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日益紧密,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热点。文章从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面临的挑战及解决路径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个层面重点探讨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决路径,以期推动未来进一步深化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日益深远,学术界掀起了研究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潮,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把握最新研究状况、预测未来研究思路,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笔者以“关键词”为检索项,以“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检索词进行搜索,搜索结果显示,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知网共收录630篇文献,其中收录到核心期刊、CSSCI、CSCD的期刊共计32篇,收录博硕士论文43篇。经过对近五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选择性的分析和整理,笔者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涉域和研究状况。
一、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體的广泛应用,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必然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有机结合以发挥更大的效用。经过分析相关材料,笔者将其必要性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新媒体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也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王通从教育客体和教育介体两个方面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首先是对教育客体即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新媒体提升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信息获取更加便捷、社交互动性更强,并科学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就业,绘制梦想蓝图。其次,他又在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效率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教育介体的积极影响。李思滨认为新媒体可以增加教育途径,丰富思政教育资源、拓宽高校思政工作者的眼界,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徐维克认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面临三个突出问题,一是主体媒介素养缺失,二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难以满足教育需要,三是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章福彬从教育理论抽象、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单向等方面来介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朱玉芳从课内课外教学出发,全方位剖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社会矛盾、思想多元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将新媒体创新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研究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基于新媒体的特性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然要研究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面临的挑战,全方位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发展路径。
(一)教育主体面临的挑战
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分析教育主体面临的挑战极其重要。谭霞、李文静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广泛便捷,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信息储存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书民指出部分高校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够熟练,这不利于多媒体与思政课堂的高效融合。石汶鑫认为新媒体会弱化教育主体的权威、动摇教育主体的信念、挑战教育主体的职业素养。王金龙以教育者素质提升为视角,指出新媒体导致学生抵制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教师地位受到挑战,教育工作者工作压力增大。
(二)教育客体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的普及丰富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但是大学生在对大量信息做出正确抉择方面尚且存在隐患。而且,互联网的便捷性容易滋生学生的懒惰心理,过于依赖网络会阻碍其学习能力的提升。赵泽林、赵伟认为,由于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大学生长期沉迷于此,忽视周围的现实世界,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冯文岐、张涛认为很多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信息辨别能力不足,信息污染会影响大学生的素质提升。石汶鑫认为新媒体会误导教育客体的思想观念、引发教育客体的身心障碍。
(三)教育介体面临的挑战
教育介体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处于新媒体影响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上也面临挑战。王通指出新媒体技术发展使传统教育方式面临挑战,新媒体时代,教育资源多元,教育信息传播便捷,凸显了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应及时做出改变。冯文岐、张涛从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两个维度对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一是教育手段重点的转变,新媒体传播内容丰富,覆盖面积广,信息筛选难度增加;二是教育内容渗透性的加强,网络信息混杂,网络舆论难以监管,教育内容中正确的网络观念和价值观念渗透性要求加强。
(四)教育环体面临的挑战
教育环体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学术界研究较多的有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自由度难以把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带来了难题。徐维克结合网络教育环境和校园教育环境进行研究,指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论监管受到挑战。不良信息在线上线下的快速传播,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教育环境受到污染。陈华巍、王贵新和刘国军分析了新媒体的兼容性和排他性等特性,指出舆论导向失范的行为时有发生,加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程度。
三、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决路径研究
关于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决路径,学者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大致是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教育主体
1、转变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转变传统单向灌输理念,引导双向互动。石汶鑫认为教育者一方面要增强对学生的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确立自由平等的现代教育理念,打造良性师生互动关系。徐维克认为转变教育理念,具体包括建构包容开放的理念、建构平等对话机制和树立渗透式教育理念三个部分。
2、提升核心素质
教育主体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媒介素养、职业素养等。石汶鑫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要掌握新媒体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学会对新媒体信息严格把关、仔细筛选。陈露红提出对于新媒体要坚持融入、超越的原则,善于改变思维、创新思维,超越发展。陈华巍、王贵新和刘国军从核心素质的整体上进行分析,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高文化自觉,一是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二是自觉履行职责;三是增强新媒体应用和协调素质,做好价值引导。
(二)教育客体
1、提升媒介文化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接触、理解和应用媒介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素质和修养。高校学生要提高信息辨别的能力,提升网络文化素质。冯文岐、张涛提出强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机制,通过开设课程、讲座等使大学生对网络媒介有更加系统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媒介的虚拟性,提高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筛选信息、运用信息。
2、规范媒介使用行为
石汶鑫指出应该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对高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行为进行规范。他从高校和大学生两个维度进行阐述:一是高校应加强对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管理力度,督导学生文明上网;二是高校学生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条规,不随意传播不实言论,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三)教育介体
1、优化整合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的优劣对于教育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结合新媒体的时代特色,优化整合教育内容。陈露红通过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优势,指出一是用科学的内容占领新媒体空间,二是利用新媒体资源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三是利用新媒体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张健强调在对教育内容进行更新换代的同时,高校学生要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的教育内容,大力发扬马克思主义精神。
2、创新完善教学方式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万慧提出可以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配合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师生交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刘想树教授在书中提及教学方式时指出:一是要坚持精细化和多端化,创新教育过程,依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教育;二是要坚持现代化和综合化,提升前瞻性和科学性。
(四)教育环体
1、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网民群体的多样性,网络环境日益复杂,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良影响,需要加强网络监管。李思滨认为应加强高校新媒体的信息监管机制,从政府、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入手。政府要做好过滤工作,大力监管网络各方行为;学校要发挥信息筛选和监督引导作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社会各界发挥自身力量,共同净化网络空间。
2、资源整合,优化校园环境
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都各有优劣,对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发挥最大效用。汤丽华提出将各个高校之间的媒体资源建立联动关系,可以丰富资源且加强交流,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一方面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技术素质和创新素质,掌握科技前沿知识;另一方面,构建和谐向上的人际交往关系,交流过于依赖网络设备容易沉溺于虚拟化空间,影响人格健全发展。因此,应增加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逐步优化校园环境。
四、结语
纵观近五年来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述范围广泛,研究成果丰富,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意义、面临的挑战及解决路径等方面,并在一些领域取得共识,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探讨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但现有的研究在一些方面仍需要深入探索:研究视角比较单一,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缺乏;现有文献中,解决路径方面的研究日益概括化,未能深入探讨实施的有效性。新媒体背景下,我们要更加深入地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刘想树.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3]徐维克.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8.
[4]王通.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8.
[5]石汶鑫.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D].长春:吉林大学,2017.
[6]王金龙.新媒体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6.
[7]汤丽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问题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8.
[8]陈露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与新媒体融合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9]章福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途径[J].教育探索,2008(06).
[10]朱玉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11]李思滨.浅谈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传媒教育,2017(09).
[12]谭霞,李文静.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6(07).
[13]李书民.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5(11).
[14]陈华巍,王贵新,刘国军.新媒體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03).
[15]赵泽林,赵伟.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J].学习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9).
[16]冯文岐,张涛.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优化对策[J].高教探索,2017(增刊).
[17]刘明海.新媒体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浅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4).
[18]符昌昭.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3).
[19]万慧.利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传媒教育,2017(27).
[20]张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教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7).
作者简介:谢翠婷(1996.01-),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述
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日益深远,学术界掀起了研究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潮,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把握最新研究状况、预测未来研究思路,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笔者以“关键词”为检索项,以“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检索词进行搜索,搜索结果显示,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知网共收录630篇文献,其中收录到核心期刊、CSSCI、CSCD的期刊共计32篇,收录博硕士论文43篇。经过对近五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选择性的分析和整理,笔者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涉域和研究状况。
一、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體的广泛应用,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必然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有机结合以发挥更大的效用。经过分析相关材料,笔者将其必要性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新媒体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也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王通从教育客体和教育介体两个方面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首先是对教育客体即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新媒体提升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信息获取更加便捷、社交互动性更强,并科学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就业,绘制梦想蓝图。其次,他又在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效率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教育介体的积极影响。李思滨认为新媒体可以增加教育途径,丰富思政教育资源、拓宽高校思政工作者的眼界,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徐维克认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面临三个突出问题,一是主体媒介素养缺失,二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难以满足教育需要,三是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章福彬从教育理论抽象、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单向等方面来介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朱玉芳从课内课外教学出发,全方位剖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社会矛盾、思想多元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将新媒体创新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研究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基于新媒体的特性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然要研究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面临的挑战,全方位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发展路径。
(一)教育主体面临的挑战
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分析教育主体面临的挑战极其重要。谭霞、李文静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广泛便捷,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信息储存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书民指出部分高校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够熟练,这不利于多媒体与思政课堂的高效融合。石汶鑫认为新媒体会弱化教育主体的权威、动摇教育主体的信念、挑战教育主体的职业素养。王金龙以教育者素质提升为视角,指出新媒体导致学生抵制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教师地位受到挑战,教育工作者工作压力增大。
(二)教育客体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的普及丰富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但是大学生在对大量信息做出正确抉择方面尚且存在隐患。而且,互联网的便捷性容易滋生学生的懒惰心理,过于依赖网络会阻碍其学习能力的提升。赵泽林、赵伟认为,由于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大学生长期沉迷于此,忽视周围的现实世界,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冯文岐、张涛认为很多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信息辨别能力不足,信息污染会影响大学生的素质提升。石汶鑫认为新媒体会误导教育客体的思想观念、引发教育客体的身心障碍。
(三)教育介体面临的挑战
教育介体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处于新媒体影响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上也面临挑战。王通指出新媒体技术发展使传统教育方式面临挑战,新媒体时代,教育资源多元,教育信息传播便捷,凸显了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应及时做出改变。冯文岐、张涛从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两个维度对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一是教育手段重点的转变,新媒体传播内容丰富,覆盖面积广,信息筛选难度增加;二是教育内容渗透性的加强,网络信息混杂,网络舆论难以监管,教育内容中正确的网络观念和价值观念渗透性要求加强。
(四)教育环体面临的挑战
教育环体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学术界研究较多的有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自由度难以把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带来了难题。徐维克结合网络教育环境和校园教育环境进行研究,指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论监管受到挑战。不良信息在线上线下的快速传播,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教育环境受到污染。陈华巍、王贵新和刘国军分析了新媒体的兼容性和排他性等特性,指出舆论导向失范的行为时有发生,加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程度。
三、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决路径研究
关于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决路径,学者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大致是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教育主体
1、转变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转变传统单向灌输理念,引导双向互动。石汶鑫认为教育者一方面要增强对学生的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确立自由平等的现代教育理念,打造良性师生互动关系。徐维克认为转变教育理念,具体包括建构包容开放的理念、建构平等对话机制和树立渗透式教育理念三个部分。
2、提升核心素质
教育主体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媒介素养、职业素养等。石汶鑫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要掌握新媒体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学会对新媒体信息严格把关、仔细筛选。陈露红提出对于新媒体要坚持融入、超越的原则,善于改变思维、创新思维,超越发展。陈华巍、王贵新和刘国军从核心素质的整体上进行分析,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高文化自觉,一是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二是自觉履行职责;三是增强新媒体应用和协调素质,做好价值引导。
(二)教育客体
1、提升媒介文化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接触、理解和应用媒介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素质和修养。高校学生要提高信息辨别的能力,提升网络文化素质。冯文岐、张涛提出强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机制,通过开设课程、讲座等使大学生对网络媒介有更加系统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媒介的虚拟性,提高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筛选信息、运用信息。
2、规范媒介使用行为
石汶鑫指出应该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对高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行为进行规范。他从高校和大学生两个维度进行阐述:一是高校应加强对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管理力度,督导学生文明上网;二是高校学生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条规,不随意传播不实言论,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三)教育介体
1、优化整合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的优劣对于教育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结合新媒体的时代特色,优化整合教育内容。陈露红通过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优势,指出一是用科学的内容占领新媒体空间,二是利用新媒体资源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三是利用新媒体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张健强调在对教育内容进行更新换代的同时,高校学生要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的教育内容,大力发扬马克思主义精神。
2、创新完善教学方式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万慧提出可以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配合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师生交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刘想树教授在书中提及教学方式时指出:一是要坚持精细化和多端化,创新教育过程,依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教育;二是要坚持现代化和综合化,提升前瞻性和科学性。
(四)教育环体
1、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网民群体的多样性,网络环境日益复杂,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良影响,需要加强网络监管。李思滨认为应加强高校新媒体的信息监管机制,从政府、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入手。政府要做好过滤工作,大力监管网络各方行为;学校要发挥信息筛选和监督引导作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社会各界发挥自身力量,共同净化网络空间。
2、资源整合,优化校园环境
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都各有优劣,对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发挥最大效用。汤丽华提出将各个高校之间的媒体资源建立联动关系,可以丰富资源且加强交流,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一方面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技术素质和创新素质,掌握科技前沿知识;另一方面,构建和谐向上的人际交往关系,交流过于依赖网络设备容易沉溺于虚拟化空间,影响人格健全发展。因此,应增加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逐步优化校园环境。
四、结语
纵观近五年来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述范围广泛,研究成果丰富,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意义、面临的挑战及解决路径等方面,并在一些领域取得共识,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探讨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但现有的研究在一些方面仍需要深入探索:研究视角比较单一,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缺乏;现有文献中,解决路径方面的研究日益概括化,未能深入探讨实施的有效性。新媒体背景下,我们要更加深入地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刘想树.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3]徐维克.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8.
[4]王通.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8.
[5]石汶鑫.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D].长春:吉林大学,2017.
[6]王金龙.新媒体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6.
[7]汤丽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问题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8.
[8]陈露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与新媒体融合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9]章福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途径[J].教育探索,2008(06).
[10]朱玉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11]李思滨.浅谈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传媒教育,2017(09).
[12]谭霞,李文静.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6(07).
[13]李书民.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5(11).
[14]陈华巍,王贵新,刘国军.新媒體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03).
[15]赵泽林,赵伟.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J].学习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9).
[16]冯文岐,张涛.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优化对策[J].高教探索,2017(增刊).
[17]刘明海.新媒体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浅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4).
[18]符昌昭.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3).
[19]万慧.利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传媒教育,2017(27).
[20]张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教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7).
作者简介:谢翠婷(1996.01-),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