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学生经验充实阅读教学设计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教学要以调用学生经验为起点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可以看出,学生生活经验是重点,真正的阅读教学只有结合学生生活,立足个人经验,才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兴趣,才能推促阅读教学走向精彩。

一、准备阶段:以学生经验为起点,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编者进行对话。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学生个体经验才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考虑课标精神、教材内容与单元目标,还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
  例如,在讲解写人的课文时,教师的教学流程大多是先介绍课文人物,接着引出课文内容,最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人物性格,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古诗时,一般都是先让学生背一背古诗,接着引出新诗,逐一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读通顺、会背诵,等等。从其教学流程来看,教师都是严格按照“复习—导入—讲解—总结—练习”这一流程进行的。从教学设计来看,一般都是从学生已有旧知出发,接着为学生讲解新知。这种流程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但很多教师却没有真正思考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主要讲述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人生哲理。对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借助名人名言或用理性的思考方式进行导入,从表面上看,这些设计很有条理,但学生却很懵懂。对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具体事例入手,从他们平日所见、所做以及别人的反馈评价入手,契合学生的认知,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剧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能站在成人角度进行解读,而要转换思维,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解读,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其活动环节、对话情境,都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起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活动流程与对话情节,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才有可能激发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对文本阅读的兴趣,继而将教学持续深入。

二、活动环节:以学生经验为焦点,重构经验体系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所有的教学效果,都需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对于作者而言,生活经验是他们创作的前提;对于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也是他们与文本、作者对话,把握文本主题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只有结合学生自己獨特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才能最终实现个性阅读。同时,在教学的活动环节,教师也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搭建平台,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比对,以此让学生结合文本要求重新建构新知。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一课中,“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句话中有“拉”“背”“挑”与“翻山越岭”几个动词,一方面写出了母亲日常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也点出了母爱的伟大。只有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发挥想象:母亲为什么要带着弟弟妹妹上路?母亲为什么要辛苦地翻山越岭?除了这些,母亲每天还会做些什么?这样从点到面,从文本内容到学生生活,不仅有效填补了文本空白,还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加深了对文本主题的理解。通过教师这样的引导,学生理解了“翻山越岭”这一词语不仅指现实中的座座山岭,而且还包括生活中的重重阻碍。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环节,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能从中感受到一个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的母亲的艰辛;经过这样对比,学生也能从中揣摩出母亲的性格,虽然她身体羸弱,但是性格坚强,敢于担当。在教学中增加这样一个拓展环节,母亲的立体形象、课文背后的情感主题,学生就会很快理解。
  教学设计中活动环节的设计,固然需要立足教学目标,但活动的主体还需要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需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围绕学生生活体验设计活动环节,以便引导他们及时触摸文本,让他们通过体验、探究的方式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提升主题:以学生经验为基点,构建高效课堂


  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真正的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心灵的碰撞,是一种生命的流淌。对于学生来说,对文本的解读,也是知识和经验不断发展和重构的过程。针对教学设计中的总结提升环节,同样也需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开放性与发展性原则,进行相应的活动设计,以便能有效推促学生的理解力和经验的升华,继而实现课堂生命的生长、学生个体的发展。
  还以《第一次抱母亲》一课为例。经过活动环节,学生被文本中母亲坚强、无私的精神品质所感染,也会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乃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为课堂教学总结升华提供了可能。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增设随文练笔环节,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以便让他们的经验在重构的基础上得以升华。教师可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要求他们写一件事或一个片段,如有可能,在教学设计前,教师也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范例,这样从文本到教师范例,再到学生创作,就能较好地搭建一个从仿写到创作的平台,在推促学生理解文本主题的同时,也能丰富个人经验,提升表达能力。如果忽略学生生活经验,随意拔高要求,增加设计难度,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发挥,继而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学生而言,母亲是他们最熟悉的人,但是直接让他们写,又容易提笔忘词。《第一次抱母亲》将一件平凡的小事徐徐铺开,为学生写自己的母亲打开了思路。在激发他们写一写自己母亲的同时,也从中渗透了物化思想、经验升华的策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作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赏识他们,这样就会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虽然他们写作的语言有点稚嫩,但情感却很真挚,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精彩所在,也是教学设计中进行主题升华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在设计中增加练笔这一环节,在教学中以学生经验为基点,在加深对文本主题理解的同时,也能升华文本主题,实现高效课堂。
  总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不仅体现在学习参与上,更多还体现在是否结合学生的经验上。如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即便有收获,那也是一堆无意义的符号;即使经验有发展,那也是量的叠加,无法实现质的突破。发展是立足学生经验,由学生的体验实现的持续改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只有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在其已有经验上发展,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建构,在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推促课堂精彩持续生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小学部)
  (责任编辑 岳 舒)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活动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活动教学充分运用创新模式,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和热情。一、创设不同的教学场景,活跃教学气氛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不同的教学场景,给予学生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对英语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英语教学气氛,从而提升活
期刊
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融入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积累感性经验,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会数学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设计有效、有量、有质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发展欲,真正让学生学会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应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与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观察、猜想、交流、推理等活动,使其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性和抽象性,这与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的现状形成了矛盾。基于此,数学教师必须要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将生活与数学的有效结合,
期刊
从实物图形的感知到“三视图”的认知,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几何学习中一次质的思维飞跃。尽管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接触过用“三视图”观察物体,但受思维认知水平的限制,认知只停留在表象层面。同时,新课标提倡小学高年级数学几何教学要注重从“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利用“三视图”教学
期刊
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效率具体指的是师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的教学任务,课堂效率强调的是课堂上师生投入的精力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课堂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就数学课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打造绿色、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在具体的实践中,如何才能提高课堂
期刊
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阅读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阅读,可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经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书本中也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故事与经验等待他们去发掘。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趣味性、舒适性的课堂环境,采取不同的方式带领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文章中心,经过长期训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在尝试、体验、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习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新潜能被有效发挥。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一个优质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的基础,它可以在良好的探究氛围中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演示操作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多维度地深入思考,深化所习得的知识,让学生在经历知其然的基础上,更知其所以然,最终促进空间概念的不断深入。一、深入经历,在观察演示中发展空间概念  空间概念是主观生命与客观情境深入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真正激活学生内在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才能对几何素材形成深入感知,有效巩固学生空间
期刊
在强调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传统作业作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工具或途径已经难以满足现实教学的需要。因此,对作业结构进行优化配置,提升作业在辅助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是当前小学数学作业顺应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路径。一、优化小学数学作业形式  小学数学作业主要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操作性作业三种。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对于发展學生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数学能力
期刊
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不仅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小学不同阶段的英语探究式学习  在小学阶段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特点,开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