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尤其是近些年来将“满足幼儿兴趣和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幼儿园保教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后,各级各类幼儿园都在一日活动游戏化方面进行着不同的尝试,尤其是区角游戏活动的开展,几乎遍及了我省城乡的大大小小幼儿园。然而,要使幼儿园区角游戏能够深入而高质量地开展起来,创设适宜幼儿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环境尤为重要。正如蒙台梭利曾强调的:“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只有儿童拥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
一、物质环境的创设是开展区角游戏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就是提供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儿童的新经验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的。玩具、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是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操作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的。要使幼儿的创造、思维、语言、合作等能力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必须有充分的空间、时间及操作材料。因此,创设一种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幼儿园区角游戏的物质环境是首要的。
(一)提供丰富而有层次的游戏材料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的玩物应当合乎几种标准的,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对于玩具和游戏器具具有不同的爱好”。幼儿年龄的差异不仅仅是生理现象,还表现在他们心理发展水平上,心理发展水平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来表现的。相对来说,年龄越小,生活经验越少,他们从事活动的能力、自控能力、协调能力等等都较差。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引导并和孩子共同创造满足其不同兴趣和需要的物质环境。
如小班幼儿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大多是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因此,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环境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我们用挂历薄膜纸做成蝴蝶;将胶带用完后剩下的圆圈做成五颜六色的小花环;用海绵纸做成荷包蛋、饺子、粽子等投放在“娃娃家”里。娃娃家环境优美,材料逼真,孩子参与游戏的情绪很高,同伴交往的机会也增多,孩子们多了份愉悦的情感体验。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占主要地位,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游戏材料和半成品:如收集包花用过的不同质地的纸投放在“美工区”里。孩子们用其包上各种大小的废旧药盒,做成各种礼品盒;剪成小的长方形包上小的泡沫块变成糖果等等并将其投放在“小超市”里。在做做玩玩等操作实践活动中,孩子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更大了。大班幼儿由于知识、经验、语言和抽象概括水平的提高,逻辑思维开始有所发展。我们通过与孩子共同创设环境,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语言区里,和幼儿一起收集外出旅游的照片、图片,展示祖国各地美好风光,以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在自然角里,师幼共同种植向日葵、蔬菜等各类植物,通过给植物浇水,观察、记录植物的成长过程,探索种子发芽的秘密;在科学区,我们把收集来的饮料瓶冲洗干净,装入不同大小和数量的豆子,孩子们通过操作、探索、交流,感受声音与瓶子里豆子的数量和大小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大班幼儿的活动更具探究性。
(二)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
环境创设应当是一个“会运作的生命体”。幼儿的心智变化对环境会产生不同的需要,这就要求环境创设富有弹性,具有动态的、变化的特征。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对班级的区角环境进行修正,除班级的内外环境根据季节和教育主题定期更换外,我们还及时捕捉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不断更换和完善游戏的内容和材料,以回应幼儿的实际需要。如科学区我们先投放了摩擦起电实验的相关材料:塑料梳子、尺子、笔、丝绸、碎纸屑等。一周以后,我们发现进区的孩子越来越少了。通过反思,我们意识到是因为提供的材料没有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材料的层次不能满足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需要。我们随即增加了毛皮、橡胶棒、玻璃棒等材料,这样一来,进区的情况大不相同了。因此,只有新奇、动态、弹性的环境,才会使幼儿产生兴趣并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主动学习。
二、精神环境的创设是区角游戏质量的重要保证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而且人的环境,比较物质环境还要重要”。人的环境也即精神环境,主要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乃至班风和园风。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却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情绪、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为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温馨的精神环境,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民主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区角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作为教师,应拥有一颗强烈的爱心,尊重理解孩子的需要。在游戏中,我们既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应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游戏之中,使孩子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和老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身心愉悦。如:元宵节快到了,美工区的幼儿们正在用橡皮泥搓元宵,边搓边自我介绍:“我搓的是绿色的菠菜元宵”;“我的是橘红色的胡萝卜元宵”;“我的是紫色的葡萄元宵”,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很愉快。我见机说:“芝麻馅的元宵可香了,你的元宵什么馅?”简单的语言介入,在不打断孩子们活动的基础上,引发了孩子进一步的操作和探究:他们找来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或小纸团,于是,新做成的元宵里有了不同的“馅”。在这里,教师的角色不是导演,也不是指挥,而是游戏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孩子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信心倍增,在游戏中自然、真实、完全地展示了自己。
(二)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互助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游戏的持续和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我们鼓励幼儿把家里的图书带到班上与同伴分享;小朋友过生日时,家长带来生日蛋糕和全班共同分享。来自班集体的祝福,让孩子们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和情意。由此,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的建立,使孩子们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与同伴共成长。
(三)营造真诚、友好的班级文化,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以幼儿为主体的系统工程。作为教师,我们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情绪和积极性。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断言:“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你要幼儿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因此,我们只有做到行为规范、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动作轻柔、着装大方、言行统一、表里如一,才能在儿童幼小的心田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之间真诚合作、互相尊重、默契配合的关系,是幼儿建立友好同伴关系的前提,也是营造轻松、愉快、自由、民主的区角游戏精神环境的关键所在。
总之,环境已日益成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课程模式的建构要素。区角游戏中物质环境的创设是幼儿愉快游戏的基础和前提;平等、和谐、愉悦的精神环境的创设是幼儿自主游戏、愉快活动、主动学习的重要保证。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了解、尊重、接纳儿童的世界,为儿童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一、物质环境的创设是开展区角游戏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就是提供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儿童的新经验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的。玩具、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是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操作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的。要使幼儿的创造、思维、语言、合作等能力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必须有充分的空间、时间及操作材料。因此,创设一种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幼儿园区角游戏的物质环境是首要的。
(一)提供丰富而有层次的游戏材料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的玩物应当合乎几种标准的,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对于玩具和游戏器具具有不同的爱好”。幼儿年龄的差异不仅仅是生理现象,还表现在他们心理发展水平上,心理发展水平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来表现的。相对来说,年龄越小,生活经验越少,他们从事活动的能力、自控能力、协调能力等等都较差。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引导并和孩子共同创造满足其不同兴趣和需要的物质环境。
如小班幼儿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大多是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因此,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环境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我们用挂历薄膜纸做成蝴蝶;将胶带用完后剩下的圆圈做成五颜六色的小花环;用海绵纸做成荷包蛋、饺子、粽子等投放在“娃娃家”里。娃娃家环境优美,材料逼真,孩子参与游戏的情绪很高,同伴交往的机会也增多,孩子们多了份愉悦的情感体验。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占主要地位,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游戏材料和半成品:如收集包花用过的不同质地的纸投放在“美工区”里。孩子们用其包上各种大小的废旧药盒,做成各种礼品盒;剪成小的长方形包上小的泡沫块变成糖果等等并将其投放在“小超市”里。在做做玩玩等操作实践活动中,孩子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更大了。大班幼儿由于知识、经验、语言和抽象概括水平的提高,逻辑思维开始有所发展。我们通过与孩子共同创设环境,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语言区里,和幼儿一起收集外出旅游的照片、图片,展示祖国各地美好风光,以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在自然角里,师幼共同种植向日葵、蔬菜等各类植物,通过给植物浇水,观察、记录植物的成长过程,探索种子发芽的秘密;在科学区,我们把收集来的饮料瓶冲洗干净,装入不同大小和数量的豆子,孩子们通过操作、探索、交流,感受声音与瓶子里豆子的数量和大小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大班幼儿的活动更具探究性。
(二)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
环境创设应当是一个“会运作的生命体”。幼儿的心智变化对环境会产生不同的需要,这就要求环境创设富有弹性,具有动态的、变化的特征。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对班级的区角环境进行修正,除班级的内外环境根据季节和教育主题定期更换外,我们还及时捕捉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不断更换和完善游戏的内容和材料,以回应幼儿的实际需要。如科学区我们先投放了摩擦起电实验的相关材料:塑料梳子、尺子、笔、丝绸、碎纸屑等。一周以后,我们发现进区的孩子越来越少了。通过反思,我们意识到是因为提供的材料没有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材料的层次不能满足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需要。我们随即增加了毛皮、橡胶棒、玻璃棒等材料,这样一来,进区的情况大不相同了。因此,只有新奇、动态、弹性的环境,才会使幼儿产生兴趣并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主动学习。
二、精神环境的创设是区角游戏质量的重要保证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而且人的环境,比较物质环境还要重要”。人的环境也即精神环境,主要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乃至班风和园风。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却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情绪、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为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温馨的精神环境,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民主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区角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作为教师,应拥有一颗强烈的爱心,尊重理解孩子的需要。在游戏中,我们既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应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游戏之中,使孩子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和老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身心愉悦。如:元宵节快到了,美工区的幼儿们正在用橡皮泥搓元宵,边搓边自我介绍:“我搓的是绿色的菠菜元宵”;“我的是橘红色的胡萝卜元宵”;“我的是紫色的葡萄元宵”,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很愉快。我见机说:“芝麻馅的元宵可香了,你的元宵什么馅?”简单的语言介入,在不打断孩子们活动的基础上,引发了孩子进一步的操作和探究:他们找来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或小纸团,于是,新做成的元宵里有了不同的“馅”。在这里,教师的角色不是导演,也不是指挥,而是游戏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孩子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信心倍增,在游戏中自然、真实、完全地展示了自己。
(二)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互助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游戏的持续和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我们鼓励幼儿把家里的图书带到班上与同伴分享;小朋友过生日时,家长带来生日蛋糕和全班共同分享。来自班集体的祝福,让孩子们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和情意。由此,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的建立,使孩子们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与同伴共成长。
(三)营造真诚、友好的班级文化,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以幼儿为主体的系统工程。作为教师,我们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情绪和积极性。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断言:“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你要幼儿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因此,我们只有做到行为规范、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动作轻柔、着装大方、言行统一、表里如一,才能在儿童幼小的心田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之间真诚合作、互相尊重、默契配合的关系,是幼儿建立友好同伴关系的前提,也是营造轻松、愉快、自由、民主的区角游戏精神环境的关键所在。
总之,环境已日益成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课程模式的建构要素。区角游戏中物质环境的创设是幼儿愉快游戏的基础和前提;平等、和谐、愉悦的精神环境的创设是幼儿自主游戏、愉快活动、主动学习的重要保证。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了解、尊重、接纳儿童的世界,为儿童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