套被别的同学学去,这样只能在同学们面前更加孤立。教育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竞争,别人超过了自己,说明自己有需要向他人学习的地方。如果认为自己在班集体里置于上游位置了,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不思进取,那是很危险的,把自己当作是集体中的一员,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其他同学取得进步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教师要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全国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教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设计这样一道题:“先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你知道老师想问一个什么问题?”学生为了显示自己揣测老师的心理比其他同学要准确,认真阅读课文,然后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结果。老师赞许地说有点接近了,但还不是我要说的,学生便又猜测。学生就是这样不断提出问题,相互间协同解决了问题。魏老师说:“我要问的问题是读了这篇课文,酸甜苦辣你是哪味?”学生便又根据自己的体验回答了自己的看法。这节课老师问得很少,但却解决了不少问题,这些学生向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也问得很少,但却解决了不少问题,这些学生向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也正是学生的困惑,教师只是巧妙地把交流合作的机会提供给学生。
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鼓励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成绩较差,自卑感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加强疏导,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勇敢地参与交流合作。总之,要教育学生主动地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供给老师和其他同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积极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共同进步。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构建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群体。
(作者联通:442213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水田小学)
一、改革课堂教学,倡导小组合作
1、改革课堂座位模式
目前最为普遍的课堂座位排列使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范围比较小,不利于更多同学的交流。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均衡的小组,让学生分别围坐在一起,教师以学生活动小组为单位,有计划地向小组提出一定的集体活动任务,指导各小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积极合作,以达到促进学生介入合作交流、自觉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中。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现象。因此必须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创建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体的创新教学方法。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以“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新知——布置作业”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容易陷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强调知识性教学,忽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这样既便于学生间交流讨论,又便于师生间交流互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交流合作
现代教学研究理论指出: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引起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问题。让学生交流什么,合作什么,怎样合作,这就要求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交流合作的欲望,为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交流合作奠定基础。
首先,创设的问题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想交流合作。其次,问题应置于一定的情景中,便于学生交流。有的老师课堂术语过于规范,又不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学生难以理解。设计问题时常离不开“为什么”、“怎么样”等词头,使学生望而却步。而有的教师对问题使用不同的提法,并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轻松如谈话,自然能创设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三、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互动
不能引起师生间互动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师生间缺乏信任,学生的积极性受挫;二是强调教学的权威性,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三是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学的创造性。
要想改变这些现状,就必须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以一种权威者的身份自居。准确地说师生是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共同合作的处于平等地位的双方,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体现师生互动,就要允许学生产生各种合理的疑问,允许学生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对与正确答案不一致的,通过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找出错误的原因。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包括与教师不同的想法。老师对自己的错误也不应该掩饰,要在交流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威信的建立,不是靠卡靠压,而是建立在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上的,教师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出发,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强化集体观念,培养合作精神
现代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有的学生得失心理较强,生怕自己想到的好的方法被其他同学学去,更怕班内别的同学超过自己,于是在师生交谈中不愿讲真话,甚至敷衍了事,有时明明知道的,偏装出不知道的样子来。希望永远超过其他同学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绝不能把自己置身于集体之外。老师要教育学生不能做井底之蛙,因为每一个人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很多的,不只局限于班级里的几十位同学。应该发挥集体的力量,战胜更多更大的挑战才是我们的追求。教育学生不能孤芳自赏,总以为自己什么都对,什么都懂,担心自己的一套被别的同学学去,这样只能在同学们面前更加孤立。教育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竞争,别人超过了自己,说明自己有需要向他人学习的地方。如果认为自己在班集体里置于上游位置了,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不思进取,那是很危险的,把自己当作是集体中的一员,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其他同学取得进步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教师要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全国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教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设计这样一道题:“先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你知道老师想问一个什么问题?”学生为了显示自己揣测老师的心理比其他同学要准确,认真阅读课文,然后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结果。老师赞许地说有点接近了,但还不是我要说的,学生便又猜测。学生就是这样不断提出问题,相互间协同解决了问题。魏老师说:“我要问的问题是读了这篇课文,酸甜苦辣你是哪味?”学生便又根据自己的体验回答了自己的看法。这节课老师问得很少,但却解决了不少问题,这些学生向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也问得很少,但却解决了不少问题,这些学生向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也正是学生的困惑,教师只是巧妙地把交流合作的机会提供给学生。
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鼓励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成绩较差,自卑感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加强疏导,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勇敢地参与交流合作。总之,要教育学生主动地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供给老师和其他同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积极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共同进步。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构建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群体。
(作者联通:442213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水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