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学校远洋分校:教育品牌的成功移植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ydm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北京市石景山区提出了“构建空间布局、公共服务、育人模式、师资保障综合推进的高端教育体系”工作思路,以集群化改革为重点,以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为引领,不断推进教育走向均衡。本期,记者走进地处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试图找到这所年轻的学校快速、优质、绿色发展的秘密所在。
  “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是一所开放性的‘学习型学校’。在这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三个面向’的旗帜下积极探索扎根中华,面向世界,取中西教育之长,去中西教育之短,找寻中西教育最佳结合点,形成中国特色基础教育办学的新途径和新模式。这所学校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一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打开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校园网,映入眼帘的就是上面的这段文字。其中,对于校园文化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表述似乎在哪里看到过。原来,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和景山学校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这从学校名字上更是一眼就能看出。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将北京景山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发展目标进行了基于自身特点的传承和发扬,故事还得从学校建校时说起。
  景山教育品牌的移植
  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建于2007年5月。它由石景山区教委、北京景山学校和远洋地产公司三方联合创办,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等方面,继承了景山学校的传统,实行北京景山学校的办学模式,即小学五年、中学四年、高中三年的办学模式。五四学制有利于探索儿童与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加强小学和初中的衔接、提高教学效率,学校使用北京景山学校的自编教材。
  徐秀筠校长是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现任校长,也是第一任校长。她从景山学校教学副校长的位置上退休后,再次出山,主政景山学校远洋分校。源于对景山教育品牌的认可和对景山教育的深厚情分,在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徐秀筠参照了景山学校本部的标准打造学校。每天,徐校长都要从位于东城区的家骑车到石景山区上班,路途遥远,十分辛苦,但她从来不觉得辛苦,反而以此为乐。几年打拼下来,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已成为石景山区的优质校。这位低调、平和、淡然执著的老校长赢得了老师们的信任和尊重,成为石景山区教育者的一面旗帜。9年的“超期服役”,徐秀筠校长将景山教育模式复制到了石景山区,使学校成为石景山区的教育品牌;同时也拓展了景山教育的生命空间,丰富了景山教育的内涵。
  2015年5月21日是学校成立8周年纪念日。一位高二学生更新了自己的空间:“谨以此片为校庆献礼,景山远洋八周岁生日快乐!”下面附着的是一个小小的视频。在这段视频中,呈现的是学生拍摄的校园景色,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景。学生们表达了对学校的留恋和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祝福。一时间,视频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微信朋友圈刷屏。视频反映的正是学生和教师们作为学校成员的幸福感。
  这是一所学习型学校
  景山学校远洋分校是一所学习型学校。目前学校共有教师180名,其中大多数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队伍以年轻人为主,平均年龄为30岁。对于这样一所年轻的学校,很多年轻教师都是刚出了师范院校就直接站到讲台上。成长是新手教师的第一需要,所以学校的教研、学习氛围很浓。这时候,研究生的优势也体现出来了,那就是善于总结、善于学习。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教学成果解答了“研究生能不能教小学”的疑惑。
  高进,是学校的一位中层领导,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后勤等工作,同时他又是一位信息技术教师。8年前他从黄庄职业学校调到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工作,对于学校的工作环境非常喜欢。“年轻人多,大家有很多共同语言和追求。对于别的学校来说,一个新系统上线,推广经常遇到阻力,老师们不爱用、用不好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景山学校远洋分校情况却是相反,老师们总给我提要求:系统该升级了、你们怎么还没有引进新技术……”说到朝夕相处的同事们,高进老师颇有些自豪。
  新教师教学理论虽然扎实,但教学经验仍然欠缺,需要通过教研活动、听课来加深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解。景山学校远洋分校采取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石景山区其他学校大多是六三学制,加上各学科教学基本采用的是景山学校自编的教材,所以学校行政上虽然归石景山区管理,但横向的教育教学对比主要是和景山学校本部进行的,教研活动需要和景山学校本部教师一起开展。学校离景山学校较远,老师们奔波于路上,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于是,学校借助视频会议系统,尽量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研方式,通过远程教研、远程教学的方式来与景山学校本部互动。这样做加深了老师们对于教材、教学的理解,老师们的进步很快。
  校本特色教研组的创建
  学校技术教研组的建设是在学习和借鉴景山学校办学思想的基础上,并且根据学校资源及教师特色建立起来的。技术教研组的成员不仅是构建学校“智能校园”的中坚力量,还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主导者。
  在技术教研组中,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通用技术和科学等学科,共有12位教师。教师们年轻且充满活力,都是80后。每位教师学有专长,具有个人特色。有的教师编程技术强大,有的教师美术功底深厚,有的教师网络技术应用钻研得很深,有的教师教学设计水平很高。无论是在平时交流还是在组会上,大家交流畅通、乐于分享、合作愉快。在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需要技术学科中的多个学科的融合及渗透,技术教研组的平台使得教师们的合作交流更加顺畅。因为,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依托学校资源,景山学校远洋分校构建了校本特色教研组。
  景山学校远洋分校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从懵懂的孩子到青春洋溢的少年,教师们都陪伴其度过。在技术教研组内,教师们教学的学段更加宽泛,不是只教一个年级,也不是只教一个学段。很多教师跨小学、初中两个学段教学,有的老师甚至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教学。因此,教师们对学生更加了解,对学生的特点也如数家珍。针对学校学生的特点,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不论在知识技能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是情感的熏陶方面,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信息技术课为例,教师们参考国家对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学校特色及学生特点,构建了对小学、初中、高中的培养标准。例如,小学阶段:在参与体验中,以激发兴趣为主,渗透正确的信息技术意识,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基础软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在问题项目情境中,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思维方式及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阶段:在研究性学习中,在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引导下,能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乃至创新。当然,这三个阶段都贯彻着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开展符合学校及学生特色的课程,来实现这一目的。   技术教研组的教师们各怀所长,术业有专攻。根据教师特点,学校鼓励教师在学校开设各种社团及选修课,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包括:面向一、二、三年级学生的电脑绘画;面向三、四、五年级的天文;面向四、五年级的电子报刊制作;面向五、六、七年级的机器人;面向六、七、八年级的智能控制;面向六、七年级的影视频加工与制作、剪纸和C语言;面向十、十一年级的信息学奥数;面向十年级的多媒体制作等。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劳动技术学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各个学科既有各自的侧重,又有相互渗透及融合的地方。信息技术是其他学科很重要的支持工具。技术教研组的平台为之提供相应的平台。例如,在劳动技术“剪纸”教学中,学生对剪纸的角度很难掌握,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演示,效果也一般。这时,信息技术老师帮助录制多个角度的劳技教师剪纸的视频,以及如何制作简易量角器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两个视频,很容易就突破了教学上的难点。在学习剪纸之前,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通过上网搜索传统工艺,包括剪纸、制作主题PPT,学生对剪纸的文化背景有了很清楚的了解,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这些都是教师们在教研组的交流中碰撞产生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3D打印技术学习、建立模型的学习等。
  其次,依托有效管理,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建立了高效教研组。
  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特别重视教研组建设。每个教研组根据自己教研组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研手册。每周一次的教研组长会议,由教学校长主导,教学主任主持。先进的理念和切实有效的操作实践,用于提高教研组长的业务水平及组织管理能力。
  技术教研组培训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每周一次的教研组例会,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每位教师都可以是主讲人,其他教师出谋划策,为之分担。同时,教研组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一切教学研究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加以实施与检验的。每学期的教学,技术教研组一般都会上示范课(区、校骨干引领课)、比赛课(市区组织的竞赛课)、研究课、汇报课。
  示范课一般是指学期初学校组织的市、区、校骨干引领课,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课堂进行定量观察与分析,从而研究教师教学行为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比赛课一般是由市、区组织的竞赛课,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教研组内成员集体备课,挖掘集体智慧,提升了教研组的凝聚力,教师们一起磨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研究课是技术教研组内的对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问题的课堂实例研究。教研组开展利用微课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教师们在研究课中,对“活动设计”“问题设置”下足了功夫。在教学中,教师不是仅仅按照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而是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足够的准备和预设。根据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和帮助。如一位教师在Scratch教学中,设计了“直升飞机发射炮弹”的游戏编程。学生在编程制作的过程中提出了问题:有了直升飞机、炮弹后,如何使直升飞机发射炮弹?能够发射炮弹后,如果改变炮弹的位置?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游戏编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学生通过微视频或师生互动等方式找到所需要的资源。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强调“优化程序结构”的观点,渗透程序设计的方法学习。课后,教师们进行了反思,反思并不是流于形式,而是个人反思在前,团队每个成员给出反思,个人在团队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再反思。
  教研组以课题为抓手,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教研组有一个课题,每位教师都有子课题,进行相应的研究。在研究中,教师们通过头脑风暴、思维碰撞和实践配合,完成相应的研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北京教育新地图是北京市教委对未来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旨在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地发展。在石景山区教委的会议室里,记者看到了石景山区的教育新地图:集群化助力优质资源扩容。让名校成为“领头羊”,对普通学校进行扶持,带领普通学校快速、优质、绿色地发展。北京教育正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一些拥有优质资源的学校纷纷通过联盟、办分校等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汲取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办学经验,真正让教育品牌成功移植,并茁壮成长。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技术、新教学模式和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之间的不断整合,学生在学校里的角色正逐步发生着变化:从被动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的消费者转变成内容和知识的创建者。  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将会被重塑:从课堂上知识的灌输者变成教室里的教学研究与开发者、整合者、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者和参与者。学习将更多地以碎片化的方式随时随地发生,而非一定要发生在学校课堂上。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机制,用来激励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十三五”期间,努力做好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与管理的能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与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供给能力的“四个提升”。加快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创新步伐,著力实现从服务教育自身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从服务课堂学习到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从服务教育教学到服务育人全过程、从服务一般性教育管理到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四个拓展”。 一
近年来,大规模教育评价成为国际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大规模教育评价是指通过抽取目标测试群体中的代表性样本,对样本学生进行学业成就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为监测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结果提供统一的量尺,并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当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主要有: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
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未来10年、20年的教育将发生怎样的改变?我们不能在工业时代的迷梦中寻找教育的未来。也许一个崭新的时代并不会留给我们太长时间去重构教育生态。  “面向未来 重构生态——2017跨界思维下教育创新实践研训活动”于6月28-29日在北京举办,我们试图梳理各方的声音与诉求,寻找重构教育生态的实践土壤与发展脉络。此次活动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摘 要】智慧教室HiTeach教学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现代互动教学手段。相比于传统交互式电子白板HiTeach教学系统,它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高清晰”“深体验”和“强交互”是智慧教室的三种典型特征。笔者所在学校于2014年9月引进了智慧教室HiTeach教学系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使用,在课堂上教师的触摸电视和学生的平板电脑的联动大大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互动。HiTeach教学系统配置软件强
“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替之际,国家层面传出了各种对教育信息化利好的消息:先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中鲜明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并将其作为保障措施单列章节详尽阐释;继而教育部成立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办公室,启动编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征求意见……一系列高端推动和运筹帷
综合性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本次课程改革对综合性学习非常重视,如专门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再如语文、数学学科把语综、数综课单独列出并排入课表。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领域,一般把综合实践的三课时分一课时给信息技术。为此,信息技术课程在实施时往往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课堂教学常处于“学新课、赶进度”的状况,缺少综合性的实践过程。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摘 要】本文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分析微视频的几种类型,探索微视频在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中的使用策略。结合案例总结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流程和有助于教师使用微视频提高教学效果的几个关注点,以及传统课堂教学中如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有效地应用微视频。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视频;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
我国科学课程大纲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并且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1]。传统的科学教育过分强调用传授方式讲解科学的结论[2],学生们仅仅是“读科学” 而非“做科学”[3]。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覆盖,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也逐渐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具有便携性、移动性、交互性、灵活性、富媒体、富资源、富工具
【本刊讯】2016年4月17日,国内首份基础教育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2015)》正式对外发布。此份蓝皮书汇聚国内知名教育学者、大数据专家、一线教育实践者与管理者的集体智慧,打造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大数据发展权威报告,以支撑和引领国内教育大数据研究与实践。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表示,《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2015)》是国内首份教育领域的大数据发展报告,具有里程碑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