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语说:好的开始相当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教学于新课而言亦如此,就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扣人心弦的同时,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其先入为主,将其带入相应的情境。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小学语文老师们若能巧妙运用相应的导入法,就能让语文课焕发出光彩,带领孩子们有效进入新课的学习。
【关键词】导入 激发 吸引 兴趣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86-02
语文课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在广阔的语文教学天地里,如同八仙过海的老师们,各显神通。通过科学有效课堂导入,可使学生更好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这对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方法,从而保证更好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但导入的方法也不是他们随意信手拈来,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依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再加上教师自己的聪明才智来选择与设计。下面笔者就粗浅地谈谈自己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出来的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为更好开展语文教学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一、用实物教具激趣导入法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见,兴趣是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动力。那语文课上如何让导入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巧妙地借实物教具入课堂,可以为语文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物给孩子们直观的感觉,能吸引学生去认真观察,并紧紧跟随老师走进新课 。
每每在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爬山虎的脚》时,我都会事先去采摘十几条完整的爬山虎藤条,上课伊始便分发给每个小组,让孩子们认真观察,经过一番观察、讨论后,进行汇报各自观察所得,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可知晓他们已明白爬山虎的脚生长变化过程,它们新长出来的嫩叶与长大了的叶子有何不同,甚至还可以联想到墙上整片爬山虎的生长状态,然后我便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的学习,孩子们有了实物爬山虎道具,学习起这篇课文来可谓是得心应手,学完了还印象深刻。
又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画杨桃》这课时,我会让学生们每人带一颗杨桃到课堂上来,事先在小组里观察、讨论所看到的杨桃的样子,试着在纸上画一画它的形状,再对比,经过几分钟的观察与涂画,孩子们就发现了各自观察的角度不同,画出来的杨桃形状不一,充满了疑问,而我却笑而不答,顺势导入该课的学习,孩子们带着疑问,兴趣之浓厚,学起来津津有味,疑问也随之而解。
二、激情渲染导入法
都说情感最能感染人,教师在一上课导入时,就能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融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的感情进行朗读示范,结合教师自身丰富的表情与肢体语言把文章的情感表达出来,并传达给学生,创设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与文本之間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堪设想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温度。”没有温度的老师,在课堂上便没了魅力,吸引不了学生,让课堂黯然失色。[1]
如窦老师在执教《七律长征》这篇课文时,就饱含激情地带领孩子们走进课文:
师:同学们,六十六年前的今天,红军开始了万里长征。在征途上,涌现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以前讲过的课文里,学过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谁能想起来?
生:有《飞夺泸定桥》。
生:有《金色的鱼钩》。老班长把钓来的鱼让给同志们,自己却牺牲了。
生:还有《丰碑》。文中的老红军在大雪天舍己为人,而活活冻死。
师:还有《倔强的小红军》。小红军为了不拖累他人,也被饿死了。这些课文都是用故事的方式来讲述,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与之不同,则是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让我们一块齐读课题。
生:长征。[2]
窦老师富有激情的几句话,马上缩短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既让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又成功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
又如很多老师在教授课文《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往往会先激情满满地介绍五星红旗的意义,激发起孩子们对国旗的热爱,紧接着播放国歌,燃气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最后相机导入新课的学习。
采用激情渲染导入法,学生在老师饱满的激情感染下,他们的情感能很好地与文本产生共鸣,随着新课的深入,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联系旧知导入法
孔子告弟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已。”于是乎,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时常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教学目的,因为新旧知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语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看似虽不像数学的那么密切,但细细品读这些课文,有的主旨相同,有的结构类似,有的作者相同,有的采用的写作手法相同等。教师要善于迁移运用旧知,为孩子们学习新课铺好基石。
如让笔者感受颇深的课文是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说明文《鲸》,在新课的导入时,我巧妙地联系旧知——《太阳》,与孩子们一块回顾《太阳》中的说明方法和课文题材,对于类似的说明文《鲸》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又如四年级课文中的《猫》与《母鸡》,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文学家老舍,他的笔墨幽默、清新,孩子们学完了《猫》,再学习《母鸡》这课就容易多了。还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桃花心木》与上册中的《白杨》,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联系旧知来学习新知,这样的课堂导入,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让其学习起来倍感亲切而容易。
四、大胆质疑课题导入法
古人有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天性活泼又好动,总是对新奇的事物倍感兴趣,质疑课题导入法正好符合孩子们的这一大特点,但是该方法的采用语文老师们需注意:在紧扣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还要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出富有 “挑战性”的问题,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鱼游到了纸上》时,走进教室,安静下来后,我便板书课题,让孩子们就着课题来提问,经过十几秒的沉默后,一支支小手林立,孩子们问到:“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纸上?”……于是我及时地从中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课题下方,让孩子们带着自己质疑的问题去学习新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
前段时间,我聆听了市里一位年轻老师的公开课,当时她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该教师一上来就直指黑板上的课题,让生齐读课题,紧接着便让学生大胆质疑,不到一分钟只见课堂上瞬间小手如林,孩子们全然没了上公开课的紧张神情,一个个问题从孩子们的小嘴里蹦出来,老师越来越欣慰,孩子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接着老师从中提取了有价值的问题,相机导入新课的学习。
质疑导入法中简练的几句话,不但调动孩子们积极动脑,也抓住了孩子们急于去探究新课,便从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理,无疑是一种极好的语文教学导入法。
五、讲故事导入法
童年充满着故事色彩,因此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有趣的故事内容,精彩的故事片段,主人公的复杂经历,……都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迅速激起他们对学习新知的热情。
尤其在低年级故事导入法的运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为了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导入环节中选取的故事应紧密联系所学的新知,从中引出相关的内容,让孩子听完故事后带着浓厚的兴趣过渡到新课中,也让故事导入法对新课的学习真正起效。
例如,很多老师在教学《太阳》和《后羿射日》时,善于采用的神话故事导入。在故事浓厚的趣味性吸引下,学生马上对课文产生了兴趣,驱使他们主动走进新课的学习之中。
六、谜语导入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谜语导入也是很好的一种方法。上课开始,先让学生猜谜语,再导入课题。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有趣的汉字》,笔者在导入时,精心设计了几个汉字教学谜:
人不在其位(打一字)——立
二八佳人(打一字)——妙
石头撑起一座山(打一字)——岩
……
谜语一出,只见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有的积极动脑,有的与同桌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还有的在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并反驳,一时间课堂气氛活跃至极,紧接着孩子们的小手频频举起来,汇报一结束,我便巧妙导入新课字谜的学习,不知不觉中,当下课的铃声响起,孩子们还个个意犹未尽。
总之,导入虽短小,但不容小觑,它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融合知识、趣味、艺术等方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它对语文新课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3]选择怎样的导入方法,不仅要依据新课的内容、学习目标;还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年龄心理特征,以及老师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漫长的语文教学路上,恰到好处地运用好相应的导入法,在课上前几分钟营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情境,去吸引孩子们,就能在課堂开始的第一时间扣人心弦,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语文教学变得富有活力,让孩子们真正地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上),2015,(12):154.
[2]陆慧.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3,(01):118.
[3]孟丽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J].《小学时代:教师》,2009.
【关键词】导入 激发 吸引 兴趣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086-02
语文课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在广阔的语文教学天地里,如同八仙过海的老师们,各显神通。通过科学有效课堂导入,可使学生更好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这对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方法,从而保证更好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但导入的方法也不是他们随意信手拈来,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依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再加上教师自己的聪明才智来选择与设计。下面笔者就粗浅地谈谈自己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出来的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为更好开展语文教学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一、用实物教具激趣导入法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见,兴趣是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动力。那语文课上如何让导入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巧妙地借实物教具入课堂,可以为语文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物给孩子们直观的感觉,能吸引学生去认真观察,并紧紧跟随老师走进新课 。
每每在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爬山虎的脚》时,我都会事先去采摘十几条完整的爬山虎藤条,上课伊始便分发给每个小组,让孩子们认真观察,经过一番观察、讨论后,进行汇报各自观察所得,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可知晓他们已明白爬山虎的脚生长变化过程,它们新长出来的嫩叶与长大了的叶子有何不同,甚至还可以联想到墙上整片爬山虎的生长状态,然后我便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的学习,孩子们有了实物爬山虎道具,学习起这篇课文来可谓是得心应手,学完了还印象深刻。
又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画杨桃》这课时,我会让学生们每人带一颗杨桃到课堂上来,事先在小组里观察、讨论所看到的杨桃的样子,试着在纸上画一画它的形状,再对比,经过几分钟的观察与涂画,孩子们就发现了各自观察的角度不同,画出来的杨桃形状不一,充满了疑问,而我却笑而不答,顺势导入该课的学习,孩子们带着疑问,兴趣之浓厚,学起来津津有味,疑问也随之而解。
二、激情渲染导入法
都说情感最能感染人,教师在一上课导入时,就能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融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的感情进行朗读示范,结合教师自身丰富的表情与肢体语言把文章的情感表达出来,并传达给学生,创设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与文本之間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堪设想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温度。”没有温度的老师,在课堂上便没了魅力,吸引不了学生,让课堂黯然失色。[1]
如窦老师在执教《七律长征》这篇课文时,就饱含激情地带领孩子们走进课文:
师:同学们,六十六年前的今天,红军开始了万里长征。在征途上,涌现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以前讲过的课文里,学过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谁能想起来?
生:有《飞夺泸定桥》。
生:有《金色的鱼钩》。老班长把钓来的鱼让给同志们,自己却牺牲了。
生:还有《丰碑》。文中的老红军在大雪天舍己为人,而活活冻死。
师:还有《倔强的小红军》。小红军为了不拖累他人,也被饿死了。这些课文都是用故事的方式来讲述,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与之不同,则是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让我们一块齐读课题。
生:长征。[2]
窦老师富有激情的几句话,马上缩短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既让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又成功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
又如很多老师在教授课文《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往往会先激情满满地介绍五星红旗的意义,激发起孩子们对国旗的热爱,紧接着播放国歌,燃气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最后相机导入新课的学习。
采用激情渲染导入法,学生在老师饱满的激情感染下,他们的情感能很好地与文本产生共鸣,随着新课的深入,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联系旧知导入法
孔子告弟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已。”于是乎,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时常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教学目的,因为新旧知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语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看似虽不像数学的那么密切,但细细品读这些课文,有的主旨相同,有的结构类似,有的作者相同,有的采用的写作手法相同等。教师要善于迁移运用旧知,为孩子们学习新课铺好基石。
如让笔者感受颇深的课文是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说明文《鲸》,在新课的导入时,我巧妙地联系旧知——《太阳》,与孩子们一块回顾《太阳》中的说明方法和课文题材,对于类似的说明文《鲸》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又如四年级课文中的《猫》与《母鸡》,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文学家老舍,他的笔墨幽默、清新,孩子们学完了《猫》,再学习《母鸡》这课就容易多了。还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桃花心木》与上册中的《白杨》,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联系旧知来学习新知,这样的课堂导入,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又让其学习起来倍感亲切而容易。
四、大胆质疑课题导入法
古人有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天性活泼又好动,总是对新奇的事物倍感兴趣,质疑课题导入法正好符合孩子们的这一大特点,但是该方法的采用语文老师们需注意:在紧扣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还要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出富有 “挑战性”的问题,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鱼游到了纸上》时,走进教室,安静下来后,我便板书课题,让孩子们就着课题来提问,经过十几秒的沉默后,一支支小手林立,孩子们问到:“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纸上?”……于是我及时地从中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课题下方,让孩子们带着自己质疑的问题去学习新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
前段时间,我聆听了市里一位年轻老师的公开课,当时她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该教师一上来就直指黑板上的课题,让生齐读课题,紧接着便让学生大胆质疑,不到一分钟只见课堂上瞬间小手如林,孩子们全然没了上公开课的紧张神情,一个个问题从孩子们的小嘴里蹦出来,老师越来越欣慰,孩子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接着老师从中提取了有价值的问题,相机导入新课的学习。
质疑导入法中简练的几句话,不但调动孩子们积极动脑,也抓住了孩子们急于去探究新课,便从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理,无疑是一种极好的语文教学导入法。
五、讲故事导入法
童年充满着故事色彩,因此故事是深受儿童欢迎的,有趣的故事内容,精彩的故事片段,主人公的复杂经历,……都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迅速激起他们对学习新知的热情。
尤其在低年级故事导入法的运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为了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导入环节中选取的故事应紧密联系所学的新知,从中引出相关的内容,让孩子听完故事后带着浓厚的兴趣过渡到新课中,也让故事导入法对新课的学习真正起效。
例如,很多老师在教学《太阳》和《后羿射日》时,善于采用的神话故事导入。在故事浓厚的趣味性吸引下,学生马上对课文产生了兴趣,驱使他们主动走进新课的学习之中。
六、谜语导入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谜语导入也是很好的一种方法。上课开始,先让学生猜谜语,再导入课题。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有趣的汉字》,笔者在导入时,精心设计了几个汉字教学谜:
人不在其位(打一字)——立
二八佳人(打一字)——妙
石头撑起一座山(打一字)——岩
……
谜语一出,只见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有的积极动脑,有的与同桌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还有的在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并反驳,一时间课堂气氛活跃至极,紧接着孩子们的小手频频举起来,汇报一结束,我便巧妙导入新课字谜的学习,不知不觉中,当下课的铃声响起,孩子们还个个意犹未尽。
总之,导入虽短小,但不容小觑,它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融合知识、趣味、艺术等方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它对语文新课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3]选择怎样的导入方法,不仅要依据新课的内容、学习目标;还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年龄心理特征,以及老师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漫长的语文教学路上,恰到好处地运用好相应的导入法,在课上前几分钟营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情境,去吸引孩子们,就能在課堂开始的第一时间扣人心弦,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语文教学变得富有活力,让孩子们真正地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上),2015,(12):154.
[2]陆慧.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3,(01):118.
[3]孟丽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J].《小学时代:教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