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不断推进的新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题型呆板、形式单调、题量过多、内容封闭、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有效的高中数学学科作业设计应该要遵循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互动性、适度性五大原则,而且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来划分作业类型,通过设计分层作业、趣味作业、实践作业,使之成为学生在成长中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更是兴趣的需要。
【关键词】 作业设计 有效性 适度 互动 合作 实践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践,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高中数学学科新型的作业呢?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和价值的作业呢?本文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意义。我认为数学作业设计应有几点原则:
一、作业设计的目的性
设计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所有的学生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如简便计算就应贯穿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始终;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布置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题目,对一些大数目多数位的计算允许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或验算,如在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教学时,把计算器引入课堂,就能化解计算复杂易错的矛盾。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把精力放在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上,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任何一道作业的出现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它可能是某一概念或定理的应用,也可能是某一思想或方法的具体渗透,或两者皆有之。
二、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作业数量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如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三、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操作题等经常变换,课本习题、自编习题、计算类题目、表述类题目(如单元小结、学习体会、数学故事、小论文等)互相穿插,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作业的乐趣。
四、作业设计的互动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业布置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应是教师的”专利”,也可以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一个试验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作业题目,可以有优生命题、同桌互选、学生自选等多种形式,这样更能突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时老师也可以与学生一同做作业,在真实的情境里实现师生的”同心、同行、同乐”。
五、作业设计的适度性
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切实为学生减负。教育家卡罗尔的掌握学习理论也认为,学生学习达成度=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达成度则越高。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后,课外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达成度就越高。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数学作业量少,学习时间少,效率就高,而必须考虑学习的有效性,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的量。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首先要分析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以缩短学生掌握学习所需时间为目标,精选作业,避免重复,为学生提供了有效作业资源。
六、数学作业的设计的几种常见形式
数学作业设计的手段多样,形式不一。设计作业时要尽可能地体现出”大众数学”的主旨:”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我结合高中数学课的特点,认为作业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选择型作业
现代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素质为主的教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当学生的个体差异受到重视时,他们才能学得最好。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
2、合作型作业
传统的数学作业,教师过于片面地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对于自主型的作业,我们应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鼓励他们与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
3、实践型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钱扑. 《谈美国对课外作业问题的眼研究——课外作业的是与非》.
[3] 黄小莲.《课外作业问题研究》,《教学与管理 》,2002年2 月15日.
[4] 郭建民.《关于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关键词】 作业设计 有效性 适度 互动 合作 实践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践,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高中数学学科新型的作业呢?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和价值的作业呢?本文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意义。我认为数学作业设计应有几点原则:
一、作业设计的目的性
设计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所有的学生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如简便计算就应贯穿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始终;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布置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题目,对一些大数目多数位的计算允许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或验算,如在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教学时,把计算器引入课堂,就能化解计算复杂易错的矛盾。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把精力放在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上,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任何一道作业的出现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它可能是某一概念或定理的应用,也可能是某一思想或方法的具体渗透,或两者皆有之。
二、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作业数量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如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三、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操作题等经常变换,课本习题、自编习题、计算类题目、表述类题目(如单元小结、学习体会、数学故事、小论文等)互相穿插,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作业的乐趣。
四、作业设计的互动性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业布置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应是教师的”专利”,也可以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一个试验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作业题目,可以有优生命题、同桌互选、学生自选等多种形式,这样更能突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时老师也可以与学生一同做作业,在真实的情境里实现师生的”同心、同行、同乐”。
五、作业设计的适度性
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切实为学生减负。教育家卡罗尔的掌握学习理论也认为,学生学习达成度=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达成度则越高。学生在完成课内学习后,课外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达成度就越高。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数学作业量少,学习时间少,效率就高,而必须考虑学习的有效性,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的量。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首先要分析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以缩短学生掌握学习所需时间为目标,精选作业,避免重复,为学生提供了有效作业资源。
六、数学作业的设计的几种常见形式
数学作业设计的手段多样,形式不一。设计作业时要尽可能地体现出”大众数学”的主旨:”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我结合高中数学课的特点,认为作业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选择型作业
现代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素质为主的教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当学生的个体差异受到重视时,他们才能学得最好。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
2、合作型作业
传统的数学作业,教师过于片面地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对于自主型的作业,我们应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鼓励他们与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
3、实践型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钱扑. 《谈美国对课外作业问题的眼研究——课外作业的是与非》.
[3] 黄小莲.《课外作业问题研究》,《教学与管理 》,2002年2 月15日.
[4] 郭建民.《关于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