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让秦立俊很快领略“眼睛”的奧妙,在竞争惨烈的行业内游刃有余。一份泽被天下的情怀,让秦立俊永远记得聆听别人的声音,然后悄悄付之行动。尽管他一再坚持称自己只是一个企业家,但谁又能说准他的内心不在期望着桃花源呢?
采访秦立俊时,正值2010年接近尾声之际,各大拍卖公司正乐不可支地忙于计算全年拍卖成交额,网站上每天都有以亿为单位的数字以醒目的颜色赫然出现在新闻头条,拍卖市场一片繁荣之景,羡煞旁人。采访地点就在秦立俊公司里的办公室,本以为这里多少会带着些庆功的热闹气氛,但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安静。整个写字楼区域很安静,中招国际拍卖的办公室也很安静,而秦立俊的办公室,要不是因为我们的来访,恐怕都能听得到鱼缸里的金鱼甩着尾巴游来游去的啪啪声。
不因身在此山中
秦立俊的办公室大而简单,办公桌、文件柜、沙发和一个小茶台,还有一张长长的会议桌,后来我明白是为了方便大幅的字画作品能够完整地铺展开来,不会有任何不平整。墙上挂着两幅画,都清新通透,跟他的办公室一样,一眼就能看到底,几乎不太像一位企业家,尤其是现如今火热的拍卖场上的人那般讳莫如深,那种低调总让人心里有些不大舒服。
秦立俊就爽快得多了。问起中招国际拍卖公司今年的业绩如何之时,秦立俊想都不想就答,“六七十个亿吧。”一边说,一边专注地沏茶,好像外面吵翻了天的数字大战跟他并没多大关系。片刻后,几杯茶下肚,发现他注视着我们,眼神分明是在问这茶如何。得到肯定的答案以后,他又帮我们每个人倒满,才又接着说,“不过明年会翻10倍!”我们顿时哈哈大笑,我才恍然大悟,秦立俊当然无须做出局外人的姿态,他也不可能是局外人。他只是习惯于只专注一件事情,而上千瞬间的主题便是喝茶。
进入正题以后,秦立俊的专业水准便立刻显现出来。“如今虽然国内拍卖尤其是艺术品拍卖业整体上处于加速上升的态势,但是拍卖企业的竞争也已经开始显现并曰渐加剧,一些自认为有实力的老板以为拍卖业‘遍地是金’,便仓促加入,但是不少公司却只拍出一场就转眼倒闭。现在,北京的拍卖公司确实很多,但是真正做得好的,并不多。像艺术品拍卖,东西一共就那么些,再加上国外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行,虽然规定外资不能在国内进行拍卖,但可以进行委托代理,他们只要授权给国内小的拍卖公司,也相当于变相的进来,加入抢东西的大军。”每一句话都实实在在。
正是这番对拍卖市场理性的认识,让秦立俊在同行厮杀得激烈之时能够泰然处之。“资产拍卖主要是基于对市场、对客户的了解,其实说白了,资产到了拍卖这个流程,大多数都会有瑕疵,而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在拍卖之前把这些瑕疵广而告之。”说这些话时,秦立俊的语气始终平和而诚恳。有人以为拍卖是一场无本买卖,“只赚不赔”是不变的定律,也有人以为这块区域泡沫太大水太深,没有足够的准备不能轻易试水,秦立俊没有偏向其中的任何一个他就把自己的积累——摆出来,不加任何修饰和夸张的成分,别人便自然心里有数。
“艺术品拍卖则是另一回事了。艺术品总的核心是具有文化底蕴,光是书画都千变万化,比资产复杂得多。”秦立俊坦言,“现在大多数公司都专注于一个方向,只做资产拍卖,或者只做艺术品拍卖。我们公司是两厢都做的,所以更需要完善的内部机构和强大的专业团队。光是艺术品这块,就有瓷杂部、书画部、法律部、社会服务部等等,要是内部细化起来,就更多了。”
让藏品自己说话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当步入拍卖预展大厅的时候,所看到的拍卖都是真的,没有一件是假的,那样藏家该多省心呀!”在2005年首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上,王刚发出了自己的心声。
于是,“一场拍卖会只有10%的拍品是真的。”这样的话开始流传开来,在艺术品、文物真假难辨,一片雾里看花之势时,拍卖公司成为众矢之的。不少人甚至放言,拍卖场上不可能真正的好东西,因为真正的好东西一早被那些拍卖行的老板给收了去了!听闻此言,秦立俊哈哈大笑,连连摆手,笑称自己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藏家,偶尔的收藏也是完全因为个人喜欢,所以他还真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把“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
其实,在国际上,法律规定拍卖公司必须对拍品真伪做出保证。英国《拍卖法》明确规定,拍卖物品必须进行精确的鉴定、分类并加以说明,供潜在的竞买人查看。德国《拍卖法》关于评价及鉴定的规定中,第一条就是拍卖者要求委托者对拍卖标的要通过公开的订购,及通过宣誓不作伪证的专家,或通过一个由工业协会及商会命名的专家来评价及鉴定。
但在国内,拍卖行业无论是相关条文,还是参与群体,都还不够成熟。“目前,国内的《拍卖法》并没有标准明确要求拍卖公司保真。其实现在艺术品市场这么复杂的情况,拍卖公司作为第三方,在艺术品保真方面确实地位尴尬。”
为了“发掘”拍品的最大价值,吸引更多的买家前来捧场,拍卖前的“造势”几乎成为通行做法。一些企业不惜花重金请来所谓业内名家捉刀代笔,再经由这些所谓名家的“口吐莲花”和“妙笔生花”,误导买家。
在赝品充斥的拍卖场上,为了笼络人心,请家人鉴定甚至本人鉴定已经成了一些拍卖公司的一大“法宝”。但是,也正因为可以轻易赢得较高的可信度,这一招被很多公司更多的赋予了“造势”、“作秀”的色彩:一方面,通过“编故事”,把没有经过家人或本人鉴定的说成是经家人或本人鉴定过的,甚至不惜本钱制作假的古旧图录来说明拍品的“流传有续”;另一方面,利用家人的不专业甚至买通家人做出所谓的真品鉴定。
这种意义上的“保真”在秦立俊看来实在太过荒谬。“其实就算法律没有要求,市场也会要求我们去挖掘真东西、好东西。我们为买家把关,其实也是为了共同维护自己的牌子。目前我们这边基本上能做到80~90%保真,如果有瑕疵,或者任何值得商榷之处,一定会广而告之,但前提当然是瑕疵越少越好。”让藏品自己说话,而不是由拍卖公司牵线找来各种身份标签的人替它说话,这才是秦立俊甘愿承诺的。
“眼睛”的学问
问题是,就算藏品真的能够说话,但也未必人人都能听得懂。秦立俊的回答干脆利落,买“眼睛”!这双“眼睛”可是拍卖公司的重中之重,去世界各地搜罗好东西,低价入市,便是他们的职责。这就是拍卖公司自己的专业团队了——包括鉴定、评估、收藏等人才的培养。
业内早就流传一句话,“什么东西最贵?假东西最贵。”真金难买心头爱,只要是艺术珍品,价钱多高都没有问题。不过你一旦买到的是赝品,花多少钱都贵。“如果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充分的话,不能凭感觉去买。好的鉴定专家就好比一双火眼金睛,自己的视力不好,就买别人帮忙长眼。”秦立俊再三强调,“我们有专门的团队征集作品, 中招拍卖有个口号叫‘投亲靠友’,帮忙长眼的人还必须是知根知底的人,自己能够相信的人,这样才能找到好东西真东西。我们自己确定不了的东西请专家来看,对在哪儿,错在哪儿,好在哪儿。”
秦立俊表示,在国外,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一副作品的价格翻倍周期保守预计是三到五年,但国内目前的利益驱动太大,很多作品一两年就能翻倍。大众普及专业知识显然不可能,专家就成了惟一能说话的人,一个假东西经过几次拍卖几个藏家以后,假的就成真的了。而专家的良心和职业道德是否足够可靠,也成为考验我们的另一个难题。这也是为什么秦立俊反复强调找人长眼,一定要找熟人的原因。
不过,作为这个巨大商业链条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拍卖公司有时也会被发掘出“拍卖”以外的功能,比如一个名不见传的作者经过几次拍卖便身价暴涨,这样的例子甚至已经不算一个秘密。“如果是为炒作而来,我们就直接谢绝了。我们的原则是先看物,后看人。作品好,人品又可交,才能进我们的门槛。拿来一幅油画,画还不如画框值钱,那怎么成!”说完,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因为艺术品涉及到真伪,很多时候秦立俊都要亲历亲为。“艺术品没有衡量标准,老板自己必须掌握第一手资料。这不仅关乎拍卖公司的自家招牌,培养稳定买家群体,对于整个社会也能够间接起到引导消费的责任。”
之前的几个月,秦立俊正为“扶贫济困共筑和谐”2010年首届艺术品慈善大型拍卖会四处奔波。这是中招国际拍卖公司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产业扶贫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一项慈善拍卖活动。从2010年7月15日到10月16日,征集拍品2000余件,估价总额约6亿元人民币。“活动所筹集的善款将用于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事业。我们跟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做产业扶贫,不是做纯输血的,而是希望能够产生造血功能,扶植一个企业,能够长久持续下去。两个团队终归会更有力量些吧。”说到这里,秦立俊叹了一口气,好像有点责怪自己的意思。我们正纳闷,他轻轻地说,“建一座大桥我肯定是建不起来,但修一条小路还是可以的,在这方面,也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采访秦立俊时,正值2010年接近尾声之际,各大拍卖公司正乐不可支地忙于计算全年拍卖成交额,网站上每天都有以亿为单位的数字以醒目的颜色赫然出现在新闻头条,拍卖市场一片繁荣之景,羡煞旁人。采访地点就在秦立俊公司里的办公室,本以为这里多少会带着些庆功的热闹气氛,但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安静。整个写字楼区域很安静,中招国际拍卖的办公室也很安静,而秦立俊的办公室,要不是因为我们的来访,恐怕都能听得到鱼缸里的金鱼甩着尾巴游来游去的啪啪声。
不因身在此山中
秦立俊的办公室大而简单,办公桌、文件柜、沙发和一个小茶台,还有一张长长的会议桌,后来我明白是为了方便大幅的字画作品能够完整地铺展开来,不会有任何不平整。墙上挂着两幅画,都清新通透,跟他的办公室一样,一眼就能看到底,几乎不太像一位企业家,尤其是现如今火热的拍卖场上的人那般讳莫如深,那种低调总让人心里有些不大舒服。
秦立俊就爽快得多了。问起中招国际拍卖公司今年的业绩如何之时,秦立俊想都不想就答,“六七十个亿吧。”一边说,一边专注地沏茶,好像外面吵翻了天的数字大战跟他并没多大关系。片刻后,几杯茶下肚,发现他注视着我们,眼神分明是在问这茶如何。得到肯定的答案以后,他又帮我们每个人倒满,才又接着说,“不过明年会翻10倍!”我们顿时哈哈大笑,我才恍然大悟,秦立俊当然无须做出局外人的姿态,他也不可能是局外人。他只是习惯于只专注一件事情,而上千瞬间的主题便是喝茶。
进入正题以后,秦立俊的专业水准便立刻显现出来。“如今虽然国内拍卖尤其是艺术品拍卖业整体上处于加速上升的态势,但是拍卖企业的竞争也已经开始显现并曰渐加剧,一些自认为有实力的老板以为拍卖业‘遍地是金’,便仓促加入,但是不少公司却只拍出一场就转眼倒闭。现在,北京的拍卖公司确实很多,但是真正做得好的,并不多。像艺术品拍卖,东西一共就那么些,再加上国外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行,虽然规定外资不能在国内进行拍卖,但可以进行委托代理,他们只要授权给国内小的拍卖公司,也相当于变相的进来,加入抢东西的大军。”每一句话都实实在在。
正是这番对拍卖市场理性的认识,让秦立俊在同行厮杀得激烈之时能够泰然处之。“资产拍卖主要是基于对市场、对客户的了解,其实说白了,资产到了拍卖这个流程,大多数都会有瑕疵,而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在拍卖之前把这些瑕疵广而告之。”说这些话时,秦立俊的语气始终平和而诚恳。有人以为拍卖是一场无本买卖,“只赚不赔”是不变的定律,也有人以为这块区域泡沫太大水太深,没有足够的准备不能轻易试水,秦立俊没有偏向其中的任何一个他就把自己的积累——摆出来,不加任何修饰和夸张的成分,别人便自然心里有数。
“艺术品拍卖则是另一回事了。艺术品总的核心是具有文化底蕴,光是书画都千变万化,比资产复杂得多。”秦立俊坦言,“现在大多数公司都专注于一个方向,只做资产拍卖,或者只做艺术品拍卖。我们公司是两厢都做的,所以更需要完善的内部机构和强大的专业团队。光是艺术品这块,就有瓷杂部、书画部、法律部、社会服务部等等,要是内部细化起来,就更多了。”
让藏品自己说话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当步入拍卖预展大厅的时候,所看到的拍卖都是真的,没有一件是假的,那样藏家该多省心呀!”在2005年首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上,王刚发出了自己的心声。
于是,“一场拍卖会只有10%的拍品是真的。”这样的话开始流传开来,在艺术品、文物真假难辨,一片雾里看花之势时,拍卖公司成为众矢之的。不少人甚至放言,拍卖场上不可能真正的好东西,因为真正的好东西一早被那些拍卖行的老板给收了去了!听闻此言,秦立俊哈哈大笑,连连摆手,笑称自己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藏家,偶尔的收藏也是完全因为个人喜欢,所以他还真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把“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
其实,在国际上,法律规定拍卖公司必须对拍品真伪做出保证。英国《拍卖法》明确规定,拍卖物品必须进行精确的鉴定、分类并加以说明,供潜在的竞买人查看。德国《拍卖法》关于评价及鉴定的规定中,第一条就是拍卖者要求委托者对拍卖标的要通过公开的订购,及通过宣誓不作伪证的专家,或通过一个由工业协会及商会命名的专家来评价及鉴定。
但在国内,拍卖行业无论是相关条文,还是参与群体,都还不够成熟。“目前,国内的《拍卖法》并没有标准明确要求拍卖公司保真。其实现在艺术品市场这么复杂的情况,拍卖公司作为第三方,在艺术品保真方面确实地位尴尬。”
为了“发掘”拍品的最大价值,吸引更多的买家前来捧场,拍卖前的“造势”几乎成为通行做法。一些企业不惜花重金请来所谓业内名家捉刀代笔,再经由这些所谓名家的“口吐莲花”和“妙笔生花”,误导买家。
在赝品充斥的拍卖场上,为了笼络人心,请家人鉴定甚至本人鉴定已经成了一些拍卖公司的一大“法宝”。但是,也正因为可以轻易赢得较高的可信度,这一招被很多公司更多的赋予了“造势”、“作秀”的色彩:一方面,通过“编故事”,把没有经过家人或本人鉴定的说成是经家人或本人鉴定过的,甚至不惜本钱制作假的古旧图录来说明拍品的“流传有续”;另一方面,利用家人的不专业甚至买通家人做出所谓的真品鉴定。
这种意义上的“保真”在秦立俊看来实在太过荒谬。“其实就算法律没有要求,市场也会要求我们去挖掘真东西、好东西。我们为买家把关,其实也是为了共同维护自己的牌子。目前我们这边基本上能做到80~90%保真,如果有瑕疵,或者任何值得商榷之处,一定会广而告之,但前提当然是瑕疵越少越好。”让藏品自己说话,而不是由拍卖公司牵线找来各种身份标签的人替它说话,这才是秦立俊甘愿承诺的。
“眼睛”的学问
问题是,就算藏品真的能够说话,但也未必人人都能听得懂。秦立俊的回答干脆利落,买“眼睛”!这双“眼睛”可是拍卖公司的重中之重,去世界各地搜罗好东西,低价入市,便是他们的职责。这就是拍卖公司自己的专业团队了——包括鉴定、评估、收藏等人才的培养。
业内早就流传一句话,“什么东西最贵?假东西最贵。”真金难买心头爱,只要是艺术珍品,价钱多高都没有问题。不过你一旦买到的是赝品,花多少钱都贵。“如果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充分的话,不能凭感觉去买。好的鉴定专家就好比一双火眼金睛,自己的视力不好,就买别人帮忙长眼。”秦立俊再三强调,“我们有专门的团队征集作品, 中招拍卖有个口号叫‘投亲靠友’,帮忙长眼的人还必须是知根知底的人,自己能够相信的人,这样才能找到好东西真东西。我们自己确定不了的东西请专家来看,对在哪儿,错在哪儿,好在哪儿。”
秦立俊表示,在国外,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一副作品的价格翻倍周期保守预计是三到五年,但国内目前的利益驱动太大,很多作品一两年就能翻倍。大众普及专业知识显然不可能,专家就成了惟一能说话的人,一个假东西经过几次拍卖几个藏家以后,假的就成真的了。而专家的良心和职业道德是否足够可靠,也成为考验我们的另一个难题。这也是为什么秦立俊反复强调找人长眼,一定要找熟人的原因。
不过,作为这个巨大商业链条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拍卖公司有时也会被发掘出“拍卖”以外的功能,比如一个名不见传的作者经过几次拍卖便身价暴涨,这样的例子甚至已经不算一个秘密。“如果是为炒作而来,我们就直接谢绝了。我们的原则是先看物,后看人。作品好,人品又可交,才能进我们的门槛。拿来一幅油画,画还不如画框值钱,那怎么成!”说完,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因为艺术品涉及到真伪,很多时候秦立俊都要亲历亲为。“艺术品没有衡量标准,老板自己必须掌握第一手资料。这不仅关乎拍卖公司的自家招牌,培养稳定买家群体,对于整个社会也能够间接起到引导消费的责任。”
之前的几个月,秦立俊正为“扶贫济困共筑和谐”2010年首届艺术品慈善大型拍卖会四处奔波。这是中招国际拍卖公司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产业扶贫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一项慈善拍卖活动。从2010年7月15日到10月16日,征集拍品2000余件,估价总额约6亿元人民币。“活动所筹集的善款将用于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事业。我们跟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做产业扶贫,不是做纯输血的,而是希望能够产生造血功能,扶植一个企业,能够长久持续下去。两个团队终归会更有力量些吧。”说到这里,秦立俊叹了一口气,好像有点责怪自己的意思。我们正纳闷,他轻轻地说,“建一座大桥我肯定是建不起来,但修一条小路还是可以的,在这方面,也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