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了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品味语言;让学生思维灵动,个性张扬;让学生学有所乐、有所得、有所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人文思想教育、熏陶和感染,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语文素质。这才是完整的“三维目标”,才是完整的课堂。
【关键词】课程标准;三维目标;课堂生成
【Abstract】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explicitly raised the need to achieve the three-dimensional goals: knowledge and skills, processes and methods, emotional attitudes and values, and built a relatively complet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arget system. In language teaching, respect for individual students to the rich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ways of thinking, leading students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Hui-wen, taste languages; to enable students to thinking Smart, personalized Zhang Yang; allow students to learn and be happy, there are income, some use; so that students can learning experience humanistic ideas of education, nurture and infection, to form a good qual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and language. This is the complete "three-dimensional target" is the integrity of the classroom.
【Key words】Curriculum standards; three-dimensional targets; classroom generated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1-0112-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注意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倡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总目标的教学,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努力改进课堂教学,体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方法的融合。
一、凭借情境,品赏语感,催化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品词析句是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作者跳动的思想,揣摩作者思维的过程。在学生理解文本意义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回望文本的艺术表达,在触摸语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这样的表达训练,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在范读课文时,注意把握总的情调,以真挚、深沉、压抑的基调,以轻而缓的语气,将学生带入无限哀思的情境中:“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低沉、悲伤的语调可使学生从侧面体会到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中的“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类似这样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又陶冶了情操,训练了语感。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披文以入情”,抓住文中情感主线,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读中入境、动情,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还原作者思维,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促进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
二、紧扣亮点,潜心会文,促进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课堂教学紧扣文本的亮点,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其咀嚼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进行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则能生成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课堂。
《桂林山水》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为了更有效地引领学生“二性”和谐统一。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学生理解并感受到漓江之美时,教师将前后改动的一段话与原文相比。
师:学到这儿,大家都感到漓江就像图画一样美。但是同样的意思换一种说法效果不同。请听:
改动:漓江的水很静,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看得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也很绿,就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原文: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学生通过听听,读读,比比,明显觉得这样的描写和刚才对于漓江的感受相差太远了。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仅此一句,漓江水“静”的程度,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觉得静中有动,动中显静。
生: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清”。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生:作者用排比这种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漓江的水静、清、绿三个特点。一个分句表达一个特点,而且一个分句的后半部都是具体地、形象地说明前半部内容的。
于是教师又深入:这两段话意思相同,为什么你们喜欢读书上的?在学生反复朗读、推敲语句中,体会到形象的比喻,优美的节奏,整齐的句式,逐渐增强的语势,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更加富有表现力,读起来让人琅琅上口。
三、精心预设,多元整合,互动生成
1、精心预设、预约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指出了预设和生成的重要性。没有预设,课堂教学就是杂乱无章的盲动。预设应以生成为目标追求,应为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
教学《草船借箭》,深读课文时,老师事先预设这样的问题:“从课文内容看,诸葛亮不是向曹操借箭,哪有这样借的?倒不如说是‘‘诈 ’或‘骗 ’,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此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把课文细读一遍,在小组内讨论后进行现场辩论。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各抒己见、据理力争,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然后请正方和反方代表进行辩论。反方代表说:“借箭”不恰当,“骗箭”才正确,因为‘借’的意思是征得别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用后再归还,而文章中写诸葛亮从曹操那儿得到的十万多枝箭,并没有征得曹操的同意,更不会归还;正方代表说:“借箭”恰当,因为当二十只草船受箭后,再和曹操交战时,诸葛亮命令军士们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意思箭是‘借’到了,‘十分感谢’,但这个‘谢谢’并不是真的感谢,而带是有讽刺语气的,意思说是:曹操,你上当了,白白送掉了万多枝箭,这箭要是还的,什么时候还呢?等到交战时,这些箭都会一一射向曹营,如数归还,骗是偷偷的,借是光明正大的,这个‘借’字,正能表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能看出他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虽然在课堂学生的有些质疑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但由于教师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提供学生探索“未知”的时间与空间。因此,这全方位的预设就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适时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从而使课堂精彩纷呈。
2、多元整合,激发潜能。
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有此学生某种智能表现非常突出,呈显形状态,而大多数学生很多潜在的智能有待于教师和学生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的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把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课堂教学相整合,打破原有框架,进行全新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方式。
第十一册《月光曲》涉及音乐且故事性比较强,所以课堂教学中设计在欣赏《月光曲》的音乐背景中,让学生以故事形式合作表演的教学过程,既发展了音乐智能又发展了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为了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精心设计了一项课后选择练习:请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光曲》的来历,着重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写;届时将选录优秀的作品进入班级的版报、网站,予以奖励。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参与了此项活动,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的选择学习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独特的个性色彩!
总之,教师多一份精心的预设,课堂就多一份精彩生成!教学中,使学生无论是在知识能力方面,或是在能力的开展方面,还是在情感态度价值感的感悟方面,都能有一个向深度广度方面拓展的可能,让三维目标真正融合在一起,这才是完整的“三维目标”,才是完整的课堂。我们应理智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的生命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4—6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4—6年级语文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多元智能新视野》(美)霍华德•加德纳(Gardner,H.)著,沈致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课程标准;三维目标;课堂生成
【Abstract】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explicitly raised the need to achieve the three-dimensional goals: knowledge and skills, processes and methods, emotional attitudes and values, and built a relatively complet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arget system. In language teaching, respect for individual students to the rich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ways of thinking, leading students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Hui-wen, taste languages; to enable students to thinking Smart, personalized Zhang Yang; allow students to learn and be happy, there are income, some use; so that students can learning experience humanistic ideas of education, nurture and infection, to form a good qual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and language. This is the complete "three-dimensional target" is the integrity of the classroom.
【Key words】Curriculum standards; three-dimensional targets; classroom generated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1-0112-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注意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倡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总目标的教学,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努力改进课堂教学,体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方法的融合。
一、凭借情境,品赏语感,催化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品词析句是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作者跳动的思想,揣摩作者思维的过程。在学生理解文本意义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回望文本的艺术表达,在触摸语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这样的表达训练,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在范读课文时,注意把握总的情调,以真挚、深沉、压抑的基调,以轻而缓的语气,将学生带入无限哀思的情境中:“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低沉、悲伤的语调可使学生从侧面体会到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中的“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类似这样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又陶冶了情操,训练了语感。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披文以入情”,抓住文中情感主线,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读中入境、动情,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还原作者思维,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促进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
二、紧扣亮点,潜心会文,促进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课堂教学紧扣文本的亮点,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其咀嚼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进行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则能生成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课堂。
《桂林山水》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为了更有效地引领学生“二性”和谐统一。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学生理解并感受到漓江之美时,教师将前后改动的一段话与原文相比。
师:学到这儿,大家都感到漓江就像图画一样美。但是同样的意思换一种说法效果不同。请听:
改动:漓江的水很静,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看得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也很绿,就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原文: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学生通过听听,读读,比比,明显觉得这样的描写和刚才对于漓江的感受相差太远了。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仅此一句,漓江水“静”的程度,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觉得静中有动,动中显静。
生: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清”。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生:作者用排比这种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漓江的水静、清、绿三个特点。一个分句表达一个特点,而且一个分句的后半部都是具体地、形象地说明前半部内容的。
于是教师又深入:这两段话意思相同,为什么你们喜欢读书上的?在学生反复朗读、推敲语句中,体会到形象的比喻,优美的节奏,整齐的句式,逐渐增强的语势,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更加富有表现力,读起来让人琅琅上口。
三、精心预设,多元整合,互动生成
1、精心预设、预约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指出了预设和生成的重要性。没有预设,课堂教学就是杂乱无章的盲动。预设应以生成为目标追求,应为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
教学《草船借箭》,深读课文时,老师事先预设这样的问题:“从课文内容看,诸葛亮不是向曹操借箭,哪有这样借的?倒不如说是‘‘诈 ’或‘骗 ’,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此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把课文细读一遍,在小组内讨论后进行现场辩论。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各抒己见、据理力争,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然后请正方和反方代表进行辩论。反方代表说:“借箭”不恰当,“骗箭”才正确,因为‘借’的意思是征得别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用后再归还,而文章中写诸葛亮从曹操那儿得到的十万多枝箭,并没有征得曹操的同意,更不会归还;正方代表说:“借箭”恰当,因为当二十只草船受箭后,再和曹操交战时,诸葛亮命令军士们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意思箭是‘借’到了,‘十分感谢’,但这个‘谢谢’并不是真的感谢,而带是有讽刺语气的,意思说是:曹操,你上当了,白白送掉了万多枝箭,这箭要是还的,什么时候还呢?等到交战时,这些箭都会一一射向曹营,如数归还,骗是偷偷的,借是光明正大的,这个‘借’字,正能表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能看出他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虽然在课堂学生的有些质疑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但由于教师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提供学生探索“未知”的时间与空间。因此,这全方位的预设就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适时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从而使课堂精彩纷呈。
2、多元整合,激发潜能。
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有此学生某种智能表现非常突出,呈显形状态,而大多数学生很多潜在的智能有待于教师和学生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的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把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课堂教学相整合,打破原有框架,进行全新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方式。
第十一册《月光曲》涉及音乐且故事性比较强,所以课堂教学中设计在欣赏《月光曲》的音乐背景中,让学生以故事形式合作表演的教学过程,既发展了音乐智能又发展了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为了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精心设计了一项课后选择练习:请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光曲》的来历,着重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写;届时将选录优秀的作品进入班级的版报、网站,予以奖励。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参与了此项活动,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的选择学习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独特的个性色彩!
总之,教师多一份精心的预设,课堂就多一份精彩生成!教学中,使学生无论是在知识能力方面,或是在能力的开展方面,还是在情感态度价值感的感悟方面,都能有一个向深度广度方面拓展的可能,让三维目标真正融合在一起,这才是完整的“三维目标”,才是完整的课堂。我们应理智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的生命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4—6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4—6年级语文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多元智能新视野》(美)霍华德•加德纳(Gardner,H.)著,沈致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