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类型学校的各自发展的成果,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总结了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的特点,对文科类、工商类和外语类高职院校的国际教育合作状况进行总结和比较,从中发现了各类高职院校在国际教育合作上发展的现状,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教育合作;现状和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6-01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全球化和产业发展的国际化,促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打破国内市场竞争的局限走向国际市场。这种发展趋势给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国际教育合作已经成雨后竹笋、星火燎原之势,国际教育合作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一、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特点
从全国范围内看,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呈现出如下特点:地域方面相对集中在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比较发达地区。国际教育合作成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一条新途径。合作对象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经济发达、科技及教育先进的国家,既有学校,也有企业和社会组织,甚至个人。专业以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文科类的项目居多。然而,结合对国内高职教育现状的考察,发现作为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第三产业和服务行业在当下社会中其地位和作用已经不可小觑。回顾高等学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历程中,我们发现如儿童与老年服务、物业管理、殡葬服务、社会救助、假肢矫形等社会服务与管理类的高职院校在国际教育合作中的作用却显得势单力薄。因此,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与管理类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研究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模式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国际教育合作的现状
回顾高职院校发展的历程,从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逐步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一线技能型人才。在上千所高职院校中,注重商科和工科类专业技能培养的高职院校居大多数,而注重文学艺术和社会管理服务的文科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却屈指可数。为了探索文科类的国际教育合作模式,笔者对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进行了全面的网络资料搜集与提取。经过细致的总结发现,文科类专业的国际合作交流方向主要集中在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方面、外语习得与运用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或教育管理方面。但对于社会服务与保障方面的国际合作只是停留在政府间、协会间和学术层面上,并未真正涉及到为社会孤残儿童、孤寡老人、以及殡葬行业提供服务的高职国际教育合作。而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相关研究也刚处于起步阶段。
三、几类高职院校国际教育合作特点的总结
以下是笔者对工科、商科、文科、语言类几所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个案的总结:
(一)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是一所北京市所属的市级师范类高职院校,是商科类高职院校的典型代表。该校在国际教育合作方面主要采用“合作办学”的方式,先后与美国、爱尔兰、英国、法国等多所国外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具有财贸特色的高职人才。
(二)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是目前河北省唯一独立建制的国办外语高等职业院校。其人才培养方式组要包括联合办学、师生交流、定期研讨、国外带薪学习、联合开展夏令营等活动。在联合办学方面,其合作对象设计吉尔吉斯、韩国、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等多所国外大学和机构。
(三)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其合作方式从最初的“派遣留学生和聘请外教、教师进修”的初级合作模式,发展到涵盖合作办学、人才引进、境外培训等丰富内容的综合合作模式。
(四)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假肢矫形系与德国GTZ公司的合作主要采用“人员培训+专家派遣+设备援助”形式,属于非学历教育模式。
通过对以上院校的国际教育合作状况的总结,可以看出,商科与工科类高职院校由于可以凭借金融街和实业界的独特从业优势和薪酬优势,在开展国际教育合作时相对容易,规模相对容易拓展。外语类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其自身的外语优势,在开展各种文化交流合作中独具特色。比较而言,类似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领域类高职院校,在开展国际教育合作时会遇到更多的问题。除了外国语言需要加强外,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类专业由于其行业发展度及行业整体待遇低等因素,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这类院校的国际合作水平。
四、高职院校国际教育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合作的模式单一,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高职特色难以体现。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基本上采用如下模式:1、学生出国留学的模式。既以3+1、2+2、3+2等形式与境外本科院校对接,外方学校承认学生高职教育的学分,经过核定后确定学生获得境外学士学位所需时间,招收学生就读。这种方式,没有任何教学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学校只相当于留学中介机构,难以开展任何高职特色的合作;2、引进课程和教材模式。即系统地引进国外的课程和教材,单独开班组织教学。这种合作方式由于是在校内组织教学,由于体系的不同,借鉴难度很大,高职院校还是无法实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总体目标。
(二)高职院校某些自身因素制约了国际合作的开展。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生源水平总体较低,实际的英语语言能力与完成专业课程所需的英语水平差距仍很大;能够实施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可谓凤毛麟角,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应该被提上改革日程的。
(三)教学运行和管理体制还不能真正适应国际合作的要求。国际合作的管理体制在形式上多表现为课程、教学、科研、职员、教学、资金和劳务的结合,由于文化背景等差异,国际合作项目还很难实行“政校”分开,实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项目主管)负责制,并建立科学公正的质量保证和评價体系,成为真正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的事业法人,适应良性运营和健康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侯玲.当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特征及反思\[M\].经济研究导刊,2010,(22).
\[2\]黄莉萍,叶文红,彭薇.高职院校国际教育合作的现实意义探析\[M\].职业教育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