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课堂拓展性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A-0018-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向纵横两方面延伸,引导学生加深与巩固知识,开展拓展性的语文学习活动,能整合各学科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综合素养,具有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了。要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入手,打破传统课堂的形式,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引入和增添丰富多彩的内容,把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延伸到相关领域。通过读读、画画、质疑问难、自由组合讨论、情景表演、角色体验、自我展示、游戏、小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开放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全方位地看、说、谈、思、写、唱、跳、演、画、玩,让思维和想象得到充分的调动,把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激发出来,让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小儿垂钓》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拓展活动: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在读读诗句、观察图画、联系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小画家、翻译家、诗人等其中的一个角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学生各展所长,在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理解了古诗,产生多元化感悟,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其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课程所有的内容。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都具有广阔的延伸、创造的空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背景知识或相关知识,以更好地突出课文的主线,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针对课文特点,采取上网查资料、读课外书、询问讨论等方式在课前、课后收集相关资料,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处理的主动者,从而丰富了知识积累,培养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一年级《一去二三里》一课,学生认识了“一”至“十”,课后笔者让学生收集有关“一”至“十”的儿歌、成语、谚语、古诗等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十个数字,而且认识了所搜集资料中的其他汉字,提高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语文知识,也提高了语文素养。再如教学《动物过冬》一课,课前先让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上网查询、咨询家长等方式,收集动物过冬的资料。课上,让学生思考问题:“课文中讲了哪些动物?它们怎样过冬?为什么采用这样的过冬方式?除了课文所列举的这几种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过冬的方式?它们为什么这样过冬?”这样就促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新的知识领域,探索相关的知识,不仅增大了信息量,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同时参加了阅读实践活动,使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互补充,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激活学生思维。使之求异创新
思维的独特性是创新的灵魂。语文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还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开展拓展性活动,易于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进发创新的火花,从而树立创新意识。
如在《田忌赛马》教学时,让学生自由组合田忌与齐威王的马,提出:“不用孙膑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田忌赢?”激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当学生兴致勃勃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又经过比较,认为还是孙膑的办法最好时,思维的发散性得到了锻炼。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后,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给齐威王写信,鼓励自由、有创意的表达。这一拓展是把写信、提建议、续编故事等多项读写活动巧妙地整合,融观察、分析、想象、推理、判断等能力的锻炼为一体,促进学生多维度的思考。
在教学口语交际《我爱吃的水果》时,笔者让学生通过摸、看、闻、尝等多种方式,了解了爱吃的水果的外形、颜色、味道、营养等知识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设计一种未来的水果,在“新型水果发布会”上进行推销。学生们画出的一张张水果,设计的一句句广告词虽然不够实际,但却新、异,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性活动是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很好的载体。
例如,在教完拼音以后,笔肯让学生用拼音写m爸爸、妈妈、自己以及班上同学的姓名,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又能快快乐乐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这种效果是让学生反复识记、抄写、改错所达不到的。
再比如,上完《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后,引导学生分组止向生活,通过观察、访谈、洵问等方式收集家乡风景、物产、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再将了解到的情况用书面语高‘整理,在班上进行交流,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共同研究一个活动内容,聚在一起交流、倾听,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探究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并且发现了生活与语文的联系,真切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责编:黄鸿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A-0018-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向纵横两方面延伸,引导学生加深与巩固知识,开展拓展性的语文学习活动,能整合各学科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综合素养,具有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了。要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入手,打破传统课堂的形式,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引入和增添丰富多彩的内容,把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延伸到相关领域。通过读读、画画、质疑问难、自由组合讨论、情景表演、角色体验、自我展示、游戏、小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开放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全方位地看、说、谈、思、写、唱、跳、演、画、玩,让思维和想象得到充分的调动,把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激发出来,让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小儿垂钓》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拓展活动: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在读读诗句、观察图画、联系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小画家、翻译家、诗人等其中的一个角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学生各展所长,在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理解了古诗,产生多元化感悟,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其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课程所有的内容。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都具有广阔的延伸、创造的空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背景知识或相关知识,以更好地突出课文的主线,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针对课文特点,采取上网查资料、读课外书、询问讨论等方式在课前、课后收集相关资料,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处理的主动者,从而丰富了知识积累,培养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一年级《一去二三里》一课,学生认识了“一”至“十”,课后笔者让学生收集有关“一”至“十”的儿歌、成语、谚语、古诗等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十个数字,而且认识了所搜集资料中的其他汉字,提高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语文知识,也提高了语文素养。再如教学《动物过冬》一课,课前先让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上网查询、咨询家长等方式,收集动物过冬的资料。课上,让学生思考问题:“课文中讲了哪些动物?它们怎样过冬?为什么采用这样的过冬方式?除了课文所列举的这几种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过冬的方式?它们为什么这样过冬?”这样就促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新的知识领域,探索相关的知识,不仅增大了信息量,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同时参加了阅读实践活动,使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互补充,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激活学生思维。使之求异创新
思维的独特性是创新的灵魂。语文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还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开展拓展性活动,易于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进发创新的火花,从而树立创新意识。
如在《田忌赛马》教学时,让学生自由组合田忌与齐威王的马,提出:“不用孙膑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田忌赢?”激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当学生兴致勃勃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又经过比较,认为还是孙膑的办法最好时,思维的发散性得到了锻炼。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后,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给齐威王写信,鼓励自由、有创意的表达。这一拓展是把写信、提建议、续编故事等多项读写活动巧妙地整合,融观察、分析、想象、推理、判断等能力的锻炼为一体,促进学生多维度的思考。
在教学口语交际《我爱吃的水果》时,笔者让学生通过摸、看、闻、尝等多种方式,了解了爱吃的水果的外形、颜色、味道、营养等知识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设计一种未来的水果,在“新型水果发布会”上进行推销。学生们画出的一张张水果,设计的一句句广告词虽然不够实际,但却新、异,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性活动是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很好的载体。
例如,在教完拼音以后,笔肯让学生用拼音写m爸爸、妈妈、自己以及班上同学的姓名,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又能快快乐乐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这种效果是让学生反复识记、抄写、改错所达不到的。
再比如,上完《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后,引导学生分组止向生活,通过观察、访谈、洵问等方式收集家乡风景、物产、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再将了解到的情况用书面语高‘整理,在班上进行交流,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共同研究一个活动内容,聚在一起交流、倾听,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探究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并且发现了生活与语文的联系,真切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责编:黄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