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家弗莱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正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基础性的学科。可是在真正的教学学习中并非如此,数学学习与生活脱节,学生无法将数学的学习与生活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学生们普遍存在着为了数学而学数学。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我们所有数学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和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入手,浅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数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数学教学“生活化”指的是数学的教学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生活背景,思维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形成内在的联系,数学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生活、了解生活、学习生活,展示生活的过程,即数学知识得生活化,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数学教学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数学的所有教学就必须要与生活相联系,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源自于生活,但是数学却又是生活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数学的生活化强调的主要是数学的教学不能脱离学生们的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现有机的结合,形成互动的主体,才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主旨。
二、当前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素材的选择与“生活中的逻辑”相违背
以两道简单的例题为例,例一:一个水池需要六个小时才能充满水,需要九个小时才能放完水出来,如果一边充水一边放水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充满?例二:小明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明明的3倍,爷爷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6倍多3岁,爸爸、爷爷今年各多少岁?
第一道例题也不难算,可是学生却会问老师,为什么要一边充水,一边放水啊,那不是浪费水么?第二道题算出的结果是,爸爸今年24岁,爷爷147岁,意味着爸爸16岁就生了小明,爷爷123岁生下小明的爸爸。这种完全不符合生活逻辑,生活常识的题目在数学的教学中并不少见,不符合生活实际的题目存在于数学的教学中,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形成认知错误影响学生对生活的判断。
2、教学中素材的选择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将数学盲目的与生活相联系,将生活中的事例原原本本的照搬到课堂中来,例如:小强把5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三年,到期后可得到本息和多少年?学生知道公式之后,会很快算出答案,可是学生根本不能理解什么是利息,为什么又要这样算,此类问题都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远,学生没有本法理解,不能理解的去做题只能是生搬硬套,就是为了数学而学数学。
3、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偏离学生的“生活”
大部分的小学数学老师都很爱“超市买东西”、“市场买东西”、“图书馆买书”,当学生一听到“假如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大多数的学生一听都会感到厌烦,又来这套,情境创设过于老套,毫无新意,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生活化的课堂也就没了生活化的意味了。创设了“生活化”的情景后,学生的互动较多较为频繁的时候,教师很容易会偏离既定的轨道,脱离教学目标,教学看似十分有效果,实际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非常不全面,零碎,不完整。
三、实现数学“生活化”的建议
结合自身思考以及经验,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选择应该遵循“来之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理念,数学的教学要充分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小学的数学不单单是要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算法这些基础知识和方法,而是要借助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这种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根本目标。因此数学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以“实用”为出发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情感目标以及技能目标的实现,不是盲目的去学习数学的理论知识,而是注重知识本身与生活的联系,并应用这种联系进行教学。
2、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的筛选要注意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差别,例如:一件工程,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15天完成,两人合做几天可以完成?这个问题是传统的工程量的问题,此类问题没有很好的体现生活的实际,缺乏时代的气息,呆板枯燥,对于教材中的传统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与现实生活中联系密切些,但同时要注重严谨性,不要背离生活的逻辑。再有,教材的编写很喜欢应用一些特定的场所作为场景例题,比如超市,游乐场等,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司空見惯的,可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是没有接触过此类事物的,这就是需要强调注意地域性的差别,城市的孩子没有办法理解什么是出粉率,因为他们不知道小麦磨出来的除了面粉还有麦皮,乡村的孩子对于去公园还要买票非常新奇,这些都是不同地域的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就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为题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3、教学方法“生活化”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越来越热衷于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也为大多数学生所喜欢,但是通过课后的情况来看,多媒体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似乎上课的时候都懂了,可是下课之后又全忘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媒体的教学缺乏“用”的过程,就相当于“纸上谈兵”,谈了半天却始终没在实际生活中用上,所以数学的教学不论是以何种的形式教学,一个尤其需要注重的问题就是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不止脑子要动起来,手也要动起来,亲自动手实践,眼也要动起来,亲眼去目睹,帮助学生由抽象的图形符号数字语言转化为生活中的常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先让同学们到课堂外去观察较为庞大的物体,看看从不同的面观察的物体是否一样,再回到课堂,用模具摆出刚才所看物体,对比其中的差别,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应用模具摆出的物体不同面观察物体的差别。
4、教学评价“生活化” 不以成绩定成败
我们平时过多注重知识内容本身的东西,诸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等,往往忽视了内容是否联系实际,理解是否密切生活,往往只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却极少注重学生的“生活反映”,对学生的测评也较多地局限在对一些知识的简单迁移上,忽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测评。教学的效果是否也应该适当的加入实践操作部分,而不是单以成绩论英雄。
参考文献:
[1]李斐真,试论弗莱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2]卢学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5(04)
[3]马会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若干问题简析[J]出国与就业,2011年第1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数学教学“生活化”指的是数学的教学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生活背景,思维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形成内在的联系,数学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生活、了解生活、学习生活,展示生活的过程,即数学知识得生活化,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数学教学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数学的所有教学就必须要与生活相联系,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源自于生活,但是数学却又是生活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数学的生活化强调的主要是数学的教学不能脱离学生们的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现有机的结合,形成互动的主体,才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主旨。
二、当前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素材的选择与“生活中的逻辑”相违背
以两道简单的例题为例,例一:一个水池需要六个小时才能充满水,需要九个小时才能放完水出来,如果一边充水一边放水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充满?例二:小明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明明的3倍,爷爷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6倍多3岁,爸爸、爷爷今年各多少岁?
第一道例题也不难算,可是学生却会问老师,为什么要一边充水,一边放水啊,那不是浪费水么?第二道题算出的结果是,爸爸今年24岁,爷爷147岁,意味着爸爸16岁就生了小明,爷爷123岁生下小明的爸爸。这种完全不符合生活逻辑,生活常识的题目在数学的教学中并不少见,不符合生活实际的题目存在于数学的教学中,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形成认知错误影响学生对生活的判断。
2、教学中素材的选择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将数学盲目的与生活相联系,将生活中的事例原原本本的照搬到课堂中来,例如:小强把5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三年,到期后可得到本息和多少年?学生知道公式之后,会很快算出答案,可是学生根本不能理解什么是利息,为什么又要这样算,此类问题都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远,学生没有本法理解,不能理解的去做题只能是生搬硬套,就是为了数学而学数学。
3、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偏离学生的“生活”
大部分的小学数学老师都很爱“超市买东西”、“市场买东西”、“图书馆买书”,当学生一听到“假如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大多数的学生一听都会感到厌烦,又来这套,情境创设过于老套,毫无新意,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生活化的课堂也就没了生活化的意味了。创设了“生活化”的情景后,学生的互动较多较为频繁的时候,教师很容易会偏离既定的轨道,脱离教学目标,教学看似十分有效果,实际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非常不全面,零碎,不完整。
三、实现数学“生活化”的建议
结合自身思考以及经验,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选择应该遵循“来之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理念,数学的教学要充分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小学的数学不单单是要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算法这些基础知识和方法,而是要借助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这种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根本目标。因此数学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以“实用”为出发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情感目标以及技能目标的实现,不是盲目的去学习数学的理论知识,而是注重知识本身与生活的联系,并应用这种联系进行教学。
2、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的筛选要注意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差别,例如:一件工程,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15天完成,两人合做几天可以完成?这个问题是传统的工程量的问题,此类问题没有很好的体现生活的实际,缺乏时代的气息,呆板枯燥,对于教材中的传统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与现实生活中联系密切些,但同时要注重严谨性,不要背离生活的逻辑。再有,教材的编写很喜欢应用一些特定的场所作为场景例题,比如超市,游乐场等,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司空見惯的,可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是没有接触过此类事物的,这就是需要强调注意地域性的差别,城市的孩子没有办法理解什么是出粉率,因为他们不知道小麦磨出来的除了面粉还有麦皮,乡村的孩子对于去公园还要买票非常新奇,这些都是不同地域的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就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为题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3、教学方法“生活化”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越来越热衷于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也为大多数学生所喜欢,但是通过课后的情况来看,多媒体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似乎上课的时候都懂了,可是下课之后又全忘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媒体的教学缺乏“用”的过程,就相当于“纸上谈兵”,谈了半天却始终没在实际生活中用上,所以数学的教学不论是以何种的形式教学,一个尤其需要注重的问题就是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不止脑子要动起来,手也要动起来,亲自动手实践,眼也要动起来,亲眼去目睹,帮助学生由抽象的图形符号数字语言转化为生活中的常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先让同学们到课堂外去观察较为庞大的物体,看看从不同的面观察的物体是否一样,再回到课堂,用模具摆出刚才所看物体,对比其中的差别,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应用模具摆出的物体不同面观察物体的差别。
4、教学评价“生活化” 不以成绩定成败
我们平时过多注重知识内容本身的东西,诸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等,往往忽视了内容是否联系实际,理解是否密切生活,往往只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却极少注重学生的“生活反映”,对学生的测评也较多地局限在对一些知识的简单迁移上,忽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测评。教学的效果是否也应该适当的加入实践操作部分,而不是单以成绩论英雄。
参考文献:
[1]李斐真,试论弗莱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2]卢学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5(04)
[3]马会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若干问题简析[J]出国与就业,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