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和鉴赏的能力;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听赏是小学音乐课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是达成以上目标的有力保证。本文就小学音乐课中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和培养学生听赏能力等方面从如何丰富听赏的内容、充实听赏的形式和有效地组织教学展开了自己的观点。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音乐,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离不开音乐,它让我们放松身心、愉悦精神;影视作品中离不开音乐,它让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更不要说一些经典电视和电影中的主题曲更是家喻户晓,总之,生活中需要音乐。
说到音乐课,人们想到最多的是唱歌。的确,唱歌是音乐课的重要内容(我国音乐教育曾经的模式就是单纯地教唱歌,教材也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呈现的) 可在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并不喜欢唱歌,就像我们身边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唱歌、每个人都志愿成为歌唱者一样。所以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其次才是表现音乐的能力,因此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欣赏能力,让学生掌握听赏的方法、让听赏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一、丰富听赏的内容
音乐是流淌的声音。听是人对外在各种声音的一种主观接受,是赏的前提;赏是对听的升华,是人对事物的一种体验和感受。会倾听和欣赏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质。音乐作品呈现的形式很多:唱歌教学中的歌曲、欣赏的曲目、游戏中的伴奏音乐、舞蹈和音乐剧中的背景音乐等等。如何把这些音乐有效地安排并实现教学目标,这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有效地听。
听教材上的歌曲。唱歌教学中,通过播放歌曲录音,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及表现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通过再次听录音,可以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找出歌曲中相同及相近的乐句,并对重点旋律产生深刻印象,激发学唱的欲望,为下一步准确学唱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唱、模唱训练。模唱的前提是听唱,只有听得准才能唱得准。通过用琴声和人声的示范,让学生模唱可以达到很好的练耳效果。
听欣赏曲目中的经典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所以音乐教育的任务在于给学生提供优秀的音乐作品,并积极调动他们的感官去体会和感受。
二、充实听赏的形式
音乐,这种抽象的声音艺术,透过听觉的感知,激起情感的共鸣,同时又调动了人的联想,使人在脑海中留下声音的记忆。不同的乐音和人声构成不同的体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会因为学不好而有心理压力,所以整节课都会轻松自如;在倾听、欣赏和表达的过程中也不会有精神负担,所以能够自然流露内心的想象,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在精神上得到充分的认可、激励和满足。从这个层面上说,在音乐听赏教学中学生会充分地参与,达到学习、体验、表达和充分享受音乐艺术、陶冶身心的目的。
整体听赏。把音乐作品整体呈现,让学生完整感受,从前奏到中间过程直至结尾,在结构上保持它的整体性;在听觉和思维(或含有歌唱或舞蹈)方面上保持一个整体连续的过程,综合调动学生的大脑和各种感官,让学生完整享受整部作品。
重点部分重点听赏。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身表现的主题,抓住重点乐段重点欣赏,突出重点乐句,让学生通过反复倾听、感受,能认识和分辨乐曲中的每种乐音,以及他们在表达作品情感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享受它给人们带来的情感体验。能通过反复的听赏找出主旋律和相同及相似乐段,通过联想再现音乐情景,充分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内涵以及与此同时带来的视听享受。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于音乐的本身抽象、流动,看不见抓不着,再加上个体理解和不同体验的差异,乐曲欣赏和歌曲听唱的教学都是从简单入手的,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认可和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音乐,教师要善于积极调动学生身体的各种器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之中。
三、优化课堂的组织
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对于感兴趣和新奇的事物,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被吸引。所以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灵活使用教材,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再现乐曲内容,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能有效地激发兴趣提高效果。如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视频资料,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觉,此时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不仅带来了帮助,还可以通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模仿,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明确听赏的目的任务及要求,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一节课中,不可能所有的内容都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对于时间旋律平淡、时间较长、难度较大的音乐作品,需要教师给予明确的目标要求和纪律要求,或给学生明确任务和重点,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认真地完成听的过程。之后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和再一次的听和理解中达到赏析的目的,最终产生与作品的情感共鸣。
规范课堂常规。常规是课堂基本的规范,是师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保障。在音乐课堂上如坐姿、听、说的规范等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以达到一个良好的习惯。如:培养安静聆听的习惯。欣赏的课堂首先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学生安静而不吵闹。就要要求学生在老师播放音乐的时候,保持安静、认真和全神贯注状态,在先期时候做到不论是否听懂,都要要求学生尝试着去认真听,倾听的时候不能私自讲话和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形成一种学生自觉地行为,形成安静倾听的习惯。
创设积极氛围,营造欣赏的环境。教师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画和多媒体课件会将学生得生活经验和音乐联系起来,能够进一步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展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想象和评价。
我们很难想象,无声的世界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恐惧,一副能倾听的双耳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有声的世界,更带来了幸福,让美妙的音乐陪伴我们的生活。那就让音乐,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音乐,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离不开音乐,它让我们放松身心、愉悦精神;影视作品中离不开音乐,它让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更不要说一些经典电视和电影中的主题曲更是家喻户晓,总之,生活中需要音乐。
说到音乐课,人们想到最多的是唱歌。的确,唱歌是音乐课的重要内容(我国音乐教育曾经的模式就是单纯地教唱歌,教材也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呈现的) 可在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并不喜欢唱歌,就像我们身边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唱歌、每个人都志愿成为歌唱者一样。所以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其次才是表现音乐的能力,因此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欣赏能力,让学生掌握听赏的方法、让听赏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一、丰富听赏的内容
音乐是流淌的声音。听是人对外在各种声音的一种主观接受,是赏的前提;赏是对听的升华,是人对事物的一种体验和感受。会倾听和欣赏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质。音乐作品呈现的形式很多:唱歌教学中的歌曲、欣赏的曲目、游戏中的伴奏音乐、舞蹈和音乐剧中的背景音乐等等。如何把这些音乐有效地安排并实现教学目标,这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有效地听。
听教材上的歌曲。唱歌教学中,通过播放歌曲录音,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及表现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通过再次听录音,可以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找出歌曲中相同及相近的乐句,并对重点旋律产生深刻印象,激发学唱的欲望,为下一步准确学唱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唱、模唱训练。模唱的前提是听唱,只有听得准才能唱得准。通过用琴声和人声的示范,让学生模唱可以达到很好的练耳效果。
听欣赏曲目中的经典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所以音乐教育的任务在于给学生提供优秀的音乐作品,并积极调动他们的感官去体会和感受。
二、充实听赏的形式
音乐,这种抽象的声音艺术,透过听觉的感知,激起情感的共鸣,同时又调动了人的联想,使人在脑海中留下声音的记忆。不同的乐音和人声构成不同的体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会因为学不好而有心理压力,所以整节课都会轻松自如;在倾听、欣赏和表达的过程中也不会有精神负担,所以能够自然流露内心的想象,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在精神上得到充分的认可、激励和满足。从这个层面上说,在音乐听赏教学中学生会充分地参与,达到学习、体验、表达和充分享受音乐艺术、陶冶身心的目的。
整体听赏。把音乐作品整体呈现,让学生完整感受,从前奏到中间过程直至结尾,在结构上保持它的整体性;在听觉和思维(或含有歌唱或舞蹈)方面上保持一个整体连续的过程,综合调动学生的大脑和各种感官,让学生完整享受整部作品。
重点部分重点听赏。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身表现的主题,抓住重点乐段重点欣赏,突出重点乐句,让学生通过反复倾听、感受,能认识和分辨乐曲中的每种乐音,以及他们在表达作品情感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享受它给人们带来的情感体验。能通过反复的听赏找出主旋律和相同及相似乐段,通过联想再现音乐情景,充分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内涵以及与此同时带来的视听享受。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于音乐的本身抽象、流动,看不见抓不着,再加上个体理解和不同体验的差异,乐曲欣赏和歌曲听唱的教学都是从简单入手的,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认可和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音乐,教师要善于积极调动学生身体的各种器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之中。
三、优化课堂的组织
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对于感兴趣和新奇的事物,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被吸引。所以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灵活使用教材,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再现乐曲内容,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能有效地激发兴趣提高效果。如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视频资料,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觉,此时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不仅带来了帮助,还可以通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模仿,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明确听赏的目的任务及要求,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一节课中,不可能所有的内容都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对于时间旋律平淡、时间较长、难度较大的音乐作品,需要教师给予明确的目标要求和纪律要求,或给学生明确任务和重点,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认真地完成听的过程。之后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和再一次的听和理解中达到赏析的目的,最终产生与作品的情感共鸣。
规范课堂常规。常规是课堂基本的规范,是师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保障。在音乐课堂上如坐姿、听、说的规范等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以达到一个良好的习惯。如:培养安静聆听的习惯。欣赏的课堂首先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学生安静而不吵闹。就要要求学生在老师播放音乐的时候,保持安静、认真和全神贯注状态,在先期时候做到不论是否听懂,都要要求学生尝试着去认真听,倾听的时候不能私自讲话和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形成一种学生自觉地行为,形成安静倾听的习惯。
创设积极氛围,营造欣赏的环境。教师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画和多媒体课件会将学生得生活经验和音乐联系起来,能够进一步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展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想象和评价。
我们很难想象,无声的世界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恐惧,一副能倾听的双耳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有声的世界,更带来了幸福,让美妙的音乐陪伴我们的生活。那就让音乐,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