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劳动教育不仅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从劳动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分析培养策略,希望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实践;素质培养
新的历史时期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基于此,在小学教育培养中,学校应重视劳动教育,并在劳动中塑造学生、发展学生。然而,目前小学生劳动素质明显不足,学生中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错误的价值观念普遍存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此,学校应联合社会、家庭等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探索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通过劳动来明白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劳动最光荣等。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劳动健体、劳动光荣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主义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在劳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增强对班集体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通过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够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得到有效发展,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也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所以,为了培养更加健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二、学校应主动作为,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是贯彻劳动教育要求的“主要阵地”。系统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有利于学生丰富劳动知识、学习劳动技能、塑造正确的劳动观念。基于此,学校应发挥教育优势,不断完善劳动课程,并且在劳动课程中创建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的劳动意识。創新劳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现全面的劳动教育。
第一,学校应根据教育部门发布的劳动教育实施纲要,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独立地位,对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明确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校本课程,做到因地取材,为小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第二,注重课堂浸润,通过课堂指导,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劳动浸润学生心灵,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三,加强实践教育,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学校应积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劳动活动,让学生在身心的全面体验中提高劳动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三、家庭应发挥作用,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劳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小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参与。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例如,家长应避免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应该重视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纠正溺爱孩子、娇惯孩子的思想观念,引导孩子参加日常家务劳动,培养其劳动素质的同时,提高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其次,家长应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如主动参与志愿活动,服务他人,并带领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践行“光盘行动”,感悟劳动哲理等。最后,家长应注重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劳动教育应该形成一个长期的培养机制,家长应利用家庭氛围引导孩子进行劳动,以塑造其主动劳动的良好习惯。
四、社会应积极助推,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
小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帮助,这样才能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促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进而塑造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基于此,在小学生劳动教育中,教育部门应从宏观层面积极引导,明确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促使学校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加强劳动教育宣传,利用“劳动节”等特殊的节日,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学校贯彻、落实劳动教育要求。此外,其他社会组织应积极配合学校、家庭的劳动教育,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劳动实践环境,进而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了解“劳动最光荣”的含义,提升劳动素养。
总之,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培养小学生劳动素质的过程中,学校应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家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参与劳动;社会应积极助推,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胡赟赟.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22-24.
[2]李红婷.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1):11-13.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实践;素质培养
新的历史时期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基于此,在小学教育培养中,学校应重视劳动教育,并在劳动中塑造学生、发展学生。然而,目前小学生劳动素质明显不足,学生中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错误的价值观念普遍存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此,学校应联合社会、家庭等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探索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通过劳动来明白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劳动最光荣等。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劳动健体、劳动光荣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主义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在劳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增强对班集体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通过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够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得到有效发展,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也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所以,为了培养更加健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二、学校应主动作为,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是贯彻劳动教育要求的“主要阵地”。系统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有利于学生丰富劳动知识、学习劳动技能、塑造正确的劳动观念。基于此,学校应发挥教育优势,不断完善劳动课程,并且在劳动课程中创建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的劳动意识。創新劳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现全面的劳动教育。
第一,学校应根据教育部门发布的劳动教育实施纲要,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独立地位,对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明确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校本课程,做到因地取材,为小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第二,注重课堂浸润,通过课堂指导,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劳动浸润学生心灵,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三,加强实践教育,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学校应积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劳动活动,让学生在身心的全面体验中提高劳动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三、家庭应发挥作用,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劳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小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参与。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例如,家长应避免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应该重视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纠正溺爱孩子、娇惯孩子的思想观念,引导孩子参加日常家务劳动,培养其劳动素质的同时,提高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其次,家长应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如主动参与志愿活动,服务他人,并带领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践行“光盘行动”,感悟劳动哲理等。最后,家长应注重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劳动教育应该形成一个长期的培养机制,家长应利用家庭氛围引导孩子进行劳动,以塑造其主动劳动的良好习惯。
四、社会应积极助推,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
小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帮助,这样才能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促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进而塑造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基于此,在小学生劳动教育中,教育部门应从宏观层面积极引导,明确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促使学校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加强劳动教育宣传,利用“劳动节”等特殊的节日,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学校贯彻、落实劳动教育要求。此外,其他社会组织应积极配合学校、家庭的劳动教育,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劳动实践环境,进而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了解“劳动最光荣”的含义,提升劳动素养。
总之,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培养小学生劳动素质的过程中,学校应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家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参与劳动;社会应积极助推,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胡赟赟.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22-24.
[2]李红婷.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