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小人物,别样的大精彩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__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奂生上城》(下文简称《陈》)、《守财奴》(下文简称《守》)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陈奂生的自私狭隘、葛朗台的吝啬贪婪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这两篇作品有着众多精彩的相似与相异之处,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以期大方之家指教。
  
  1.异曲同工的主题
  
  两篇文章透析了不同时空国界的小人物的“抠门”行为,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不同的是《陈》文对陈奂生有贬亦有褒,《守》则一味对葛朗台进行挞伐。
  《陈》的主题说法多样,从整体着眼,我们似乎应该这么认为:陈奂生是新时期初期农民的典型代表,他的“抠门”是珍惜劳动所得的表现。他具有勤劳、善良、憨厚、质朴等美好品格。但是,作为从特定历史环境中走出来的传统农民,他身上还残存着极“左”路线的长期统治造成的奴性、愚昧、自卑自贱,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目光短浅和阿Q式的自我欺骗等弱点。《守》的主题则是通过描写葛朗台这个极端自私、贪婪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拜金主义的罪恶,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深刻细腻的心理刻画
  
  小说中,心理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行为的变化往往会在心理描写的过程中得到解释。《陈》文主要通过对人物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其他教辅多有分析,此不赘述。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守》中的心理描写和《陈》非常相似,也是通过对语言、行为的刻画来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例如,从葛朗台“到密室去拿了一把路易摔在床上”“他一边说一边把钱掂着玩”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在他的心中,家里的关系完全是靠金钱来维系的。他是不得已才“拿出一把路易”的。之所以“摔在床上”,是因为从他的内心来讲,他是不愿意随便拿出一文钱给他人的。“掂”钱这个细节正是他吝啬心理的自然流露。这样的细节在文中随处可见。
  
  3.个性鲜明的动作行为
  
  个性化的动作行为是人物出彩的重要因素,这在两文中都有十分精妙的描写:陈奂生住进招待所醒来后的吃惊和拘谨;盖着里外三层新的被子,不自觉地缩成了一团,怕自己的身体弄脏了被子;悄悄起床,不敢弄出一点声音来,好像做了偷儿,被人发现就会抓住似的;光着脚不敢穿鞋,怕把地板弄脏,沙发也不敢坐,害怕压瘪了弹不饱……,这些极具个性化的动作描写,活化出一个“受宠若惊”、对一切新鲜事物既好奇又胆怯的农民形象。正因如此,我们才会觉得他真实、可近、可亲、可笑、可叹,而不会觉得他的形象有丝毫的做作和人为的拔高。
  《守》文中“抢夺梳妆匣”一节,葛朗台“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又如欧也妮在“文书”上签字之前,葛朗台连连抹汗的动作;欧也妮答应签字以后,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又“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这些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葛朗台舍命攫取钱财的丑态,深刻揭露了葛朗台不择手段地掠夺钱财的本质。最为传神的一笔,莫过于写葛朗台临终之际,努力去抢神甫的十字架。已经奄奄一息,依然见“金”眼开。正是这最后一抓,导致他气绝身亡,可见他嗜财如命到了何等地步!
  
  4.准确恰当的语言描写
  
  陈奂生不善言辞,眼界狭窄,品位不高而又自私自利,谈自己经历无非是“小时候娘常打我屁股,爹倒不凶”之类,看了《三打白骨精》也只是会说“孙行者最凶,都是他打死的”,鲜明的乡民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朴实无华的语言描写充溢全文,可谓涉笔成趣。
  葛朗台的语言不但充满市侩气、铜臭味,而且还不时出现逻辑上的悖谬,构成绝妙的讽刺,让人忍俊不禁。例如:“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着金子时所发出的惊喜的狂喊。原来他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非常不满,这回变为狂喜,认为女儿做了一笔划得来的交易,充分暴露了这个投机商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作金钱交易的肮脏灵魂。
  
  5.巧妙自然的情节过渡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是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之一。奇事迭出、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等手法的巧妙运用是赢得读者青睐的重要法宝。
  《陈》虽质朴自然,但有巧妙的情节设计。例如陈奂生在车站生病碰到吴书记是个巧合,如果不是巧遇吴书记,也就不会有住招待所的经历,也就无法使陈奂生得到一种精神的满足。巧中之巧是,吴书记在他们大队蹲过点,还到他家吃过饭,否则,即使吴书记见到陈奂生也认不得,当然也就不会有送他到招待所的事了。
  《守》文中,如果作者没让葛朗台一到家就看见梳妆匣上的金子,就不会爆发一场争夺战,也不会几乎闹出人命;如果没有这次家庭风波,葛朗台太太就不会死得那么快;如果她不死,继承权就提不上议事日程,当然也就没有葛朗台态度的突然转变。如果没有以上这些巧合,我们也就不会惊叹世上还有葛朗台这种人了。
  
  6.不可或缺的配角点缀
  
  两篇作品对配角的描写也十分精当,这对表现主题和衬托主要人物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陈》文中“那姑娘连忙丢了报纸,朝他看看,甜甜地笑着说:‘是吴书记汽车送来的?你身体好了吗?’”寥寥几句话,勾勒出姑娘的动作、神态,微妙地反映了这位服务员世故、媚上的小市民心态。“软款款地寻话说”“笑得甜极了”的描写,更突出表现了这个小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看来,有媚权心理的不只陈奂生,而是很多人,如此一想,文章的主题自然就深刻起来。
  《守》文中,葛朗台太太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这短短的七个字,揭示出了这个饱受丈夫折磨的妇女,既不满意又非常畏惧葛朗台这个家庭暴君的情感状态,也反衬了葛朗台眼光中的贪婪和性格的残酷无情。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是古典作品增多了。作为实验教材,如何让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文言教学内容编织得更加合理、严密,实现具有新意和实效的教学引领,还属于探索中的难题,而吸收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加快探索进度、提高实验质量的良策之一。带着这样的希冀,我读了陶妙如老师的文章,颇受启发。  首先吸引我的一个概念是“智慧”。陶老师所说的语文教学范畴里的“智慧”,实质上是指教师需要提炼和确定一种适宜的教
近年高考语文卷之广义课程因素渐次追加性引入的事实告诉我们,语文狭义课程之外的功夫的修炼,已经非常紧要。以北京卷为例,在零散信息采集、语料选择、设题意向、答案组织、评卷标准等多方面,都特别注意触及甚或深入生活的、文史的、哲理的、审美的广义语文界面,引入了大量的具有补充教材功能的广义教科书概念的信息,其取材之丰饶、意趣之丰富、人文精神之丰沛都是前所未有的。探讨这种渐次推进的命题改革的意图,对于我们更新
上《沙之书》一课,我先让学生落实字词,熟悉文本,概述内容,指出文中所涉及的虚构性内容,然后再读课文,发现疑问,教师总结:  沙之书代表着什么,到底有怎样的隐喻义?写它有什么用?  “他进我家门的时候,就决心把书卖掉”,“我竭力不去记住搁架的哪一层”,“墨西哥街都不想去了”,为什么拥有书的人却竭力想摆脱这本沙之书?  文中为什么许多次出现《圣经》,这与沙之书之间有什么联系,沙之书在小说中是否有深层含
用典是古代诗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即引用典故以表情达意。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云:“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明确指出用典的作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注释,是阅读理解作品的重要辅助手段。典故注释主要包括典源出处、典故含义、书证。高中语文课本由于注释篇幅有限,有时也是为了降低难度,注释时多将必要的字词解释、文中用典的含义列于首要地位,必要时注明典源出处,给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文意、文
语文整合性教学是根据新课程教材观的“示范性”,也就是把教材看做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根据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从而使之适合学生需要,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摒弃了传统的单篇教学的做法,将语文教学活动转换为师生共同开发、运用教材
一、艰辛成长,努力求学  1958年,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里有父母、奶奶、六个兄弟姐妹,童年生活十分清苦。  1.父亲的教导  小时候虽然生活贫穷,但回忆起那段时光还是觉得很快乐,这主要归功于我的父亲。父亲非常重视教育,他闲暇时常常给我猜字谜,讲故事,还教我写毛笔字。父亲是一位小学老师,在我们十里八村算是既有名望又有发言权的一个人,乡亲们都叫他“小诸葛”。他说话风趣幽默,可教育孩子一向严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历来为人称道。其结句“还来就菊花”中的“就”字,尤其耐人寻味。如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孟集有‘到得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旬,刻本脱一‘就’字,有拟补者,或作‘醉’,或作‘赏’,或作‘泛’,或作‘对’,皆不同,后得善本是‘就’字,乃知其妙。”又如《增订唐诗摘抄》:“‘就’字百思不到,若用‘看’字便无味了。”再如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通体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
本刊讯 2016年4月9日至11日,由中国教师报主办、湖北省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等单位协办的第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建设博览会在武汉成功举办。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华蓉、武汉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施火发、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台湾台北国语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李玉贵等出席并参加了此次会议。来自全国各地近1100名校长、教师、名师工作室
《你是你的船长》作为演讲词被选入语文版初中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这是语文教材的首见篇目,是我们开发的一篇新课文,其语文教育价值在于高尚价值观与巧妙演讲艺术的完美统一。    一、高尚的价值观    《你是你的船长》的意义首先在于文章所表现的崇高的价值观,那就是公平和正义。正如课文最后一段所说:“同学们,让我们逐渐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等你们长大了,从中还要发展出更重要的观念——正义的观念。一
主持人的话  《孩子王》是“电影文学中的教师”课程中为数不多的一部直接以教师为主题的电影。抛开这部电影本身所蕴含的极其宝贵的文化反思性,我们也赞叹电影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教师“老杆”丰富而充满张力的内心世界。透过镜头,我们得以看见作为教师的“老杆”的自我追问。这种追问,超越时代,是一种关于教师存在的根本性追问。在功利主义的社会氛围中,尤其值得注意。  ——张华军(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