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熟悉这样一句话: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就教师而言,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为残疾人教育工作者,近三年的残疾人音乐教学工作经历,使我更加深刻地体會到“教育不是注入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1.注重点燃残疾人学员参加学习的兴趣之火
中心成立初期,开办的音乐培训班,学员数量相对较少,参加学习的学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对音乐的爱好,或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是好奇才走进音乐课堂。因此,如何培养残疾人学员音乐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是我在音乐课堂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实,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教学应该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环境,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一方面,每堂课我都会让大家欣赏名人名家音乐会的精彩表现,并对名家名曲的创作背景作简要介绍,在潜移默化中让学员进一步了解音乐,进一步增加对音乐的关注。记得有一堂课,我让他们欣赏的是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三大男高音演唱的歌曲——《我的太阳》,大师们优美的声音和诙谐的表演给课堂上的每一个学员带来了别样的感受,随着音乐的响起,学员们都按捺不住,或跟着音乐哼唱,或随着音乐摇头晃脑,或用脚、手打着拍子,这是音乐本身的魅力使他们动了情,所以要禁不住表达这种“情感”;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对名人名曲进行鉴赏,在听完歌曲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只有通过这样的环节,才能轻松自然地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无限憧憬和向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走进了音乐的天堂。
2.注重点燃残疾人学员感知音乐的希望之火
我所从事的特殊教育,学员不论是年龄还是身体状况都不一样,他们受自身残疾、家庭状况影响,很少有学习音乐的机会,基础知识底子都比较薄。因此,我在课堂上需要从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教起,比如打节奏,我会先介绍一下节奏的基本类型,然后写出一组节奏组,如: ︱ 0 ︱ ︱ —‖通过我的示范再让学生跟着打,感受每个节奏带来的感觉,最后我再根据他们的领会能力,写上一段节奏类型,留一个空格让他们填写,并对学员的作业进行评价,让他们体验到自己也可以作曲,在体验中慢慢学会知识,从而举一反三地创作出更多的节奏类型。同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更何况是残疾人学员。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希望得到老师一个甜甜的微笑,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予以鼓励,要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唱好这首歌。残疾人学员由于自身的残疾,内心本身就有自卑的情绪,更别说在课堂上演唱一首完整的歌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先从发声练习开始,先单独让每个人练习一句发声曲子,刚开始这对很多残疾人学员来说也是很困难的,我就针对他们的发声练习用鼓励的态度进行评价,他们也因此增加了信心,然后由一句到两句、到三句、四句……就这样他们逐渐敢张嘴唱歌了。课堂上,我经常让学员演唱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歌曲,每一首歌曲演唱结束之后,其他同学都会给予热烈掌声和积极评价,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唱好歌曲的希望,使他们有动力去学习音乐,更有兴趣去唱好歌曲。
3.注重点燃残疾人学员追求艺术的永恒之火
让残疾人学员喜欢音乐,教会他们唱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学员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欣赏中,心灵受到滋润,把音乐当成一种习惯,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与学员一起通过深挖掘、细处理,把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揭示出来,在老师与学员的情感共鸣中,在抑扬顿挫的演唱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揭示给学生,使他们更好的感受、体验和表现,并由此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我时常会给学员介绍一些名人名家的故事,例如贝多芬,他在1797年后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但他没有放弃音乐的学习。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力求创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自己的理想。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他在创作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为旺盛,创作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通过典型事例的讲解,通过音乐教学潜移默化的影响,残疾人学员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一些学员改变了内向的性格、自卑的情绪,开始变得乐观、开朗。同时,通过在集体生活中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交往能力,以音乐的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他们因为音乐而热爱生活,很多学员都说:“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放弃音乐学习,因为音乐给自己增添无穷的力量,我们会在音乐的路上继续忙碌着!”。
1.注重点燃残疾人学员参加学习的兴趣之火
中心成立初期,开办的音乐培训班,学员数量相对较少,参加学习的学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对音乐的爱好,或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是好奇才走进音乐课堂。因此,如何培养残疾人学员音乐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是我在音乐课堂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实,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教学应该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环境,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一方面,每堂课我都会让大家欣赏名人名家音乐会的精彩表现,并对名家名曲的创作背景作简要介绍,在潜移默化中让学员进一步了解音乐,进一步增加对音乐的关注。记得有一堂课,我让他们欣赏的是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三大男高音演唱的歌曲——《我的太阳》,大师们优美的声音和诙谐的表演给课堂上的每一个学员带来了别样的感受,随着音乐的响起,学员们都按捺不住,或跟着音乐哼唱,或随着音乐摇头晃脑,或用脚、手打着拍子,这是音乐本身的魅力使他们动了情,所以要禁不住表达这种“情感”;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对名人名曲进行鉴赏,在听完歌曲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只有通过这样的环节,才能轻松自然地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无限憧憬和向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走进了音乐的天堂。
2.注重点燃残疾人学员感知音乐的希望之火
我所从事的特殊教育,学员不论是年龄还是身体状况都不一样,他们受自身残疾、家庭状况影响,很少有学习音乐的机会,基础知识底子都比较薄。因此,我在课堂上需要从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教起,比如打节奏,我会先介绍一下节奏的基本类型,然后写出一组节奏组,如: ︱ 0 ︱ ︱ —‖通过我的示范再让学生跟着打,感受每个节奏带来的感觉,最后我再根据他们的领会能力,写上一段节奏类型,留一个空格让他们填写,并对学员的作业进行评价,让他们体验到自己也可以作曲,在体验中慢慢学会知识,从而举一反三地创作出更多的节奏类型。同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更何况是残疾人学员。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希望得到老师一个甜甜的微笑,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予以鼓励,要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唱好这首歌。残疾人学员由于自身的残疾,内心本身就有自卑的情绪,更别说在课堂上演唱一首完整的歌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先从发声练习开始,先单独让每个人练习一句发声曲子,刚开始这对很多残疾人学员来说也是很困难的,我就针对他们的发声练习用鼓励的态度进行评价,他们也因此增加了信心,然后由一句到两句、到三句、四句……就这样他们逐渐敢张嘴唱歌了。课堂上,我经常让学员演唱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歌曲,每一首歌曲演唱结束之后,其他同学都会给予热烈掌声和积极评价,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唱好歌曲的希望,使他们有动力去学习音乐,更有兴趣去唱好歌曲。
3.注重点燃残疾人学员追求艺术的永恒之火
让残疾人学员喜欢音乐,教会他们唱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学员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欣赏中,心灵受到滋润,把音乐当成一种习惯,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引导,与学员一起通过深挖掘、细处理,把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揭示出来,在老师与学员的情感共鸣中,在抑扬顿挫的演唱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揭示给学生,使他们更好的感受、体验和表现,并由此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我时常会给学员介绍一些名人名家的故事,例如贝多芬,他在1797年后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但他没有放弃音乐的学习。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力求创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自己的理想。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他在创作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为旺盛,创作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通过典型事例的讲解,通过音乐教学潜移默化的影响,残疾人学员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一些学员改变了内向的性格、自卑的情绪,开始变得乐观、开朗。同时,通过在集体生活中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交往能力,以音乐的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他们因为音乐而热爱生活,很多学员都说:“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放弃音乐学习,因为音乐给自己增添无穷的力量,我们会在音乐的路上继续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