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j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但繁杂细碎的提问,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问题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缺乏力度的表现。所以,提问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是变革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师自身素质的当务之急。
  一、提问技能
  “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内容和语言表达进行技术化、科学化、艺术化、人文化的点拔和牵引,使学生的回答更有条理、更清晰、更赋有创新性。
  1.构思技巧
  课堂提问要做到“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其分解为学生已知、半知、未知和探知几个部分,思考提什么问题、怎么提问、在什么情景中提问、怎样组织才能高效地发挥提问的功能、达到怎样的预期目的。其次是因材施问。课前需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和关键点要设置实、精、深、新的问题,重锤夯实。对学生极易被迷惑、入歧途的内容,将其化为提问点,问题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这样,一堂好课要通过教师设置一串有价值的问题来实现。
  2.运作技巧
  提问的具体运作过程可采用“敲门而问→推门而探→关门而议”三段式。遇到学生思路受阻时,教师采用延伸疏导、提供佐证、旁证“救驾”或转换角度等方法,迂回前行。学生的答案与提问有距离或回答不到位、不够清晰完整时,教师追问要富有情感、耐心和技巧。
  探索性提问注重问题的表里、深浅、远近等内在联系及相关逻辑,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对于理解性和分析性问题要比较其异同、转换形式、改变角度,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所学的知识,使提问达到帮助学生梳理、概括、整理和存储各类信息的目的。
  推理性提问必须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使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对综合性的提问要帮助学生动用大脑已储存的知识结合问题对象进行,统一考虑问题对象的各类要素、各种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性剖析,创造性地分析、理解、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启发性提问要始终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性、积极性是进行这类提问的前提,提问要使学生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将之置于一种“想通而又不十分通,想说而又难说清”的临界状态,明确所回答问题的任务、方法、程序和注意事项,自觉地萌生得出正确结论的方式、方法和技巧。
  还有说明型、举例型、导入型、应用型、求同型、对比型等多种提问形式,有待广大语文教师探索、研究和运用。
  二、提问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的分析及评价,而提问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情况的分析和评价,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师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提问,及时获得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获得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从而促进课堂提问的设计。
  因此,通过提问评价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求知欲,及时调控教学节奏,而且还能增强师生的感情沟通,强化学习的重难点,达到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灵感智慧的目的。
  1.奖励型评价
  无论何种水平的学生,教师对他们回答问题的评价都将影响到其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亚里斯多德语),因而教师要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大好时机,寓夸奖于评价之中,用奖励性的语言来给予热情的激励和充分的肯定,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鼓励型评价
  对学生合理的思考过程和富有创造性的回答,老师采用中肯和恰到好处的评价是一种鼓励。鼓励可以是一束赞许的目光,也可是一脸满意的微笑,更多的是“对、很好、很透彻、很形象、比老师思考得好”等语言。这样既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体现。
  3.期望型评价
  由于学生受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在回答问题时会出现片面失衡、顾此失彼、答问不准确、不恰当、不完整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求全责备,应从知识的广博、理解的深度、错误数量的减缩、创造性思维的有无上去引导学生,对零散的意见要进行综合,对肤浅的答问要给予深化,对不完整的部分要进行增补,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再结合个体矫正和群体矫正,使答问更完满,以期用提问评价为学生铺垫成功之路。
  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育,采取科学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课堂提问的效果才会越来越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中语文整体性阅读便是应运而生的一种阅读指导方法。笔者以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为例,愿与大家一起走进写景状物的散文,共赏语言大观园里妙趣横生的精彩世界。  一、走近编者——与编者对话  课文将四篇优美的写景散文编入同一个单元,意向
在似水年华里,外形会成为炭火后的灰烬,蜷曲出苍白与衰竭。然而,一个人的眼神却永远不会在年轮里蜷曲出苍白与衰竭。如果你愿意,它会永远如同珠玉,沉在教育这泓清水里,泛着光泽。给予学生信念、鼓舞、温暖、永生。  机智通过眼睛加以调和。  当嘴巴和眼睛相互矛盾时,孩子往往相信眼睛。  ——[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  案例一: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教室的拐角处,抱着一摞作业的我听见了班长声嘶力竭的喊叫:
本文对80名大学女生健美操锻炼进行了对照试验,探讨健美操锻炼时女大学生健身健美的锻炼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运动强度较为适宜,动作结构符合女生的生理、
【关键词】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82-02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俗话说:“因疑而问,因问而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培养学生自觉的、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之一,也是实施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同时要让学生学到相应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实施课程改革之后,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寻找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 认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意义
在教师和家长的传统观念中,“游戏”一词所表达的含义中贬义的成分更多一些,往往是指玩、不务正业。一段时间以来,为了督促孩子学习,家长们甚至会谈玩色变,认为游戏是耽误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难以立足。有的家长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尤其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时刻督促孩子学习。事实上,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首先,游戏是人类的天性,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游戏更是有着无穷的乐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效课堂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体现。但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展示环节,由于一些教师把握不到位,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急于求成、浪费时间,展示方法单一、深度不足等。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问题:  一、展示的内容太过全面,浪费时间  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将能让多数学生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
小学阶段是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成长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敢于尝试和探索。小学时期是培养一个人的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由于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往往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讨厌学习,也自然不会自我教育了。课改要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此,教师应进行基于自塑教育的小学生语文教学研究。本文对基于自塑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进行探讨。  一、自塑教育在小学语文教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不但需要教师的积极投入,而且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符合新课标要求,实现以下几方面的突破和创新。  一、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