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加强对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非常迫切和重要。笔者就组建领导小组、改革就业课程、浓郁优良学风和畅通服务信息四个方面谈谈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和体会。
关键词:法学;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众所周知,当前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受重视。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法学本科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这就使得加强对法学本科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更为迫切和重要。本人将结合长江大学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实际,谈几点建议和体会。
一、对我校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近三年以来,我校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低于全校平均水平。近三年来的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为84.3%,其中,考上研究生的占24.7%,通过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各地省委组织部选调及参加公、检、法等招聘考试进入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占20.2%,到公司、企业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占22.5%,余下的16.9%为非本专业就业和其他灵活就业。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除了有当今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普遍原因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一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而与之对应的工作岗位要求高、职位少,竞争激烈,入门艰难。许多学生都想进入政府、公、检、法等部门工作,但由于要经过严格的复杂的全国或全省性的统一考试,并且考试中对考生的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竞争十分激烈,所以,能顺利实现这一求职目标的学生比例不是很大。二是通过考试进入政府、公、检、法等部门就业的结果出来的时间晚于当年统计就业率的时间,加上有一部分学生想第二年再考研或再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从而导致当年一次性就业率偏低。实际上,第二年考上研究生或被机关、事业单位录取的学生是占有一定比例的,而这并没有算入到任何一年的就业率。
二、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依法治国方略的背景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从长远来看,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机遇是越来越多的,是大有发展前景的。法学专业毕业生不仅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以及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营销或法律服务相关工作,既可以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也可到大公司做主管法律事务工作,做律师,还可以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复杂的国际经济活动中,社会对法律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增加了,但对法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掌握经济、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和外语等综合知识,只懂的自己的本专业远远不够。这无疑对法学专业本科生教育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三、关于加强法学本科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一)组建领导小组。就业指导工作并不单纯是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责任,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组建领导小组,协调教务、学工等各方面的力量,来推动其建设。在长江大学,许多二级单位都组建了由院长(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教学秘书等为组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领导小组不是走走形式,为应对上级检查,而是要切实开展相应的指导工作,从组长到组员都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组长、系主任等要带头调查研究本院学生的就业工作,并在讨论、研究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到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的因素,优化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例如,过去我们在第七学期安排学生到公、检、法等单位实习,结果由于与学生紧张的司法考试和考研复习备考相冲突,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而今,将实习安排在大二下学期的暑假进行,这样实习进展得很顺利。这项工作的改进充分体现了组建领导小组的重要性,让就业指导工作更加合理有序的进行。
(二)改革就业课程。虽然我校已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就本人所了解,两届学生上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由于就业指导课安排在第七学期,许多学生因考研、考公务员等没能按时参加上课;另一方面,单纯的课堂教学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反而使学生厌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建议实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一是分时段授课。按照常规,大学里的课程通常是一学期连着上,课上完之后,给学生一定的复习时间,随着结业考试的结束而结束。如果就业指导课也按照常规做法,就很难内化为学生实际的就业能力。如果根据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将就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分散到第一到第七个学期之中,将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讲职业生涯规划时,如果在大四讲就显得有点迟了;如果,在新生一进校时,结合入学教育时的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想、兴趣、性格等制定合理的学习和成才计划,肯定比大四时学习效果要好。二是分专题培训。就业指导课其实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光讲一些大道理,即使老师讲得激情飞扬,引人入胜,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例如,老师在讲求职面试技巧时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对老师列举的典型实例也极感兴趣,表面上教学效果甚好,但实际上,等到他们毕业面试时,根本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找工作之中。也就是说,理论上掌握求职面试技巧与实际的灵活运用有很大的差距。要使学生的就业能力真正有所提高,必须让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他们搭建实训平台,通过专题培训的方式加以强化。三是分类别指导。有些学生一心想考公务员,走行政路线,有些学生一心想考研、读博,走学者路线,有些学生只想一毕业就找个工作,自己喜欢就行。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如果,在上就业指导课时,老师将分类别的给予指导,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
(三)浓郁优良学风。学风建设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将会孕育优良的学生,优良的学生将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具备优势,获得优良的就业机会。就业指导课只是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部分。广义地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应包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学风建设工作。其实,学风建设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笔者将从开展学生活动方面谈谈优良学风建设。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模拟法庭活动,让他们借鉴社会上发生的典型案例,通过扮演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辩护律师、法警等角色,在活动中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大力支持学生开展法律服务团的社团活动,鼓励他们利用节假日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法律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家创新实验计划的课外科研活动,举办论文报告会,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打造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足以体现学生积极的学习风气,这对学生今后就业又能增加一定的砝码。从侧面来讲,也是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板块。
(四)畅通服务信息。建立通畅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特别的重要。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最终将以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来衡量。本来每年到学校招聘法学类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并不多,如果在接到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时,不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推荐,将会给用人单位不好的印象,结果会使来校招聘的单位越来越少。为畅通服务信息,负责毕业生就业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求职意向、特点和优势,这项基础性工作可以在平时与学生面对面谈心或学生制作求职简历的过程中完成。另外,就业专干还要充分利用QQ群、手机短信平台、微博等使就业服务信息通畅、灵敏。
总之,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系统规划,加强组织领导,改革就业课程,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一系列的学风建设活动,培养和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借助畅通的服务信息平台,相信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的就业形势一定会有所好转。
参考文献:
[1]关彤,罗献银,钟玲.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
[2]张志强.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9).
[3]程晓娟,黎万和.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倾向调查及教育管理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
关键词:法学;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众所周知,当前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受重视。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法学本科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这就使得加强对法学本科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更为迫切和重要。本人将结合长江大学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实际,谈几点建议和体会。
一、对我校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近三年以来,我校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低于全校平均水平。近三年来的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为84.3%,其中,考上研究生的占24.7%,通过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各地省委组织部选调及参加公、检、法等招聘考试进入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占20.2%,到公司、企业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占22.5%,余下的16.9%为非本专业就业和其他灵活就业。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除了有当今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普遍原因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一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而与之对应的工作岗位要求高、职位少,竞争激烈,入门艰难。许多学生都想进入政府、公、检、法等部门工作,但由于要经过严格的复杂的全国或全省性的统一考试,并且考试中对考生的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竞争十分激烈,所以,能顺利实现这一求职目标的学生比例不是很大。二是通过考试进入政府、公、检、法等部门就业的结果出来的时间晚于当年统计就业率的时间,加上有一部分学生想第二年再考研或再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从而导致当年一次性就业率偏低。实际上,第二年考上研究生或被机关、事业单位录取的学生是占有一定比例的,而这并没有算入到任何一年的就业率。
二、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依法治国方略的背景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从长远来看,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机遇是越来越多的,是大有发展前景的。法学专业毕业生不仅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以及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营销或法律服务相关工作,既可以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也可到大公司做主管法律事务工作,做律师,还可以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复杂的国际经济活动中,社会对法律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增加了,但对法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掌握经济、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和外语等综合知识,只懂的自己的本专业远远不够。这无疑对法学专业本科生教育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三、关于加强法学本科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一)组建领导小组。就业指导工作并不单纯是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责任,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组建领导小组,协调教务、学工等各方面的力量,来推动其建设。在长江大学,许多二级单位都组建了由院长(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教学秘书等为组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领导小组不是走走形式,为应对上级检查,而是要切实开展相应的指导工作,从组长到组员都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组长、系主任等要带头调查研究本院学生的就业工作,并在讨论、研究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到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的因素,优化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例如,过去我们在第七学期安排学生到公、检、法等单位实习,结果由于与学生紧张的司法考试和考研复习备考相冲突,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而今,将实习安排在大二下学期的暑假进行,这样实习进展得很顺利。这项工作的改进充分体现了组建领导小组的重要性,让就业指导工作更加合理有序的进行。
(二)改革就业课程。虽然我校已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就本人所了解,两届学生上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由于就业指导课安排在第七学期,许多学生因考研、考公务员等没能按时参加上课;另一方面,单纯的课堂教学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反而使学生厌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建议实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一是分时段授课。按照常规,大学里的课程通常是一学期连着上,课上完之后,给学生一定的复习时间,随着结业考试的结束而结束。如果就业指导课也按照常规做法,就很难内化为学生实际的就业能力。如果根据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将就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分散到第一到第七个学期之中,将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讲职业生涯规划时,如果在大四讲就显得有点迟了;如果,在新生一进校时,结合入学教育时的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想、兴趣、性格等制定合理的学习和成才计划,肯定比大四时学习效果要好。二是分专题培训。就业指导课其实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光讲一些大道理,即使老师讲得激情飞扬,引人入胜,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例如,老师在讲求职面试技巧时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对老师列举的典型实例也极感兴趣,表面上教学效果甚好,但实际上,等到他们毕业面试时,根本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找工作之中。也就是说,理论上掌握求职面试技巧与实际的灵活运用有很大的差距。要使学生的就业能力真正有所提高,必须让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他们搭建实训平台,通过专题培训的方式加以强化。三是分类别指导。有些学生一心想考公务员,走行政路线,有些学生一心想考研、读博,走学者路线,有些学生只想一毕业就找个工作,自己喜欢就行。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如果,在上就业指导课时,老师将分类别的给予指导,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
(三)浓郁优良学风。学风建设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将会孕育优良的学生,优良的学生将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具备优势,获得优良的就业机会。就业指导课只是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部分。广义地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应包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学风建设工作。其实,学风建设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笔者将从开展学生活动方面谈谈优良学风建设。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模拟法庭活动,让他们借鉴社会上发生的典型案例,通过扮演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辩护律师、法警等角色,在活动中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大力支持学生开展法律服务团的社团活动,鼓励他们利用节假日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法律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家创新实验计划的课外科研活动,举办论文报告会,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打造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足以体现学生积极的学习风气,这对学生今后就业又能增加一定的砝码。从侧面来讲,也是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板块。
(四)畅通服务信息。建立通畅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特别的重要。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最终将以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来衡量。本来每年到学校招聘法学类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并不多,如果在接到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时,不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推荐,将会给用人单位不好的印象,结果会使来校招聘的单位越来越少。为畅通服务信息,负责毕业生就业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求职意向、特点和优势,这项基础性工作可以在平时与学生面对面谈心或学生制作求职简历的过程中完成。另外,就业专干还要充分利用QQ群、手机短信平台、微博等使就业服务信息通畅、灵敏。
总之,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系统规划,加强组织领导,改革就业课程,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一系列的学风建设活动,培养和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借助畅通的服务信息平台,相信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的就业形势一定会有所好转。
参考文献:
[1]关彤,罗献银,钟玲.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
[2]张志强.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9).
[3]程晓娟,黎万和.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倾向调查及教育管理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