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例研究是以语文课堂的内容为载体,再现和描述教学问题以及教学处理。在这一过程,用研究的目光反过头来观察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认真读了吴伦敦,苌虹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一书,进行一系列关于课例萌生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写课例研究的想法,写了《不变中的变化——我的叔叔于勒课例研究》一文,在做课例报告的基础上,对课例进行反思,得出的经验再次指导教学实践。
通过设计——实施——反思——再实施—再反思这样一个过程,得出以下几点经验和收获。
一、写实在的东西、从小处入手
课例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应该是先定主题还是先定篇目,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解决这一问题。一个学生的问题,课堂上思维的碰撞,同课异构产生的思考任何一个看似简单微小的主题经过思考加工即可以成为课例研究的素材。
《我的叔叔于勒》课例研究的初衷在我在自己执教的班级上完课之后,上课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情节,学生在接受过程中就像在听一个陌生的故事,课堂被作者略带幽默的写法和学生们自行发挥创作的“幽默”逗的欢笑声阵阵,然而上完课后,却让我感到,《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不应该是这样的,文章的“根”我没有抓住!由此,产生要对这一篇经典文章进行课例分析的念头。
另外,内容真实,避免哗众取宠,不虚构,不要求华丽辞藻。其次,写切身的体会,写自己在面对一系列教学冲突中的现实感受,对问题的思考、困惑,以及事后的反思。
二、集体备课的必要
研究课需要教师经过多次的循环执教,课例研究模式以邀请式观课为主,反思式观课为辅,每一次的改进方案都要经过小组成员的集体讨论得出,结合反思的结果来进行下一轮课堂实践。
在准备《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像每一个新教师一样,磨了几次课就自认为不错。但是,在与其他老师课后讨论中发现,自己的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没有做好必要的铺垫,就直接进入主题,导致学生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文学常识一无所知,后期理解主题困难;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比较流畅,但是缺乏细节刻画等等;为了按照教学设计的方案进行,忽视了学生对于主线之外的提问,没有做到及时的解答与反馈等等。经过集体备课一轮又一轮研讨,对这一堂课的把握又上了一个台阶。
三、追求“新”的视角,寻求理论的支撑
从习以为常的事情中观察出新问题,课例研究不是试图通过一堂课解决学科教学的所有问题,而是追求选取一个小的、新的角度借助一节课来获得新的认识。并且,在课例基本完成后,考虑一下课例的理论价值与意义,对其进行理论诠释。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课例研究中,在备课探讨中,有一位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令我受益匪浅,就是对于小说三要素之一“场景”的设置,可以作为探析主题的另外一个视角。
环境原本是戏剧里最重要的因素,小说里的这个说法是从戏剧里借用来的,指的是人和事的具体表现场地,是一个与人物活动密切相关的具体的、特定的空间,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场所与舞台、落脚地。举一个例子,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每每大海船只开进港口来,父亲总是那句:“哎,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在全文重复出现了两次,它对全文的理解至关重要。他们左盼右盼的是载着船归来的于勒。这里出現船的意向。船代表了人类对于外面世界的探索,也代表着获救与希望,对菲利普夫妇而言,船是让他们从窘迫境地解脱的象征,一艘船的兴致勃勃的开始,遇到于勒后的幻灭,乘坐另外一艘船失落的离开,菲利普夫妇物质上是物质的,精神上更是无助的,这时候的他们还是那么可鄙吗?从环境描写可以延伸出对文章主题的揭示,这也是在课例研究反思中,我获得的具体的收获。
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寻找新的角度阐释,用理论知识来丰富,这是基于课例的反思教学带给我的一个新的方法。举《我的叔叔于勒》课例反思的例子意义完全在于具体形象的说明这一问题。
最后,通过课例研究、语文的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使我受益匪浅,也是促使教师改变传统模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将教学与实践与反思形成良性循环的过程。
通过设计——实施——反思——再实施—再反思这样一个过程,得出以下几点经验和收获。
一、写实在的东西、从小处入手
课例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应该是先定主题还是先定篇目,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解决这一问题。一个学生的问题,课堂上思维的碰撞,同课异构产生的思考任何一个看似简单微小的主题经过思考加工即可以成为课例研究的素材。
《我的叔叔于勒》课例研究的初衷在我在自己执教的班级上完课之后,上课过程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情节,学生在接受过程中就像在听一个陌生的故事,课堂被作者略带幽默的写法和学生们自行发挥创作的“幽默”逗的欢笑声阵阵,然而上完课后,却让我感到,《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不应该是这样的,文章的“根”我没有抓住!由此,产生要对这一篇经典文章进行课例分析的念头。
另外,内容真实,避免哗众取宠,不虚构,不要求华丽辞藻。其次,写切身的体会,写自己在面对一系列教学冲突中的现实感受,对问题的思考、困惑,以及事后的反思。
二、集体备课的必要
研究课需要教师经过多次的循环执教,课例研究模式以邀请式观课为主,反思式观课为辅,每一次的改进方案都要经过小组成员的集体讨论得出,结合反思的结果来进行下一轮课堂实践。
在准备《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像每一个新教师一样,磨了几次课就自认为不错。但是,在与其他老师课后讨论中发现,自己的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没有做好必要的铺垫,就直接进入主题,导致学生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文学常识一无所知,后期理解主题困难;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比较流畅,但是缺乏细节刻画等等;为了按照教学设计的方案进行,忽视了学生对于主线之外的提问,没有做到及时的解答与反馈等等。经过集体备课一轮又一轮研讨,对这一堂课的把握又上了一个台阶。
三、追求“新”的视角,寻求理论的支撑
从习以为常的事情中观察出新问题,课例研究不是试图通过一堂课解决学科教学的所有问题,而是追求选取一个小的、新的角度借助一节课来获得新的认识。并且,在课例基本完成后,考虑一下课例的理论价值与意义,对其进行理论诠释。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课例研究中,在备课探讨中,有一位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令我受益匪浅,就是对于小说三要素之一“场景”的设置,可以作为探析主题的另外一个视角。
环境原本是戏剧里最重要的因素,小说里的这个说法是从戏剧里借用来的,指的是人和事的具体表现场地,是一个与人物活动密切相关的具体的、特定的空间,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场所与舞台、落脚地。举一个例子,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每每大海船只开进港口来,父亲总是那句:“哎,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在全文重复出现了两次,它对全文的理解至关重要。他们左盼右盼的是载着船归来的于勒。这里出現船的意向。船代表了人类对于外面世界的探索,也代表着获救与希望,对菲利普夫妇而言,船是让他们从窘迫境地解脱的象征,一艘船的兴致勃勃的开始,遇到于勒后的幻灭,乘坐另外一艘船失落的离开,菲利普夫妇物质上是物质的,精神上更是无助的,这时候的他们还是那么可鄙吗?从环境描写可以延伸出对文章主题的揭示,这也是在课例研究反思中,我获得的具体的收获。
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寻找新的角度阐释,用理论知识来丰富,这是基于课例的反思教学带给我的一个新的方法。举《我的叔叔于勒》课例反思的例子意义完全在于具体形象的说明这一问题。
最后,通过课例研究、语文的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使我受益匪浅,也是促使教师改变传统模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将教学与实践与反思形成良性循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