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的“融水尝试”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5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雨卜村宝洁希望小学位于偏远的大山中,过去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但从2013年起,该校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为当地学校争相学习的对象。是什么原因使这所仅有46名学生的山村小学发生了变化?该校校长贾贵福告诉记者:“是生本教育给我们带来了春天!实施生本教育后,学生变了,课堂变了,学校也变了,现在的校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阳光、自信、开朗、活力……这是融水人对当地教育近两年来变化的切实感受。2013年起,融水在总结原有教改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竖起了生本教育的“大旗”,逐渐打造出了一个山区教改的“融水样本”。
  谋变:源于教育走进了“死胡同”
  2013年8月,融水镇初级中学的招生工作刚结束,该校校长汪政华便眉头紧锁。“看了报读人数,老师们心里都很不是滋味。本来当年预计招9个班,可最后只勉强招了4个班,很多学生都选择到外面去读了。”回想当时的情景,汪政华显得有些无奈,“那时的学校是什么情况?是‘课堂睡倒一大片,课间爬墙一条路’,学生不愿学,老师的工作状态也很差。如果再不改变,学校就要‘关门大吉’了。”
  “为了扭转局面,我们也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参与式教学呀,制定惩罚措施呀,但都收效甚微,校风、学风差的问题积重难返。我们当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汪政华校长说。
  “其实,不仅仅是融水镇初级中学出现问题,当时我县的很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教育发展进入了低迷期,必须改革了。”融水教育局局长赵彬说。
  2013年10月,赵彬局长前往北京学习,接触到了生本教育理念,感觉这一模式“比较适合融水的实际情况”,于是决定进一步深入了解。
  2013年11月,赵彬局长亲自带领全县56位中小学校长前往生本教育发源地——华南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生本教育学习。这次学习让包括汪政华在内的校长们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培训回来后,融水高级中学、融水民族高中、融水镇初级中学等9所学校主动申请成为第一批生本教育“基地学校”。随后,一大批乡镇中学、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主动与“基地学校”集成“对子”,积极探索生本教育之道。
  生本教育实施后,阻力随之而来。赵彬局长告诉记者:“观念陈旧是实施生本教育的最大阻碍。我们之前也做过多种教改试验,但成效都不大,始终没摆脱‘师本、本本、考本’的怪圈,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对于这次改革,不仅是校长们,老师和家长中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为此,融水教育局掀起了一股旨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培训热潮:派出教师18批637人次“走出去”学习;把生本教育专家“请进来”,实地培训教师1030人次;开展县级培训77次,共培训教师7310人次。频繁密集的培训犹如阵阵清风,吹散了融水老师们心中的“雾霾”,越来越多老师愿意接纳生本教育并付诸实践。
  融水民族中学英语教师周丽珍是当地的英语名师,曾深信“课堂上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多,教学质量就越高”,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生本教育改革。可在一次赛课中,她以传统教学方式参赛,结果出乎意料,得了“倒数第一”。这让她受到极大的刺激,开始反思过去的教学,并学习生本教育的相关理论,重新设计了那节参赛课:让各小组将学习内容编成英语小话剧,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去说、去体会。“重新设计后我发现,老师虽然不讲了,但学生会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异常高涨。”她兴奋地说。
  汪政华校长也感受到了学校的“华丽转身”:课堂上,学生“一片倒”的现象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积极展示、大胆发言、阳光自信;学生翻墙外出的情况少了,一到课余时间,学生就三五成群地“扎进”兴趣班、社团活动中,校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师的工作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消极倦怠的情绪一扫而空,积极研讨、乐于分享成了“新风尚”。
  “我们的教育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巨变!”赵彬局长兴奋地说道。
  探索:基于县域学情的有效尝试
  “虽然知道生本教育的理念是‘简单、根本、开放’,也知道构建生本课堂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可具体该怎么做?课堂教学该如何开展?小组要怎样建设?学生不会说该怎么办?这些问题让我不敢放手去做。”这是融水怀宝镇中心小学教师卢云英的心里话。
  事实上,融水的许多老师在刚接触生本教育时都存在这样的困惑。“生本教育实施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显示,老师们虽然认同生本教育理念,但对如何操作,不少老师还是云里雾里。师资专业化建设问题凸显出来了。”赵彬局长说。几经研讨后,融水教育局出台了《融水苗族自治县生本教育科研团队成员培养和管理办法》等文件,决定构建一个“名师引领,校际联动,整体提升”的本土培训模式。不久,由融水教育局教研室牵头,成立了10个按学段、学科分类的生本教育科研团队,每个团队分区域负责片区内教师的培训,每月至少深入片区学校一次,进行听课评课、现场指导、现场研讨,为当地教师现场解疑。
  与此同时,融水“城乡联动,校际互动”的生本教育科研机制也逐渐成熟。学校内部的“抱团生本,研训共进”“小手拉大手”“生本开放周”“生本经验交流会”,校际间的青蓝结对子工程、名师引领工程、片区教研互动工程等,都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系统有效的本土培训体系,促进了县域教师团队的智慧交融与提升。
  作为融水第一期生本教育青蓝结对子工程学员,融水杆洞乡初级中学教师韦芸芳在“师傅”的指导下,如今已经走出了迷茫期。她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总结,找到了“生本课堂的味道”,课堂操作开始得心应手。而她的“师傅”——融水民族中学的周丽珍老师,也在与“徒弟”的沟通交流中,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领悟。周丽珍老师告诉记者,“青蓝工程”帮助的不仅是年轻教师,对老教师的专业提升同样有“反作用力”,“这是一种良性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交融”。
  形式多样的培训、精彩有效的教研活动,推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2014年,融水保桓初级中学毛金莲等几名教师参加柳州市青年教师汇报课比赛,包揽了一、二等奖;同年,融水选派教师参加2014年全国生本教育课堂大赛,有8人获特等奖、5人获一等奖。此外,廖凤紫、贾晓彬、马丽梅等一大批生本教育本土专家也成长起来了。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融水还创新了评价机制,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县内各学校成立了“过关认定初评小组”,逐月开展本校“生本教育教师”“生本教育班级”过关评定工作;每学期末,教育局研究室还会对初评合格的教师和班级进行复核,为符合条件的人员、班级颁发过关认定证书,鼓励他们积极投身生本教育改革。
  随着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融水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研究也逐步深入和完善,形成了“学生前置研究→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点拨评价”的教学模式。“课前,老师会发一些前置研究题目,让我们几个组员上网、翻书,寻找答案。我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一拿到题目就迫不及待地要去解决它们。”融水中学学生杨晓芳说,“生本课堂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学习更加自主了,学得更加起劲了。”
  显效:从“师本”到“生本”的蜕变
  走进融水民族小学五(2)班的教室,记者看到一个“小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解复习测试卷。“小老师”一边使用投影仪,一边讲解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思路清晰、自信大方,颇有老师风范。当他讲解快要完成时,坐在教室后排的一名学生(由该节课的执教老师扮演)突然举手问道:“你们组为什么会想到用这样的方法?你们还有别的方法吗?”面对提问,“小老师”没有慌张,而是将自己和组员们思考的过程作了阐述,还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像这样的课堂,我们早就屡见不鲜了。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主讲人,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讨、自主展示,学生成了真正的主角。”融水民族小学副校长韦茹花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其实,融水许多学校都在经历这样的“蜕变”,课堂上,老师“隐身”了,学生自信展示,“师本”让位于“生本”。
  不仅在课堂上,在平时的学习和管理中,学生们也争当“主角”。在融水杆洞乡中心小学教师韦丽群的眼里,“学生真正从生本教育中活起来了”。她与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4月13日下午下班后,她如往常一样回到办公室备课,忽然,几个学生走进办公室,说要跟她一起备课。“老师,我觉得这样导入同学们最喜欢了。”“老师,这题我有不一样的解法。”“老师,这里我给你提个建议。”……从学生口中蹦出的“创意”,像一颗颗“炸弹”把韦丽群震住了。“你能想到学生会提出和老师一起备课吗?你会想到学生可以提出那么多有创意的点子吗?我对他们真是又爱又佩服呀!”她的言语中毫不掩饰对学生的赞美。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融水民族中学教师莫彦荣告诉记者,学校每年科技艺术节都要求各班做一本文学作品集参赛,过去她总是绞尽脑汁去构思、审稿,就算累得要散架,成绩还是不理想。实施生本教育后,她班的学生主动参与,从撰稿到审稿,从录入到编辑排版,最后装订成册,很快就完成了一本名为《风中少年》的集子。这本作品集以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制作,获得了全校一等奖。捧着奖状,莫彦荣老师兴奋地说:“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做,我只是偶尔过问一下,没想到学生这么能干。这就是生本教育‘要相信、依靠、尊重学生’的真谛吧?”
  学生在变,教师在变,学校在变。近两年生本教育的实践和探索,融水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今,生本教育已经突破了9所“基地学校”的界线,如燎原之火一般向非“基地学校”蔓延。据统计,截至目前,融水全县中小学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班级有710个,参与教师1896人、学生35077人,而且这些数据仍在不断增长中。
  谈及下一步的工作,赵彬局长说:“生本教育改革,不仅是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还涉及课程内容的重组、课程体系的构建、校园文化的深化、学校管理的人本化等一系列工作。接下来,我们要以生本教育为抓手,开展‘一校一特色’创建工作,建设具有校本特色和生命活力的生本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后勤文化、安全文化等,不断提升我县学校的办学品位。”
  (责编 欧金昌)
其他文献
2015年高考,我区首次使用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卷。本文将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历史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分析我区今年高考历史卷的试题特点,并结合笔者今年带班备考的实践,给2016年的高考备考提出一些科学的建议,供读者参考。  一、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  (一)考点分布与试题结构  表1是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与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
期刊
近日,微博上疯传的某高一物理教材语言引起关注。该物理教材融入了许多时下流行元素,例如:在“相互作用”的章节里,第五讲内容被命名为“在光滑的地上摩擦”(流行歌曲《我的滑板鞋》中的句子);在“运动描述和直线运动”章节里,第一讲内容被称作“其实一开始学习运动我是拒绝的”(套用某电视广告语)……原本枯燥的物理课本,在这里显得十分活泼俏皮。(8月25日 新华网)  【点评】据报道,教材主管部门随后进行了澄清
期刊
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的重要作用,通过向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有效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为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预防原则:  有效监测、危机干
期刊
协助维持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参与校园巡逻,帮助排查安全隐患,监管校园卫生,参加学校工作会议……这些是王先斌成为防城港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防城港市二中)家长义工后的工作内容。虽然这些工作都比较繁琐,但他还是从中体验到了参与的快乐。  “在义工工作中,我感受到了校园美、老师美、学生美。通过参与学校的工作,我跟孩子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了,家庭也变美了。”王先斌笑言。  “美”,是防城港市二中的核心办学理念。
期刊
近日,江苏扬州梅岭小学西区校决定,今年秋季学期起开设哲学课,并将其作为三至六年级学生的必修课,与语文、数学同等地位。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质疑,哲学晦涩难懂,儿童难以接受;也有人赞同,哲学有益,启迪心智应从娃娃抓起。那么,哲学进小学课堂究竟是拔苗助长还是社会需要?一时引发较大争议。(8月9日 《光明日报》)  【点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此时开设哲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理
期刊
2015年高考是广西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的首届高考,相比去年所使用的全国大纲版考卷,今年所使用的新课标全国Ⅱ卷数学试题在结构、内容、立意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创新.  一、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数学试题分析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数学试题沿袭了2007年以来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的结构,对教材不同板块的考察特点明显.  (一)试卷结构及试题特点  2015年的新课标全国Ⅱ卷数学试卷分为第
期刊
一、2015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符合《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化学)》(以下简称化学考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增强综合性,突出能力测试,检测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一)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试题涵盖化学考纲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5个专题内容,其中“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渗透到其他各个专题中考查。必考题考查
期刊
六年的小学光阴,对北海市海城区第三小学(以下简称海城区三小)六(4)班学生朱梦媛来说“如白驹过隙,逝水匆匆”,她说自己过得“很快乐,很充实”,“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兴趣课。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收获了很多乐趣”。令她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比赛:2014年7月,全国讲故事大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选手齐聚一堂,朱梦媛便是其中之一。比赛中,她情感饱满地讲述了一个又
期刊
家住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黎女士希望女儿能进入一所知名小学,但她没想到的是,家长在选择学校的同时,学校也在“选择家长”。“通知面试时,我以为会问孩子一些问题,就没当回事儿,没想到自己也被考了。”黎女士说。她这样回忆当天的情景:学校给每位家长发一份调查问卷,问题大都是针对家长的教育理念及亲子关系而提出的,比如:你每天会陪孩子多长时间?最近陪孩子阅读的是哪本书?你是否有意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等等。(8月2
期刊
在桂林市临桂县,一位乡镇初中教师勇救落水儿童,不留姓名,悄然离开,后又婉拒家长酬谢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这位见义勇为的教师,就是任教于临桂县中庸乡初级中学的于国喜。  用师德撑起一片蓝天  2014年8月28日下午,于国喜在县体育馆打完球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当他走到水埠附近时,听到不远处传来了求救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小女孩在两米多深、十米多宽的水渠里拼命挣扎着。他立即飞奔过去,纵身跳入水里,快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