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等建议,为初中语文开展早读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在早读课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让早读课活起来,可以杜绝初中语文早读课中随意性较大且管理无序的现象,并能有效地提高早读课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早读;效果;措施
每天半个小时的早读时间,是把学生拉近语文,走进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异常关键和宝贵的时间。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对早读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气氛热烈的早读课。
一、学情分析
进行早读课的学情研究是必要的,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能力差异等诸多要素,才能制定切实有效的早读实施方案。因此,对每一届的初一新生进行语文学情调研,以设计调查表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导致学生不愿意读书和读书效果不好的各种原因,然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二、内容研究
面对浩瀚如海的语文学习内容,如何确定朗读的内容呢?通过对初中三年六个学期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从紧扣考点和提升能力这个角度进行确定早读的内容。
(一)读的目的
一方面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有效且高效地应对考试。所以,确定早读范文内容的内容必须要紧扣考点,早读内容大致如下几个方面:
1.基础类,包括语音、词语;2.诗句类;3.默写类;4.精美课文类;5.名著阅读类。
围绕以上考点,逐册、逐课来筛选并确定朗读内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在厚积中薄发,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系统。
(二)编辑的依据
1.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如八年级上册教材,课内第一单元是新闻通讯的探究活动,以此為基础,整理探究活动中的新闻材料,作为早读课上播报的内容,其他内容依此类推。课外的名著阅读,安排内容为《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指定相关语言精美、情感丰富、内容深刻的文段供学生朗读。十八首古诗的处理,首先,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便于理解和记忆。其次根据名家作品适度拓展,如本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两首李清照的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适当对两位名家进行拓展,丰富学生对名家的了解。散文专题,结合朱自清、汪曾祺等现当代名家,也适当拓展其作品。
通过对整个学段教材的分析研究,在筛选和拓展中,不断丰富早读的内容,根据筛选的内容,可以编成各个年段的早读读本,每年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完善,使之成为语文教材以外既紧扣考点又培养能力的早读校本教材。
2.复习与新授的结合。早读主要有预习性早读和复习性早读,预习性早读着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初次体验,而复习性早读,则着重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巩固、提升和深化。复习性早读的重点是读课堂笔记,因为课堂笔记既体现了教师授课的精华,也凝聚了学生的心血,是教材精华的再现。
3.与学校君子文化建设活动的结合。我校实施君子文化建设,需要更多的平台引领学生去理解君子文化的内涵,早读课的开展为君子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学校经过提炼,把以象征高洁、清雅、虚心和气节的君子文化编辑成校园文化读本,从中选择部分内容作为拓展早读课的内容,以读的形式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4.与校刊的结合。校刊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其中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成就、校园新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接触本校学生经过老师筛选并精心修改的美文,在与同龄人的文字的触碰中感悟语文的美原来离自己是这么的近。
5.与各种语文活动的结合。区市级的“美文诵读比赛”、《语文报》杯作文大赛等活动,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和写作热情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在早读中进行相应的诵读训练、写作训练,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比赛中感受语文的美。
三、方法探究
早读的形式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提高持久学生读的兴趣,才能形成读的良好习惯。早读主要以读、写、演、测等模式进行,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到口头表达能力再到写作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强化训练。
1.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早读,对一些文质兼美感情丰富的课文,进行揣摩体味,用准确清晰、洪亮流畅、激情洋溢的示范性朗读引领学生,杜绝学生读错字和读破句的现象,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体现的文字美、语言美、情感美,在示范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教师始终以极其饱满的热情,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声音把学生引导进入阅读内容的美妙世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在聆听老师范读过程中认识到读书原来是那么的有味,读书是那么的有趣,书中是那么的有奇,书中是那么的有理。
2.配乐朗读。文学与音乐、影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影视以其丰富的画面一起塑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把人们带入美的意境之中,激发起人们情感的共鸣。结合每天不同的朗读材料,选择与朗读材料情感大体一致的背景音乐、视频,或并配上老师自制的Flash动画,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调动学生的感官,把早读的朗读引进一个美轮美奂的语文世界。
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是引导学生朗读的初级阶段,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和方法之后,可以进一步采取以下的办法提高早读的效果。一是竞赛读法。采用优生带差生、小组对小组、男生带女生的方式进行背诵竞赛。再在以上基础上推荐学生朗读,再集体点评。给予简单的奖励,如书签、老师自己创作的硬笔书法作品、《读者》杂志等。二是角色朗读。利用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人物特点,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产生如见其人和如闻其声的真实感受,如《故乡》中杨二嫂的出场和闰土的出场等片断就是很好的朗读材料。三是我是主持人。鼓励学生大胆模仿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简单的三分钟校园新闻播报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要提前撰写稿件)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测试巩固。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和提高,早读课的效率如何,需要通过一些手段进行检验。早读课的检测不能简单地设计为与课内阅读相同的检测方式。因为早读内容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师检查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以抽查背诵和集体背诵以及默写等形式和手段进行检查,对未能按时完成背诵和默写任务的学生再安排组长对其进行相关背诵的辅导和检查,务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早读中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4.读写结合。读的另一个目的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读促写,以读练写,在读的过程中及时捕捉和挖掘读写结合的契机,因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通过感受、理解、体味、推敲、欣赏后,掌握了语言运用的一般规律和技巧后,便会有了写作的冲动,利用这个学生感情充沛的时机进行适当的写作训练,比专门的写作课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创新语文早读课,让语文早读课在学生主动的“读”与“学”中活起来,在学校组织的早读课的评比、名著选读、手抄名著活动、南沙区美文诵读比赛等一系列围绕早读课开展的活动中荣获区一等奖以及在12月份朗诵队代表南沙区参加广州市美文诵读比赛荣获二等奖等荣誉为“让语文的早读课活动起来”的教学模式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初中;语文;早读;效果;措施
每天半个小时的早读时间,是把学生拉近语文,走进语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异常关键和宝贵的时间。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对早读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气氛热烈的早读课。
一、学情分析
进行早读课的学情研究是必要的,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能力差异等诸多要素,才能制定切实有效的早读实施方案。因此,对每一届的初一新生进行语文学情调研,以设计调查表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导致学生不愿意读书和读书效果不好的各种原因,然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二、内容研究
面对浩瀚如海的语文学习内容,如何确定朗读的内容呢?通过对初中三年六个学期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从紧扣考点和提升能力这个角度进行确定早读的内容。
(一)读的目的
一方面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有效且高效地应对考试。所以,确定早读范文内容的内容必须要紧扣考点,早读内容大致如下几个方面:
1.基础类,包括语音、词语;2.诗句类;3.默写类;4.精美课文类;5.名著阅读类。
围绕以上考点,逐册、逐课来筛选并确定朗读内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在厚积中薄发,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系统。
(二)编辑的依据
1.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如八年级上册教材,课内第一单元是新闻通讯的探究活动,以此為基础,整理探究活动中的新闻材料,作为早读课上播报的内容,其他内容依此类推。课外的名著阅读,安排内容为《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指定相关语言精美、情感丰富、内容深刻的文段供学生朗读。十八首古诗的处理,首先,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便于理解和记忆。其次根据名家作品适度拓展,如本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两首李清照的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适当对两位名家进行拓展,丰富学生对名家的了解。散文专题,结合朱自清、汪曾祺等现当代名家,也适当拓展其作品。
通过对整个学段教材的分析研究,在筛选和拓展中,不断丰富早读的内容,根据筛选的内容,可以编成各个年段的早读读本,每年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完善,使之成为语文教材以外既紧扣考点又培养能力的早读校本教材。
2.复习与新授的结合。早读主要有预习性早读和复习性早读,预习性早读着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初次体验,而复习性早读,则着重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巩固、提升和深化。复习性早读的重点是读课堂笔记,因为课堂笔记既体现了教师授课的精华,也凝聚了学生的心血,是教材精华的再现。
3.与学校君子文化建设活动的结合。我校实施君子文化建设,需要更多的平台引领学生去理解君子文化的内涵,早读课的开展为君子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学校经过提炼,把以象征高洁、清雅、虚心和气节的君子文化编辑成校园文化读本,从中选择部分内容作为拓展早读课的内容,以读的形式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4.与校刊的结合。校刊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其中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成就、校园新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接触本校学生经过老师筛选并精心修改的美文,在与同龄人的文字的触碰中感悟语文的美原来离自己是这么的近。
5.与各种语文活动的结合。区市级的“美文诵读比赛”、《语文报》杯作文大赛等活动,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和写作热情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在早读中进行相应的诵读训练、写作训练,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比赛中感受语文的美。
三、方法探究
早读的形式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提高持久学生读的兴趣,才能形成读的良好习惯。早读主要以读、写、演、测等模式进行,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到口头表达能力再到写作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强化训练。
1.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早读,对一些文质兼美感情丰富的课文,进行揣摩体味,用准确清晰、洪亮流畅、激情洋溢的示范性朗读引领学生,杜绝学生读错字和读破句的现象,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体现的文字美、语言美、情感美,在示范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教师始终以极其饱满的热情,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声音把学生引导进入阅读内容的美妙世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在聆听老师范读过程中认识到读书原来是那么的有味,读书是那么的有趣,书中是那么的有奇,书中是那么的有理。
2.配乐朗读。文学与音乐、影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影视以其丰富的画面一起塑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把人们带入美的意境之中,激发起人们情感的共鸣。结合每天不同的朗读材料,选择与朗读材料情感大体一致的背景音乐、视频,或并配上老师自制的Flash动画,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调动学生的感官,把早读的朗读引进一个美轮美奂的语文世界。
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是引导学生朗读的初级阶段,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和方法之后,可以进一步采取以下的办法提高早读的效果。一是竞赛读法。采用优生带差生、小组对小组、男生带女生的方式进行背诵竞赛。再在以上基础上推荐学生朗读,再集体点评。给予简单的奖励,如书签、老师自己创作的硬笔书法作品、《读者》杂志等。二是角色朗读。利用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人物特点,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产生如见其人和如闻其声的真实感受,如《故乡》中杨二嫂的出场和闰土的出场等片断就是很好的朗读材料。三是我是主持人。鼓励学生大胆模仿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简单的三分钟校园新闻播报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要提前撰写稿件)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测试巩固。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和提高,早读课的效率如何,需要通过一些手段进行检验。早读课的检测不能简单地设计为与课内阅读相同的检测方式。因为早读内容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师检查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以抽查背诵和集体背诵以及默写等形式和手段进行检查,对未能按时完成背诵和默写任务的学生再安排组长对其进行相关背诵的辅导和检查,务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早读中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4.读写结合。读的另一个目的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读促写,以读练写,在读的过程中及时捕捉和挖掘读写结合的契机,因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通过感受、理解、体味、推敲、欣赏后,掌握了语言运用的一般规律和技巧后,便会有了写作的冲动,利用这个学生感情充沛的时机进行适当的写作训练,比专门的写作课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创新语文早读课,让语文早读课在学生主动的“读”与“学”中活起来,在学校组织的早读课的评比、名著选读、手抄名著活动、南沙区美文诵读比赛等一系列围绕早读课开展的活动中荣获区一等奖以及在12月份朗诵队代表南沙区参加广州市美文诵读比赛荣获二等奖等荣誉为“让语文的早读课活动起来”的教学模式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