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层建筑中运用外保温材料是为了起到节能保温的作用,但是这些外保温材料通常都是由挤塑板、聚氨酯泡沫等制成,具有易燃性,一旦发生火灾将会迅速蔓延,从近年来的建筑火灾来看,很多起火灾都是因外保温材料引发的。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要谨慎利用外墙保温材料,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火灾进行防范。本文针对高层建筑外保温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燃烧特性进行探讨,就如何做好保温材料的火灾防范工作进行了总结,使外保温材料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高层建筑;外保温材料;火灾;防范措施
1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发生的火灾事故在不断地增加,火灾发生的大多数原因都来源于外墙保温材料而引起的。由于建筑物保温材料在燃烧以后,很快的将火势蔓延到整个建筑体中,引起了建筑物整体燃烧。所以说,对建筑物的保温材料的防火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比较关注的一项社会问题。
2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概述
2.1高层建筑外墙保温层的建设
高层建筑物外墙的保温层主要是具有保温、隔热、节能和装饰的作用,它一般主要设置在建筑外墙的外侧位置或者是外墙的内侧,其主要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界面层、热保温材料层、装饰面层。
2.2外墙保温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燃煤特性
根據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耐火等级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其一是有机高分子的保温材料,其主要是以聚苯乙烯泡沫以及聚氨酯泡沫作为主要的材料,因为其材料的成分使得它用在外墙保温材料上很容易燃烧,所以就大大的增加了建筑物发生或者容易燃烧的系数;其二是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是无机保温材料和有机保温材料的复合,其主要的成分是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这种材料使用在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中不容易燃烧,但是这种材料一旦燃烧起来,就会释放出有毒气体,比如说一氧化碳等,气体产出的量比较少,发烟量也很低,不会出现滴落物,它是所有的建筑保温材料中危险性系数最小、安全系数最高的外墙保温材料。其三是无机类的保温材料,其主要是用岩棉、玻璃棉或者膨胀玻化微珠保温材料为主,它不容易燃烧,不具有火灾的危险性,但是这种材料的主要成分中有很多的的粉尘和细小的纤维,很容易对空气产生污染,同时还会产生很多的细菌,这种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对人体的危害非常的大。除此之外,对无机类的保温材料进行施工时,非常的不方便,而且还很怕水。
2.3各种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建筑物外墙保温技术的主要体系包括EPS(膨胀聚苯乙烯泡沫)板墙抹灰建筑外墙保温系统;X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墙抹灰建筑外墙保温系统;PU(聚氨酯泡沫)板墙抹灰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EPS板墙抹灰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已经得到了全国最为推广的使用技术,其占据了我国节能建筑的九成以上。除此之外,PU是目前世界上都普遍公认的最适合的保温绝热材料。
实践进一步的证明了,无论是EPS、XPS还是PU,他们嗾使有机保温材料,质量轻、保温效果好、隔热性能好是他们共有的优点。但是也有自己的缺陷和不足,那就是防火的安全系数比较差,很容易引起火灾和燃烧,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烟雾,和无机材料相比,其防火性比较弱,使用时间有限,承重性不如无机材料。
3高层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存在的火灾性危险
3.1材料本身的成分造成的火灾性危害
由于有机保温材料本身的成分原因所致,材料很容易燃烧,而且燃烧起来非常的猛烈。这样的材料在接触火源或者碰到火星时,很容易燃烧。一旦事故现场有相关的电器设备,在施工中一旦出现火星残渣,就会引起材料着火,如果材料的比较集中、火势高,就会引起爆炸,发生巨大的火灾时难以进行人工控制的。
3.2外墙保温系统构造的特点
有机保温材料外墙保温系统大部分是以点黏式粘贴或者螺钉固定,基层墙面和保温板材之间容易形成缝隙,导致了火灾的蔓延。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全部的燃烧起来,整个建筑就会成为火星立柱,很难实施大楼的灭火工作。
3.3保温材料的危险性还主要表现在火灾的扑救上
在我国民用建筑火灾扑救工作中,可以直接的应用建筑物内部的固定灭火设备。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好没有专门的建筑物保温墙灭火设备,这些设备还没有到位,就不能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及时的进行火灾的扑救工作。从此可以看出,以有机欧文材料为主的保温材料,在一定方面还不能满足消防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火灾发生后很难及时的进行补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4在国内外的相关的研究和规定
4.1对于国外的规范
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很早就有了建筑物保温材料,也制定了相关的系统安全标准,在火灾控制方面发挥了有效地作用。比如说欧美标准E—TAG00《有抹面层的外墙外保温复合系统欧洲技术标准认证》中就严格的规定了对于建筑保温材料的两次测定。
4.2不燃材料的合理使用
常见的不燃烧保温材料主要有泡沫水泥、矿棉、有机保温砂浆和发泡玻璃等。在这些之中,具有最好性能的保温材料是矿棉,几乎不存在有关的火灾危险,其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建筑物外墙保温系统之一。但是我国的矿棉生产水平比较低,在提高其耐久性的问题上好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4.3防火构造的有效采用
建筑物防火的关键是要有合理的防火构造,有关实验就表明了无空腔构造、防火隔离带以及防火分仓构造等有效地设计可以预防和控制建筑物外墙保温火灾的发生以及事故的扩大。
5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的防控措施
5.1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首先要制定有关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防控的有关方案和措施,提出节能建筑和消防安全的两方面要求,有效地避免在建筑物外墙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易燃性。对于不同的建筑物,我们还要采取不同的燃烧性能级别,有效地保证材料不能相关的要求标准。
5.2有效地加强消防安全监控措施
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进行有效地监控,要把监控工作作为首要的任务。换句话说,就是在对建筑物外墙保温施工阶段,其消防的设计、审核以及施工的后续工作、验收以及备案等环节进行抽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按照消防的技术标准执行和操作,提高建筑物外墙保温系统的防火能力,通过各种措施来有效地强化工程防火构造。
5.3做好消防检查和监督工作
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有关部门要做好日常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强化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在检查中一旦发展建筑物外墙保温层开裂、脱落等现象,要及时的实验不易燃烧的材料进行解决和处理。对于不合理的外墙装饰材料,要对相关的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教育,要做好安全提示工作。
5.4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火灾的扑救工作
在进行现场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部门要进行现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在保温材料进入场地时,要保证其质量;要安放在远离火星、火苗、火源的位置;不同的保温材料要选用不同的场地安放。此外,在火灾发生时,要通过认真的分析火灾发生的根源,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扑救。
结语:
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在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高层建筑带来了重大的隐患,给人们和建筑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因此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的防控工作只有不断地加强,研究工作不断地进行,消防部门积极参与管理,多方位、全面进行防控和管理,才会不断地克服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存在的弊端,更好的服务于建筑工程当中。
参考文献:
[1]赵平,季经纬,武爽.基于数值模拟的外墙保温体系防火问题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9).
[2]叶炜.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火灾的特点及预防[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4)
[3]薄建伟.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火灾危险性及防控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
[4]杨旭红.外墙保温材料对建筑火灾的影响及防火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6).
【关键词】 高层建筑;外保温材料;火灾;防范措施
1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发生的火灾事故在不断地增加,火灾发生的大多数原因都来源于外墙保温材料而引起的。由于建筑物保温材料在燃烧以后,很快的将火势蔓延到整个建筑体中,引起了建筑物整体燃烧。所以说,对建筑物的保温材料的防火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比较关注的一项社会问题。
2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概述
2.1高层建筑外墙保温层的建设
高层建筑物外墙的保温层主要是具有保温、隔热、节能和装饰的作用,它一般主要设置在建筑外墙的外侧位置或者是外墙的内侧,其主要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界面层、热保温材料层、装饰面层。
2.2外墙保温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燃煤特性
根據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耐火等级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其一是有机高分子的保温材料,其主要是以聚苯乙烯泡沫以及聚氨酯泡沫作为主要的材料,因为其材料的成分使得它用在外墙保温材料上很容易燃烧,所以就大大的增加了建筑物发生或者容易燃烧的系数;其二是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是无机保温材料和有机保温材料的复合,其主要的成分是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这种材料使用在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中不容易燃烧,但是这种材料一旦燃烧起来,就会释放出有毒气体,比如说一氧化碳等,气体产出的量比较少,发烟量也很低,不会出现滴落物,它是所有的建筑保温材料中危险性系数最小、安全系数最高的外墙保温材料。其三是无机类的保温材料,其主要是用岩棉、玻璃棉或者膨胀玻化微珠保温材料为主,它不容易燃烧,不具有火灾的危险性,但是这种材料的主要成分中有很多的的粉尘和细小的纤维,很容易对空气产生污染,同时还会产生很多的细菌,这种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对人体的危害非常的大。除此之外,对无机类的保温材料进行施工时,非常的不方便,而且还很怕水。
2.3各种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建筑物外墙保温技术的主要体系包括EPS(膨胀聚苯乙烯泡沫)板墙抹灰建筑外墙保温系统;X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墙抹灰建筑外墙保温系统;PU(聚氨酯泡沫)板墙抹灰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EPS板墙抹灰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已经得到了全国最为推广的使用技术,其占据了我国节能建筑的九成以上。除此之外,PU是目前世界上都普遍公认的最适合的保温绝热材料。
实践进一步的证明了,无论是EPS、XPS还是PU,他们嗾使有机保温材料,质量轻、保温效果好、隔热性能好是他们共有的优点。但是也有自己的缺陷和不足,那就是防火的安全系数比较差,很容易引起火灾和燃烧,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烟雾,和无机材料相比,其防火性比较弱,使用时间有限,承重性不如无机材料。
3高层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存在的火灾性危险
3.1材料本身的成分造成的火灾性危害
由于有机保温材料本身的成分原因所致,材料很容易燃烧,而且燃烧起来非常的猛烈。这样的材料在接触火源或者碰到火星时,很容易燃烧。一旦事故现场有相关的电器设备,在施工中一旦出现火星残渣,就会引起材料着火,如果材料的比较集中、火势高,就会引起爆炸,发生巨大的火灾时难以进行人工控制的。
3.2外墙保温系统构造的特点
有机保温材料外墙保温系统大部分是以点黏式粘贴或者螺钉固定,基层墙面和保温板材之间容易形成缝隙,导致了火灾的蔓延。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全部的燃烧起来,整个建筑就会成为火星立柱,很难实施大楼的灭火工作。
3.3保温材料的危险性还主要表现在火灾的扑救上
在我国民用建筑火灾扑救工作中,可以直接的应用建筑物内部的固定灭火设备。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好没有专门的建筑物保温墙灭火设备,这些设备还没有到位,就不能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及时的进行火灾的扑救工作。从此可以看出,以有机欧文材料为主的保温材料,在一定方面还不能满足消防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火灾发生后很难及时的进行补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4在国内外的相关的研究和规定
4.1对于国外的规范
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很早就有了建筑物保温材料,也制定了相关的系统安全标准,在火灾控制方面发挥了有效地作用。比如说欧美标准E—TAG00《有抹面层的外墙外保温复合系统欧洲技术标准认证》中就严格的规定了对于建筑保温材料的两次测定。
4.2不燃材料的合理使用
常见的不燃烧保温材料主要有泡沫水泥、矿棉、有机保温砂浆和发泡玻璃等。在这些之中,具有最好性能的保温材料是矿棉,几乎不存在有关的火灾危险,其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建筑物外墙保温系统之一。但是我国的矿棉生产水平比较低,在提高其耐久性的问题上好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4.3防火构造的有效采用
建筑物防火的关键是要有合理的防火构造,有关实验就表明了无空腔构造、防火隔离带以及防火分仓构造等有效地设计可以预防和控制建筑物外墙保温火灾的发生以及事故的扩大。
5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的防控措施
5.1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首先要制定有关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防控的有关方案和措施,提出节能建筑和消防安全的两方面要求,有效地避免在建筑物外墙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易燃性。对于不同的建筑物,我们还要采取不同的燃烧性能级别,有效地保证材料不能相关的要求标准。
5.2有效地加强消防安全监控措施
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进行有效地监控,要把监控工作作为首要的任务。换句话说,就是在对建筑物外墙保温施工阶段,其消防的设计、审核以及施工的后续工作、验收以及备案等环节进行抽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按照消防的技术标准执行和操作,提高建筑物外墙保温系统的防火能力,通过各种措施来有效地强化工程防火构造。
5.3做好消防检查和监督工作
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有关部门要做好日常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强化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在检查中一旦发展建筑物外墙保温层开裂、脱落等现象,要及时的实验不易燃烧的材料进行解决和处理。对于不合理的外墙装饰材料,要对相关的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教育,要做好安全提示工作。
5.4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火灾的扑救工作
在进行现场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部门要进行现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在保温材料进入场地时,要保证其质量;要安放在远离火星、火苗、火源的位置;不同的保温材料要选用不同的场地安放。此外,在火灾发生时,要通过认真的分析火灾发生的根源,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扑救。
结语:
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在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高层建筑带来了重大的隐患,给人们和建筑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因此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的防控工作只有不断地加强,研究工作不断地进行,消防部门积极参与管理,多方位、全面进行防控和管理,才会不断地克服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存在的弊端,更好的服务于建筑工程当中。
参考文献:
[1]赵平,季经纬,武爽.基于数值模拟的外墙保温体系防火问题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9).
[2]叶炜.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火灾的特点及预防[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4)
[3]薄建伟.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火灾危险性及防控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
[4]杨旭红.外墙保温材料对建筑火灾的影响及防火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