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高等院校发展国际学院对策研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lei1989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侨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摘 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决定了华侨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对华侨华人进行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以中文教育来塑造华侨华裔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素质,维系华侨华人与祖(籍)国情谊的纽带作用。本文结合高等教育国际化最新进展及发展,探讨华侨高等院校中的国际学院如何处理好华文教育中的语言教育与国际化大趋势下的文化教育之间的矛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华侨高等院校;国际化;中华文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8-02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及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
   高等教育国际化,从结果的角度来看,即“国际化了的高等教育”,是指一种先进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理想教育体系。从过程的角度来看,是将“国际的维度”整合到高等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等诸项功能中的“过程”。还有学者主张,“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指把大学的teaching(讲授),learning(学习),research(研究),service(服務)和management(管理)置于世界教育和文化之中进行建设和管理的这样一种理念、政策和各项措施”。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机构提升自身实力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热点及难点
   中国高等院校作为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积极参与者,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然而,我们却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严重出超。表现在两个个方面:1、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包括攻读学位)的数量远远大于国外教师来我国进修学习的数量;2、学生出国学习的数量远远大于国外学生来我国学习的数量。本文主要探讨第二种情况,即如何改变留学生的严重出超局面,吸引更多的国外学生来我国攻读学位或者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为实现这一宏伟构想,教育部还专门颁布《留学中国计划》。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建立与我国国际地位、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来华留学工作与服务体系;造就出一大批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水平师资;形成来华留学教育特色鲜明的大学群和高水平学科群;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2010年,全年留学人员数量为256000人次,其中学历生仅为95,000人次。根据教育部制定的《留学中国计划》分项目工作进程规划表,前者到2015年预计达到358,000人次,后者达到119,000人次;2020年前者预计达到500,000人次,后者达到150,000人次。吸引海外留学生,特别是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关键在于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程。“工作进程规划表”还规定,2020年,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要达到300个。所以,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学校的国际学院的压力也相当大。
   哈工大王树国校长在“C9教育联盟”论坛上谈到,中国的大学在输送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比较大,在集聚人才方面则比较单一。这是中国高校目前面临的深刻现实,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如此高难度的目标,改变我国严重“出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局面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要在国际化的进程中,突出我国高等教育的本土化特色。因此,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日益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高等教育的本土化既不是国际化的补充,也不是国际化的对立,而是在民族文化的土壤里培育自己的高等教育的系统、理论的理念与行动。今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西方先进的知识体系仍将成为我国知识界的参照他者,通过凸显我国与众不同的本土特色,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应当成为改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窘境的重要途径。
   二、国际学院的现状分析及华侨高等院校办学宗旨
   (一)我国高等院校的国际学院现状
   国际学院,又称国际教育学院,或国际交流学院。为了适应、应对日益蓬勃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国际学院一般是从高等院校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或外事处独立出来的教学部门,肩负着中外合作办学的重任。综合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国际学院的特点与功能,可以将之划分为三种类型:综合大学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的国际学院;以2+2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招生国内生为主的国际学院,如河南科技大学等;全英授课,以招生海外学生为主,如暨南大学。
   目前以国际学院为载体的中外合作办学通常采用“1+2+1”,“2+2”和“3+1”的学习模式。所谓“2+2”,顾名思义,就是大学四年中,前2年在国内学习,在达到外方院校的要求的情况下(如通过托福考试),后两年在国外学习。在国内学习的1-3年期间,国内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以帮助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大学四年中,中方大学和外方大学互相承认学分,所以参加项目的学生可以拿到中方和外方,双方的学士学位和毕业证书。然后送到国外合作院校进行联合培养;国内阶段的授课语言虽然强调英文水平的培养,但考察多所国际学院来看,情况并不理想。最重要的一点,这种模式一般以招生中国内地学生为主(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除外),主要为国内一部分有条件的本科生或者专科生出国攻读学士学位,对改变我国严重“出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局面,效果并不显著。
   (二)侨校办学宗旨与国际化的特点
   目前,我国华侨高等院校(以下简称侨校)有两所,广州暨南大学和福建华侨大学。两所侨校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办学方针“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2010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仪式上的讲话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同国内其他高等院校相比,华侨大学和暨南大学肩负更重要的“为侨服务”的历史使命,两校的国际学院应与其他普通高校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就体现在:努力争取为广大的海外侨胞提供更加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既有利于他们毕业后在海外就业,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尽量国际化,课堂语言尽量全英语授课;又要有利于加强侨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与掌握,加强他们与中国的血脉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加强这种血脉联系是通过侨校的华文教育实现的。“华文教育是指第一语言非汉语的海外华侨华人为主要教学对象开展的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华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华侨华人进行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以中文教育来塑造华侨华裔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素质,维系华侨华人与祖(籍)国情谊的纽带作用是海外华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华文教育是基于海外华侨华人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华文教育不仅是汉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熏陶与教化。”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侨校的国际化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使命与特点,如何做到既出色地不辱使命,又可解决国际化中的引文授课与华文教育的矛盾,使之相互促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三、侨校发展国际学院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校内政策支持。为实现目标,国际学院要苦练内功,当然也少不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比如:1、鼓励教师海外进修,以提高英文授课质量;2、英文授课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可以考虑在课时酬金上予以奖励,比如一节英文课的酬金相当于汉语授课的3-4倍。随着英文授课越来越成熟,然后逐渐缩减英文课时酬金;3、颁发聘书,使英文授课的教师有荣誉感;4、组织并成立英文授课教师俱乐部,使英文授课教师有归属感,并可以利用该平台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学习、互相提高;5、在职称评定时,同等条件下具有优先权。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两所侨校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完成“为侨服务”的宗旨,不辱使命。
   (二)課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1、开设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英文系列精品讲座,做到趣味性及知识性融为一体;2、教学活动多样化。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利用节假日,组织文化考察活动,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丰富的祖国山川,做到书本知识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文化考察并不是简单的旅游参观。精心准备行前知识储备、参观与讲座相结合、返校后提交心得体会等。值得提出的一点,课堂虽然采用的是英文授课,并不意味着侨生就被剥夺了学习汉语的机会。由于国际学院本身就扎根于祖国大陆,可以鼓励他们与大陆的学生多交往,组织行之有效、联系紧密的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很好地解决英文教学与华文教育的矛盾。
   (三)侨生与留学生并举。不但招收侨生,还应对海外的其他类型学生开放,做到生源上的多样性,才能保证校园文化的国际化,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由于欧美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困扰,也给国际学院面向海外招生提供了历史机遇。与海外名校联合办学,积极引入优质的海外高等教育资源,设置2+2或者3+1项目,授予双学位。可以鼓励欧美生源来中国学习,节约学习费用。由于毕业后,欧美学生归国就业,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既具有经济效益,还实现了社会效益;不但服务了侨生,还服务了世界各地的学生。
   (四)加强高校间的联合。国际学院最突出的瓶颈在于如何提高全英文授课的教学质量。可以考虑利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除了鼓励本校的优秀教师开设全英文课程,还可以考虑加强与周边大学的合作,互相聘用双方的优质教师,互相授课,以解决本校全英文授课教师不足的问题。
   (五)加强横向联合。海外华侨华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不能通过课堂教学独立完成。必须通过加强与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其他机构的合作,共同实现为侨服务的宗旨。比如,华侨大学可以考虑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强与闽台缘博物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茶学院、陶瓷学院的合作,开设特色精品课程,将课堂教学在教室之外进行。这些具有浓厚中国元素的课程,必将吸引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海外学生。
   四、小结
   在新的形势下,在21世纪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新转折点上,充分发挥侨校优势,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多种教育形式,实现“塑造华侨华裔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素质,维系华侨华人与祖(籍)国情谊的纽带作用是海外华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华侨高等院校面临的迫切任务。相信通过不懈艰苦努力和不断的积极创新,就一定能完成国家赋予华侨高等院校的重要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贺国庆.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庆石.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5).
  \[3\]王树国.“C9教育联盟”大学校长就“一流大学建设”支招\[N\].中国教育报,2010-10-24.
  \[4\]丘进.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阐述了影响职高学生高职考阅读成绩的因素并提出解决策略,旨在强调中职教师在引导学生大量做题之余,还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技巧,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并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在高职考试中切实提高阅读理解的正确率。  关键词:阅读成绩;阅读习惯;解决对策;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实用性是它的显著特征,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着手,指出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的措施,以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进步,达到高职院校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大方向,而语言是人类知识的载体,语言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学英语作为高等学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高等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  关键词:素质教育;英语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B  文
期刊
摘 要:许多事实表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是影响英语学习者交流的一个主要因素。据邓炎昌的观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文化差异是误解的真正原因,“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会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所以,“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从不同角度对英语委婉语展开分析,包括委婉语的分类、原则和功能等。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委婉语的文化背景、范围与谈话、文体特点及其社会交际基础,使使用者熟悉英语委婉语的绝妙之处。通过范例引用,清楚地揭示了委婉语的相关特征,提供了正确理解、欣赏和使用委婉语的角度。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特点与角度;文化背景;社会交际基础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
期刊
摘 要:大学日文报刊课程在高校的日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学生日语综合素质、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日本社会的重要手段。本论文作者在授课时,结合报刊课程的本身特点,尝试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报刊课教材,并利用互联网资源辅助日文报刊课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日文报刊课;教材;互联网资源;辅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93
期刊
摘 要: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最基础的教学。外语学习的道路漫长而曲折。文化的学习就如同赋予学习者的一对隐形的翅膀,帮助其飞跃语言知识的障碍,快速融入到另外一种新的文化中,不断完善人格,完善人生。  关键词:文化教学;词汇教学;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73-02    一、引言  外语教学的目的可分为三个层次:微观、中观及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可理解输入”及“可理解输出”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以输入为主的基础英语课程及以输出为主的英语演讲艺术课程相融合的可行性。记录了相关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效果及在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方案。文章论证了此项教学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心理素质,思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可理解输入”;“可理解输出”;基础英语;演讲艺术;相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分析英语听力课程的重要性及其教育现状入手,以学生角度、教师角度和其他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及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英语学生;听力水平;培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78-02  一、英语听力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听说读写译”这五项英语基本技能中,听力排在首位是不无道理的。听力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师队伍的年青化和“80后”们的不断成长,“80后”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重要力量。那么,“80后”辅导员们他们是否具备了高校辅导员应有的职业素养呢?笔者从“80后”辅导员的成长背景和性格特点对“80后”辅导员的职业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80后”辅导员;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